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乡愁》实录

合集下载

《乡愁》课堂实录 - 副本

《乡愁》课堂实录 - 副本

《乡愁》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乡愁》。

请描述你心目中乡愁的样子?生:乡愁是人在城市里,想念乡下的爷爷奶奶,以及小时候那些回不去的一些人,一些故事。

生:我会想到狗。

小时候一去爷爷奶奶家,就有一条狗在迎接我。

师:我想到一个标题——那山那人那狗。

生:乡愁就是爷爷奶奶做的饭菜。

我小时候一回家,爷爷奶奶就会用山上砍的柴做饭,特别香。

生:我想到的是慢慢地、淡淡地扼住我喉咙的一种东西。

师:那是什么呢?生:一种情感。

可能是一所房子。

(生笑)师:其实你想说的是两方面:乡愁可能是个老屋,我记得你说过你外婆有个老屋;想到这个的时候,慢慢地喉咙就发紧。

是不是这样的?生:是的。

师:以后慢慢说啊。

生:我想到的美食和方言。

师:你们发现没有,当我们描述乡愁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描述。

我们说着说着,就会跳转到一些可以描述的东西上去。

因为乡愁不是一个具体可感的东西,所以,我们写乡愁就绕不开一个话题——化抽象为形象。

屏显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师:要化抽象为形象,最经济的做法是什么?生:比喻。

师:同学们,把这句话写下来——比喻是化抽象为形象最经济的写法。

经济,就是用最少的文字、最少的成本,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屏显通俗的说,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师:余光中的《乡愁》享誉海内外,他的技术,其实也就是比喻。

二、整体感知师:在诗歌中,那用来做喻体的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

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屏显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年1月29日师:谁来说说这首诗运用了哪四个意象来比喻乡愁?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师: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琢磨余光中意象选择和运用的妙处。

《乡愁》的课堂实录

《乡愁》的课堂实录

《乡愁》的课堂实录《乡愁》的课堂实录《乡愁》是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

以下是《乡愁》的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设想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

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méi海峡xiá)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执教寿光市建桥初中潘继云指导及点评: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上课。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有没有较长时间,比如三、五天,十天八天的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生1:有。

师:什么时候?生1:去年暑假去青岛我姑姑家住过十几天。

师:你想家了吗?生1:刚开始没想家,原打算多住些日子,后来想家,想爸爸妈妈了,就回来了。

师: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1:心里空荡荡的,象掉了魂似的,特难受。

生2:我想家时老担心家里会出什么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坐立不安”。

生3:我想家时什么都没心思去干,挺烦的。

师:是呀,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也有相家的时候。

十年前,老师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屋后的小树……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头的牵挂,我也因此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当心中那种想家念家的痛楚无以言表时,我就对着窗外的夜空默诵一首我喜欢的短诗——《想家的心情》。

同学们有兴趣听吗?生:有。

师:老师就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展示诗歌,师配乐朗诵)想家的心情——王慧敏异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异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异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的到/谁也说不清师:想家的心情,谁也说不清,但想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起电话问候一声平安,可以坐上汽车常回家看看。

可是啊——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在外的游子呢?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之隔而长期不得一见的亲人呢?他们才真正称的上愁,称的上痛啊!中国台湾,这个大陆的游子,因为我们共知的原因一直在海中孤零零的飘荡,中国台湾人民有家难归,亲情难叙。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乡愁》,听一听两位中国台湾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师板书课题、课件展示课题)师:学习这两首诗,我们要品味诗歌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结构上的妙处。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乡愁》教学内容:诗歌欣赏与解读一、导入1. 教师出示《乡愁》一诗,并向学生询问是否听过或读过这首诗。

2. 学生针对诗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问题。

二、诗歌欣赏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情感的紧张、真实和深刻。

2.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形式,包括四个六言绝句,以及每个绝句以一个“予”字开头。

2.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予”的意义,即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教师和学生一同解释每个绝句的意义与感情色彩。

四、文化背景介绍1. 教师介绍《乡愁》一诗的作者,辛弃疾,以及其背景和创作动机。

2. 教师向学生讲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及人民对故乡的强烈乡愁感。

五、扩展阅读1. 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如《青玉案·元夕》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阅读,含辛量糟音乐联唱“义勇军进行曲”等相关作品,以丰富对乡愁的了解和体验。

六、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习到的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新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对辛弃疾这位诗人的赞赏和敬意。

