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疹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中医治疗湿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疗方法,它依据中医理论,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湿疹的一些常见处方:1. 清热解毒方:适用于湿疹初期,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有水疱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地肤子等。

2. 祛湿止痒方:适用于湿疹伴有湿邪内蕴,皮肤瘙痒、渗液、糜烂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苍术、黄柏、苦参等。

3. 养血润燥方:适用于湿疹后期,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慢性湿疹,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瘙痒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川芎等。

5.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湿疹伴有脾胃虚弱,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等。

6. 滋阴降火方:适用于湿疹伴有阴虚火旺,表现为口干、五心烦热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知母、地骨皮、玄参等。

7. 外用敷药: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还常用一些外用药物来直接作用于患处,如黄连膏、三黄洗剂等。

8.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治疗相结合,建议湿疹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食物,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9. 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源。

10.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可影响湿疹的发作,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对治疗湿疹有积极作用。

以上处方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心。

中医治疗湿疹的9个小偏方(专业文档)

中医治疗湿疹的9个小偏方(专业文档)

中医治疗湿疹的9个小偏方(专业文档)中医治疗湿疹的9个小偏方如果皮肤中出现了湿疹,那么可以将绿豆放入锅中翻炒,最后研磨成为粉末。

将粉末和白醋进行调和,然后涂抹在患处。

每天进行两次,一直连续涂抹上一个星期就可以从根本上痊愈。

在治病期间,最好不要服用花椒还有胡椒,避免影响药效。

将红枣和扁豆按照1比3的比例准备好,然后将这两种食物放入锅中熬煮成粥,服用之前加入少量的冰糖。

平时可以作为一种点心来服用,不仅能够治疗湿疹,同时还具有保健身体的效果。

将一个樟脑丸放入碗中,然后倒入半斤的陈醋进行浸泡,做好密封工作,三天后可以取出。

将醋涂抹在患有湿疹的部位,一天涂抹三次,直到痊愈为止,效果很好。

将水蛇去皮以及内脏,然后洗干净切块,然后放入开水中煮熟,去掉骨头;蟾蜍去爪子、头部以及内脏,然后洗干净切小块备用;将蛇、蟾蜍以及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熟,熬粥,加入调味品就可以了。

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效果非常的不错。

将薏苡仁还有粳米一起熬粥,然后加入少量的冰糖,日常作为一种点心来服用。

将干燥好的竹节菜放入水中煎煮,然后去除渣滓;在药液中加入洗干净的粳米,然后熬粥。

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并且要温热之后再服用。

这种偏方具有很好的利湿以及除风的作用,适合患有湿疹或者部瘙痒的患者服用。

将乌梢蛇宰杀干净之后切片煮汤,随后在锅中加入准备好的猪脂还有食盐以及生姜,然后趁热服用。

治疗湿疹的偏方有哪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种偏方具有祛湿、解毒以及除风的效果,适合湿疹患者以及风湿痹痛患者。

将五倍子放入锅中翻炒,颜色变黄之后取出来放凉,最后研磨成为粉末。

将五倍子粉末涂抹在患有湿疹的部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将生黄柏、大枣碳等量准备好。

然后将两种东西一起研磨成为粉末,加入适量的香油进行调和,然后涂抹在患处。

如果说涂抹的时候身体出现液体比较多,那么也可以撒上一些干粉,每天进行两三次,效果非常的不错。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案

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案

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案引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糜烂和渗液等。

传统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体内湿气过盛、脾胃功能不佳以及痰湿阻滞有关。

相比于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湿疹在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案。

方案一:脾胃化湿方方剂组成1.白术(15克)2.茯苓(15克)3.泽泻(15克)4.炮附子(10克)5.干姜(3克)6.人参(10克)7.炙甘草(6克)用药原理该方剂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帮助体内湿气排出,从而缓解湿疹症状。

用药方法1.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2.过滤药渣,取药液服用。

一日三次,每次一小碗。

方案二:清热解毒方方剂组成1.金银花(30克)2.银翘片(10克)3.黄芩(10克)4.黄连(10克)5.连翘(10克)6.炙甘草(6克)该方剂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消除体内湿热,改善湿疹症状。

