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大开挖案例
城市意象:原典和新用
城市意象:原典和新用就算是非专业人士也时常征引,《城市意象》并非什么大部头理论著作。
它本来就紧凑的篇幅中,有一小半是说明研究方法的附录。
这本书起源于一九五二年林奇的一个小研讨课,然后他找了一群师生继续这项研究。
紧接着得到一笔资助,林奇得以在佛罗伦萨待了一段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旧大陆城市的这段经历对于林奇的思想形成一定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九五四年他回到美国之后重拾这个题目,书中描述的研究计划终付诸实施。
该书可以称作是这项研究计划的一个“结题报告”。
林奇这项研究计划的大语境,是“城市设计”这个学科在战后的兴起。
一九五六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启动了他们的第一次“城市设计会议”,列席这次会议的不仅包括学院内的城市研究者,还有简·雅各布斯和刘易斯·芒福德这样在城市思想史上有着非凡地位的学者和活动家。
直到现在,“城市设计”这个词也易产生歧义,让人觉得不过是将建筑实践的对象由较小的对象转移到了大尺度的城市——事实上,城市“设计”正是对将建筑方法直接套用在城市“规划”上的做法的一种拨正,但同时它也不希望完全放弃建筑师研究形式的特长。
在林奇接受教育的时代,现代主义建筑学尚没有取代波杂(Beau__Arts)在大学里成为风尚,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养成教育相差无几,相对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样的老牌建筑学院,波士顿的风气有所不同,尤其在战后,它吸收了欧洲来的现代主义人物,成了新城市思想的策源地。
当年贝聿铭在考虑报考建筑专业时,就是感到自己并不长于绘画而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隔壁的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GSD)也撇清了它和传统美术学院的关系,后者是最早在大学中设置城市独立设计课程的建筑学院之一。
林奇当时进行的是一项没有前例的工作,在他的团队中没人有过提炼“城市意象”的训练——今天听到这话的建筑学院师生或许略感困惑,因为绘制意象地图已经成为城市设计中一项常规方法,这项工作的门槛看上去也不高。
但是,让我们历史地考虑一下当时既有的建筑与规划专业教育,源自美术学院的训练虽然看重“形式”对空间生成的意义,但是对于空间形式,尤其是城市尺度的空间形式,只学过平面构图,也没有今天模型软件助力的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毕竟,它们不真的是一幅“画”。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历史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历史、发展及典型业绩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
经过近三十年的迅速拓展,这项事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外经贸总量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几乎每年都以30%速度增长。
2005年与东盟合作基础设施不过32亿美元,2007年达130亿美元,今年估计超过200亿美元。
整个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2007年合同额达790亿美元,今年保守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
一、我国工程承包业务的历程:1、起步阶段(1978-1982年)七十年代末,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凭借巨额石油外汇收入掀起大规模的建设高潮。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企业抓住国际市场有利时机,率先进入中东地区市场,使我国对外承包劳务业务的发展初见成效。
1978-1982年,我国共批准了29家企业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累计签订对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755项,合同额1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6亿美元,外派劳务10.26万人次,1982年年末在外劳务人数3.16万人。
业务发展到4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西亚和北非为重点市场。
工程项目主要是房建和筑路,项目的规模较小,承揽方式以分包和承包施工为主。
2、稳步发展阶段(1983-1989年)从1983年起,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包额急剧收缩,国际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面临严峻考验,刚起步不久的我企业在逆境中奋力开拓,在竞争中求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在给予正确宏观政策指导的同时,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有力支持了企业对外开展业务。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1983-1989年,我国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15.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2亿美元,外派劳务24.4万人次,1989年年末在外人数6.71万人次;享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增加到近百家;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扩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领域更加广泛,除住房、路桥等土建工程外,对外承包工程开始承揽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如电站等,对外劳务合作领域涉及土建、建材、纺织、电子、农业、渔业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波士顿规划
