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胁痛医案85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胡黄连12克,吴茱萸3克,柴胡6克,白芍9克,川芎6克, 炒香附9克,黄芩12克,大黄6克,乳香、没药各3克,生甘草6 克。 水煎服。
8月14日二诊:服药6剂,痛减大半,呕吐已止,低热起伏亦平, 心悸少寐好转,大便已爽。 效不更方,继进3剂。
8月24日三至五诊:上方加减连服9剂,诸症相继而退。 惟食欲欠香,寐多梦扰。 再以上方出入。
张云鹏
2
疏肝泄热案。
初诊:1984年5月11日。
主诉及病史:阴道流血月余。 初因郁怒,闭经两个月。 于4月8日突然阴道流血,量多,色紫黑有块。 一度服药血止,后又继续流血,少腹及两胁胀痛,心烦少寐,入 院治疗。 诊查,面色青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紫黑色血液,宫颈轻度着色,左侧附件增 厚,无明显压痛,余正常。 蛙试(-)。
杏仁9克 枳壳6克 炙草3克
【按】黑锡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 药物组成: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 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 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 核),木香各30克,肉桂(去皮)15克。 黑锡(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60克。 功用温壮下元,镇纳浮阳。 主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 气喘促。
处方:胡黄连6克,柴胡3克,云茯苓、半夏各各12克,陈皮9 克,竹茹3克,炒枳实9克,生甘草6克,枣仁30克(生熟各半)。 水煎服。
患者照上方,连续服药12剂,诸症悉平,体力增强,恢复正常工 作。
【按语】本例胆囊炎一症,属中医肝胆气滞,湿热郁结而成。 先严常用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而取效。 方中黄连改用胡黄连,偏重清泄肝胆之郁热,与吴茱萸配合,一 寒一热,以奏辛开苦降之效。 柴胡以疏肝解郁见长,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 配枳实、香附快膈利气以解肝经气郁。 芍药以益阴和里见长,主治“邪气腹痛”。 配川芎以开肝经血瘀。 甘草甘缓以舒挛痛。 诸药相合,促成调和肝胆,清热解郁,活络止痛之效。
大,左肾小结石。 2007年5月25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药后嗳气缓解,但胃脘灼热感,寐中梦多。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 芍15g 佛手15g 黄连6g 蒲公英15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茯 苓30g 14剂
本案患者有胁痛,咳嗽痰多,人又消瘦,遇寒哮喘,脉弦,陆氏 辨为结核性胸膜炎,从中医的角度当是素体阴阳两虚,内有痰饮 为患之证。 初诊陆氏用小柴胡汤为主,加附子、干姜、磁石等温潜药物,温 阳潜降既补患者体质之虚,又不致使阳气浮越于外;另外的枳 壳、紫苑、款冬花、杏仁、桔梗之品皆属于化痰止咳药。
二诊胁痛减而哮喘加剧,此为寒饮内伏,故陆氏用射干麻黄汤为 主方治疗,加用局方黑锡丹以温壮下元,镇纳浮阳。 射干麻黄汤是《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 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 主之”三诊再次指出本病是结核病又有外感剧咳,舌淡,背部挛 急,阳虚痰浊之象明显,故陆氏用四逆汤合前面的化痰止咳之 药,再加柴胡、葛根行太阳、少阳两经,以解背部挛急掣痛。
徐镛
5
