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研究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

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

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研究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

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

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作者:赵思雪工作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丰乐乡双营小学第二篇: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本节选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所以更需要学生精读、悟读。

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又是最难把握的。

精短的古诗词蕴含的内容、哲理和感情是丰富的,教师讲深了学生很难听懂,讲浅了又觉得意犹未尽。

如何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正确路径”?下面对几条探索路径作简要描述。

“符号代表一种智性的认知的意义。

每一个语言符号,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诞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

”古诗是中国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积淀,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带着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浓厚色彩的“密码”,它也是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键码”,只有开启它,才能进入古诗词的魔幻世界。

在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开启古诗的密码,干国祥老师先自己作了一首“诗”——《寻隐者喜遇》:“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

只在此山中,坡南向阳处。

归来天色晚,把酒庆欢聚。

”然后再引导学生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进展比拟。

通过比拟,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密码”,原来,诗中的“松、药、云”以及“不遇”都具有一种特定的象征意义:“松”代表“高洁之士”,“药”代表“隐者、长生、济世”,“云”那么是指“隐逸安闲”。

即使“不遇”,也比“喜遇”好,因为它也是一个“语码”,代表着想见而未见的“神往与神会”。

古诗词中,柳、梅、竹、桃花、明月等物象都可能是“语码”,教师应带着学生寻找并开启古诗的“密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钱钟书先生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情思的客观物象。

“凸显意象、营造意境”是古诗的精华。

品味古诗的意象之美、意境之妙,可以用“复原法”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自主展开阅读,学会从文本中找到看似矛盾之处,提出问题,产生探究兴趣,积极解决疑惑,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诗文教学,可以教育陶冶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古诗文教学主要是把学生引入诗文的意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感染以收到古诗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实现古诗文的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措施一、前言古诗文是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学习古诗文,传播古诗文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它对于学生了解中华古文明,接受古文化,对于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古诗文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想象奇特、表现力强,通过这些古诗文教学,可以教育陶冶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古诗文教学主要是把学生引入诗文的意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感染以收到古诗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古诗文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课堂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老师停留在传统的表面讲读上,把古诗文进行分解讲析;“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

那么要如何改进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措施(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因此,教师要以课文为媒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宝殿,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扩展知识视野,让这瑰丽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纵情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优美璀璨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精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大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词”意?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潜心钻研的课题。

下面,我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见解: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反复吟诵,纵情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引导学生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节奏鲜明,富于变化。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读准诗词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遍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三字一顿,一句一韵,传达出跳荡激动的情绪,语调欢快,充分表达出诗人在与友人饮酒时快乐豪迈的心情。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正确地停顿,富有节奏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此外,还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

教师要指导学生每一首诗诵读的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以及艺术处理,让学生读出诗人的感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很复杂的感情,有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有对历史风云更改的慨叹,有对当朝统治者愤懑,有为国献身的豪情,有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感情学生都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区别、体味。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在小学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

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

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

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

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

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

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

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饶水知音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尝试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尝试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尝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

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她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下面谈谈我的尝试:一、自己的不成熟教学方法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

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

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对于人类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为裨益。

古诗教学比较好操作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开始时可粗一点,如是“喜”或“悲”?或“思乡之情”“闲适之情”“壮志未酬之慨叹”等;然后分析具体诗句,看是否围绕这种感情;而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亦肯定是为表达这种感情服务的。

也就是,先判断,后论证的方法。

这样比较有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感受。

平时进行古诗教学,总觉得不知该如何下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不要让他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是就以诵读为主?经过寻找资料、实践、反思,发现古诗诵读教学应以“读”贯穿始终,其中灵活穿插“看”、“议”、“评”节,直至熟读成诵,最后拓展创造。

1、读——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诗。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看教材,基本上古诗都配有插图,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再结合诗句,帮助理解一些诗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些情境。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让他自己尝试理解、了解古诗的用词以及韵味,增进对古诗的朦胧理解,长此以往,孩子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的能力会逐步加强。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小学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篇论文将就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及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融合了民族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古诗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以其简练、优美的语言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学会运用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蕴含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瞬间,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操。

