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痹证

【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病因】外因:感受风寒暑邪;感受风湿热邪

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

【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直流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好伤气血,损及肝肾。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的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一辨泄气的偏盛,二辨虚实

【治疗原则】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治疗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

第二节痉证

【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痓”。【病因】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

【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主要与肝失濡养有关,也与心、脾、胃、肾有关

【诊断依据】

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症候特征。

2)部分为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2)辨虚证与实证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舒筋解痉

治本:以养血滋阴为主,舒筋止痉为主

【证治分类】

第三节痿证

【概念】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至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病因】①感受温毒②湿热浸淫③饮食毒物所伤④久病房劳⑤跌仆瘀阻

【病机】五脏精气受损,经血津液亏损

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病变累及五脏。

【诊断依据】

①肢体筋脉迟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②由于肌肉微软无力,可有眼废,视歧,声嘶低,抬头无力,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③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病症鉴别】

【辨证要点】

2)痿证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

【治疗原则】

虚→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

实→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治痿独取阳明”

【证治分类】

第四节腰痛

【概念】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病因】①外邪侵袭②体虚年衰③跌仆闪挫

【病机】外感腰痛:外泄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内伤腰痛: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

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相关。

【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治疗原则】

外邪:实:祛邪通络寒湿:温散湿热:清利

外伤属实: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内伤属虚:补肾固本,兼顾肝脾

第五节颤证

【概念】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病因】①年老体虚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逸失当

【病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诊断依据】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病证鉴别】

【辨证要点】

首先辨清标本虚实

虚: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

实:风、火、痰、瘀等

实: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虚: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治疗原则】

初期:清热、化痰、息风为主

发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