--城市规划
城市名片
Boston 波士顿
美国马萨诸塞
Text heere
州的 首府和最大城市 也是新英格兰 地区的最大城市,也 是(2008年)在人口 上美国的第21大的城 市. 该市位于美国 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创建于1630年,是美 国最古老、最有文化 价值的城市之一。
波士顿是美国革命期间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地点,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 该市是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并被认为 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 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按照 人口数量,大波士顿都会区在美国的大都会区中排名第11位。
波士顿的今天
Text heere
Picture here
问题
所谓的中心干道-----一条六个车道 宽度的高架公路-----穿越了城市商业区 的中心。当这条中心干道在1959年开放 时就面临着车流量75,000辆/日的负荷;到 199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200,000辆/日, 使其成为美国最为拥堵的公路之一。每 天堵车时间持续10小时以上;交通事故率 的持续攀升。 高架公路(在其建设时迁移了大约 20,000附近居民)同样切断了波士顿北部 尽端部分和滨海临近区与中心商业区的 商业联系,让这些地区无法参与城市的 经济生活,与此同时也隔断了滨海临近 区与城市商业区的历史联系。
“一个城市的未来 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 伸”
——波士顿市长托马斯央干道/隧道工程(Boston's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 简称CA/T)。它包括2个部分: 1)在现有高架路的地下,修建 8~10车道的高速路,北端连接查尔 斯河上的大桥,南端连接93号州际 公路。地下高速路完成后将完全拆 除高架路,地上的位置塑造公共空 间,并适度开发; 2)将原90号州际公路南端延长, 从市中心和波士顿港的地下打通隧 道通往洛根机场。
利用大数据侦破波士顿爆炸案
利用大数据侦破波士顿爆炸案作者:来源:《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年第06期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爆炸案发生后,波士顿警察局顶住压力,快速将嫌犯抓获,这背后支撑的科技力量有哪些,你想知道吗?这其中有哪些可以供我们借鉴?2013年4月,不太平的世界使得奇怪的气候变得不值一提,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2点49分,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爆炸案不仅造成了3人死亡(其中有一名中国人),150人受伤的惨案,更重要的,它将 911事件后,美国人好不容易修复的脆弱心理又打到了谷底。
如何破案,特别是如何快速破案是摆在波士顿警察局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面前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波士顿警察局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3天后的4月18日,公布了嫌犯焦哈尔·萨纳耶夫的名字,并发布了他的相片;19日凌晨发现嫌犯在水镇(Watertown),并包围了水镇;19日上午10点公布了嫌犯的车牌号,晚上8:45在一艘小船里将嫌犯捕获。
一个全球关注的事件得以安全告一段落。
当然在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我最关注的事情还是和大数据有关的crowdsourcing,中文翻译为,“众包”。
这个词来自2006年Wired杂志的一篇著名文章《众包的崛起》(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意思和外包相似,只是众包的分包对象更广,并且几乎完全(只能)通过互联网连接,与此同时,几乎无法预估任务完成的时间与质量(因为无法预估有多少人接受分包)。
在波士顿爆炸案的破案过程中,FBI使用了众包的手段:一、保留Copley广场附近的所有监控录像以供比对、查找,波士顿警察局的官员称“将仔细查看所有录像的每一帧画面”。
二、走访事发地点附近12个街区的居民,收集可能存在的各种私人录像,照片,无论他们来自摄像机还是私人的手机。
三、大量收集网上信息,包括像Twitter、Facebook、Vine、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相关照片和录像等。
四、向公众提出了收集相关信息的请求。
波士顿:一个移山填海的造城故事
波士顿:一个移山填海的造城故事2010-1-12 作者:维一你或许知道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哈佛大学和工程技术顶尖的麻省理工学院,你或许也知道最早到北美垦荒的清教徒和独立战争中打响的第一枪,你或许还知道朗费罗、爱默森、霍桑这些文人。
若是你有机会亲自到美国走一遭,发现这些人物和事迹都出现在波士顿的左近,就会不由得对这个城市发生一点特别的兴趣。
我就是这样。
二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波士顿,因为喜欢以上种种的缘由,居然也就在这里住了下来,直至如今。
