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精选10篇《林中小溪》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1)吟哦讽诵。

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

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2、难点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班得瑞”乐园的《仙境》、《寂静山林》。

有人这样评价“班得瑞”的音乐:“当演奏声响起,四下空间便随着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变化。

空气变轻了,往事变近了,长久贴在心上的忧伤如今变得连自己也讪笑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寂静山林》,听一听来自原始森林的声音。

2、学生欣赏《寂静山林》音乐带,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静山林》音乐带中,有来自欧洲原始森林的风声、鸟鸣和林间溪流的水声。

学生一定会沉醉其中,有所感动。

优美的文字同样能再现山水的美丽,同样能引起所无尽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二)自读自测,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颤动(chàn)潺潺(chán)涟漪(yī)粼粼(lín)分道扬镳(biāo)干涸(hé)簌簌(sù)惬意(qiè)车辙(zhé)翩翩起舞(piān)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绕:缠绕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记。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林中小溪》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中小溪》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中小溪》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普里什文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4)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的(三)教学重、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

① 诵读法。

通过优美的文章语言来体味人生道理。

② 讨论法。

通过问题设置,文章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合作讨论寓情于景写作方法。

(二)学法。

① 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溪预示的人生哲理②联想法。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富有哲理的句子找出并加以分析。

三、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一)初读课文,感受意境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体会小溪和森林的美丽。

把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注意让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二)品读文章,揣摩赏析合作讨论:通过小组间合作,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引导学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谈谈作者是怎样领悟到这些人生哲理的。

让学生主动说出来,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林中小溪》。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林中小溪》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诗歌分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林中小溪》,提问:“你们对林中小溪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勾画出诗歌中形象的描绘,如“林中小溪”、“绿意盎然”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林中小溪”比喻为“银色的丝带”。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林中小溪”代表了生命的流动和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如“林中小溪”带来的宁静和美好。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林中小溪”。

(2)分享自己的描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林中小溪》的意境和韵律。

(2)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7. 布置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林中小溪》。

(2)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林中小溪”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精品3篇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精品3篇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本文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优美的写景类文章,本课要求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因而本课的学习重点为: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难点为:理解文中一些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它们与表达中心的联系。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散文。

文章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此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学习写景类文章必须注意的要点,那就是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之间要有机结合,联系自然。

教学时数:一课时布置预习:1、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预习整理课文中重点字词。

3、读课文,在课堂笔记上写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4、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精彩的语句,在书上作批注。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景类的文章,在这样的文章中,作者往往都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的体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请学生回答写景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再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鼎湖山听泉》(请学生回答文章描写内容和抒发的人生感悟)……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很多,美丽奇幻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感悟。

我们写作时就需要学会善于将两者联系起来,自然巧妙地表达出来。

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林中小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珍惜环境保护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的林中小溪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林中小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林中小溪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林中小溪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表现林中小溪的美丽和生机?4. 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林中小溪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环境保护,关注自然风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写一篇关于林中小溪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提供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如《山水》、《草原》等。

(2)学生比较这些作品与《林中小溪》在描写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2. 创作练习(1)邀请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描写自然风光的短文或诗歌。

语文教案《林中小溪》精选9篇

语文教案《林中小溪》精选9篇

语文教案《林中小溪》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教案《林中小溪》精选9篇作者正是因为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才会对森林和小溪的观赏中。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林中小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小溪的形成和作用。

(2)运用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追求梦想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林中小溪》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林中小溪》。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小溪的形成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的文本。

2. 与小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小溪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溪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林中小溪》。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探讨小溪的特点和生态环境:(1)学生分组讨论小溪的形成和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小溪相关话题的口语练习。

(2)学生完成有关小溪的填空题和问答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林中小溪》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溪的感悟和思考。

(3)教师提出保护小溪和生态环境的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课文《林中小溪》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林中小溪》;(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出小溪的图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出小溪的图片。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森林小溪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2.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4.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3. 生字词卡片;4.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谈论对森林小溪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出小溪的图片;(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小溪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见过的美丽小溪,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小溪,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秀4篇)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秀4篇)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秀4篇)《林中小溪》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普里什文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4)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的(三)教学重、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

①诵读法。

通过优美的文章语言来体味人生道理。

②讨论法。

通过问题设置,文章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合作讨论寓情于景写作方法。

(二)学法。

①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溪预示的人生哲理②联想法。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富有哲理的句子找出并加以分析。

三、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一)初读课文,感受意境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体会小溪和森林的美丽。

把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注意让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二)品读文章,揣摩赏析合作讨论:通过小组间合作,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引导学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谈谈作者是怎样领悟到这些人生哲理的。

让学生主动说出来,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概括总结,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是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斗争;(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秀5篇)《林中小溪》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则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他人的评论开始做起。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学习: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2、收集有关作者的介绍、评论;3、尝试阅读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课堂学习一、导入:1、教师引导: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

