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苏轼(4)浪漫的实干家

合集下载

苏轼简介,苏轼

苏轼简介,苏轼

苏轼简介,苏轼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斯人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因其文、词颇多于著作,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现其文命题之考试.故时学者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南宋孝宗于乾道六年,赐之谥号文忠公,并由宋人王宗稷撰《苏文忠公全集》.当时掌权的宰相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虽赞同变法但反对王安石的一些手段及政策,此举让王安石等改革派在政治上对苏轼大为排斥,又因赞成变法惹恼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作为中间路线的苏轼皆不讨好,被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生平开创词坛“豪放派”之风,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词风.苏轼的古文亦极著名,有“韩潮苏海”之称,与古文大师韩愈齐名.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时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著有《东坡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家世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仕途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熙宁五年(1072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三年后移知密州、徐州、湖州.熙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水困徐州,苏轼参加救灾.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时,因乌台诗案入狱,几死,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出面力挽,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为其文学创作生涯的重要阶段,而神宗亦爱其才,终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在黄州“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当时佛印担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二人时有往来.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离开黄州.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佑四年(1089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元年(1094年)被章惇贬谪至惠州、儋州(海南岛).北还后第二年夏天因冷饮过度,下痢不止,又误服黄芪,结果病情恶化,“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于常州孙氏馆病卒,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处于中立,疲于应付新旧党争,遇事“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风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东坡填词诗风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词风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豪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赋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书风苏轼晚年用笔沉著,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著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画风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著作苏轼现存于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大量散文作品.〈刑赏忠厚之至论〉,嘉佑二年(1057年),应试时所写,最早的成名文章.《南行集》,嘉佑四年(1059年),与父亲和弟弟合编的中的40多首诗,最早的一批诗作.《苏沈良方》,今传是沈括在《良方》的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最早的词则写于熙宁五年(1072年).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因南宋皇帝高宗、孝宗等对他其人其作的推崇,有宋一朝整理出版了《苏文忠公诗合注》《苏文忠公全集》等多部集作.《苏文忠公全集》又称《东坡全集》,传世的,至今所见,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分集编订,号称东坡七集本,亦标东坡全集,即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诗四卷,应诏集十卷,其出自苏轼原本原目,后人稍加增益,为之善本,风行海内;一类为分类合编,号称东坡大全集,《四库提要辨证》云:“分类合编者,疑即始于居世英本,宋时所谓大全集者类用此例,”又云:“宋时所刊大全集者,乃麻沙书坊所刻.”家庭祖父:苏序父亲:苏洵,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母亲:程夫人,眉山富豪程濬(字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兄弟姐妹:苏洵与程氏共生有三男三女,然长子景先与三名女儿皆卒于程氏去世之前.苏景先,早卒苏氏,苏轼长姊,早卒苏氏,苏轼次姊,早卒苏八娘(1035年—1052年),苏轼三姊,十六岁嫁舅父程濬之子程之才,两年后被夫家虐待至死清朝袁枚《随园诗话》误作苏轼之妹.苏辙,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传说苏轼有一妹苏小妹,成年后嫁秦少游,但亦有指是虚构人物,因较苏轼年长仅一年的苏八娘为苏家幼女,而苏轼之弟苏辙又指自己排行最幼且秦少游之妻为徐文美,秦氏的家谱《秦谱》亦没有记载秦少游娶苏氏女.妻妾:王弗,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苏轼四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王闰之,苏轼之妻,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享年四十六.王朝云,苏轼之妾,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后卒于绍圣三年,享年三十四.子女:苏迈,妻王弗所生.苏迨,妻王闰之所生.苏过,妻王闰之所生.苏遁,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此外,宦官梁师成为苏轼送予梁姓友人之婢妾所生,自称“苏轼出子”,也未遭到苏家的否认.翰林学士孙觌亦有指是苏轼送人之婢妾所生之子,亦可能是其私生子.堂妹:苏氏,苏涣四女,嫁柳仲远(字子文),封德化县君,袁枚《随园诗话》指苏轼有一妹嫁柳氏是把她误作苏轼亲妹.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由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苏门六学士,陈师道、李廌与苏门四学士合称.评价刘安世说:“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苏辙说苏轼:“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在苏轼行迹所到之处都被民众纪念,如黄冈、杭州、海南岛等地区,都有苏轼的祠庙.宋高宗追赠其为太师,谥为“文忠”.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黄庭坚给苏轼的挽联说:“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陆游评苏:“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王士祯:“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袁枚评苏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王鹏运:“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世,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又,“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采,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方东树《昭昧詹言》云:“东坡……自以真骨面目与天下相见,随意吐属,自然高妙.”1930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这正切中林语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王水照认为苏轼文学作品的数量之巨为北宋著名作家之冠,质量之优则为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轶闻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苏轼很早接触佛教,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苏轼无论诗、词、文、赋、字、画,样样精到,常被认为乃是先人托化所致.广州西郊石门灵隐山上有宝陀院、妙高台,院住持得云和尚临终时,留信说三十年后他的忌日,当有贵人来访,可将遗书递上.到了元符三年(1100年)十月得云和尚三十周年忌日,苏轼正好游览来到宝陀院,觉得一切都很熟悉,阅毕住持遗书,有感而发题诗于妙高台壁上:宝陀山上宝陀院,白发东坡喜再来.前世得云今是我,依稀尤见妙高台.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佑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另外,他和昔日在朝廷上为了新政而整个水火不容的王安石结成莫逆之交,常常同游山水,研讨学问,两人惺惺相惜,成为千古佳话.。