用药方法1.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2.过滤药渣,取药液服用。

一日三次,每次一小碗。

方案三:疏风祛湿方方剂组成1.白芷(10克)2.防风(10克)3.羌活(10克)4.苍术(10克)5.炙甘草(6克)6.川芎(6克)用药原理该方剂主要通过疏风祛湿,改善湿疹症状,并且减轻瘙痒感。

用药方法1.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2.过滤药渣,取药液服用。

一日三次,每次一小碗。

方案四:活血化瘀方方剂组成1.丹参(10克)2.三七(10克)3.川芎(10克)4.红花(10克)5.皂角(10克)6.蒲公英(10克)7.炙甘草(6克)用药原理该方剂主要通过活血化瘀,促进湿疹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痒感。

1.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2.过滤药渣,取药液外用于患处。

每日2-3次。

结论中药在治疗湿疹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

无论是脾胃化湿、清热解毒、疏风祛湿还是活血化瘀,中药方案都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引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气血状况等,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疹的常见症状、中医辨证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湿疹的常见症状湿疹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皮肤瘙痒:湿疹患者常有皮肤瘙痒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晚上无法入睡。

2.皮肤红肿:湿疹病灶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渗液、结痂等症状。

3.皮肤干燥:湿疹发作时,皮肤往往会变得干燥,容易破裂出血。

4.皮肤硬化:长期患有湿疹的患者,病灶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变得硬化,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二、中医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湿疹主要包括辨证和施治两个方面。

2.1 辨证中医辨证湿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湿疹的发病部位:湿疹的发病部位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发病部位反映了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例如面部湿疹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手足湿疹可能与气血失调有关等。

2.皮肤症状:中医辨证还需要观察湿疹病灶的皮肤症状。

例如,湿热型湿疹病灶皮肤湿热红肿且有渗液,寒湿型湿疹病灶皮肤冷凉发白等。

3.患者体质:中医认为,湿疹患者体质的强弱也会影响辨证施治的选择。

例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补阳气,阴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滋阴养血等。

2.2 施治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等。

1.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湿疹可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湿热型湿疹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寒湿型湿疹可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等。

同时,中药外用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草药泡澡等。

2.针灸:针灸疗法在湿疹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中脘等,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除湿热等,缓解湿疹症状。

3.艾灸:艾灸疗法是利用艾草进行热熏烤,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关元、神阙、太溪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湿疹的常见中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治疗湿疹可采取以下常见方案:1.清热解毒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_儿童保健

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_儿童保健

湿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该病给很多患者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不便,为了治疗这种顽固湿疹,患者需要有耐心以及信心。

那么,中医怎么治湿疹呢?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1、黑鱼头:用黑鱼的鱼头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后用麻油拌了涂在患处,效果挺好的。

2、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

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

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3、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4、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5、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6、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

7、取轻粉,密陀僧,冰片,雄黄,硫黄,蛇床子,黄柏,地肤子,苍术,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

适用于顽固性湿疹。

8、生首乌15克、徐长卿6克、蝉蜕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参6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苍术3克、茵陈6克、黄芩6克。

水煎服。

每日一剂。

9、白藓皮40克,地肤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药均研成细粉),炉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将药充分调匀贮瓶中,用时每日3次外搽。

10、全虫方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大黄)15克。

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

湿疹的原因1、环境因素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患有湿疹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患上湿诊后不仅影响外貌,同进还会出现瘙痒的病症,对于患者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所以大家都相快速的治好湿诊。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中医治疗湿诊的一些药方,同时也希望给患者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湿疹中药治疗一、湿疹中药方-血热外感湿疹病症:周身疹点细小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那么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那么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疹治法:疏风祛湿,败毒泻火湿疹方药: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藓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苓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荆芥3克用法:浓煎,分三次服。

三剂为一个疗程。

疮愈后那么停服,未痊愈可续服三剂。

如经数月或一年后再发时,可照方再服湿疹按语: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败毒而消肿;生地、黄苓、黄柏、连翘清热凉血泻火,并能燥湿;土茯苓、白藓皮祛风除湿;蝉蜕、荆芥疏风散热。

二、湿疹中药方-胃经积热湿疹病症: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

毛发枯槁,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

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本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