闻左。 外感风寒,袭于肺胃,膏粱浓味,酿成痰浊,血瘀凝滞,壅结肺 叶之间,致成肺痈。 是以咳嗽气粗,痰秽如脓,胁痛难于转侧,振寒发热,舌苔白浓 而腻,脉象浮紧而滑。 病来涌急,非猛剂不为功,急仿金鉴射干麻黄汤合金匮皂荚丸, 一以散发表邪,一以荡涤痰浊。 净麻黄(四分)嫩射干(八分)甜葶苈(炒研,八分)光杏仁 (三钱)象贝母(三钱)生甘草(五分)苦桔梗(一钱)嫩紫菀 (一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川郁金(五钱)皂荚末 (蜜为丸吞服,五分)二诊。 前投发散肺邪,荡涤痰浊之剂,得汗寒热已解,咳嗽气急亦见轻 减,而痰稠腥秽依然,胸 闷胁痛,不思饮食,小溲短赤,苔 腻,脉滑数,胶粘之痰浊,蕴蓄之瘀湿,结于肺叶之间,一时难 以整肃。 今宜制小其剂,蠲化痰浊,清肃肺气,毋使过之,伤其正也。 净蝉衣(八分)嫩前胡(八分)嫩射干(五分)生甘草(六分) 桔梗(一钱)光杏仁(三钱)象贝母(三钱)炙紫菀(一钱)生 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橘红络(各一钱)桃仁泥(包,一 钱)
丁甘仁
6
沈男 初诊 右胁痛,咳嗽痰多,人剧消瘦,手指有结核征,脉弦细而 数,受寒冷则哮喘而咳甚,舌色淡,此结核性胸膜炎。 柴胡9克 淡芩4.5克 姜夏9克 太子参12克 枳壳6克 干姜3克 黄附片15克 磁石30克 炙紫菀9克 款冬花6克 杏仁9克 桔梗4.5克 炙草3克 红枣 4枚 二诊 胁痛已瘥,咳仍剧喘亦甚,脉微而数,舌淡,夏天曾吐 血,现今之咳,别有慢性气管炎,但他人作肺结核。 连根节麻黄6克 五味子3克细辛3克 干姜3克 枣仁18克 射干6克 炙紫菀9克 款冬6克 杏仁9克 麦冬9克 局方黑锡丹15克。 三诊 结核病加外感剧咳,与射干麻黄汤,咳减痰仍多,右侧背 部挛急,饭后尤甚,舌薄甚淡,脉数。 柴胡9克 葛根12克 太子参12克 干姜3克 黑附块6克 桔梗4.5克 远志4.5克 炙紫菀9克 款冬9克
二诊(2007年5月16日)5月2日复查肝功能提示正常,三酰甘 油、胆固醇正常,血小板92×109/L,B超提示肝损。 小溲泡沫多,左胁下隐痛胀,餐后嗳气,无泛酸,夜寐有梦。 近2月体重下降4kg,精神可,偶有胸 闷。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连翘15g。 14剂。
三诊(2007年5月30日)近日因腰酸至外院B超示:前列腺增
陆渊雷
7
吴逊齐患咳嗽,身热胁痛,日轻夜重,寝食俱废,咸以年高病重 为虑,脉之左手浮弦,右手弦滑,曰:此病极轻,何必忧疑?特 内有食积痰饮,外感风邪所致也。 少为消导疏散即愈矣。 用苏叶、柴胡以解其表,青皮、白芥以治其胁,桑皮、前胡、杏 仁以治其肺嗽,陈皮、半夏以清其痰,山楂、枳实以消其食,二 剂而减,四剂脱然。
五诊(2007年10月30日)肝区作胀,牙龈渗血,寐梦,出汗目涩 改善。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田基黄30g、延胡索10g。 14剂。
六诊(2007年12月26日)12月19日复查:肝功能正常,其中总胆 红素19.9μmol/L,乙肝病毒核酸定量PCR<1000,HBV-DNAFra Baidu bibliotek 常。 B超提示:肝内脂肪浸润,伴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肾B超示:前列腺增大,双肾结晶或小结石,3mm×3mm。 昨食后恶心欲吐,嗳气,无泛酸,寐不安。 舌质边尖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治疗胁痛医案85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 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胁痛医案85例, 以供大家参详。
1
杨某,男,34岁。 初诊2007年4月25日。
主诉:发现乙肝1月余。
患者于2007年3月1日外院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 2007年4月23日检查HBV-DNA 1.04×104。
陆肖愚
8
某四十,脉弦,胁痛引及背部,食减,此属营损传劳。 桂枝木[四分]、生白芍[一钱半]、炙草[四分]、归身[一钱半]、茯 神[三钱]、生牡蛎[三钱]、煨姜[一钱]、南枣[三钱]。
叶天士
9