不过,让我对波士顿最发生兴趣的却是它移山填海的造城故事。
荷兰人为了保护自己百分之四十低于海平面的国土不致被海水淹没,曾经持之以恒地筑坝填海。
他们自豪地说:“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这是世界上都知道的事情,但是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波士顿人也曾经“移山填海”,而且是真正的移山填海。
他们削平半岛上的山岗,把土石填进海湾,将原本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扩展了两倍半之多。
当然,就面积而言,波士顿的填海规模与荷兰,甚至与香港、新加坡、东京湾的填海造地工程都不能相比,但就工程的性质来说,用“移山填海”四个字来描述却不夸张,而且须知:那是一百七八十年前的旧事。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麻萨诸塞州,东临大西洋。
因为美国东北六州的欧洲移民最早来自英国,所以这个地区又统称为“新英格兰”,波士顿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都会城市。
公元一六二九~三O年间,由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率领的一支英国清教徒船队在波士顿东北面的萨兰姆(Salem)上岸。
人困马乏,当地又缺少食物,他们便沿着海岸向南深入,来到现今的查尔斯河口,又遇到没有淡水的麻烦。
隔着海湾,南面是一座当地印地安土著称为“绍姆特”的半岛。
说它是半岛,其实只有一条细细的狭长土地与陆地相连,涨水的时候,这条通路有时也会被海水淹没。
此时绍姆特完全成了真正的岛屿,这就是波士顿最初的土地,面积四百八十七英亩,差一点点不到两平方公里。
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
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一、背景介绍1.1清溪川区位清溪川位于首尔市钟路区,周边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著名商业网点众多,交通便捷。
清溪川西接汉江入海,是首尔市水系的组成部分。
1.2清溪川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沿革1.2.1作为开放性的城市内河清溪川最早被称为“开川”,是600多年前的朝鲜王朝时,国王为排除由首尔周围山上流下并汇集在市区内的积水而下令挖掘的一条疏水内河,后来改名为“清溪川”,成为一条深深影响首尔市民生活和生计的河流。
但是,清溪川在洪水季节也会经常泛滥,因此,朝鲜历代国王都很重视河道的疏通清理工作和防洪工程的建设。
1.2.2被覆盖作为城市道路在朝鲜王朝时代晚期,许多卖掉了农田的农民涌向首尔成为城市贫民。
在清溪川两岸就居住了大量的贫民,他们在河边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户,清溪川沿岸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此外,水患一直是困扰着清溪川附近居民的一个大问题,而且在枯水期清溪川还会由于缺水造成河道污染。
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得清溪川成了垃圾、污水、贫民窟和贫穷的象征。
当时,人们认为解决清溪川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覆盖河道。
1937-1942年日本统治时期,清溪川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覆盖;1958年伴随着首尔市的重建,清溪川覆盖工程又重新上马,到1978年的20年时间里,覆盖工程完成,清溪川在没有经过治理的情况下被水泥板所覆盖。
1.2.3道路上修建高架桥197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飞,首尔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中心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高架桥,桥长5.8km,宽16m,是一条4车道双向专用汽车道,成为横贯首尔东西的交通主干道,日均交通流量达到16万多,被认为是韩国城市现代化的象征。
由于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清溪川周边地区很快就成为城市工业及服务业中心。
高架桥的修建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桥上的噪声、汽车尾气以及扬起的灰尘对周边地区产生的严重污染,而且高架桥的巨大体量也破坏了首尔传统的街道结构,切断了城市中心区内部的联系。
项目管理理论
Page 12
1、全寿命管理
概念
高 度 耦 合
设计 施工 使用
时间
全寿命项目管理从方法上而言是抛弃原有概念、设计、施 工的建设程序,整合所有相关专业部门积极参与到项目的概 念、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而 Page 13 不是某一个阶段。
DM、PM和FM集成的必要性
全寿命周期 费用 潜在的节约
Page 17
在项目决策阶段,应对工程项目的目标进行明确的 定义,它不仅反映建设期的目标,还应该反映项目运 营期的目标,经综合考虑确定工程项目的全寿命管理 的目标。 此目标系统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 的各个目标,因此是项目全过程的目标。
Page 18
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系统
开发管理 DM
二、项目总控的产生原因
Page 29
不少中国的重点项目
项目实施的条件和 项目组织很重要
多数国外民间投资的项目
投资控制和资 金的使用很重要
1
进度
1
投资
质量
投资
质量
进度
2
3
2
3
工程建设指挥部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
工程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供货单位
设计方的项目管理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供货方的项目管理