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中医治疗湿疹临床医案

中医治疗湿疹临床医案

中医治疗湿疹临床医案
临床上常使用中医来治疗湿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医案:
1. 湿疹寒湿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出现红肿、潮湿、瘙痒,伴水肿和渗液。

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方案:祛湿散寒,疏风祛湿。

常用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等。

同时可配合草药外用,如葛根湿毒散或番泻叶煎剂等。

2. 湿疹湿热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呈红肿、发热、瘙痒,有灼热感。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

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薏苡附子散等。

同时可外用消炎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

3. 湿疹血热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呈红肿、瘙痒,皮疹表面常有糜烂、溃疡等。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有银翘散、赤石脂合抱龙散等。

局部可使用草药煎剂或药膏外敷。

4. 湿疹气滞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呈红肿、瘙痒,可能伴有气短、乳癖等症状。

舌苔较薄,脉弦滑。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祛风祛湿。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小
青龙汤等。

外用可选用柴胡疏肝丸研末抹于患处。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湿疹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方剂和调理方法,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湿疹中医的治疗方法

湿疹中医的治疗方法

湿疹中医的治疗方法(一)急性湿疹多湿热并盛,治宜清热祛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多脾虚湿盛,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多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肤,方用四物消风散加减。

1.湿热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使干结,小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皮疹潮红,糜烂、渗出,剧痒为主要辨证要点。

②病机:湿热之邪流溢肌肤则皮疹潮红、糜烂、渗液、剧痒。

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症。

2.血热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红斑,丘疹,血痂,口干,舌红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心火炽热夹湿蕴肌肤则见红斑、丘疹、血痂;热灼津液则口干,舌红。

脉细数为血热之象。

3.湿阻证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辨析:①辨证:皮损色暗,水疱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积肌肤致水疱液水浸淫。

苔白腻,脉濡滑为湿困中焦之症。

4.血燥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辨析:①辨证:皮损肥厚,角化破裂,经久不愈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致肌肤肥厚,角化破裂。

脉沉细为阴虚血燥之症。

(二)中药外用:急性湿疹可用鲜马齿苋煎液,或马齿苋、黄柏、苦参煎液或野菊花、苦参、明矾煎液,待凉后湿敷;亚急性湿疹外用青黛散加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慢性湿疹可外用天麻膏、湿疹膏等。

【方药】地肤子、蛇床子,枯矾。

【用法】水煎浓液,每天1剂,分2次涂擦患处。

【疗效】2—3剂痊愈。

(三)药酒疗法【处方】豆薯子(又称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药炒黄、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时候,湿敷患处。

中医治疗湿疹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方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推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和症状,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雷公藤、槐角、蔓越莓、地龙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活血止痒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减轻湿疹的症状。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也常常使用中药外用来治疗湿疹。

常用的中药外用包括黄连、苦参、地榆、地肤子等。

这些中药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湿疹的症状。

针灸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疹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针灸治疗湿疹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另一种方法。

艾灸可以通过给特定的穴位施加热刺激,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郄丰、太渊、神门等。

艾灸治疗湿疹一般需要连续多次进行,疗效与针灸相似。

推拿也常常用于治疗湿疹。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减少湿疹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捏、推等。

推拿治疗湿疹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进行。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平时的生活调整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湿疹与饮食、作息、情绪有关。

饮食调理方面,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作息调理方面,湿疹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改善湿疹有帮助。

情绪调理方面,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可以通过运动、休息、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改善湿疹的症状。

中医:治疗湿疹,这些方法还算实用,不妨一试

中医:治疗湿疹,这些方法还算实用,不妨一试

中医:治疗湿疹,这些方法还算实用,不妨一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节饮食、中药调理和外治等综合手段来缓解症状,并改善体质。

但需要强调的是,湿疹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湿疹的实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中医理论认识湿疹中医认为,湿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体内湿热的蓄积,从而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湿热的存在使得皮肤失去平衡,出现湿疹的症状,如红肿、瘙痒、渗液等。

除了祛湿热,中医还注重调理气血。

气血的畅通与否,对湿疹的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湿疹往往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调理气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中医师会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湿疹的症状。

中医还会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饮食健康是湿疹治疗的关键之一。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接触湿润环境等,也是预防湿疹复发的重要措施。

2、中医治疗湿疹的实用方法2.1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湿疹的核心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柏、连翘、地黄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功效。