再次,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以其抽象、象征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解读和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鉴赏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诵古诗词的方式展示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朗诵方式,生动地展示古诗词的词句、韵律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内涵。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式朗诵。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朗诵一首诗词作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探究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诗词诵读方法,他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诗词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运用不到诗词,它逐渐成为了语文科目中单纯的一项考试内容,这是不可取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吟诵纳入自己的教学系统,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在提高古诗词吟诵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体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现阶段,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目的都仍然是让学生们获得较高的分数、取得较好的成绩排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考试一般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什么内容,具体到小学语文这一科目也是如此。

然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考试一般都不会包含诗词吟诵的相关内容,这也导致了师生对这方面的忽略。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其一定要看到诗词吟诵对古诗词教学的作用,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吟诵水平。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模仿教学练习古诗词吟诵实际上就跟练习唱歌一样,一开始小学生并不能够自己进行高水平的吟诵练习,所以就要从模仿开始。

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时,语文教师一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先为学生们简单讲解一下吟诵的规律,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等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边吟诵一边体会。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别说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了,因此,语文教师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利用计算机等为学生们播放一些诗词吟诵的语音片段,让学生们模仿练习[1]。

举例说明,当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到杜甫的诗词《春雨》的时候,在吟诵教学阶段,教师不要单纯地告诉学生第一句该怎么读、第二句该怎么读等等,教师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为学生播放配有背景音乐的诗歌吟诵语音,让学生们仔细体会诗词中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整句都是怎么诵读的。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谈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

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

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关注当今的古诗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给予学生审美感受客观世界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这些自然美景以它的独特形式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使人们心旷神怡,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

从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初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养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古诗中多有直接描写自然美的诗句。

如《登鹳雀楼》的一、二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描绘了这样一幅壮美的画面:一轮红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的怀抱中,渐渐西沉,黄河入水在诗人的视野尽头慢慢消失,滔滔地东流而去。

如此壮丽的景色,给人以一种博大的气势。

教师用充满豪情的语气朗读,极力渲染这种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受到美感的熏陶。

自然美有三种类型,除了雄伟(即雄秀、壮美)之外,还有秀丽(或曰优美、秀婉)、奇美。

第六册课文中,唐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所表现的就是一种秀丽之美。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先写泉流、树阴,再写小荷、蜻蜓,描绘了初夏时节荷塘的美丽景色,借助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优美秀丽的景物,在公园里、田野上、庭院中、窗台旁,那流动的小溪,姿态各异的小树、姹紫嫣红的花丛,都显露出清新、秀丽、柔媚的特色,让学生去观赏这种美,品味这种生活中的美,可以陶冶情操。

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第五册)则表现了一种奇特之美。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诗运用了“高百尺”、“摘星辰”的夸张手法,突出山上寺庙中楼宇的“高”。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学校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学校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提高老师自身教学力量老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古诗词鉴赏对老师的专业力量更是非常依靠。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自身古诗词鉴赏力量不足,讲解的内容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识,没有达成对古诗词的完整解读。

例如,部分老师在讲解古诗时只是简洁的概括一下、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然后照着教参上诗歌的翻译进行讲解。

既没有做到对诗歌的深化讲解,也不利于同学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需加以重视,支配充分的课程时间。

此外,老师要多多进行诗歌方面的讨论、学习,如参与古诗论坛和诗词讲座等,不断累积学问和阅历,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力量。

二、老师优化教学方式(一)多次诵读,体会情感朗读是学校生深化理解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印象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提到要让学校生通过反复朗读,积累美词美句,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量。

因此,老师要重视古诗词朗读学习,结合实际状况和同学特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穿插朗读教学。

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首新诗的开头,可以先让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样既可以让同学快速进入新诗的学习氛围中,又能在开头将同学发音不准、字词读错、平仄音不分等问题找出来订正。

而后,老师在课上进行一次示范朗读,老师要把握诗词情感,旨在将诗歌的美感传达给同学,进而让同学体会到诗歌的节奏之美、韵律之妙。

最终,在老师讲解完新词后,可以抽取同学进行个别朗读,指导同学在把握生词和情感上的综合理解,把握正确的朗读力量。

但无论哪一种朗读方法,都要让同学读有所得,让同学把握朗读的各种技巧。

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同学不仅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意境的讲解关心学校生理解诗词意境可以说是诗词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老师通过指导,让同学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美感,不仅是同学理解诗词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提高同学对诗词爱好的重要做法。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古诗词中,其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吸引着许多中学生“口而诵,心而惟”。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与教学相宜的古诗词,从而开阔学生的诵读视野,拓宽知识领域,丰富语言实践,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一、开阔诵读视野“人生自古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主题,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没有一般别离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充满了明朗乐观的情趣。

