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对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关系?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两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一是思维和存在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因而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了解)

5.哲学两大派别及根本分歧:

(1)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展开的

6.两者基本观点: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详解: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半截子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维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内容: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代表人物:王守仁、孟子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老子

1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2.世界的本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生产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

14.运动概念: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6.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7.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8.规律的表现: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也不能被改造、改变、发明、创新、革新。

19.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和普遍性

20.规律特征的表现: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要求: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2.意识概念: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3.怎么看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4.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能动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变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5.对于意识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6.实践概念:

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存在。

27.实践的特征: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8.实践特征的内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

(3)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把人头脑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存在。

(4)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模式和水平都各不相同

29.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0.真理概念及相关:

(1)概念: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2)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