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数个小时便能抵达。

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

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停下来,做一个大地的阅读者,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在大地这本翻开的书页上,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2、请同学结合预习进一步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作适当的强调: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2024最新-《林中小溪》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林中小溪》教案(优秀4篇)

《林中小溪》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林中小溪》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林中小溪篇一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刚开春的时候,我从那条可爱的小溪边走过。

下面就是我在那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我看见,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

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水在颤动。

阳光把颤动的水影投射到云杉树上和青草上,那水影就在树干和青草上忽闪。

水在颤动中发出淙淙声响,青草仿佛在这乐声中生长,水影显得那么调和。

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像在收紧肌肉,而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

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

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和林中的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的特点和林中的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林中小溪》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林中小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小溪和林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教师引导。

5. 小组活动:(1)小组合作,创作关于林中小溪的短文或绘画。

(2)组内分享,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小溪和林中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

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

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林中小溪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2篇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2篇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借景抒情、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在生活中有随手摘录的习惯,有意思,有道理的,都记下来。

首先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么一段:(齐读)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了许多弹伤。

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开始愈合了,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

【苏联】普里什文《思想的诞生》偶然看到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哲理。

尤其是“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这一句,委屈烦闷忧伤寂寥的时候,人会痛苦会思索,于是就诞生了思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作家在曾经受伤的时候写的一篇散文《林中小溪》。

板书:散文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指名认读生词教师强调:“涟漪”是连绵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

“潺潺”、“簌簌”是拟声词。

“和煦”的“煦”四点底在下面,上下结构,“分道扬镳”的“镳”四点底在右下方,左右结构。

齐读两遍2、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刚开春的时候,我从那条可爱的小溪边走过。

下面就是我在那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3、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所见所闻:遇到障碍(又浅又阔的地方,狭窄的深水道)——遇到大的障碍(第一次冲击)(第二次冲击)静的漩涡——溪水的会聚——一片宽阔的洼地——两岸紧夹之中——圆形的水湾——宁静的地方——从高崖落下——冲倒百年云杉(坦途)(第三次冲击)——林中景色——分流汇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林中小溪》教案汇编5篇《林中小溪》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1)吟哦讽诵。

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

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2、难点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班得瑞”乐园的《仙境》、《寂静山林》。

有人这样评价“班得瑞”的音乐:“当演奏声响起,四下空间便随着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变化。

空气变轻了,往事变近了,长久贴在心上的忧伤如今变得连自己也讪笑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寂静山林》,听一听来自原始森林的声音。

2、学生欣赏《寂静山林》音乐带,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静山林》音乐带中,有来自欧洲原始森林的风声、鸟鸣和林间溪流的水声。

学生一定会沉醉其中,有所感动。

优美的文字同样能再现山水的美丽,同样能引起所无尽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二)自读自测,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颤动(chàn)潺潺(chán)涟漪(yī)粼粼(lín)分道扬镳(biāo)干涸(hé)簌簌(sù)惬意(qiè)车辙(zhé)翩翩起舞(piān)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绕:缠绕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记。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上此课前先让同学读了两遍,一开始上课就请同学们谈一下阅读感受。

通过这个环节,我了解到同学们基本读懂了小溪的形象,但只留于表面不够深刻,也知道同学们难点所在,主要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所以这节课主要由分析小溪的心态,它的行为表现,以及它的语言来深入感受小溪的形象。

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探究对表现小溪的作用,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到此感觉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就介绍了作者的生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通过写小溪的历程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想的很多,有的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是大地《林中小溪》篇一阅读《林中小溪》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溪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象在收紧肌肉,而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忽闪。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碍吧,让它们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

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材分析《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

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由于合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大部分能主动学习,但部分学生还是目标不明确。

2、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林中小溪(一)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坚定乐观生活信念。

教学资源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魅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整体设计:1、知识点:写景散文的常识。

景语中蕴含的情语。

2、考点:妙句赏析。

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则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林中小溪》教案

《林中小溪》教案

精选《林中小溪》教案4篇【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教师补充: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

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

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

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

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自己认为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朗读几遍。

3.请同学来朗诵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

调动学生朗诵热情,边读边评。

学生多次朗读,反复吟诵,目的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4.梳理,归纳:(学生读书、梳理、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出含有“障碍”一词的句子,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探讨归纳,明确:“障碍”一词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生活同样也是如此;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对待困难要想方设法地去克服。

(2)画出文中描写小溪拟人的句子,并思考这象征着什么。

明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中小溪教案教学设计林中小溪教案教学设计?林中小溪普里什文[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2、难点: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普里什文(又译作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

2、导语同学们你有没有在林中小溪畔漫步的经历,如果没有的话请你和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一起作一次林间之游,观赏一下俄罗斯原始森林的风光。

?二、赏析课文1、认真阅读《林中小溪》,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请老师给配上音乐。

?2、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讨论并归纳:“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狭窄的深水道”,“旋涡中心是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压在小溪上”。

划出小溪流过的坦途:“圆形的水湾”,“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溪水溶溶像一个湖”,“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

