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基本资料
图1为某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已知B轴线上边柱荷载设计值F1,中柱荷载设计值F2,初选基础埋深为d,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设计参数的值见表1,试设计B轴线上条形基础JL—2。
图1 柱网平面布置图
表1 设计参数
项目
学号尾
数(0,5)
学号尾数
(1,6)
学号尾数
(2,7)
学号尾
数(3,8)
学号尾数
(4)
学号尾数
(9)
柱荷载F (kN) F
1
1080kN 1000kN 1200kN 1200kN 1200kN 1000kN
F
2
1310kN 1200kN 1400kN 1400kN 1400kN 1200kN
柱间距L
(m) L
1
6m 5.4m 7.2m 7.2m 5.4m 5.2m
L
2
9m 7.2m 9m 9m 7.2m 6m
基础埋深d 1.5m 1.5m2m2m 1.5m 1.5m
承载力特征值
f
a 120kPa 120kPa 150kPa 120 kPa
150kPa
120kPa
二、设计要求
1. 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 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
3. 取结构计算简图;
4. 结构计算,按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5、根据内力进行配筋。(不要求,建工卓班的可用PKPM计算后输出配筋图)
三、柱下条形基础计算书 1、基础平面布置
根据学号整理相应设计参数数据如下表1:
表1 题目各类设计数据参数表
学号尾数 F 1
F 2 L 1 L 2 基础埋深d 承载力特征值
f a (2,7)
1200kN
1400kN
7.2m
9m
2m
150kPa
由题目可知,根据以上设计参数,画出基础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3.2.1 基础平面布置图 2、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 1) 求荷载合力重心位置
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 的距离为c x ,据合力矩定理,以A 点为参考点,则有:
14007.214007.2214007.2314007.2412007.25
181200214004
ik i
c ik
F x x m
F
⨯+⨯⨯+⨯⨯+⨯⨯+⨯⨯=
=
=⨯+⨯∑∑2)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为1a 、2a ,取边跨的0.25倍。可先选定1a ,再按照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的原则,确定2a 和L : 取17.20.25 1.8a m =⨯=
12()2(18 1.8)39.6c L x a m =+=⨯+=
239.67.25 1.8 1.8a m =-⨯-=
3)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1200214004
1.8(20)
39.6(150202)
k
a F
b m L f d ⨯+⨯=
=
=-⨯-⨯∑
4)地基承载力验算
20239.6 1.82851.2k G kN =⨯⨯⨯=,kN F k 8000=∑
80002851.2
152.2 1.21801.839.6
k
k
k a F
G p kPa f kPa bL ++=
=
=<=⨯∑总
(满足)
2.4 肋梁高度及翼板高度确定 采用C25混凝土,2/27.1mm N f t = 基底沿宽度b 方向的净反力为
28000
112.2/1.839.6
k
n
F p kN m bL
==
=⨯∑
悬臂根部剪力设计值
0.3
()112.2(0.90.15)84.15/22
n b V p kN m =-=⨯-=
翼缘板有效高度3
06
84.151094.70.70.71 1.27101h t V h mm f l β⨯≥==⨯⨯⨯⨯,取mm h 2000=(等厚翼板)。
肋梁高取mm L h 90072008
1
811=⨯==
3、基础梁的内力计算(倒梁法)
1)根据倒梁法原理,实质为将基础倒置作为多跨连续梁,将外力荷载视为支座,将地基净反力与柱脚的弯矩视作基础梁上的荷载,作出题目的倒梁法计算简化图如图2:
图3.2.2 倒梁法计算简图
2)计算基础沿纵向的地基净反力
1200214004
202.02.39.6
k
n j F
q bp kN m L
⨯+⨯==
=
=∑
3)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梁的初始内力和支座反力 为方便计算,将倒梁法计算简图图分解为以下两部分:
(a )五跨连续外伸部分受局部荷载
(b )五跨等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
图3.2.3 计算分解图
① 针对图3.2.3(a )情况,使用弯矩分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