中药可以内服或外用,根据湿疹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配,达到清热祛湿的治疗效果。

黄芩是广泛应用于湿疹治疗的中药之一。

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湿疹患者身体内部的炎症反应。

黄柏也具有类似的功效,可以清热解毒,抑制湿疹的发展。

连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湿疹的症状。

地黄则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可以调节体内的湿热病理反应,从而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和发疮症状。

2.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被广泛用于湿疹的治疗。

其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循环,恢复身体的平衡。

湿疹瘙痒不止,针灸巧妙来帮你止痒

湿疹瘙痒不止,针灸巧妙来帮你止痒

湿疹瘙痒不止,针灸巧妙来帮你止痒皮肤瘙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湿疹瘙痒会令人难以忍受,在实际临床中,湿疹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湿疹是一种多形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出现水泡样,容易出现干燥结痂。

湿疹主要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因此,经常容易反复,具体的病因比较复杂,通过传统中医针灸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止痒,针灸治疗湿疹也是颇有良效。

一、什么是湿疹(一)湿疹急性在实际临床中,急性湿疹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丘疹、水疱、糜烂并且出现结痂。

在开始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比较密集的点状红斑,或是比较小的丘疹和丘疱疹,慢慢地发展就会变成小水疱,然后出现破溃,最终形成糜烂面,湿疹瘙痒是令人难以忍受到,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正常睡眠。

(二)亚急性湿疹主要是由急性湿疹迁延造成的,比较明显的症状为小丘疹,同时还会伴有少数疱疹和水疱,伴有轻度的糜烂,并且患者也会有比较明显的瘙痒感,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够治愈或者转为慢性。

(三)慢性湿疹慢性湿疹通常情况下,是由急性湿疹转变而来,或者在发病初期就表现为慢性湿疹,大部分患者会伴有皮肤粗糙、苔藓化、常有色素沉着、增厚、血痂、鳞屑,并且比较严重的还会伴有糜烂,慢性湿疹的病程比较长,一般会在数月或者数年。

湿疹可分为湿热证和血虚证,在实际临床中,湿热证一般多见于急性湿疹患者,有着比较明显的皮肤瘙痒,出现红肿、丘疹、糜烂,同时还会伴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患者舌头上也会有黄苔脉搏较弱。

可以针刺太阴经、足阳明等穴位,针用补法,能够起到明显的养血润燥效果;血虚证一般多见于慢性湿疹,容易反反复复发作,湿疹部位颜色较淡,湿疹部位皮肤较厚,容易出现脱屑,进而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抓挠部位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并且伴有血痂,通常情况下,患者都会变现为肢软乏力、头昏唇淡,舌苔颜色较淡,脉弦数。

这种情况下,主要就是由于湿热证造成的,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就需要健脾化湿。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湿疹是瘙痒剧烈的皮肤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皮肤,其中发于外阴部者称外阴湿疹。

湿疹的发病,常因多种内在因素,如各种“阴”“道”炎或宫颈炎过多白带的刺激、糖尿病患者的糖尿浸渍、先天性过敏体质、精神神经因素等;以及外界刺激,如卫生纸或月经带的刺激或过敏、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多种因素而诱发本病。

本病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症范畴,多因湿热蕴结,精血亏虚所致。

一、外阴湿疹的诊断1.病史:常有过敏体质,有对吸人物过敏史;有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物接触史;有白带增多或糖尿病病史。

2.病变多发生于两侧大阴唇,亦可累及小阴唇及两侧大腿皱襞,双侧常对称分布。

3.病损区灼热及剧烈的瘙痒,遇热后加剧。

4.急性期外阴开始红肿,继而在发红的皮肤上发生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且很快变成丘疱疹或小水疱,合并感染后有脓疱,破裂后出现红色湿润的糜烂面并流出浆液性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痂皮,痊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5.慢性期外阴皮肤干燥,变厚,粗糙不平,常有苔癣样硬化,上覆鳞片,并伴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

如反复发作或有慢性感染时,可引起淋巴郁滞,外阴局部皮肤呈象皮样改变。

二、外阴湿疹的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的特点为易发现接触的致病物质,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多为单一形态,病程短,去除病因后易治愈。