苏轼

苏轼

苏轼的曲折人生
(一)少年成名 (二)自请出京 (三)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四)东山再起 转辗地方
少年成名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 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 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 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 。 “出人头地”成语 由来
惠及地方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兴文教,建学堂
杭州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 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 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 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苏轼其才
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 的人生体验,铸成了苏轼巨大的 文学艺术成就。
东 坡 制 造
海南
修西湖,建苏堤
惠州
东坡肉
必属精品
东坡酒 东 坡 饼
苏轼轶事
苏辙
苏洵
苏轼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秋文章八大家
• 苏轼,名轼,字子瞻;苏辙,名辙,字子由, 苏轼、苏辙的名字都与“车”有关。 轮、辐、盖、轸都是车的 重要部件,缺少不得。轼 (车前横木,供站立车上 远观时扶手之用)似乎可 有可无,但如果没有轼, 车也不是完整的车了。苏 洵给苏轼取名“轼”,是 希望他不忽视看起来似乎 不重要的“外饰”之物。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序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大 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你还知道苏轼哪些资料简介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简介轼的原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

苏轼为人豁达率真,喜欢广结好友,喜欢美食与品茗,也喜欢出游山水之间。

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赞赏,在京城名噪一时。

苏轼起初仕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归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仕途开始不顺,屡次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可以说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菩萨蛮主要表达了什么苏轼的《菩萨蛮》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也就是一首回文诗,整首词中,下句都是上句的倒读,而且尤其难得是整首词还意思完整,音律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可算是古代回文诗中最优秀的作品了,苏轼不愧是才思敏捷的大文豪,随手拈来就是一首清新素雅的佳作,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美丽的佳人在盛夏的午后就寝的情态,盛夏时节,人们苦夏,白昼绵绵,一位佳人在午睡醒来之后,只见清风吹动了院外的垂柳,带来丝丝凉意,此时佳人香汗淋漓,微风吹起薄衫,正好生出阵阵凉意,于是佳人欣然而起,用自己的红酥手,为心爱的郎君调制了一碗冰镇的莲藕粥,给他解暑。

整首词本身就是一个温馨的片段,不过用回文诗这种形式写出来,倒显得几份俏皮可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学理论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创作成就卓著,尤以豪放派词风著称,被后人称为“苏门六师”。

他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官员,历任知制诰、礼部员外郎、检校工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屡遭贬谪。

苏轼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辙是一位有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苏轼自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写字。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文学天赋,曾在当地的诗社中活跃,并结交了许多文友。

在考取进士后,他进入了官场,开始了漫长而波折的政治生涯。

苏轼的文学创作风格清新自然,豪放不羁,其词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感,不拘一格,自成一家。

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词作上,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也是备受称赞的。

他的书法技艺精湛,尤以行书著称,被誉为“宋代第一行”,影响深远。

他的绘画风格多样,既有工笔写意,也有泼墨山水,作品颇具个性。

苏轼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政策过于急功近利,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

他因此多次遭到贬谪,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成为后人所推崇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总之,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和政治家。