七、作业布置1. 学生以辛弃疾为主题,撰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讲述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赞叹和对他诗词的喜爱之情。

2.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或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堂延伸活动(根据时间情况自定)1. 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北宋时期和辛弃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部关于故乡的小剧场剧本,并进行录制或表演。

【教学实录结束】一、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乡愁》这首诗,并询问了关于乡愁的问题。

学生们热烈参与,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乡愁的感受和思考。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全诗,让他们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深刻意义。

《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

《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

《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1点击浏览该文件《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2一、风趣听背,体会诗题内含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

师:我就是今天要给你们讲课、和你们一起学习的老师。

既然今天要讲课,昨天咱们是不是应该见上一面、认识认识啊?生:是。

师:可是咱们昨天没见着,那今天现认识你们觉得来得及吗?生:来得及。

师:好,那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赵,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啊?生:赵老师。

师:对,真聪明!我姓什么来着?生:赵!师:记忆力不错嘛!现在我就想考一考你们的记忆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生:敢!师:那好,我现在考考大家:我来说一首诗,这首诗共有两节,每节有四句话,我每次说两句,而且只说一次。

大家听清要求了吗?生:听清了!师: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背诵,学生背诵得十分准确)师:鼓掌!你真行,老师只说了一遍,你就把这样复杂的两句诗背下来了,你觉得你行不行?生:还行吧!师:挺谦虚的,看来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师: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生:(背诵)师:精彩!这么长的诗你们只听了一次就背了出来,老师真佩服你惊人的记忆力。

师:师:我们再来背首古诗,谁来背李白写的《静夜思》。

师:《静夜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说李白思念故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忧愁的。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生:6个字。

师:你能从中去掉一个字而不改变原来的意思吗?(学生争相发言,分别去掉了“的”、“忧”、“故”、“思”)师:现在就剩下了两个字“乡愁”,谁能来说说乡愁是什么意思?生:思念故乡的忧愁。

师:那思念故乡的忧愁就是……生:乡愁。

师:《乡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它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诗,我们仍然用一边听、一边学、一边背的方法来学习,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好!就这么决定了。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一)导入诗歌用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然后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这首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参与学习的是初二的学生,老师没有直接发放复印的教材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抄写中初步感知诗歌)师:同学们抄好了之后,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学生齐读诗歌。

师:同学们,从外观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生1:我觉得这首诗重复的句子很多,是一首“重诗”。

师:我问的是“外观”,也就是从视觉上来看,诗句排列的空间结构给你怎样的感受?生1:很整齐。

师小节:对,特别整齐。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共16行,这首诗的空间布局特别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以爽朗之感。

板书:外观之观察——整齐(三)读诗之声韵师:我们刚刚在朗读中观察了诗歌的外观,发现了它整齐的特点。

接下来,请大家再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感受,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生1:我发现这首诗歌很押韵。

师:押韵吗?押的什么韵?生1:押“ao”的韵。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下你认为押韵的字,(带着学生一起圈画)“票”“票”“墓”“峡”。

我们发现这些字实际上并不押韵。

生2:押“头”这个韵。

师:这是押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每一小节的相同位置都有“头”,“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所以你觉得押“头”的韵是吗?同学们,这样的形式叫反复,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这不是押韵。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大家的讨论交流,发现这首诗并不押韵,那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会有押韵的感觉呢?生3:因为这首诗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诗歌布局整齐的原因,圈出每个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师:这些词体现了时间的流逝,重复的诗句读起来有一种反复的音韵美感。

这种叫“回环往复”,这样的形式使得诗歌富有音韵感。

读起来悦耳动听。

板书:声韵之体会——回环往复。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第一篇:乡愁课堂实录《乡愁》课堂实录执教孙艳课前情景导入:(Flash课件)音乐由陈建年作词并演唱,杜志兴作曲的一首《乡愁》歌曲导入:(歌词大意)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而我依旧踏在故乡的土地上,心绪为何无端地翻腾,只因为父亲曾对我说过,这片土地原本是我们的啊!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曲调苍凉而忧伤,画面是故乡的树和土地,简约而明朗,学生一下子被音乐和画面带到了过去的岁月。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不知同学们是否喜欢这样的文学样式?是的,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到诗意之美,当我们的心被浮躁和冷漠笼罩,当我们对生活丧失了激情和爱,诗歌只是分行押韵的文字形式而了无意义!可是孙老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喜爱诗,因为诗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君王,他的节杖可以伸及最遥远的地方,当帝王在被遗忘的宝座边变成尘埃,诗人的感情却依旧被人缅怀,即使是在风沙弥漫的荒漠,他的诗也会长成一排翠绿的白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用心去感受那细腻如丝又涌动如潮的思乡之情。