]提问:小溪在林中奋然前行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讨论并归纳:人的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失败,起起落落,忧喜参半这就是生活,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不要怀疑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3、课文把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请画出[讨论并归纳:“却毫不在乎”、“好象在收紧肌肉”、“水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

……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

]4、提问:你能从以上概括出“小溪”的性格特点吗?[讨论并归纳: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

自信、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享受着与困难斗争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作者已经把“小溪”人格化了。

对人生,对困难、挫折又何尝不应该像“小溪”那样。

]5、画出课文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一下表达了什么思想①“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②“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③“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

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待续不断中形成。

”④“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⑤“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⑥“终于明白了: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⑦“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来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

”讨论并归纳: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作者认为生活本来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

作者对“时间”与“生活”的认识非常独到。

人生就是一条充满与困难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

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作者经过这一番感悟之后,他的思想、认识已经到达了自由的“大洋”。

]三、小结作者通过小溪冲破层层阻隔流向自由的大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导入二、研读课文1、提问: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什么景物写得好在哪里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讨论并归纳:还写了春光、春草、春花、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着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香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渲染了气氛。

]全文有两处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两岸及水面景色。

27-29段:一片初春景象,“白桦树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树脂闪闪有光”。

“林中路上长着极低的青草,绿得简直刺眼”作者抓住幼芽闪闪有光与青草刺眼的绿,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春天来了一切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小溪在这春光里回叫得更欢,流得更畅。

31段描写得更为生动。

天气转暖了各种花草动物昆虫都活跃起来了,在艳阳朗照的水面上尽显它的生命的活力,“蹿”字写出了第一朵小黄花急不可奈而且生长迅速的情态。

写苍蝇是“贴着”水面飞,姬蜂“乱窜”,黑星黄粉蝶“翩翩飞舞”,小甲虫“打转”。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整个画面色彩斑斓,有黄的花,黑黑的蝌蚪,浅蓝色的苍蝇,铜色的小甲虫,鲜艳的黑星黄粉蝶,黄毛小鸡似的柳枝上的花,小溪一路千辛万苦,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从密林流到空地上,见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景象,就如人生不尽是失败挫折,光明的前景总会出现。

2、提问:你喜欢哪一段,选这段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讨论并归纳:①“水惹动着新结的花苞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

”这句描写很有趣味。

小溪肩负使命,一路奔跑,却不忘与花蕾开开玩笑,逗逗趣,表现了小溪活泼、调皮的性格。

②“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

”“克制”二字完全拟人化了。

对遇上的大障碍嘟哝表示不满,但不想让这不满破坏了自己与其他水流汇合的喜悦,因此要加以克制。

写得很有趣。

把小溪性格写得丰富,与人的情绪的起伏完全一致。

③好几处写道小溪“扭动着肌肉”。

作者把小溪比作强壮的小伙子,正拼其全力在与各种阻挡进行搏斗。

“扭动的肌肉”“收紧的肌肉”让我们看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力量。

④“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那和煦的太阳,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这时作者对自然的描写似乎开始浸透幻想的、隐喻的意象,赋予这篇散文以诗意。

在阳光下作者的灵魂飘然而至,这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灵魂。

作者终于在博大的、运动着的自然中,发现了自己,肯定了自己。

三、小结:这是一篇借物舒怀之作,文中小溪的形象极为感人。

小溪除了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外,还具有小溪的特征“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就好象在搏斗中收紧的肌肉一样”“遇到大障碍,水就嘟嘟哝哝表示不满”“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点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了,饶了一个大弯,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

”等,都符合浪的特征。

因此,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四、讨论课后练习练习一: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们的生命之流有不少相似的地方: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是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斗争;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海,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作者由景生情,由情生感。

景变,情也随之而变,感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不断深化。

练习二:课文把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溪水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从而表达了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情趣,透露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下面以“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被困在这水湾的春水中”为例,作一些分析:“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这写出了水流翻滚涌动的情景,但是,水流并未懈怠,仍然“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水声更响了,作者从这声音中听出溪水执着一念要奔向大洋。

小狗鱼滞留在水湾中,是闲笔,然而也起了衬托作用,表现了另一种苟且求安的生活。

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并且用自己的心去解读溪流的“心”,物我同一。

练习三:1、林中的小溪具有一种顽强不息的精神,赋予森林以生命的活力;如果森林中没有小溪,就会变得毫无生气。

2、有阻力,能激起浪花,作者希望水能生机勃勃地一往无前地奔腾,把战胜困难作为生命的乐趣。

3、这里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是一种反衬手法。

正因为这个地方宁静,所以灰雀的低鸣和枯叶的簌簌声才会“响遍整个树林”。

正如古诗所说“蝉噪林越静,鸟鸣山更幽”。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完成练习册作业授后小记:本文是描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教学时可以借助刚结束的第一篇课文,启发学生思考:1、“林中小溪”之类的自然景色很多,作者如何将眼前景与人生感悟有机结合完成全文的?2、每一种理的感悟,都是由外界特定的情境暗示出来的,学习中要重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