张子和曰:泰和间,余见陈下广济禅院,其主僧病霍乱。 一方士用附子一枚及两者,干姜一两,泡水一碗同煎,放冷服 之,服讫则呕血而死。 顷,合流镇李彦直,中夜忽作吐泻,自取理中丸服之。 医者至,以为有食积,以巴豆下之,三五丸药亦不动,至明而 死,可不哀哉!遂平李仲安,携一仆一佃客至偃城,夜宿邵辅之 书斋中,是夜仆逃,仲安觉其逸也,骑马与佃客往临颍急追之。 时当七月,天大热,炎风如箭,埃尘漫天,至辰时而还。 曾不及三时,往返百二十里,既不获其人,复宿于邵氏斋。 忽夜间闻呻吟之声,但言救我,不知其谁也。 举火寻之,乃仲安之佃客也。 上吐下泻,目上视而不下,胸胁痛不可动摇,口欠而脱臼,四肢 厥冷,此正风、湿、暍三者俱合之症也。 其婿曾闻其言,乃取六一散以新汲水锉生姜调之,顿服半升,其 人复吐。 乃再调半升,令徐服之,良久方息。 至明,又饮数服,遂能起,调养三日平复。
3
王某,女,38岁1诊 西医病名:慢性肝炎 中医病名:胁痛 中医病名标准:胁痛 西医病名标准:慢性肝炎 证候:湿热久稽,肝血淤滞,脉络失和 治法:化淤,和络,清利湿热 主方:脑得生加味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2诊 西医病名:慢性肝炎 中医病名:胁痛 中医病名标准:胁痛 西医病名标准:慢性肝炎 证候:湿热久稽,肝血淤滞,脉络失和 治法:活血,祛瘀 主方:脑得生加味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4
前营游击舒公,初夏病感寒热颇轻,但右胁以下掣痛不安,头痛 亦在右边,大便不实。 医以为类伤寒证,用辛温解表不效。 余按其脉隐伏不彰,舌上灰色,苔厚而湿润欲滴。 初疑湿胜于热,用吴氏达原饮;继疑寒热互结,用进退黄连汤, 但有二、三分效验。 舒公深信不疑,然必终奏全效。 余心始安,沉思良久,头痛、胁痛俱在右边,此热气郁遏阳明, 故脉象不彰。 遂拣去温药,专用三黄、石膏,坚服二十余剂而愈。
四诊(2007年8月28日)6月29日测肾功能正常,甲胎蛋白正常。 8月13日检查:总胆汁酸26.8μmol/L,乙肝基因分析未有分型, PCR<1000。 肝区不适,体乏,腹胀,后腰伤痛,眼目酸胀模糊,关节胀痛。 夜寐颈部出汗,眠浅尚可。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1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 芍15g 佛手10g 黄连6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淮小麦30g 茵 陈30g 菊花10g 14剂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1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 芍15g 佛手10g 黄连6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淮小麦30g 茵 陈30g 延胡索20g 金钱草30g 炙鸡内金30g 合欢皮30g 竹茹6g 旋覆 花9g 14剂
【按语】患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1月余,HBV-DNA复制,本案因 感受疫毒之邪,肝脏气血郁滞,著而不行。 以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用手按捺捶击稍舒,肝功能异常等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 肝著的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 患者舌尖红,皮肤瘙痒,夜寐欠安,为疫毒内伏,湿热内蕴,肝 郁化火之症,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桑椹子、连翘、菊花、金 银花、白鲜皮、夏枯草等清解疫毒,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 黄清热利湿,少量黄连既可清上焦之火,又起燥湿之功,脉细弦 为瘀血内滞之象,故用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苏梗、佛 手、八月札、延胡索疏通肝络,以达到消散瘀血滞气,恢复肝络 气血运行的目的,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防突变的作用。 患者头晕明显,考虑肝阳上亢所致,故加用钩藤及葛根平肝潜 阳。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利湿,清泄肝火,平肝潜阳之功。 治疗半年余,患者HBV-DNA正常,且肝功能维持正常,实乃中 医辨证论治之功。