业主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在造就一道外滩华 丽观景点的同时,也为交通堵塞埋下了伏笔。同 时“亚洲第一弯”把整个外滩生生劈成两半,造 成黄浦、南市两段外滩“泾渭分明”,让南外滩 饱受10年隔绝之苦,以拆除“第一弯”为切入口 的外滩交通改造势在必行。
“亚洲第一弯”目前已拆除完毕。而让包括 “亚洲第一弯”在内的刚建成10年左右的匝道和 高架桥改走地下,则需要耗费几十亿元。这一次, “亚洲第一弯”的拆除让“波士顿大开挖(The Big Dig)”有了中国翻版。
新城市道路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新城市道路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战以后传统城市在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迅速膨胀,城市道路无限蔓延,城市中心衰落.。
都市空间呈离心状态,居住越来越分散,大型购物中心,封闭的快速道路,城市空间功能单一,失去活力.。
近年来,新城市发展方向开始扭转方向,向紧凑城市形态发展.。
紧凑城市是应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问题,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
紧凑城市的形态倡导提高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提倡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方法,主张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服务就近的原则,包括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三个面.。
紧凑城市是新城市主义思想有相通之处,它主要是针对强调城市中心的高密度和多样性发展,强调城市圈之间利用公共交通实现紧凑城市中心之间的连接,即使不用私人汽车也可以获得方便的日常生活,充分保护城市的绿地空间和滨水区域,为城市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紧凑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发展.。
越是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紧凑的发展模式,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越是负责的人口构成,越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分化,城市生活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城市的街道空间的组合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和复杂.。
1、步行街道和快速机动车道共存的立体化城市道路在紧凑化发展的城市中心,立体化道路最为普遍.。
总体来说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地面汽车道路与建筑之间的步行廊道的立体模式.。
这种模式在土地资源稀缺的都市,例如,香港和日本东京最为多见,地面为机动车道,利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在地面道路之上建设步行长廊,长廊将不同的建筑连接起来,步行者可以在长廊之间穿行,与地面的机动车之间没有交叉,各得其所.。
第二种是将快速路埋入地下,地上保留城市开放空间的城市道路模式,这种案例非常之多.。
例如,美国波士顿的大开挖工程、西雅图滨水区改造和荷兰玛斯垂克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等.。
年,与亨姆伯雷(建筑事务所联手进行城市快速路的改造设计.。
美国波士顿大开挖案例
称为“Big Dig(大开挖)”。
波士顿“Big Dig”曾被有关权威机构评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至本世纪初的世界八大建筑 工程之一。其余七个工程分别是加拿大多伦多的
SkyDome体育场、中国的三峡工程、欧洲的英吉利
海峡隧道、美国的丹佛机场、马来西亚的双子星 塔、日本的明石大桥和香港国际机场。
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工程。其实它 1982年的工程预算仅为28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的60 亿美元),预计十年之内完工。但后来,实际花费越
18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北美第一大城市。在汽车出
现以前,波士顿的交通就常常混乱堵塞。到20世纪中 期,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更为严重,尤其是南北向的交 通路线,情况更糟。鉴于这种情况,波士顿市政工程 委员会推出高架公路计划,并于1959年在市中心和滨
水区之间架设完成了一条被漆成绿色的高架中央干道。
这条高架路像一堵巨大的墙,人为地割裂了波士顿市区,使波士顿北部地区和 风景优美的河滨区被隔离在外
1. 规划的缺陷与短视 2. 如何认识城市的所谓“成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反思我们的交通政策和价值观
式的林荫大道,创建了一个最出名的用绿色道路取代快 速干道的案例。
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工程(简称CA / T)改造工程
规划于1982年正式启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也于1983年
展开。然而,由于资金、设计争议、公众沟通、建设模 式、规划与施工难度等众多因素,它历经周折,从1991 年才开始动工,直到2006年主体工程才算基本完成,目 前仍有收尾工程在进行中。这个旷日持久的改造工程被
