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初级创作三境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初级创作三境界
随着近些年走在近些年文艺创作的持续,渐渐思考起来文艺创作本身。

深知自己才学尚浅,所以,我自己的研究也就仅限于初级水平。

在这些年中,我的文艺创作度过了三个时期。

其实,这也是我提到的文艺初级创作的三个境界的跃迁。

我将它分为了三个境界,方便大家理解。

在第一个境界之前,是一个模糊写作的指正。

比如,我们在描述一个女子美时,一个“美”或者“漂亮”这样的词汇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人们很难通过这样模糊的词汇想象出那个女子的美。

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描述,比如她长发飘逸,身材苗条。

这么一来,那位女子的美也就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了,这就是文艺初级创作的第一境界——指出人或事物的具体特征。

文艺初级创作的第二境界,是在描述一个人或事物时,突出其特征的重要影响。

我们再以描述一个女子的美为例。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比如,有好多男人追那位女子。

这样,那位女子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且这样写,那位女子的美,是读者自己找到的,不是作者给的。

画家在画风的时候,没有直接画风,而是画出几棵快被吹倒的大树,这样人们就能感到花面里风很大。

这就是文艺初级创作第二境界的应用。

文艺初级创作的第三境界格调有些高,要求文艺创作者返回对人或事物的最朴素描述,字字不见描述人或事物,字字又在描述人或事物。

例如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这首词的后半部分在描写月光,但却没有一处“月光”或“月”之类的词,但人们都知道苏轼在写月光,而且写的非常美。

第三境界广泛出现在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

比如鲁迅的散文,没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人,只会觉得鲁迅不过是在啦家长里短,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则会发现鲁迅正在深度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三个境界并非完全独立存在的,在一篇文章中,这三个境界也可以相融。

在恰当的位置运用合适的文学境界,表现人或事物,才是通晓文理的明智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