师:(课件展示作者介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余光中,他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己逾半个多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弥久愈深。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屋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诗配上你认为合适的音乐。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乡愁》教学实录师:爱家乡是爱国的情感基础,思乡与爱国是人类所共有的美好情感。

因此,思乡与爱国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咏叹和歌颂的主题,面对这一常写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又是如何抒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乡愁》。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有两个任务:1.通过诵读,感知品味、理解诗歌意蕴。

2.学习品读诗歌的方法。

先请同学们把课前查找的资料拿出来,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你所以解的诗人余光中。

生:余光中,台湾当代诗人,出生大陆,1950年去台湾,常常隔海眺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大陆,想念故乡。

1972年,22年的思乡情终于化作《乡愁》这首经典之作。

生:我补充一下:余光中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所以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师:很好,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很有帮助。

下面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调、语速(在凄清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中背诵)。

[点评:教师声情并茂的背诵配以哀婉的乐声,营造了一种凄清沉郁的氛围,学生渐渐“入境”]师:同学们自已试着读一遍,注意全诗感情深沉,宜读得舒缓一些(学生试读)。

师:除了注意语调外,还应注意每节诗的节奏和重音,下面老师把第一节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用“/”划出节奏,用“”标出重音。

生:我认为节奏应这样划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音落在“乡愁、小小、这头、那头”上。

师:很好!请大家根据第一节划分节奏和标重音的方法依次划分出二、三、四节诗的节奏标出重音。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把余光中的《乡愁》朗诵一遍(配乐)。

师:通过读我们对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还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涵,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思乡愁绪师:是的。

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思绪,作者又是通过哪些物象把这种愁绪表达出来的?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老师还想问,全诗四节,每节又表达了什么情感?生:母子离愁生:夫妻离别生:生死恨别生:骨肉离恨师:同学们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诗的主题和字面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乡愁》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乡愁》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乡愁》课堂实录★情境导入,初涉文本师:这节语文课咱们要从一个英语单词开始,先认一下,homesick(PPT),读出来,这是一个合成词,翻译成中文就是——思乡(乡愁)(学生齐说)。

师:显而易见,乡愁是一门语言,一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但乡愁又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情感,一种人类永恒的情感。

千百年来,这种情感如一串风铃,摇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师点按音乐,PPT中深情舒缓的音乐响起)师:如果不信,下面,请大家随老师在回想中来个联背: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白倚在旅舍的窗前,“举头望明月——(生齐说)低头思故乡”,这是乡愁;离开家乡,辞亲远游时他“仍怜故乡水——(生齐说)万里送行舟”,这也是乡愁;客居他乡,夜深人静被笛声惊起一声感叹,“此夜曲中闻折柳——(生齐说)何人不起故园情”,这还是乡愁;因为乡愁,少年游学孤独中登上云台山的王维直抒胸臆,“遥知兄弟登高处——(生齐说)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乡愁,旅居外地临近春节的王湾声声追问,“乡书何处达——(生齐说)归雁洛阳边”;还是因为乡愁,王安石归心似箭,向明月发问,“春风又绿江南岸——(生齐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让杜甫在异乡的战鼓和孤雁声中呼喊,“月是故乡明——(生齐说)露从今夜白”;也让崔颢登临黄鹤楼脱口而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生齐说)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有马致远浪迹天涯的触景生情,“夕阳西下——(生齐说)断肠人在天涯”……师:就这样,乡愁之情常涌,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于是“乡愁”成了传统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板书:永恒主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世界,去品味他的思乡之情。

(师点按结束音乐)★层进式读,进入文本师:诗歌是一定要读出来的,好,先试着齐读一次。

(学生齐读)师:读准读顺是做到了,但是缺乏情感,没有深情朗读。

也难怪,你们现在十四、五岁,缺少人生阅历,很少有或别离或守望或牵挂或相思的时刻,那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别人的读,听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读,感受一下怎样读才能更好表达诗人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为课堂提前创设一种情景和氛围)【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朗读这首诗。

师: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那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一种情感呢?生:对故乡的思念。