现症:肝区不适,左胁下按之隐隐作痛,头晕,尿中泡沫多,腰 酸,眠安便调。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肝疫。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辨证:疫毒内蕴,湿热并重。
治法及方药:清解疫毒,利湿化浊。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钩藤30g(后下) 葛根 30g 夏枯草15g 佛手20g 炙鸡金10g 苏梗10g 八月札15g 延胡索10g 桑椹子20g 14剂
辨证:肝郁化热。
治法:疏肝泄热。
处方:丹皮15g山栀15g当归25g白芍20g焦术15g茯苓15g柴胡15g 香附15g青皮15g甘草10g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胸胁痛减,但阴道流血同前。 守方加棕炭50g、地榆炭30g,水煎,继服药6剂。
三诊:药后血止,3天后痊愈出院。 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贲子明
张子和
10
臧××,女,44岁,工人。 1971年8月8日初诊。
患胆囊炎,迁延两年,断续治疗,病未痊愈。 近两月以来,右胁滞痛较甚,稍有愤怒则绞痛难忍,甚则呕吐酸 苦,心中烦躁,不欲饮食。 并头 痛头晕,心悸少寐,低热起伏,小便黄短,大便秘结。 脉象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而腻。
辨证治疗:肝胆之脉,布循胁下。 肝气郁于本经,故病胁痛。 呕吐酸苦,不思纳谷,头痛头晕,心悸少寐,低热起伏等症,皆 属肝火郁滞,疏泄无度之候。 脉来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而腻,亦为肝郁化火之象。 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治以清泄肝 火,行气开郁,佐以活血止痛。 方用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8月14日二诊:服药6剂,痛减大半,呕吐已止,低热起伏亦平, 心悸少寐好转,大便已爽。 效不更方,继进3剂。
8月24日三至五诊:上方加减连服9剂,诸症相继而退。 惟食欲欠香,寐多梦扰。 再以上方出入。
张云鹏
2
疏肝泄热案。
初诊:1984年5月11日。
主诉及病史:阴道流血月余。 初因郁怒,闭经两个月。 于4月8日突然阴道流血,量多,色紫黑有块。 一度服药血止,后又继续流血,少腹及两胁胀痛,心烦少寐,入 院治疗。 诊查,面色青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紫黑色血液,宫颈轻度着色,左侧附件增 厚,无明显压痛,余正常。 蛙试(-)。
杏仁9克 枳壳6克 炙草3克
【按】黑锡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 药物组成: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 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 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 核),木香各30克,肉桂(去皮)15克。 黑锡(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60克。 功用温壮下元,镇纳浮阳。 主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 气喘促。
处方:胡黄连6克,柴胡3克,云茯苓、半夏各各12克,陈皮9 克,竹茹3克,炒枳实9克,生甘草6克,枣仁30克(生熟各半)。 水煎服。
患者照上方,连续服药12剂,诸症悉平,体力增强,恢复正常工 作。
