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复习资料(重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 (2)

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 (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4)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理论 (5)

第五章宋金元文学理论 (6)

第六章明清文学理论 (8)

表”乃是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他说没有一定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及实际功用的理论、文章,等于痴人说梦,胡言乱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可见墨子的“三表”说,从客观上说明了文学应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并服务于社会人生的性质和功能,是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很常考必背

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三种不同说法★★简述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三种不同说法。(简答题)一种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如赵岐、朱熹乃至朱自清等);一种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如吴淇、王国维等);还有一种认为从作品全篇的立意,推求诗人之志(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我们认为,作者之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很常考必背

庄子的思想主张★★★

试述庄子的思想主张。(论述题)其一,庄子主张以自然朴素为美。这与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有直接关系。庄子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观”,认为“道”是“自本自根”的。是“无为”的,所以“自然”(自然而然,一种道家所理解的万物本身的自由,天然状态)就为其表现形态或根本特征,就最接近“道”,也就是最“美”。因此他主张“灭文章,散五米”,反对通过任何人工的手段去破坏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原始状态,要求让万物保持或“复归于朴”,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二,论述了“言”与“意”和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庄子认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传达“意”的,但“言”又不能“尽意”。其三,《天下》篇概括了庄子的超现实主义的特色,提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庄子认为当时“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就是说面对现实的黑暗、罪恶,不能同它正面严肃地讨论问题,主张采用自由而不规范的形式和超现实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就形成了一种离奇荒诞和奔放不羁的思维方式和作品风格,其中往往包含着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挪输、嘲弄和不满。这对于突破封建礼教发展人的个性,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的能力,以及丰富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风格,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很常考必背

荀子的思想主张★★★试述荀子的思想主张。(论述题)第一,重视“言”的辨析和运用。春秋战国时代,各家都要用“言”的工具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形成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第二,荀子的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而明道是其核心。这一点贯穿了他关于“言”、“文”的全部论述。实际上就是为文学创作提出明道的原则,这就为后世扬雄、刘勰等人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正统文学观奠定了基础。第三,荀子十分重视乐教,高度肯定文艺娱乐作用的社会价值。他说:“乐(yue)者,乐(le)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认为音乐具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巨大教育感染作用,对整个社会的民情风俗以至国家的安危治乱都可以产生直接影响。

盖自怨生也”,对屈原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较常考得背《超奇》篇

《超奇》篇涉及了哪几个重要的问题?(简答题)

《超奇》篇,主要的内容是对作家的品评,可以看成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它涉及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提出了

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其次,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再次,

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文心雕龙·神思》(名词解释)《神思》列为创作论之首,可以看成是创作论的总纲,涉及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核心是艺术想象。刘勰明确提出了“神思”的概念,并论述了神思的特征、功能及形成条件,其理论基本上是对陆机关于艺术想象论的进一步发挥。刘勰认为“神思”的特征是什么?(简答题)刘勰认为“神思”即艺术想象的特征有三:第一,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性物象,所谓“神与物游”。第二,情感性,即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两点是神思作为形象思维区别于抽象思维的显著特征。第三,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所以需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简述神思的功能。(简答题)第一,它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第二,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第三,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辞令管其枢机。”试述《文心雕龙·情采》的主要内容。

(论述题)《情采》篇着重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提出了文质并重的主张。“情”即“质”“采”即“文”,分指内容和形式而言。刘勰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文附于质”,“质待于文”。即是说优美的文辞,必须表现正确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思想感情,又有赖于优美的文辞来表现,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第二,指出了“情采”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刘勰把内容和形式,比作经与纬或容貌与铅黛的关系,认为前者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从而生动地说明了“文采饰言的功能。如果主次颠倒,专从辞采形式上下工夫,那就失掉“立文之本源了。第三,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刘勰不满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日盛”的不良倾向,提出这种理论,有破有立,很有现实意义。简述《文心雕龙·时序》的主要内容。(简答题)《时序》篇阐述了刘勰的基本文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指出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他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风格的演变,都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具有某种同步关系。第二,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兴衰演变的影响。刘勰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第三,同时也指出了文学本身内在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