他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的成就都属于一流水平,影响深远。

他的诗词充满个性与感情,色彩丰富,极富艺术魅力。

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 1 页共 1 页。

唐厚成:家风与阅读——苏轼《定风波》启示

唐厚成:家风与阅读——苏轼《定风波》启示

唐厚成:家风与阅读——苏轼《定风波》启示一千多千前,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文学家鲁迅也说“父母是指导者协商者,而不是是命令者征服者”。

家风和阅读,某种意义是既是近义词,也是同义词。

我为大家推荐一首宋词——苏轼的《定风波》,向大家作三点分享。

分享一:从《定风波》里读懂苏轼苏轼,大家都晓得,他会写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会填词,和辛弃疾号称“苏辛”,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领袖。

他写散文,和他的老师欧阳修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的美誉。

他会书画,和他的学生黄庭坚等被人称为“苏黄米蔡”。

他还是美食家,会做东坡肉。

他还会考试,20岁中进士,是北宋科考得分最高纪录的保持者等等。

可以说真正是上的了朝堂,下的了厨房。

著名作家余秋雨评苏轼为“人间绝版”、北师大文学教授康震说他是“布衣之交、浪漫的实干家、人见人爱的平民偶像”,央视金牌主持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里主推的十大诗人之一。

我感觉,获得这些荣誉,离不开苏轼曾在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词作于黄州的春天。

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

为大家推荐这首词,原因有三好。

一是格调好。

大家都知道唐末宋初,社会上的流行音乐是花间词、婉约词,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基调基本都是伤春恨别、靡靡之音。

而《定风波》的出现,让我们触摸到了穿林打叶、听到了吟啸徐行、感受到了料峭春风、看到了山头斜照,格调高雅激昂,清新豪健,真正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二是主题好。

苏轼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今天的黄州、惠州和海南岛在古代是流放囚犯的蛮荒之地,苏轼写这首词正是因“乌台诗案”被朝廷处分的时候,换作常人,遇到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等打击,往往是消沉低落的情绪。

唐宋八大家康震《苏轼》的主要内容

唐宋八大家康震《苏轼》的主要内容

《苏轼》是康震所著的一部传记类作品,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生平和成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苏轼》的主要内容:一、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诞辰于北宋官宦世家,自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文学天赋。

苏轼曾任官书法,后因谏言被贬谪至各地,但他在流放期间仍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和冠方事务,以其豪放洒脱的文风和对社会政治的不满而闻名于世。

二、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文学艺术成就非常丰富。

他的词、诗、散文被后人誉为“苏、黄、文、宋之风雅”。

他的词以其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创新性强而著称,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苏轼的诗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丰富而著称,被誉为“宋诗三大家”之一。

苏轼的散文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文以大气豁达、意境深远、含蓄丰富而著称。

三、苏轼与政治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积极的政治家。

他曾历任官至太常博士、翰林学士等职,曾多次参与国家大政,提出建设性意见。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因此多次被贬谪。

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四、苏轼的思想与艺术追求苏轼在文学创作中秉承“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念,他追求文学艺术的自由创新,并以此为使命,不断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他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超越时代的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他对生活、人生、人性的独特见解,这也是他作品至今仍具有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的原因之一。

总结而言,《苏轼》这部著作生动地展现了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的绚烂多彩的一生,以及他在文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通过对这一伟大文学家的传记性作品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苏轼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与创作,也可以感受到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作品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苏轼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 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轼[1](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姓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家乡:四川眉山所处朝代:北宋诗歌类型:宋词、宋诗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史人物之苏轼:民本思想的浪漫诗人

史人物之苏轼:民本思想的浪漫诗人

史人物之苏轼:民本思想的浪漫诗人苏轼从小就出现在我们课本上,我们是从小背着他的诗句长大的,但是隐藏在那些绝美的诗句的背后,苏轼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或者民间的一些传说那里看到除了诗人这个角色之外的一面。

因为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太过耀眼,他身上的很多其他的东西便被遮过了光芒,他身上的民本思想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苏轼在朝廷中当官,在以前的时代,皇帝贵为天子,君命就是不可违抗的,在以前就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列顺序,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敢怀疑皇帝的权利,因为那是要带来杀头的的危险的。

但是从小接受了《尚书》中民本思想的苏轼竟然在奏折上写到,“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耳。

”“天下使君主之”,这两句话怀疑了以前的皇帝的是上天选择的说法,说皇帝的权利只是老百姓给的,是老百姓选择了皇帝,皇帝只是民众选择出来管理天下的,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皇帝也就没有了权利。