昂贵的高速公路改造工程,主要是将有损坏城市景观且 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的穿过波士顿市中心的大动脉高速公 路——93号州际公路,改造到地下。作为美国历史上规 模最大、耗资最多、工期最长、难度也较大的城市交通 道路改造项目,“大挖掘”在造价与工期上都是史无前 例的。
波士顿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取消对火星探测任务“凤凰号”的发射。
这一决定引发了公众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随后,一位名叫简·泰勒的科学家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NASA违反了《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简称FOIA),要求NASA公开与“凤凰号”任务相关的所有文件。
二、案件经过1. 泰勒提起诉讼泰勒是“凤凰号”任务的一名科学家,她在得知NASA取消发射计划后,认为这一决定对科学研究和公众知情权造成了损害。
于是,她向NASA提交了FOIA请求,要求公开与“凤凰号”任务相关的所有文件。
然而,NASA仅向泰勒提供了部分文件,并拒绝公开其余文件。
2. 法院审理泰勒随后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NASA公开所有文件。
NASA则辩称,部分文件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不宜公开。
3.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NASA在处理FOIA请求时存在滥用职权的行为,判决NASA公开所有与“凤凰号”任务相关的文件。
NASA不服判决,向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4. 上诉法院判决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认为NASA在处理FOIA请求时未充分考虑公众知情权和科学研究的需求。
上诉法院还指出,NASA在解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时过于宽泛,导致部分文件被错误地排除在公开范围之外。
5. 最高法院拒绝审理NASA随后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但最高法院以“无正当理由”为由拒绝审理此案。
三、案件影响1. 提高公众知情权泰勒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案使得公众对NASA在处理FOIA请求时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公众对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的知情权。
2. 强化政府透明度此案促使美国政府更加重视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 促进科学事业发展该案对NASA和科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波士顿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美国诉约翰逊案(United States v. Johnson)是波士顿法律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案例。
该案于2004年在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在互联网上传播色情内容是否构成非法?本案的判决对于互联网色情内容的监管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案情简介本案的被告约翰逊是一名色情网站的所有者。
他在自己的网站上传播了大量色情内容,包括成人影片、色情图片等。
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传播色情内容是非法的。
然而,约翰逊辩称,他的网站只提供了色情内容的链接,并未直接传播色情内容,因此不构成非法。
三、法庭辩论1. 检方观点检方认为,约翰逊的网站实际上是一种色情内容的传播平台,他在网站上提供了大量色情链接,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访问这些内容。
根据美国法律,传播色情内容是非法的,因此约翰逊的行为应被认定为违法。
2. 约翰逊辩护约翰逊的律师辩称,约翰逊的网站仅提供了色情内容的链接,并未直接传播色情内容。
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不应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因此,约翰逊的行为不应被认定为违法。
四、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波士顿联邦法院最终判决约翰逊败诉。
法院认为,约翰逊的网站实际上是一种色情内容的传播平台,他在网站上提供了大量色情链接,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访问这些内容。
根据美国法律,传播色情内容是非法的,因此约翰逊的行为构成违法。
五、案例分析1. 互联网色情内容的监管本案的判决表明,互联网色情内容的监管在美国具有法律依据。
政府有权对互联网色情内容进行监管,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同时,互联网色情内容的监管也需要平衡言论自由和公共利益的矛盾。
2. 言论自由与公共利益本案中,约翰逊辩称其行为不构成违法,主要依据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
然而,法院认为,约翰逊的网站实际上是一种色情内容的传播平台,其行为已经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
这表明,在处理言论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城市设计的演进 理论 及思想框架》 报告 王伟强s
2、城市设计的地位