2.慢性湿疹应与神经性皮炎鉴别:后者常继发于外阴瘙痒,病因反复搔抓引起,无急性过程,病损区常为成片丘疹,干燥,有碎小鳞屑,皮损中央肥厚,边缘变薄,多为小的扁平丘疹,边界清楚。

三、中医治疗外阴湿疹1.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阴户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呈泡沫米泔样,外阴局部红肿;心烦少寐,口苦而腻,小便灼热,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泽泻10g、苦参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白鲜皮10g、苍术10g、黄柏10g、甘草6g。

慢性湿疹中医如何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中医如何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中医如何治疗方法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出现红肿、瘙痒、渗液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湿疹主要与体内湿邪的积聚有关,因此治疗方法主要是解湿祛湿、清热燥湿、调理气血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1. 排湿祛湿:首先需要排除体内的湿邪。

常用的方法有温经汤药物治疗,例如猪苓汤、茵陈蒿汤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艾灸、刮痧等方法刺激穴位,促进湿邪排出。

2. 清热燥湿:湿邪与热邪相结合时,可采用清热燥湿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荆防败毒散、秦皮败毒散等,可以清热解毒,干燥湿气。

3. 补益气血:湿邪困扰久了,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影响皮肤的自愈能力。

中医常用补中益气、养血润燥的方法治疗慢性湿疹。

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等,可以补益气血,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4. 调理脾胃:脾胃虚弱是湿邪易于侵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湿疹时,常常会调理脾胃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等,以调理脾胃,增强体内阳气。

5. 外用药物疗法:中医也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慢性湿疹。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膏方、油膏、草药泡脚等。

其中,使用膏方药物可以直接作用在患处,起到清热祛湿、止痒消肿的效果。

6.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慢性湿疹时,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中医认为湿疹与饮食中湿邪过多有关,因此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食用湿热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而多吃一些温补养生、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白芷、黄芪、山药等,有助于调理体内湿邪。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包括解湿祛湿、清热燥湿、调理气血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意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治疗慢性湿疹需要耐心和坚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婴儿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婴儿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婴儿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婴儿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药在治疗婴儿湿疹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湿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湿邪困于皮肤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婴儿湿疹的关键是清除湿邪、调理体质。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外用法1. 中药湿敷:将适量中药材(如黄柏、苦参等)煎煮后取药液,凉至适温后用纱布蘸取敷于患处。

此法可消炎、燥湿、止痒。

2. 中药浸泡法:将中药材(如黄芩、连翘等)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待药液变凉后,用浸泡后的药液给患儿洗澡。

此法可起到清热解毒、疏风利湿、调理体质的作用。

二、中药内服法1. 清热解毒药:如黄连、黄芩、连翘等。

这些药物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体内湿热较为明显的婴儿湿疹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2. 养阴滋润药:如沙参、玉竹、天冬等。

这些药物具有滋润皮肤、调理体质的作用,对于湿燥型婴儿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婴儿湿疹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不同的针灸穴位进行刺激,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清除湿邪、调理体质的目的。

这种方法无创伤、无副作用,适合婴幼儿应用。

四、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对于婴儿湿疹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按摩推拿患儿的相关穴位和腧穴,促进经络的畅通,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缓解瘙痒、消炎镇定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时,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也需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避免不当使用中药,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家长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辅助治疗婴儿湿疹:1. 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婴儿长时间处于过干燥或过潮湿的环境。

2.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用品和化妆品,尽量选用温和、无香料的产品。

3. 注意婴儿的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总结起来,婴儿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用法、中药内服法、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剂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剂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剂
中医治疗湿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方法,它依据中医理论,通过调和人
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湿
疹的方剂,以及它们的基本组成和作用原理。