【按语】本例胆囊炎一症,属中医肝胆气滞,湿热郁结而成。 先严常用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而取效。 方中黄连改用胡黄连,偏重清泄肝胆之郁热,与吴茱萸配合,一 寒一热,以奏辛开苦降之效。 柴胡以疏肝解郁见长,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 配枳实、香附快膈利气以解肝经气郁。 芍药以益阴和里见长,主治“邪气腹痛”。 配川芎以开肝经血瘀。 甘草甘缓以舒挛痛。 诸药相合,促成调和肝胆,清热解郁,活络止痛之效。
大,左肾小结石。 2007年5月25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药后嗳气缓解,但胃脘灼热感,寐中梦多。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 芍15g 佛手15g 黄连6g 蒲公英15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茯 苓30g 14剂
本案患者有胁痛,咳嗽痰多,人又消瘦,遇寒哮喘,脉弦,陆氏 辨为结核性胸膜炎,从中医的角度当是素体阴阳两虚,内有痰饮 为患之证。 初诊陆氏用小柴胡汤为主,加附子、干姜、磁石等温潜药物,温 阳潜降既补患者体质之虚,又不致使阳气浮越于外;另外的枳 壳、紫苑、款冬花、杏仁、桔梗之品皆属于化痰止咳药。
二诊胁痛减而哮喘加剧,此为寒饮内伏,故陆氏用射干麻黄汤为 主方治疗,加用局方黑锡丹以温壮下元,镇纳浮阳。 射干麻黄汤是《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 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 主之”三诊再次指出本病是结核病又有外感剧咳,舌淡,背部挛 急,阳虚痰浊之象明显,故陆氏用四逆汤合前面的化痰止咳之 药,再加柴胡、葛根行太阳、少阳两经,以解背部挛急掣痛。
徐镛
5
闻左。 外感风寒,袭于肺胃,膏粱浓味,酿成痰浊,血瘀凝滞,壅结肺 叶之间,致成肺痈。 是以咳嗽气粗,痰秽如脓,胁痛难于转侧,振寒发热,舌苔白浓 而腻,脉象浮紧而滑。 病来涌急,非猛剂不为功,急仿金鉴射干麻黄汤合金匮皂荚丸, 一以散发表邪,一以荡涤痰浊。 净麻黄(四分)嫩射干(八分)甜葶苈(炒研,八分)光杏仁 (三钱)象贝母(三钱)生甘草(五分)苦桔梗(一钱)嫩紫菀 (一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川郁金(五钱)皂荚末 (蜜为丸吞服,五分)二诊。 前投发散肺邪,荡涤痰浊之剂,得汗寒热已解,咳嗽气急亦见轻 减,而痰稠腥秽依然,胸 闷胁痛,不思饮食,小溲短赤,苔 腻,脉滑数,胶粘之痰浊,蕴蓄之瘀湿,结于肺叶之间,一时难 以整肃。 今宜制小其剂,蠲化痰浊,清肃肺气,毋使过之,伤其正也。 净蝉衣(八分)嫩前胡(八分)嫩射干(五分)生甘草(六分) 桔梗(一钱)光杏仁(三钱)象贝母(三钱)炙紫菀(一钱)生 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橘红络(各一钱)桃仁泥(包,一 钱)
丁甘仁
6
沈男 初诊 右胁痛,咳嗽痰多,人剧消瘦,手指有结核征,脉弦细而 数,受寒冷则哮喘而咳甚,舌色淡,此结核性胸膜炎。 柴胡9克 淡芩4.5克 姜夏9克 太子参12克 枳壳6克 干姜3克 黄附片15克 磁石30克 炙紫菀9克 款冬花6克 杏仁9克 桔梗4.5克 炙草3克 红枣 4枚 二诊 胁痛已瘥,咳仍剧喘亦甚,脉微而数,舌淡,夏天曾吐 血,现今之咳,别有慢性气管炎,但他人作肺结核。 连根节麻黄6克 五味子3克细辛3克 干姜3克 枣仁18克 射干6克 炙紫菀9克 款冬6克 杏仁9克 麦冬9克 局方黑锡丹15克。 三诊 结核病加外感剧咳,与射干麻黄汤,咳减痰仍多,右侧背 部挛急,饭后尤甚,舌薄甚淡,脉数。 柴胡9克 葛根12克 太子参12克 干姜3克 黑附块6克 桔梗4.5克 远志4.5克 炙紫菀9克 款冬9克
二诊(2007年5月16日)5月2日复查肝功能提示正常,三酰甘 油、胆固醇正常,血小板92×109/L,B超提示肝损。 小溲泡沫多,左胁下隐痛胀,餐后嗳气,无泛酸,夜寐有梦。 近2月体重下降4kg,精神可,偶有胸 闷。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连翘15g。 14剂。
三诊(2007年5月30日)近日因腰酸至外院B超示:前列腺增
陆渊雷
7
吴逊齐患咳嗽,身热胁痛,日轻夜重,寝食俱废,咸以年高病重 为虑,脉之左手浮弦,右手弦滑,曰:此病极轻,何必忧疑?特 内有食积痰饮,外感风邪所致也。 少为消导疏散即愈矣。 用苏叶、柴胡以解其表,青皮、白芥以治其胁,桑皮、前胡、杏 仁以治其肺嗽,陈皮、半夏以清其痰,山楂、枳实以消其食,二 剂而减,四剂脱然。
