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送别怀人诗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复习学案
编制人:魏继国
1.(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江怨送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4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解析:(1)本题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考查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意象有象征愁绪的江水、离别的扁舟、无根浮云和孤单的沙鸥。
抓住这些意象,就可以体会凄清落寞之感。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能力层级为D级。
做描绘诗词画面题的一般步骤:①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及特点;②描述画面;③概括画面的总体特点。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抓住“怪”这个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体会语句的含意离不开分析其使用的表达技巧,结合表达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案:(1)春天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
江水渺茫,友人的舟渐行渐远,词人的视线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天边愁云笼罩,远去的帆船渐成一点,比沙鸥还要小。
送别的场景悲凉寂寥,表现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2)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
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
1.要掌握其结构写法。
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是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
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3.掌握诗的情感内容。
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很丰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4.掌握常用的手法。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
一、传统题型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
艅艎①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
试问襄州②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
叔子③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注】①艅艎:大船。
②襄州:襄阳,京西南路所在地,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沿。
③叔子: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立碑。
(1)词作的上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出两例,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逐句分析词作的上阕。
题干明确要求回答修辞手法,考生要在明确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的基础上,根据词句的具体内容以及所给注释来分析判断。
注意,只回答修辞手法,答案是不完整的,还要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①设问。
“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一问一答,点出张明之所要去的地方(或反问。
“如君瑰伟能几”,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高度赞美了张明之的才能)。
②夸张。
“雉堞连云天际”,“雉堞”与云朵相连,极写襄阳城墙之高。
③对偶、用典。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运用对偶的手法,引用了羊祜、诸葛亮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明了词人的心迹。
(2)词的最后两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注重把握词作下阕的主要内容和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建立功业要靠平常的功夫,要提前准备。
结合词作的写作背景以及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词人希望张明之到襄阳后能够保家卫国,不能被一时的太平遮蔽眼睛。
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希望张明之能够时刻备战,
将来能建功立业;同时,可以思考,离别时能够如此叮咛,二人的关系肯定是非常亲密的。
答案:(示例)这是词人的离别劝慰,他希望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而要以国事为重,建功立业。
这两句表明词人与张明之的关系密切,表达了词人对张明之的情深意切。
诗歌鉴赏:京西,路名。
宋熙宗年间分京西路为南、北两路,词中提到的襄州,即襄阳,就是京西南路所在地。
在南宋,这里是宋金对峙的前沿。
从“勿谓时平无事也”等句来看,当时宋金正处于相持状态,所以连前沿地区也保持着平静。
这种形势往往助长人们的麻痹情绪,甚至放松收复失地的努力。
但是,刘仙伦于此时送朋友到京西幕府,却能以十分清醒的头脑勉励张明之作好战备,为抵抗侵略、恢复中原立功。
宋室南渡以后,统治集团不思进取,苟且偷生,一部分人甚至幻想与金人“互不侵犯,长治久安”。
所以每当双方暂时脱离军事接触的时候,便是投降派、主和派得势的时候。
明白了这一点,也许有助于我们认识刘仙伦此词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上片“艅艎”三句从送客之地落笔。
“艅艎”,大舰:“西江”指流经襄阳的汉水:“试问”两句紧
接着展开对襄阳的描写,作者的眼里甚至清楚地出现了那里连云的“雉堞”——遥远的两地,因为抒情的需要而缩短了距离。
“叔子”是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树碑。
卧龙,即诸葛亮,他出仕前隐居于襄阳附近的隆中。
伟,在这里用来盛赞张明之才华横溢。
以上五句中,不同时代的三个人也因主题的需要碰了头。
下片“其肯为我来耶”用韩愈《送石处士序》一文成句。
韩愈原文说有人向乌重胤推荐石洪,乌重胤说:“先生(指石洪)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乌重胤当时任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所以词中接着说:“河阳下士”(下士,即礼贤下士意)。
“其肯为我来耶”三句是词人对京西南路安抚使辟张明之一事的评论,赞扬其礼贤下士的作风。
“勿谓时平无事也”两句则勉励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三句,转入抒情,苍凉悲壮,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极富鼓舞力量。
结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再次勉励张明之抓住入幕这一时机,为国家建功立业。
送别之际,一再以国事和建功立业相勉励,主客之间愈显亲切,作者送人的情意也就愈显诚挚了。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与颈联写自己的苦闷心情形成反衬,又以心情的苦闷来衬托尾联对友情的执著,(2分)从而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2分)。
二、新题型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
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
1.选C3 分,选E2 分(C 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
E 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
)
2、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答出其中 3 点即得 6 分,每点2 分,其中“感情”1 分、“结合诗句分析”1 分)
2、(2017湖南怀化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
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
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1、AE。
【解析】B“‘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
C“落寞凄清”不妥,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
D“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有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
2、①乐观、旷达。
(答出情感1分,分析2分,共3分)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
(答出情感1分,分析2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