诗人用理智驾驭感情,以豁达的心理相慰相宽,意境开阔,既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也表现了其宽阔的胸襟。

教这首诗我觉得不仅能“仅此而己”,于是让学生进行了“送别”诗的名诗名句积累笔记。

课堂交流时,丰富的送别诗内容使全体学生大开眼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配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王勃凝炼,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的乐观开朗之《送别》,也体会了凄凉、伤感之“别离”,又感受了充满深情的、真心勉励的送别诗句,同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诵读视野。

二、拓宽知识领域朱自清的散文《春) ,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生命力的春天,尤其在“绘春图”中,作者用富有诗意和形象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一抓住了各自的特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我们如观其景,如闻其声,品尝不尽。

而描写春风时运用的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是教师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领域的绝妙引子。

古诗文教学论文

古诗文教学论文

浅谈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

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一)“传统”与“创新”。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事精神上的富裕。

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而古诗文的教学就能很好地保留下中国古典文化,让学生能从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寄托。

是李白的豪放飘逸,亦或是老杜的沉郁顿挫;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伤时,亦或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爱国,这些都是对学生具有精神启发的诗歌。

古诗文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将学过的古诗文进行仿写和改写,就是俗语说的“依葫芦画瓢”。

“取其形,仿其意,求其神”,化为己用,然后进行自我认知作用下的再创造。

它与编写、扩写有着显著的区别,改写可以在原著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

有的改写则要求形式上的改变,如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诗歌改成散文),改变语言(把古文写成现代文),或改变文章顺序等。

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经常做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

当然,再创造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已从形式到内容层面理解了古诗文,也掌握了需要改写的古诗文的文本创作特点。

(二)创新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而古诗文创新教学的意义正是要通过“再创造”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优秀11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优秀11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优秀11篇)小学语文古诗词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初中古诗文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摘要:在教学中要充分把古诗文的内涵、意境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好奇心;让其在学习中注意词句的积累、意境的感知和学习中的应用。

然而,古诗文在教学中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和应用的严重脱节等都是现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生古诗文学习效率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意境积累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古诗文的学习注重学生美感、人格、民族情感的培养和对中华民族人文地理的深层认知。

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是对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浅析。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古诗文相对于白话文在词句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上对初中生而言无疑是有难度的,正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意识到这点,造成了下面几个问题的出现。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创新1.忽略与白话文教学的差异初中古诗文和小学简单的古诗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词句的深度和意境的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法炮制,还用教授白话文和简单古诗那套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2.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为重点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教学中主角学习中的配角。

如果主角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这场戏恐怕是要被拆台的。

(二)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1.初中生与古诗文的时代距离现在初中生的语言背景、生活环境和古诗文所描述的人文地理、人物刻画相差甚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觉得索然无味。

特别是00后的初中生,生活环境丰富多彩,很难对古诗文产生学习兴趣。

2.古诗文本身复杂难解古诗文大多是精挑细选的名家作品,其意境之深,辞藻之渊令许多专家学者尚在揣测之中,何况初中生呢?成绩压力和强迫教学更让学生苦不堪言,学习兴趣自然很难培养。

3.泛滥的学习资料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然而市面上的学习资料良莠不齐,给学生学习带来取舍的困扰。

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

试论古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鉴赏能力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一、在背景中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在吟读中积累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最大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同时,诗歌的学习不能缺少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天净沙﹒秋思》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曲子的情感基调是凄苦愁楚,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

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内容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

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

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

古典诗词大多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情感美,独特的意境美,读起来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且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炼,音律和谐悠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必须把握上述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鉴赏规律。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语言的优美;二、身临其境的感悟——再现意境美;三、知人论世的讲演——体验诗词的情感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意象意境语言抓住意象,入情入境——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

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

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伯语·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素养的民族之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

语文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着社会文明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语文和生活紧紧相连,语文教育还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

经典古诗词蕴涵哲理、思想健康、意境高远,其中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是符合语文教育课程目标的极好教材: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浩然正气,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洒脱,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抱负……这些古典诗词在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中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辞采华美,意蕴深远,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的凝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悦,也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这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遐思不已,读起来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