在朝廷中这么表达自己的民本思想,除了胆识之外,还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苏轼后来的仕途并不顺利与他的民本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八品官员,因为刚刚从家里守孝回来,但是在此之前,苏轼是宋仁宗为子孙预留宰相人才的候选人,如果他此时支持此时在朝中有很大权力的王安石的话,在之后的仕途中,王安石的帮助可以让他的上升来的顺风顺水看,但是他却没有支持王安石,因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贫民,这与苏轼的富民的民本思想是直接冲突的,在光明的仕途与坚持为民考虑之间,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民本思想,他上书给皇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在朝廷的两股势力斗争中,变法派开始排挤苏轼,苏轼之后没有办法,只好请求外放,在杭州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也就失去了光明的仕途未来。

在外放期间,苏轼并没有安心的做一个小官,而是根据他的民本思想治理当地,却因为变法派的故意打压,险些被杀头,这也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在这之后,苏轼还有一次更加接近宰相位置的机会,也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民本思想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唐宋八大家苏轼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轼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轼平生简介苏轼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苏轼平生如何 ?下边是为你采集整理的苏轼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固然静静无名可是扶危救难,不行或缺,苏轼之名即是取的这个意思。

苏轼为人豪放率直,喜爱广结挚友,喜欢美食与喝茶,也喜爱出游山川之间。

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欣赏,在京城声名大噪。

苏轼开初宦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回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宦途开始不顺,频频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特别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爽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能够说苏轼是宋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 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埋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

唐宋八大家苏轼是什么家第一,苏轼作为大文学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许说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致于后代评论他为一个大文学家。

想当天,苏轼,与其父、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人同时金榜题名,放榜当天,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堪称是熙熙攘攘。

后来,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苏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崎岖,正是这类崎岖,加之他的天分,造就了他创作了大量量的文学作品,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却创始了宋词的一个新门派,豪放派。

在他的诗词中,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后半段抒怀豪放壮阔,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而且在苏轼的大部分作品中的抒怀都是踊跃向上的,表现了主人公固然身处窘境,但仍旧能够心胸希望,着眼于远处,相信自己的将来之路势必愈来愈为之光明。

有名文集有好多,如《念奴娇》等。

诗人苏轼的简介

诗人苏轼的简介

诗人苏轼的简介诗人苏轼的简介苏轼是一名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诗人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诗人苏轼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苏轼是宋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诗人,严格说应该是北宋大文豪。

苏轼因著作颇有豪迈之气,故被人十分赏识。

后人将苏轼与其余七大唐宋大文豪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苏轼也是豪放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十分非凡地,苏轼流传至今的著作有许多,但苏轼所做的词却比他的文章、诗文要出名。

词这一作体,也是在宋朝被发扬光大的。

苏轼出生的时间是1037年,所以他是北宋时期的人物,他也成了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人,这足以看出苏轼的文学造诣是多么高了。

其实苏轼曾做过官,但是他做官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但是他是一个爱民的好官,曾在修筑苏堤的时候把猪肉切块烧好分给修筑苏堤的人,所以有了“东坡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平,关于他还有很多故事,需要后人去慢慢了解和学习。

苏轼是什么家众人眼中的苏轼,苏东坡,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

但却很少人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项技能,那便是书法,苏轼的书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时期的一绝,虽比王羲之稍微逊色,但担任大书法家也是名至实归的。

首先,苏轼作为大文学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者说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至于后人评价他为一个大文学家。

想当日,苏轼,与其父、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人同时金榜题名,放榜当日,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可谓是人声鼎沸。

其后,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苏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坎坷,正是这种坎坷,加之他的天赋,造就了他创作了大批量的文学作品,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却开创了宋词的一个新派别,豪放派。

在他的诗词中,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后半段抒情豪迈壮阔,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并且在苏轼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心怀希望,着眼于远处,相信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将越来越为之光明。

