《明清的对外贸易》教学设计市一中学王小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的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市一中学王小莉一、内容主旨
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发展达到帝国时期的顶峰。
但受限于僵化的集权体制和自大的统治心态,传统的积极对外政策逐渐为海禁与闭关所取代;虽有官方的朝贡贸易,但展示的是明清统治者的盲目与虚骄。
与此同时,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西欧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全球扩张的征途。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处,明清时期的闭关保守导致发展停滞,逐渐拉开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进一步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西交冲。
二、教学目标:
梳理明清时期贸易政策的基本趋势,知道“朝贡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等专业知识;了解数据的多样呈现、文献的中西对比等史学方法,引导认识14—18世纪世界背景下中西贸易的区别,理解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趋于闭关锁国的原因;养成初步的时空意识,把握历史发展的横向与纵向脉络,学会运用大历史观与多面视角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势及原因
难点:大航海时代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及影响
四、教学环节:
环节1:出示一组对比材料:唐宋时期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地图和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地图,以及马尼拉大帆船图片,设问:太平洋丝绸之路与宋元及之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从图片和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
结合旧知,中国对外贸易商品未变而港口发生变化,产生思考,中国在跨太平洋的贸易路线中地位发生转折,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2:指导学生通读本课教材,依据子目标题大致概括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变化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课文养成初步的时间意识,培养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理解明清时期虽有短暂的开禁,但对外贸易政策整体趋势是从海禁到闭关锁国。
环节3:依据板书时间轴,引导学生具体细化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回顾汉唐以来对外政策积极开拓的趋势,对比认识明清的禁海与闭关。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时间意识与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整体把握汉唐
宋元至明清时期传统社会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过渡:在由海禁走向闭关的过程中,明清的对外贸易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环节4:出示朝贡贸易相关图片与文献材料,结合名家史论与文献选读,设问:明清时期官方贸易的情况及特点?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阅读史料并准确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认识朝贡贸易厚往薄来、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的特点,理解明清王朝崇尚“四夷来贺”的盲目骄虚心理。
过渡:相较于明清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当时的世界的贸易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环节5:出示新航路开辟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介绍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扩张的顺序。
设计意图:分析15—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了解15、16世纪西葡、17世纪荷兰和18世纪英法先后踏上海洋扩张征途的历史过程。
环节6:出示西欧国家的贸易政策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材料,对比呈现1656年英国的《航海条例》和1656年清朝的“禁海令”。
设问:对比西欧国家统治者的重商主义政策和积极的开拓精神,思考明清的对外贸易为何会逐渐趋于闭关?
设计意图:通过中西材料的对比,培养初步的空间意识,学习从不同视角多面理解与思考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内涵。
环节7:介绍1567年“隆庆开关”相关内容,出示1567—1644年白银流入中国的数据图表,设问:海禁与闭关对明清社会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国错失发展机遇,理解明清对外政策的选择所暗藏的危机。
过渡:我们将视野再拉长,明清盛世下的危机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环节8:出示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与乾隆皇帝互赠的礼物的图片及材料,讲述19世纪前期中西之间的冲突,思考:错失了向海洋发展机遇的明清与大航海之后的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发展?
设计意图:以中西历史的比较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理解海外贸易推动了西欧国家开始政治、经济的转型之间,而明清的辉煌颓势已显,19世纪中期中西之间的第一次交冲就给了中国一个沉重的教训。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讨论的是全球化开始和逐步深化阶段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及贸易机遇的错失,那么在今天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我们需要如何把握机遇呢?
环节9:结合结构板书,补充“一带一路”战略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逻辑严密的结构板书,突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升华主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认识到今天的中国积极开拓的现实,提升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史学思维。
五、结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