五诊(2007年10月30日)肝区作胀,牙龈渗血,寐梦,出汗目涩 改善。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田基黄30g、延胡索10g。 14剂。
六诊(2007年12月26日)12月19日复查:肝功能正常,其中总胆 红素19.9μmol/L,乙肝病毒核酸定量PCR<1000,HBV-DNAFra Baidu bibliotek 常。 B超提示:肝内脂肪浸润,伴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肾B超示:前列腺增大,双肾结晶或小结石,3mm×3mm。 昨食后恶心欲吐,嗳气,无泛酸,寐不安。 舌质边尖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治疗胁痛医案85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 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胁痛医案85例, 以供大家参详。
1
杨某,男,34岁。 初诊2007年4月25日。
主诉:发现乙肝1月余。
患者于2007年3月1日外院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 2007年4月23日检查HBV-DNA 1.04×104。
陆肖愚
8
某四十,脉弦,胁痛引及背部,食减,此属营损传劳。 桂枝木[四分]、生白芍[一钱半]、炙草[四分]、归身[一钱半]、茯 神[三钱]、生牡蛎[三钱]、煨姜[一钱]、南枣[三钱]。
叶天士
9
张子和曰:泰和间,余见陈下广济禅院,其主僧病霍乱。 一方士用附子一枚及两者,干姜一两,泡水一碗同煎,放冷服 之,服讫则呕血而死。 顷,合流镇李彦直,中夜忽作吐泻,自取理中丸服之。 医者至,以为有食积,以巴豆下之,三五丸药亦不动,至明而 死,可不哀哉!遂平李仲安,携一仆一佃客至偃城,夜宿邵辅之 书斋中,是夜仆逃,仲安觉其逸也,骑马与佃客往临颍急追之。 时当七月,天大热,炎风如箭,埃尘漫天,至辰时而还。 曾不及三时,往返百二十里,既不获其人,复宿于邵氏斋。 忽夜间闻呻吟之声,但言救我,不知其谁也。 举火寻之,乃仲安之佃客也。 上吐下泻,目上视而不下,胸胁痛不可动摇,口欠而脱臼,四肢 厥冷,此正风、湿、暍三者俱合之症也。 其婿曾闻其言,乃取六一散以新汲水锉生姜调之,顿服半升,其 人复吐。 乃再调半升,令徐服之,良久方息。 至明,又饮数服,遂能起,调养三日平复。
3
王某,女,38岁1诊 西医病名:慢性肝炎 中医病名:胁痛 中医病名标准:胁痛 西医病名标准:慢性肝炎 证候:湿热久稽,肝血淤滞,脉络失和 治法:化淤,和络,清利湿热 主方:脑得生加味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2诊 西医病名:慢性肝炎 中医病名:胁痛 中医病名标准:胁痛 西医病名标准:慢性肝炎 证候:湿热久稽,肝血淤滞,脉络失和 治法:活血,祛瘀 主方:脑得生加味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4
前营游击舒公,初夏病感寒热颇轻,但右胁以下掣痛不安,头痛 亦在右边,大便不实。 医以为类伤寒证,用辛温解表不效。 余按其脉隐伏不彰,舌上灰色,苔厚而湿润欲滴。 初疑湿胜于热,用吴氏达原饮;继疑寒热互结,用进退黄连汤, 但有二、三分效验。 舒公深信不疑,然必终奏全效。 余心始安,沉思良久,头痛、胁痛俱在右边,此热气郁遏阳明, 故脉象不彰。 遂拣去温药,专用三黄、石膏,坚服二十余剂而愈。
四诊(2007年8月28日)6月29日测肾功能正常,甲胎蛋白正常。 8月13日检查:总胆汁酸26.8μmol/L,乙肝基因分析未有分型, PCR<1000。 肝区不适,体乏,腹胀,后腰伤痛,眼目酸胀模糊,关节胀痛。 夜寐颈部出汗,眠浅尚可。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1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 芍15g 佛手10g 黄连6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淮小麦30g 茵 陈30g 菊花10g 14剂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1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 芍15g 佛手10g 黄连6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淮小麦30g 茵 陈30g 延胡索20g 金钱草30g 炙鸡内金30g 合欢皮30g 竹茹6g 旋覆 花9g 14剂