著名文集有很多,如《念奴娇》等。

诗人苏轼的简介

诗人苏轼的简介

诗人苏轼的简介关于诗人苏轼的简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苏轼的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比喻夸张,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1](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苏轼像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二人正锐意于诗文的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 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 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 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 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 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 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 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 碑!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 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 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 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 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 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 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 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 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 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 独到的造诣。
附:苏轼相关图片
苏 轼 相 关 图 片
———东坡肉 ———东坡肉
——东坡像 ——东坡像
我欲乘风归去, 我欲乘风归去, 又空琼楼玉宇。 又空琼楼玉宇。
——红颜知己 ——红颜知己
狗咬和尚骨 水漂东坡诗
谢谢观赏
制作人:金小辉 2011年11月5日
苏轼评价(续)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 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 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 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 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 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 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 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 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 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 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 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 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 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 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 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 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 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 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 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 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 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 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 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 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 文化创造和传轼代表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资料讲解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资料讲解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仙诗神诗圣们是唐宋八大家吗?答曰非也。

因为唐宋八大家讲的是散文作家,所以没有一个唐诗名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在唐宋八大家中(其中唐代2人,宋代6人),而在宋代的6人中,苏家占有三席(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属于师生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散文名家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关系。

儿童成长学习经典链接:【三字经全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弟子规全文弟子规译文全文】【百家姓全文】【千字文全文带拼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简介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又称苏东坡,他出生于宋仁宗年间,生性阔达,率直,交游广阔,尤其喜欢美食,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出自他的手中。

苏轼早年的时候随着父亲进京赶考,苏轼那豪放脱俗的风格,深深打动了当时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对于苏轼的大胆创新非常赞赏,认为苏轼日后必然是文坛中的领袖。

欧阳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这么一夸,苏轼顿时声名大噪,就在苏轼名动京师,准备有一番大作为的时候,苏轼的母亲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家守丧。

等到丧期结束的时候,王安石又发动变法,和王安石政见不和的苏轼不得不申请离开京城,去地方工作。

离开京城之后,苏轼去了好些地方,都做得不错,直到苏轼到湖州任知州的时候,“乌台诗案”发生了,很多人上奏要杀苏轼,幸亏得到当时很多有识之士的帮助才得以幸免于难,被贬到了黄州。

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留下了很多传世的名作。

之后随着神宗病逝,苏轼又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长,苏轼或许确实是没有当大官的命,没多久就又受到朝廷党派的排挤,不得不再次请求调离京城。

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大名鼎鼎的苏堤,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到了晚年的时候,苏轼被贬到海南为官,苏轼在海南办学堂,教书讲学,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最后苏轼是在了常州这个他生前很喜欢的地方,享年65岁。

苏轼的历史评价说到苏轼,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在传统的婉约词之外另开一派豪放之词,将以往的只专注于表达男女之间情爱的词扩充到了表达自身境遇、家国抱负的新的高度上。

可以说是真正的改变了一直以来诗在词上的观念,认为诗词只是表达形式的不同,其本质是一样的,对于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

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

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苏轼是一代大文豪,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苏轼的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小故事苏轼是一代文豪,后来因为“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出狱后被贬到了黄州,这个时候的苏轼喜欢上了佛法。

当时的黄州位于湖北江的北岸,与长江南岸的江西省庐山隔江相望,佛印那个时候就主持庐山的归宗寺,于是苏轼与佛印经常有来往。

佛印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名闻全国,苏轼与佛印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苏轼与佛印的小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编就说一下苏轼与佛印参佛的小故事。

苏轼非常的有才学,偶尔有一天苏轼诗兴大发于是写了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心境写了进去,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经是“八风吹不动”,写完之后苏轼让侍童拿着自己的诗去送给佛印,苏轼觉得佛印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

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介绍

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介绍

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介绍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介绍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苏轼的成就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大大文豪,其在诗词歌赋和书画方面都具有非常杰出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语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另外在书画方面也具有非常的成就。

苏轼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首先说一下苏轼在文学上面的成就,苏轼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流传到现在的作品也非常的多,这些作品都立意宏远、豪放不羁,继欧阳修之后成为了北宋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享有盛誉,一生之中与其交友并且受到他的指导的人非常多,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