1. 清热解毒方:
- 组成: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板蓝根等。

- 作用: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疹初起,皮肤红肿、瘙痒、有热感的患者。

2. 健脾利湿方:
- 组成: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等。

- 作用:健脾利湿,适用于湿疹因脾胃虚弱,体内湿邪所致的情况。

3. 养血润燥方:
- 组成:当归、地黄、白芍、甘草等。

- 作用:养血润燥,适用于湿疹因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脱屑、瘙
痒的患者。

4. 疏风止痒方:
- 组成:荆芥、防风、薄荷、白鲜皮等。

- 作用: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因外感风邪,皮肤瘙痒难忍的患者。

5. 活血化瘀方:
-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

- 作用: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疹因血瘀所致的局部皮肤紫暗、疼痛
的患者。

6. 滋阴降火方:
- 组成:生地黄、知母、黄柏、丹皮等。

- 作用:滋阴降火,适用于湿疹因阴虚火旺,皮肤灼热、瘙痒的患者。

7. 温阳散寒方:
- 组成:附子、干姜、肉桂、白芍等。

- 作用:温阳散寒,适用于湿疹因阳气不足,皮肤冷感、瘙痒的患者。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患者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湿疹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方剂,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湿疹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干燥性湿疹中医治疗方案

干燥性湿疹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干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学将其称为“湿毒疹”。

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疼痛、皲裂等。

中医治疗干燥性湿疹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二、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干燥性湿疹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 风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易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2. 湿热内蕴:脾胃虚弱,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阻碍气血运行,肌肤失养,发为湿疹。

3.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肌肤失养,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4. 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肌肤失养,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风邪侵袭型治法:疏风散寒,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加减。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当归、生地黄、白芍、甘草等。

(2)湿热内蕴型治法:清热利湿,养血润燥。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白芍、甘草等。

(3)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润燥。

方药: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等。

(4)脾肾阳虚型治法:健脾温肾,养血润燥。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等。

2. 外治法(1)中药熏洗法将适量中药煎煮后,用其蒸汽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泡其中。

常用药物有: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白矾等。

(2)中药敷贴法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水或醋调匀,敷于患处。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柏、苦参、地榆等。

(3)中药油涂擦法将中药煎煮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植物油,涂擦患处。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红花等。

3. 饮食调养(1)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发病原因复杂,症状多样,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中医治疗湿疹注重调整患者的体质。

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因此在治疗湿疹时,首先需要通过中药调理,清热祛湿,调理脏腑,改善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湿疹的发作。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泽泻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方调理。

其次,中医治疗湿疹强调局部治疗。

湿疹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渗液等症状,中医通过外用药膏、药浴等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皮肤的愈合。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黄连上清软膏、玉屏风软膏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此外,中医治疗湿疹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湿疹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轻湿疹症状。

最后,中医治疗湿疹还包括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

针灸、艾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促进经络畅通,有助于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减轻症状。

总之,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多样,包括调整体质、局部治疗、饮食调理、物理疗法等多个方面。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医生的指导,调整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湿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中医治疗方法对湿疹患者有所帮助。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发布时间:2023-02-22T01:09:30.4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刘毅[导读] 湿疹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虽然属于小病,刘毅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刘毅诊所四川广安 638400湿疹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虽然属于小病,但病发时,患者患处往往会有剧烈瘙痒症状,拉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像婴儿、孕妇、工作繁忙的白领这三类人,属于湿疹高发群体。

而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因人体湿度、湿热过盛所致,中医对湿疹治疗讲究辨证施治,需要按照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症状制定系统化调理方案,以此使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治愈。

1、婴儿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婴儿较易患上湿疹,《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明确指出,婴儿体质普遍表现有“脾常不足”现象,这也导致婴儿脾胃极易受外邪侵扰,从而诱发湿疹,且婴儿湿疹常伴有其他较为典型的症状,比如大便臭、口臭明显等。

对于此类风热型婴儿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借助清热利湿、强健脾胃原则给药,祛除婴儿体内湿邪,便可有效治愈,婴儿病情痊愈后湿疹也不会反复发作。

2、白领人群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白领人群由于工作繁忙,频繁熬夜,一旦思虑过度、休眠不佳时,脾胃便会进入虚弱状态,难以云华水谷精微,湿邪积聚,随时间推移,湿邪自体内蕴蒸至表层肌肤,便会诱发湿疹。

尤其很多白领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三餐时间不规律,脾胃功能便会大幅减弱,一旦短时间食用过多味含量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必然伤及脾胃阳气,脾胃功能受损,湿疹症状便会愈发严重。

对于白领人群所患湿疹中医治疗原理,需明确其是脾虚湿盛所致,极易反复发作,患者患处多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水疱状,有一定瘙痒感,患者自身食欲也会明显减退,大便难以成型,疲倦乏力现象明显。

