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情况介绍(完整内容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

规划建设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山东省、青岛市有关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新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规划范围:该项目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核心区域。北至淮河路、东至江山路、西至珠宋路和小珠山山脊、南至齐长城路以及普加智能信息公司、西海岸医疗中心所在区域,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3.7平方公里。

目标定位:立足东北亚、面向全世界,以国际视野、世界标准来定位,打造集聚国际国内资源、具有国际影响力、承载青岛开发区“十二五”乃至长远发展的未来之城;突出生态理念,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为抓手,集产业、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打造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健康宜居之城;发展智慧产业,运用智慧技术,营造智慧环境,打造以互联化、物联化、多网融合、智能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之城。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国际生态智慧城建设成为承接家电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创新平台。通过国际生态智慧城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逐步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科技和低碳循环经济高端引领的新型产业格局,探索走出一条集约、低碳、循环、智能型城市发展之路,促进开发区经济“二次转型”和发展“二次腾飞”,加快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的进程。

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一谷两点三区多园”的布局结构。“一谷”,就是以山东科技大学及周边区域为核心,率先启动,规划建设集教育、研发、科技孵化、产业化及居住等为一体的智慧新区,打造中央智谷;“两点”,就是把普加、西海岸医疗中心两个项目所在区域纳入规划范围,分别形成以智慧信息产业、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两个辐射点;“三区”,就是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区;以公园、绿地为核心的生态区;以村庄改造为重点,建设集居住、商贸、办公、休闲、会展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示范居住区;“多园”,就是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打造一批特色园区。

【区域现状】

产业发展现状: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主要分布在青岛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内,是高新技术产业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临港生活服务功能区,区域内设有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园区。现有各类企业1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家,2009年实现产值716.8亿元,约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35.3%;单位工业用地产值80.4亿元/平方公里,低于全区88亿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单位面积产出GDP13.2亿元/平方公里,低于全区23.9亿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国家级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15亿元/平方公里。区域内聚集了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家电巨头,其相关配套企业达70余家,2009年家电电子产业实现产值552.1亿元,占全区家电电子产业总量的89.7%。区域内还有生物制药企业2家,以及浦项不锈钢、晓星钢帘线、竹内工程机械等一批制造业企业。2009年,医药、金属、设备制造产

业分别实现产值8.2亿元、78.3亿元、63.4亿元,分别占全区上述行业的76.6%、58.7%和19%。区域内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2家,2009年营业收入3.92亿元。

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内共有建设用地19.7平方公里(不含道路占地、山体绿地等),其中已供用地12平方公里、正在招拍挂的0.6平方公里、未供用地7.1平方公里。根据区域规划和产业升级要求,目前该区域有60余家企业可实行“腾笼换鸟”,全部搬迁可腾退土地1.7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农村社区38个(7个社区已完成改造),村庄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山体绿地9.2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科技大学西侧小珠山山体面积6.7平方公里。

人口现状:该区域规划人口为31万人,单位面积人口9199人/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2.2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77万人(农村居民4.5万人),暂住人口6.49万人,单位面积人口3638人/平方公里。该区域有在校生和教职工4.1万人,主要集中在1.8平方公里范围内,约22778人/平方公里;有企业职工5.12万人,企业占地约9平方公里,单位土地面积实现就业5689人/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生态智慧城规划面积33.7平方公里,绿地面积就占到了30.1%。三条河道流经其中,南辛安河全长12公里、辛安后河10公里、辛安前河7公里,河道面积57.5万平方米,沿河道将规划建设公园,营造高品位的生态休闲环境。

【区域配套】

重点基础设施情况:供水能力14.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全部建成后达8万吨/日,供蒸汽能力400T/H、供热

面积60万平方米,燃气供应能力20万立方米/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内纵横10余条交通主干道,公交线路25条、配车564辆,其中始发公交11条,发车密度3-5分钟。总投资达3.7亿元的双积路将全线贯通昆仑山路,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重点规划的环胶州湾四条环线公路之一;即将启动建设的齐长城路与昆仑山路立交,将形成直通海底隧道的快速路,同时,青岛规划的M6、M7号地铁线也途经生态智慧城。

【规划背景】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1992年,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同年在区内兴建了国家级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设立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现全区(包括黄岛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0万人,规划到2020年常住人口将达到146万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占青岛市总面积的2.57%,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17.1%,实际到账外资占青岛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3.4%,工业增加值占青岛市的23.9%;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在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第5位。已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正在积极争取列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随着国家赋予开发区政策的弱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和土地、岸线资源的减少,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青岛开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相比,青岛开发区实行的是开发区与行政区体制合一的模式,既不是一个单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