苏轼的诗词现在存世的大约有四千多首,这些诗词大气豪放、变化万端,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可以说代表了北宋时期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为宋代诗词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很多诗词现在也非常的有名气,像《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苏轼的词可以说冲破了单纯描写男女恋情的局限,具有非常广阔的社会内涵,创立了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诗词,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再者苏轼在书画方面也颇有成就,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后世很多人都曾经学习苏轼的书法,可以说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苏轼的画作遒劲有力、画面简洁,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画风洒脱、豪放,可以说是其心情的真实写照。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在北宋时期都达到了最高水准,苏轼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二、苏轼的散文成就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其作品具有浩瀚的气势,不仅仅体现在其诗词上,苏轼的散文也堪称一绝,可以说苏轼是在诗词歌赋和散文、书画方面都具有非凡成就的一代巨匠,苏轼的散文可以与历史上著名的柳宗元、欧阳修和韩愈相媲美,与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散文一起被称为“欧苏”,可见苏轼的散文成就是非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四、浪漫的实干家前导言:一座被洪水浸泡两个多月的城市,在他的指挥下成功脱险;一个被誉为“城市眼睛”的湖泊,在他的治理下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为了灾民,他不惜违背对朋友的承诺;为了解困,他宁愿帮助可怜的被告自我解赎。

一段段不期而遇的浪漫事,一个得心应手的地方官。

——《浪漫的实干家》画外音:苏轼在朝廷中的为官之路历经磨难、波折不断,而在地方上的任职则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以“黄州被贬”作为一个分界线。

之前,他先后在密州、徐州、湖州担任过知州;之后,他先后在杭州、扬州、定州等地担任过知州,在地方担任一把手的时间总共有十几年。

在地方任职期间,苏轼完全没有了在朝廷里任职时的火爆脾气,而是踏踏实实办事、认认真真为官,赢得了民心、做出了成绩。

而其中又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浪漫事发生在他的周围。

那么,苏轼在地方任职期间到底做出了怎样的“丰功伟业”?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浪漫故事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四集《浪漫的实干家》,敬请关注。

康震:苏轼做官有个特点:在中央做官,要么是像翰林学士这样的高级政治顾问,要么是像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这样的国家很重要的部门的一把手;在地方做官也是做知州这样的行政一把手。

他在中央做不了官,为什么呢?一争二争三争的,就给他从中央挤出去了。

他到了地方之后,反而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苏轼做过这么多的地方官,最为出色的政绩,最能体现他这个苦干、实干加巧干,或者说苦干、苦干、实干加浪漫的这个特点的是两件大事。

这两件事都跟水有关,第一是在徐州做知州的时候抗洪抢险。

这是水多了、泛滥了、成灾了。

在西湖,在杭州治理西湖,这是什么呢?这是淤泥多了,把水给堵住了。

这两件事情,苏轼都干得漂亮。

有苦干的精神,有实干的效果,有浪漫的情怀。

这是他做地方官,跟别人比起来最大的一个特点。

先说徐州,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十年,四十二岁的时候做了徐州知州。

他一到徐州,就让黄河给他了个下马威,黄河发大水了,把徐州城给围了。

水位很高,有多高呢?将近有三丈高。

高出城内的地面,高出将近两丈。

这非常危险,城墙如果老让水这么泡着,就泡酥了,泡成酥饼了。

那水就冲到城里来了,这怎么办?苏轼这时候,能够看出他临危不乱、果断的素质。

他做了几件事。

第一,首先是要稳定人心。

这水一来,这城里边有钱人都想跑,苏轼告诉他们说,你们谁都不能跑。

你们要是都跑了,人都跑光了,谁还守城啊?我可以保证,只要我在这儿,我还活着,水就进不了城。

一锤定音,人都不走了。

第二,光说不练不行,紧急调了五千个民夫修城墙,加固城墙。

可是根本不够用,怎么办?苏轼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拄着木杖,去请驻扎在徐州的北宋的禁军。

我们知道北宋的禁军直接听命于皇帝,你别的人是不能随便乱调动的。

这时候苏轼哪还管得了这个啊,去了找着那军队的队长,跟他说,你再不来帮着我们加固这城墙,这城就完了。

这队长也很明事理,说大人如此尽力,小人们自当奋先。

带着他这些士兵赶修、抢修了一条长堤。

什么叫长堤呀?就是在城墙的内侧又加了一道长堤。

加得太及时了。

第二天,外城墙就被冲垮了。

要没修这长堤,徐州城就完蛋了。

第三,苏轼还得巧干。

你光修堤不行,你猜他想什么办法?他用那大麻袋,里边装上草、石头,然后这徐州城的城墙都有排水道,有六个很大的排水道,这些排水道如果洪水进来是很麻烦,但是你在里头堵是堵不住的。