对于此类湿热型白领人群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采取具备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疗效方剂便可使之得到有效治愈。

婴幼儿湿疹,中医治疗有方

婴幼儿湿疹,中医治疗有方

婴幼儿湿疹,中医治疗有方中医将婴幼儿湿疹归为“胎敛疮”、“奶癣”等范畴,其中发病基础是胎中遗热,病因多是喂养不当、胎热内蕴、乳食不节等导致的。

现今中医治疗婴幼儿湿疹有方,具有作用肯定、疗效确切等优势。

因此,下面为您讲讲中医如何治疗婴幼儿湿疹,希望帮助您更好的医治患有湿疹的婴幼儿。

一、婴幼儿湿疹的病因(1)胎毒遗患:婴儿父母平时饮食生活不注意,喜欢肥甘厚味,或者因为情致多郁怒,亦或者纵淫欲,又或者身患梅毒、淋病等湿热恶疾,导致火毒之邪藏在精血内,导致湿热火毒传给胎珠,导致胎儿也有湿热火毒,在出生后诱发了本病。

或者是因为孕母在妊娠期内养生不慎,喜欢吃甘厚味和辛辣的食物,导致湿热由内而生,转于胎儿,还有就是孕妇在妊娠后经常外出劳累,受热或是淋雨致使湿热交替,在婴儿出生后就发生了本病。

(2)喂养不当:婴儿期是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为生长的迅速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而又因为脏腑比较娇嫩,消化功能不健全,在喂养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及其他一些疾病出现,大部分家长都愿意给幼儿进食蛋白质、高能量的高营养价值和比较好的质量食物,不曾想这些高蛋白质、高能量的食物,容易生热,阻碍气机,让婴幼儿导致本病发生。

(3)护理不周:婴幼儿其中保健的重要内容就是护理和卫生,我国古代有医家就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总结出来,《诸病源候论》就有说过,小儿出生的时候肌肤比较娇嫩,要选用适宜的衣着,不能穿的过多,不然容易因为出汗导致受凉从而产生感冒,这些蕴热汗出让湿热内蒸在肌肤浸渍,就会产生本病。

(4)衣着不洁:保持婴幼儿的清洁卫生,就是保证了他们的健康。

婴幼儿体质比较弱,抵抗力也比较差,就应该更为注意,而保持清洁的主要方式就是沐浴和勤换衣。

婴幼儿因为皮肤比较娇嫩,在洗浴之后就要擦干水份,特别是皮肤皱折的地方,要让其保持干燥的状态。

如果大人没有注意勤换小儿衣服和尿布,或是小儿沐浴没有及时做到,或者是沐浴完后擦皮肤不仔细,就会让衣服上的汗渍、尿渍和沐浴后的水等蕴藏生热,不断刺激皮肤导致本病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湿疹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湿疹是一种皮肤方面的疾病的,其实就在我们平常的时候就可以见到湿疹的患者,如果是一旦发生湿疹的话就会感觉到自己全身上下都特别的难受的,并且自己的皮肤上面特别的干燥,没有一点水分的,而且摸起来的话还会觉得特别的瘙痒,如果是痒的特别厉害的话很多患者都会将自己的皮肤抓破的,这样的话就会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所以尽量的不要用手去挠的。

内治疗法
湿疹的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常用的有抗组织胺药、镇静安定剂。

对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作静脉封闭。

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局部疗法
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外用药物应根据需要及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

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作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有皮质类固醇的霜膏和湿敷交替使用。

亚急性湿疹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含有皮质类固醇的乳剂和糊剂等。

为了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在前述药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慢性湿疹常用糠馏油、黑豆馏油、煤焦油和皮质类固醇类软膏或霜,也可将这类药物制成硬膏或涂膜剂。

此外,对限局肥厚性损害尚可用皮质类固醇作局部皮内注射。

每周1次,一般4一6次为一疗程。

最好还是采取局部的治疗方法,可以内外进行调理的,不光是要运用一些外用的软膏涂到自己的皮肤上面,也可以采取一些药材进行服用的,这样的话才可以让自己的湿疹的更加快的,不
会引起复发的情况,大部分来说这种药材只需要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可以见效的,很好的去缓解患者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