【按语】患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1月余,HBV-DNA复制,本案因 感受疫毒之邪,肝脏气血郁滞,著而不行。 以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用手按捺捶击稍舒,肝功能异常等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 肝著的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 患者舌尖红,皮肤瘙痒,夜寐欠安,为疫毒内伏,湿热内蕴,肝 郁化火之症,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桑椹子、连翘、菊花、金 银花、白鲜皮、夏枯草等清解疫毒,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 黄清热利湿,少量黄连既可清上焦之火,又起燥湿之功,脉细弦 为瘀血内滞之象,故用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苏梗、佛 手、八月札、延胡索疏通肝络,以达到消散瘀血滞气,恢复肝络 气血运行的目的,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防突变的作用。 患者头晕明显,考虑肝阳上亢所致,故加用钩藤及葛根平肝潜 阳。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利湿,清泄肝火,平肝潜阳之功。 治疗半年余,患者HBV-DNA正常,且肝功能维持正常,实乃中 医辨证论治之功。
现症:肝区不适,左胁下按之隐隐作痛,头晕,尿中泡沫多,腰 酸,眠安便调。 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肝疫。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辨证:疫毒内蕴,湿热并重。
治法及方药:清解疫毒,利湿化浊。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钩藤30g(后下) 葛根 30g 夏枯草15g 佛手20g 炙鸡金10g 苏梗10g 八月札15g 延胡索10g 桑椹子20g 14剂
辨证:肝郁化热。
治法:疏肝泄热。
处方:丹皮15g山栀15g当归25g白芍20g焦术15g茯苓15g柴胡15g 香附15g青皮15g甘草10g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胸胁痛减,但阴道流血同前。 守方加棕炭50g、地榆炭30g,水煎,继服药6剂。
三诊:药后血止,3天后痊愈出院。 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贲子明
张子和
10
臧××,女,44岁,工人。 1971年8月8日初诊。
患胆囊炎,迁延两年,断续治疗,病未痊愈。 近两月以来,右胁滞痛较甚,稍有愤怒则绞痛难忍,甚则呕吐酸 苦,心中烦躁,不欲饮食。 并头 痛头晕,心悸少寐,低热起伏,小便黄短,大便秘结。 脉象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而腻。
辨证治疗:肝胆之脉,布循胁下。 肝气郁于本经,故病胁痛。 呕吐酸苦,不思纳谷,头痛头晕,心悸少寐,低热起伏等症,皆 属肝火郁滞,疏泄无度之候。 脉来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而腻,亦为肝郁化火之象。 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治以清泄肝 火,行气开郁,佐以活血止痛。 方用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