他把这些大麻袋从城的外侧塞住,这个水,洪水使劲地拼命挤压这些麻袋,死死地压在这排水口上,永远也不会漏的。

又把公私数百艘船全部调用起来,把这些船拴在城墙外边,漂在水上,可以减少水浪、洪水对城墙的直接的冲击。

这叫科学你知道吗。

光修长堤那谁都能想到,你得想出巧妙的办法,来防止把城墙给冲毁了,减缓它的力度。

城里头险象环生,城外头就更甭提了。

为什么呀?洪水一冲,什么都没了,死了很多人,还有很多灾民,怎么办呢?苏轼让人拿着粮食,坐上船到各处去救灾民。

他自己,我刚才说了,穿着雨衣,拄着手杖,穿着草鞋,就住在城墙头上,天天不回家。

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块饼子,死死地抵抗了七十多天,愣把这水给等退了。

黄河恢复了故道,这水就由着黄河故道进入大海了。

徐州的洪水之围就算是解了。

叫一般人来讲,这就行了,赶紧调动吧,省的下回水再来了再受这罪。

没有,苏轼要防患于未然。

他知道,这黄河发大水,每过个五六十年就得来一回,所以他紧急上报朝廷,要求加紧拨款,他要修一道结结实实的、长久的建筑,而不是临时的长堤。

钱也不是那么好拨的,求爷爷告奶奶,拖了很多关系,款子下来了,修了一道加固型的、长久的长堤。

到了八月份,长堤修成了、落成了,苏轼的苦干,苏轼的实干有了成绩了。

这时候文学就该登场了。

你别忘了,他是个文学家。

这个大堤落成以后,他要庆祝,他就在这修了一幢十丈高的大楼,取名“黄楼”。

为什么呀?取黄土镇水之意。

那一天我就不描写了,因为我不在现场。

鼓锣喧天,反正是很热闹,来了三十多位嘉宾,就跟现在做选秀似的,大家都在那儿庆祝。

这没什么稀奇的,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的学生秦观秦少游,两个人都写了一篇《黄楼赋》,寄过来,以示祝贺。

苏轼还有一个学生,叫陈师道,写了一篇《黄楼铭》,也对苏轼的功绩,对这次抗洪抢险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

你想,这苏辙、陈师道,还有这秦观,都是当代的大文人,所以他们这《黄楼赋》和《黄楼铭》写来之后,这黄楼名气就更大了。

苏轼觉得苏辙这篇写得不错,就亲笔把苏辙这篇一千多字的《黄楼赋》抄在一块绢帛之上,然后又叫人把这篇赋刻在石碑上。

这就等于说苏辙写了一篇《黄楼赋》,他的哥哥把它抄在石碑上,刻下来,要流传后世。

徐州当地有一个歌妓,名叫盼盼。

你听这名起的,很珍贵,跟熊猫似的。

这盼盼长得又漂亮,人又聪明,苏轼很喜欢她。

原因是什么呢?这姑娘老想跟苏轼学书法,一来二去的,学得还挺像模像样的。

苏轼不是抄他弟弟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其中有四个字,叫“山川开合”,这盼盼,苏轼还没抄完的时候,这盼盼自己拿笔在上头,就把这“山川开合”这四个字,自己模仿苏轼的笔迹,把它写下来。

苏轼一看,写得还像模像样的,挺像回事的,把那撇捺稍稍地修饰了一下,再不更改,直接刻到碑上去。

你看,这多少也是文人的一个雅趣。

南宋有一个文人称赞这件事,说什么呢?说天底下做文人没有比苏轼更幸福的了。

你瞧人家,抗洪抢险,苦干实干之后,修了一座黄楼,然后指派自己的兄弟、两位学生写来《黄楼赋》、《黄楼铭》,只是在挥洒之间就成就了黄楼的名声。

自古而今,哪有这种幸福的文人呢?写出来的文章雄视百代,一看就是一代的文宗。

这文人不知道这盼盼还写那四个字,他要知道了的话,他还会说,这黄楼修起来,一方面有苏辙的雄文为它扬名,一方面还有红粉佳人为它添妩媚。

这叫什么?这就是浪漫。

把洪水给退了,也防患于未然了,宋神宗虽然有点不待见苏轼,但苏轼这事做得好,还发来了嘉奖令了。

盼盼还写了四个字,还刻到石碑上了。

你看看,老百姓高兴、皇上高兴、文人们也高兴。

这就是苦干、实干加巧干。

画外音:苏轼与杭州这座城市可是有着不同寻常的不解之缘,苏轼三十六岁时就曾经当过杭州通判,五十四岁时又担任了杭州知州,他在杭州总共工作和生活了五年时间,对杭州有着很深的情感。