诗词中还有许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策性的诗句,如“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千磨万击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写出了深刻的哲理,经常诵读这些古诗词,不断积累,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的敏感力,洞察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使语言新颖生动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文彩。

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手段。

古诗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近年来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其中后三个阶段目标都对古诗文的积累作了要求,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古典诗词在各版本的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

以“粤教版”为例,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共有5册,5册总共安排了5个“语体单元”,其中2个单元都是古典诗歌,即《诗经》《离骚》汉魏晋诗歌单元和唐诗宋词单元。

在教材的“基本阅读”篇目中,5册必修教科书一共50课,古代诗文占了10课,占了20%。

在选修课程中,专门安排了一个“诗歌与散文”系列,里面的阅读篇目共24课,古典诗词就占了19课,选取了唐宋著名诗人的优秀之篇。

不但“粤教版”的教材重视古诗词教学,古诗词在“语教版”和“人教版”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

“语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全套教材有20个单元,其中古典词曲占了3个单元,占选文总量的15%。

“人教版”全套五册必修教科书共80课,涉及98篇作品,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占的比例,约占45%。

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也占一定的比例。

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核心位置。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对古诗词没有多大的热情,他们不是古诗词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

追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多数老师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思想,齐背诵。

”[1]在这种模式下,不少老师都把教学的时间花在翻译层面上,逐字逐句串讲,似乎古典诗词鉴赏课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注释上,讲完就要求学生背诵,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同时老师也缺少了上课的热情,没有用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学生不能体味到古诗词的魅力,课后的背诵也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觉得既难懂又乏味,对古诗词提不起兴趣,甚至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

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根本的要求,不能只有审美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2]而现在的古诗教学,大多违背了这一鉴赏目的和态度。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首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背景,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所谓“诗无达诂”。

但现在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自已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把自已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没有独特的感受,因而不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领悟。

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已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要走出古诗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真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我们有必要对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鉴赏接受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二、诗情画意的璀璨明珠古诗词是诗人之心与外在之物交相感应而发自性情的产物,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4]而古人抒发表达自已内心对人和事物的感动多借助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将景物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表达发展到一个情景交融、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

(一)万水千山总是情---言志与缘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国古代诗歌的诞生伊始,就十分注重言志与抒情。

诗人往往哀乐过于常人,对时代的兴衰、社会的不平与自我的遭遇特别敏感,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形成深刻的矛盾,便借助诗歌这一形式来抒发心灵的情感。

儒家提出“诗言志”说。

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庄子也在《天下》篇中说“诗以道志”,可见这一观点是代表了先秦人们对诗的普遍认识。

诗的产生是诗人心灵的需要,真情的表白。

钟嵘在《诗品》里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毛诗序》从诗学理论角度提出了诗歌的抒情性质:“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知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5]情和志都是诗歌的表现对象和内容,在理论上,言志和抒情一直被诗论家所重视,是否抒发真情实感成为诗论家评判古诗词优劣的标准。

有人称中国文化为“怨怒文化”,上起屈原下到鲁迅,可以说一脉相承,有怨而发,不平则鸣。

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屈原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惜诵》)汉代的司马迁也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强调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独立地抒发情感的产物,此后西晋的陆机《文赋》里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了诗应抒情言志的要求。

显然,从创作实践到创作理论,古典诗词其出发点都是人的感情,刘勰在总结《诗经》以来诗作时指出,“为情造文”才是至高至美的。

真情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用世之情,“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隐逸之情,“壮志饮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进取之情等等。

真情摇曳,一浪高过一浪。

由于古诗的本质特征是抒情的,就就决定了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必须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里,虽幽必显。

”[6]因此要使学生很好地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课堂上找准情感基点,以情激情。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意象与意境诗人在表达自已的情感时不是直接的,而是含蓄的。

清代著名的诗论家叶燮根据自己的创作和教学经验,总结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众多诗人、学者对于诗歌特殊规律的论述,提出了诗歌含蓄的艺术特征:“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7]叶燮认为,诗歌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主要表现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也就是说,诗歌的情致意蕴是含而不露,隐而不显,幽深微妙,耐人寻味的。

“含蓄”也是古典诗词的重要审美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专设《隐秀》篇,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含蓄”问题。

刘勰说的“隐”,即指“含蓄”。

诗人含蓄地表达自已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