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要求,以场所营造为核心,对 城市空间形 态和景观风貌做出统筹安排和设计控制,是城市公共领 域管制的重 要方式。
城市设计是在空间形态与风貌层面上,处理其主要元素及公共利益 之间的关 系的设计。
城市设计既与空间有关又与时间(过程)有关,因为它的构成元 素不但在空间中分布,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完成。
研究对象
城市群及城 市市域范围
工作尺度
1:100000 ~ 1:10000
研究城市规划期内的 人口,社会,空间发 展目标及关系。 统筹城市各类土地利 用及基础设施规划, 协调城市近期,远期 发展与目标
城市(县) 市镇域范围
1: 50000 ~
1: 5000
2、城市设计的地位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地方领导、其他行业的专家或市民问我 “究竟什么是城市设计?”时常让我语塞。而让我忍俊不止的是,在 1956年哈佛大学主办的那场著名的城市设计会议,作为一个起点它为 1956年之后的城市知识探索历程打开了新视角,那些与会并参与本书文 献编写的大咖们居然也被同样的问题所折磨,人们当时问道:你们连城 市设计本质目的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都不能取得共识,聚在这里讨论还有 什么意义哪?但克里格教授却总结为,正是由于这样的不确定性、不 一刀切、甚至有些含糊,恰是城市设计的可取之处并更具魅力。
“ 形成一个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共同参与的合作的基础平 台, 使城市设计的范畴比这三个专业方向更广。”
培养“城市思维”人才
1,连接规划与建筑的桥梁: 这些人才具有可视化和纲领化的叙述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规划目 标、公共政策可以转化为有用的设计导则。使得城市设计的概念成 为公共政策的一项特殊的分类。 由此,城市设计应该基于以下特征:
波士顿填海造地区城市更新策略启示―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339城市发展摘要:国家提出对已建成的填海造地区域原则上应集约利用,进行必要更新和修复。
填海造地区域存在着空间组织不连续性、基础设施不适应性和滨水特征易失性等,这些特性加剧了该区域城市更新难度。
波士顿作为一个大规模填造的城市,面对空间割裂、基础设施废弃、滨水特征消失等问题,历经百年完成了从填造到建设到更新优化的转型。
文章梳理了波士顿(Boston )填海造地区域的发展历程和更新策略,学习其老城重建、环境整治和滨水可达性提升等经验,并以天津滨海新区(Tian Jin Binhai New Area )为例,结合区域自身情况,提出了我国填海造地区域的更新发展策略建议。
Abstract: The state proposes that, in principle, the completed reclamation areas should be used intensively, and necessary renewal and resto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ere is discontinuity of spatial organization, inadapta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and vulnerability of waterfro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clamation area, which aggravate the difficulty of urban renewal in this area. As a city of large-scale reclamation, Boston has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clamation to construction to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past 100 years in the face of problems such as spatial fragmentation, abandoned infrastructure and disappearance of waterfro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Boston reclaimed land area, and learns from its experience of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waterfront accessibility improvement. Taking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reclaimed land area combined with its own situation.关键词:波士顿;填海造地区域;城市更新;发展策略;天津滨海新区Keywords: Boston; reclamation area; urban renew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ianjin Binhai New Area李彦潼杨丹妮张赫*LI Yantong YANG Danni ZHANG He*文章编号: 1672-9080(2023)12-0339-05DOI : 10.19974/ 21-1508/TU.2023.12.0339 中图分类号:TU 982.21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 2023-03-03 修回日期: 2023-08-2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综合防灾约束的填海造地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批准号:51778404)作者简介李彦潼,硕士研究生,女,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