而他第二次任职杭州时,疏浚西湖,建造长堤,为杭州人民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民心工程”,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千年美名。

那么,苏轼修建这个工程的初衷是什么?杭州人民从这个工程中到底会得到怎样的实惠呢?康震:我们再来看杭州,苏轼五十四岁的时候第二次来杭州,这次做的是知州,前面那次做的是通判,是个副职,这次做知州。

杭州是个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苏轼来到西湖,来到杭州的时候,西湖面临很大的危机。

为什么呀?这西湖常年里边的淤泥太多,水面上长的水草太多。

这两个特点就把西湖给毁了。

苏轼在给朝廷的奏章里头分析西湖的形势,讲了这么几个特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西湖是杭州的眼睛。

西湖要是瞎了,杭州就成了盲人了。

第二,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西湖是杭州人的生活用水的来源。

从朝廷的角度,西湖是皇上放生和祈福的地方。

从水利的角度来讲,西湖是保证河运畅通的一个来源。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西湖还是酿酒上税的一个重要的源头。

所以我们说西湖治理不好了,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水利的角度,还有文学的角度,都不好。

说白了,治理西湖,既是一次民生的拯救,更是一次文学的拯救。

它本身就有浪漫的色彩在里头。

到底怎么治它呢?首先得挖淤,把这淤泥给清了。

但是淤泥清了,这个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可以做到,挖出来的泥巴往哪儿放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苏轼群策群力,跟大家商量之后就决定在西湖的西侧,从南到北建一座长堤,把这淤泥都堆成长堤。

堆成长堤好啊,这就把西湖分为内湖和外湖,也叫里湖和外湖。

一来,减轻了人们从南到北要绕圈,要绕三十多里地,这对我们来讲就是锻炼身体也太长了点。

横截一条长堤,可以节省人们的时间。

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修了这个长堤之后,可以在长堤上修桥,然后在长堤上种上垂柳,种上花花草草,它就变成了西湖上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但是问题是你修了长堤不错,你把淤泥挖了也不错,问题是它以后还会淤的,那怎么办呢?苏轼还跟大家一起想个办法:在这水上中菱角。

因为种菱角有个前提,你要种菱角必须先清淤泥,先清这水草。

一举几得,既给老百姓找了一条挣钱的路子,又清了淤泥、清了水草。

第二,种了菱角之后,卖来所得的钱一部分交还回来还可以治理西湖。

但是水面这么大也不能荒种,你到处都种也不行,怎么的,得定个区域,区域以外的地方可以种,区域之内的一点都不许种,得保证水质的澄净。

所以就在西湖的中间修了三座小石塔,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最开始的时候这是很实用的,后来演变演变演变,就成了三潭印月了。

我刚说了,这是一次民生的拯救,这还是一次文学的拯救。

杭州又把眼睛睁开了,还是丹凤眼呢,挺漂亮的。

在改造西湖的过程当中,苏轼也没少费工夫。

他在黄州不是做了猪肉吗,叫做东坡肉,他就把这东坡肉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做这东坡肉给民工们吃。

应该这么说,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的话,徐州的这个工程,抗洪抢险的修黄楼,这是因为苏轼苦干和实干之后有了效果,所以苏辙等人为他写文章是为了能够让黄楼、让苏轼的政绩名声远扬。

但是因为有文人的加入,所以使得本来没什么文学色彩的黄楼,具有了浪漫的情怀。

可是西湖的治理就不一样,这个举动本身,既是实干的结果,又是一次文学浪漫情怀的结果,人们从这西湖这闪亮的眼睛的背后就能看出,苏轼在这个工程里边所孕育的仁爱之心。

所以你看,我刚才说了,苏轼这个地方官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一个很浪漫的实干家。

画外音:苏轼对西湖所做的改造,不仅造福当地居民,使杭州的民生更加繁荣;而且让西湖更加美丽,让杭州的眼睛更加明亮。

如今历经千年,“苏堤春晓”与“三潭印月”依然是引人入胜的西湖十景之一,人们漫步在苏堤上,在西湖中泛舟荡漾,首先感受到的是苏轼的浪漫情怀,同时也深深体验到这浪漫背后,苏轼对杭州百姓的一份仁爱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