师:题目《乡愁》是什么意思?生:思乡。

师:很好,乡愁的使用为诗歌增添了几分文学色彩。

所以,我们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在题目的设置上要多下点功夫。

师: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很多有关“乡愁”的诗词,请同学们在脑海里好好搜索一下,注意,请不要再说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人人皆知的句子。

要有“创新”意识哟!生: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对。

还有呢?生1: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写思乡的。

生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也是。

生3: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师:很好,看来大家平时善于积累这些重要东西,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这些好句子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可以提高你文章品味和增加靓点,作文成绩就自然提高了。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自读感知:师:接下来我们了解作者的情况。

注意重要信息。

(教师强调:“台湾当代著名诗人”,“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和“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二”是需要注意的。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乡愁》表达了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这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师:(微笑)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生:(齐声)会。

师:(微笑,亲切的俯身询问)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纷纷举手)生1:想哭又哭不出来。

生2:酸酸的,涩涩的。

师(微笑):什么地方酸酸的,涩涩的。

生3:鼻子、心里,还有眼泪也想掉下来。

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其实老师跟你们一样,想当年老师在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

这时老师心里总是默默吟诵着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其中有两句老师特别喜欢,至今还记忆犹新。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呢?生(急切齐声):有。

师: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阵的懂惯;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学生热烈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生纷纷找出资料竞先举手)生:余光中,1928年出生,祖籍泉州永春,著名的诗人、学者。

师:介绍得很好。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搜集的。

(播放多媒体,余光中的介绍,年幼时与母亲的合影、晚年的照片及主要代表作)。

《乡愁》优质课实录一 (人教版九年级)

《乡愁》优质课实录一 (人教版九年级)

《乡愁》优质课实录一 (人教版九年级)课前放音乐乡愁四韵。

一、导语师:在1972年的1月21如,诗人余光中于厦门街的旧居内,听着那潺潺的冷雨,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愁绪万千,离开大陆已经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回去,思乡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己,仅用了20分钟就吟唱出了一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

让我们一起走如诗歌,感受乡愁。

二、朗读指导。

谈最初感受。

师朗读诗歌。

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歌是音乐的诗歌,是听觉的诗歌,你们觉得这首诗读起来有什么特别。

生:这首诗歌语速比较缓慢。

语调也比较低沉。

师:对,语速缓慢些,语气低沉些。

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生读。

师:要再缓慢一些。

语气再低沉些。

生读。

师:我觉得这头、那头这两个词读的有些重,能不能轻声些,这样感情就收回来了。

示范。

我们配乐一起朗诵。

师:大家读的真好,那么你们在这首诗歌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生:浓浓的思念。

生:一种无奈之情。

师:这是更深的体会。

生:我读到了忧愁、悲伤。

母亲这头,我在那头。

很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生:孤独。

师:这种感触很细腻。

三、揣摩语言上的独到之处。

师:诗人把这些感情寄托在什么上?生齐声: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师:对,这种事物在诗歌中就被称作为意向。

我觉得大家对诗歌的感觉太好了。

读到了这么深沉细腻的感情。

余光中也把这首诗称为浅易之作。

(板书:浅易之作)但是熟读后,我发现这个浅易绝非肤浅,而是内容上的深入浅出。

这个易绝非容易的易,而是在情感上平易近人,贴近内心。

请大家再去嗅嗅每个字。

我们听录音,揣摩诗歌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师:谁有什么想法?生:是按时间顺序。

从小时候到长大到后来,还有每节诗最后两个字是一样得这头那头,将乡愁表现更愁。

师:位同学说的很好,时间上循序渐进,其实就是一生一世都在思念。

结构上特点就是重章叠句。

生:形容词很特别,比如浅浅、小小,让乡愁更浓了师:是的,这些词我们可以称为叠词。

余光中对这些叠词情有独钟,为什么用这些叠词。

《乡愁》教学案例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案例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案例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石家庄市栾城县教育局教研室彭勃教学目的: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乡愁》朗诵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请同学们来完成练习填空(幻灯一)生1: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生2: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生3: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生4: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生5:⑤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幻灯二)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作者背景简介: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和认识作者。