大城市更新改造工程与可持续发展_概析波士顿中央干道_隧道改建工程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挑战性的工程, 为了整个工程的圆满实施,正确的规划和 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 中,C A / T 工程运用了一系列合理的管理 方法: 1) 立项过程公开化。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后,市民有许多机会参与讨论并表达他
建筑学报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系(杭州,310058) 收稿日期:2008-02-26
(图2), 适宜容量为每天7.5万辆机动车, 而
4 7
城市设计 U R B A N D E S I G N
步行街(Boston Harborwalk), 其边上坐落 着宾福公园、联邦储备银行等一些世界著 名的企业。新建的查尔斯河流域公园包括 占地 40 英亩的一系列公众休憩用地,其中 包括游乐场、 自行车道、 人行道、 园林花园、 开放的草坪区和灌溉区,这项工程被称为 “恢复失去的半英里” (Reclaiming Lost Half Mile)。在美景岛上建成一个生态公
[5]
们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 2) 政府支持力度大。以法律条款的形 式明确规定什么样的项目该由哪一级政府 负责投资; 3) 拆迁与赔偿问题。政府尽量避免了 工程赔偿纠纷,而且最后的赔偿也都是依 据法律得到很好的解决; 4) 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CA/T 并没 为赶时间而赶工期,而是把保证质量放在 首位; 5) 项目建设全程展示。波士顿政府专 门设立了“Big Dig”网站(www.bigdig. com),让市民都可以上去查询施工规划与 进度等。公开与透明的管理模式得到市民 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这也是工程顺利进行 的重要保证。麻省高速路管理局前主席兼 首席执行官马修・阿莫约罗( M a t t h e w Amorello)这样说到: “99% 的支持并不能 完成这项工程的建造,我们需要 100% 的支 持。 ” 5 更新改造后的成效 5.1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图8) C A / T 工程在波士顿市中心种植有超 过 2400 棵树木和 7000 株灌木,将吸纳整个 波士顿市区空气中近 12%的 CO;同时,也 创造出 260 多英亩空地,以及 40 多 hm 公 园,这进一步改善了邻近街道市民的生活 质量。 更为至关重要的是现今交通主干道
外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失败的建筑案例
外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失败的建筑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美国波士顿的“大挖掘”工程吧。
这个“大挖掘”工程一开始那可是雄心勃勃啊。
想法超级酷炫,要把波士顿那些乱七八糟的高速公路啥的重新规划一下,把地面上的交通放到地下去,想着这样地面就宽敞了,城市也更美观了,大家出行就更方便了。
可是呢,这工程一开始干就各种出岔子。
首先就是预算,就像个无底洞似的。
原本计划几十亿美元就能搞定的事儿,结果一路飙升到上百亿美元。
这就好比你本来打算花一百块钱吃顿大餐,结果结账的时候发现要花一千块,吓死人了。
然后呢,工期也是拖得一塌糊涂。
本来计划的完工日期就像个美好的谎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工程还在那儿磨磨蹭蹭地进行着。
这就像你等快递,告诉你三天就到,结果等了三个月还在路上。
工程管理也是乱得像一锅粥。
不同的施工团队之间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协调工作做得极差。
今天这个挖错了地方,明天那个发现设计不合理又要重新来。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老是出现意外状况,像挖到一些之前没探测到的地下管道啊之类的,然后就又得停工处理这些问题。
最后这个“大挖掘”工程虽然算是勉强完成了,但是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像超支的资金、对周边环境和商业的长时间影响等等。
这就像是一个厨师想做一道超级美味的大餐,结果把厨房搞得一团糟,菜做出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还花了好多冤枉钱买食材。
波士顿工程案例
波士顿工程案例就说波士顿那大挖掘工程吧,这可算是相当有名的大工程。
这工程本意是要改善波士顿市中心的交通状况,想法特别好,要把那些乱七八糟、拥堵得不像话的交通线路重新规划一下。
刚开始的时候,那阵仗可大了。
各种大型机械进场,工程师们也是踌躇满志的。
可是呢,这工程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路出状况。
工期不断延长,预算也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本来计划好的钱啊,就跟流水似的哗哗往外流,止都止不住。
为啥会这样呢?首先啊,这地下的情况比他们预想的复杂太多了。
就像你去探险,以为是平平坦坦的路,结果下面全是各种意想不到的坑坑洼洼,还有各种老管道、老线路啥的,就像隐藏的小怪兽,时不时冒出来捣乱。
再加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有点乱套,就好比几个人一起跳舞,结果各跳各的,没个统一节奏。
不过呢,这个工程虽然过程很坎坷,但也不是完全没好处。
它确实给其他城市的大型工程提供了一个特别典型的反面教材。
让大家知道搞工程可不能只看表面,得把地下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各个部门也得提前协调好,不然就等着吃苦头吧。
还有波士顿的一些建筑工程,有个老建筑的改造项目。
这老建筑啊,就像个老古董,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但同时也有着各种问题。
工程师们在改造的时候,就面临着既要保留老建筑的风格,又要让它符合现代的安全和使用标准。
这就好比给一个穿着古装的人穿上现代的盔甲,还得让人觉得不突兀。
他们为了加固建筑结构,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材料和技术。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小心翼翼的,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破坏原来的建筑风貌。
这就需要工程师们有着超高的技艺和耐心,就像艺术家在雕刻一件绝世珍品一样。
总的来说,波士顿的这些工程案例啊,有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让大家看到工程中可能会踩到的各种坑,不管是从规划、协调,还是技术运用方面,都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研究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士顿把一条通过城市中心的旧的快速干道改造为公园
式的林荫大道,创建了一个最出名的用绿色道路取代快 速干道的案例。
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工程(简称CA / T)改造工程
规划于1982年正式启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也于1983年
展开。然而,由于资金、设计争议、公众沟通、建设模 式、规划与施工难度等众多因素,它历经周折,从1991 年才开始动工,直到2006年主体工程才算基本完成,目 前仍有收尾工程在进行中。这个旷日持久的改造工程被
美国波士顿大开挖案例
山东建筑大学
吕Hale Waihona Puke 昌工程简介波士顿CA/T特大型城市改造工程,是美国历史上最
昂贵的高速公路改造工程,主要是将有损坏城市景观且 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的穿过波士顿市中心的大动脉高速公 路——93号州际公路,改造到地下。作为美国历史上规 模最大、耗资最多、工期最长、难度也较大的城市交通 道路改造项目,“大挖掘”在造价与工期上都是史无前 例的。
大开挖被美国工程学界认为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为工程规模太大,任何公司单独承担都力所不及,所以大 挖掘的设计和施工又被分成了数十个子项目,由若干承包商承 担,但各个承包商之间有明确规定的界面。 因为旧的高架中央干道(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仍在运行)装 靠在设计挖沟区的桥塔之上,工程师得先利用地下连续墙技术 制造出120英尺(37米)深的混凝土墙,来支撑中央干道。这 些混凝土墙也对工地两侧起了稳固作用,防止挖掘过程中现场 发生塌方。 施工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这条地下高速公路要先后遇到 7条穿过它的地铁隧道。这7条轨道每天承载4万多名通勤者和4 百多辆列车。
18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北美第一大城市。在汽车出
现以前,波士顿的交通就常常混乱堵塞。到20世纪中 期,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更为严重,尤其是南北向的交 通路线,情况更糟。鉴于这种情况,波士顿市政工程 委员会推出高架公路计划,并于1959年在市中心和滨
水区之间架设完成了一条被漆成绿色的高架中央干道。
这条高架路像一堵巨大的墙,人为地割裂了波士顿市区,使波士顿北部地区和 风景优美的河滨区被隔离在外
来越膨胀,到2003年的花费已达146亿美元,预计整
个工程完工约220亿。 工程基本完工之后,人们花费在路上的时间降低 了62%,之前的交通堵塞现象也降低了85.6%。
波士顿的案例:Bigdig
马萨诸塞州(麻省)是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最早的殖民 地之一,波士顿作为麻省的首府已有近380年的历史。
扎金大桥(Leonard P. Zakim Bridge)宽度56m,是世界上最宽的 斜拉桥。这座于2003年开通的大桥 是中央干线/隧道工程的一部分,
在波士顿北部横跨查尔斯河,是这
个城市一个非常显眼的地标。
波士顿中央干道工程的启示
1. 规划的缺陷与短视 2. 如何认识城市的所谓“成就”? 3. 反思我们的交通政策和价值观
1959年中央干道通车时,1.5英里(约2.4公里)长的公 路段承载流量为75,000辆/天,到1979年已升至190,000辆/ 天,每天堵车持续10小时以上,交通事故率四倍于国家公路平 均水平。 中央干道的修建,还造成数以千计的居民和企业被迫搬迁, 同时闹市区、市场和滨水区之间的历史连接也被隔断。规划专 家希望滨海区与市区重新联合起来,附近居民想要把这条挡住 阳光、投下阴影的“绿色怪物”拆除。20世纪70年代,麻省
称为“Big Dig(大开挖)”。
波士顿“Big Dig”曾被有关权威机构评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至本世纪初的世界八大建筑 工程之一。其余七个工程分别是加拿大多伦多的
SkyDome体育场、中国的三峡工程、欧洲的英吉利
海峡隧道、美国的丹佛机场、马来西亚的双子星 塔、日本的明石大桥和香港国际机场。
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工程。其实它 1982年的工程预算仅为28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的60 亿美元),预计十年之内完工。但后来,实际花费越
理工学院工程师比尔.雷诺兹(Bill Reynolds)和后来的麻省
运输部部长弗雷德.萨尔武奇(Frederick P. Salvucci)提出 将整个公路转移到地下的构想。
地上部分绿色廊道的设计分成3段,即北角、码头区和中 国城区。整个工程被分为50个独立的部分,將向下挖至85尺深 处,而最深可达120尺。其中最大的挑战是I-90和I-93的地下部 分,它位于FortPoint隧道底下,工程师在南波士顿附近的巨大 盆地上建造六个矩形隧道施工面,然后用水泥灌注进去。这部 分长度为1/10英里的隧道造价就高达15亿美元,FortPoint隧道 交叉路口是世界上造价最高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