书上的介绍比较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师: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乡愁》精品实录共6页文档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乡愁》精品实录共6页文档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乡愁》精品实录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生:缓慢,低沉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学生读第一节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第一节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生读该句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生:无奈之情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生:孤独的感觉师:你的感觉很敏锐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生:邮票坟墓海峡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板书浅深入浅出易平易近人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配乐——录音——男中音——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师:这在诗歌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浅浅看上去很工整,叠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浅……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读,这四组词师:什么感觉生:拖长了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再读一遍整首诗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一女生起来读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师:真实太厉害了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托在坟墓上,后来……海峡上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生:从录音朗读中,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师:哪些词语让你揪心?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师:你读一下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好,大家一起来感觉——后来啊——师: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屏幕显示《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读(很不错的感觉)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节师: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的魅力,用浅近的语言让我们为之动容,有一位画家因此为之作了一幅画,画中画了一只天鹅雏鸟——同学们看这幅画,品品这幅画中年个,看看他表达的是哪一节的文字生:应该是最后一节,天鹅还小,在石头上,前面是一条溪,它飞不过去,很害怕……生:我感觉是第一段,雏鸟可以是指小时候的诗人,遥望他母亲……生:应该是最后一节,因为雏鸟很渴望飞过去,但是又办不到,于是很忧伤,很向往惆怅师:你把握得很好,惆怅,无奈,,情感一天天地延续下去……生:第三节吧,无助,孤独的感觉,眼神当中看出孤独无助的小鸟师:孤独啊,小鸟站在礁石上……这位画家为什么用天鹅呢?因为它是候鸟,它们对家人不离不弃,对故乡无限依恋,无论千山万水千里万里也要飞回去,而这些游子,高贵神圣,正像天鹅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乡愁》精品实录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
生:缓慢,低沉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学生读第一节
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第一节
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
生读该句
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
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
生:无奈之情
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
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
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
生:孤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
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邮票坟墓海峡
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板书浅深入浅出
易平易近人
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配乐——录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
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
师:这在诗歌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
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浅浅看上去很工整,叠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浅……
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
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
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
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
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读,这四组词
师:什么感觉
生:拖长了
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
再读一遍整首诗
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起来读
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真实太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
托在坟墓上,后来……海峡上
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
生:从录音朗读中,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
师:哪些词语让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
师:你读一下
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
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
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
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
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
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
好,大家一起来感觉——后来啊——
师: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
屏幕显示《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读(很不错的感觉)
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节
师: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的魅力,用浅近的语言让我们为之动容,有一位画家因此为之作了一幅画,画中画了一只天鹅雏鸟——同学们看这幅画,品品这幅画中年个,看看他表达的是哪一节的文字
生:应该是最后一节,天鹅还小,在石头上,前面是一条溪,它飞不过去,很害怕……
生:我感觉是第一段,雏鸟可以是指小时候的诗人,遥望他母亲……
生:应该是最后一节,因为雏鸟很渴望飞过去,但是又办不到,于是很忧伤,很向往惆怅
师:你把握得很好,惆怅,无奈,,情感一天天地延续下去……
生:第三节吧,无助,孤独的感觉,眼神当中看出孤独无助的小鸟
师:孤独啊,小鸟站在礁石上……这位画家为什么用天鹅呢?因为它是候鸟,它们对家人不离不弃,对故乡无限依恋,无论千山万水千里万里也要飞回去,而这些游子,高贵神圣,正像天鹅一样。

再请同学读一遍,最后一节的时候全班和一次
(配乐)师:诗人就这样望大陆,望了半个世纪,望白了头,那么后来回到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还在吗?
生:诗人的乡愁还在,因为大陆和台湾没有整整团圆
生:还在,因为母亲不在了,只要我还活着,就会思念母亲
生:因为他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改变了,故乡已经不是那个故乡了生:我想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看视频,央视对诗人的采访片段,片段中诗人说《高楼林立,……故乡已经找不到了,那种感觉已经找不到了,长江黄了,胡同不在了……沧桑感也不一样了……
师:他再也回不到那个……故乡了,见不到……母亲了,回不到那个最初的岁月了,《乡愁》里有回不去的乡愁啊,周杰伦有歌词说,到不了的地方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这种回不去的感觉就是乡愁,我们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岁月啊,他们回不到天真的搬个梯子就能摘到星星的童年,回不到钓晾凉的云的天真烂漫,所以这是每一个人的乡愁,我们心中每一个人都有乡愁,它呼唤我们回归,回到心中的那个故乡,回到那个永远也不肯老去的最初……,最后我们在站立来用心用情地读——
屏幕显示:这份乡愁如同一叶方舟,载着我们回到心中那永远不肯老去的最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