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简单染色和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999e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5.png)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主要分为直接计数和间接计数两种。
直接计数方法包括显微镜计数法、染色计数法和自动计数法;间接计数方法包括背景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计数方法。
首先,将样品制成适当的稀释液,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
计数时需要使用显微镜和计数室,通过观察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来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直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缺点是操作比较繁琐,计数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染色计数法是一种通过给酵母菌样品染色来进行计数的方法。
将样品制成薄片,然后使用染色剂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待染色剂干燥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
染色计数法的优点是能够清晰地看到染色的酵母菌,并且可以和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缺点是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对酵母菌的数量和形态产生影响。
自动计数法是一种利用自动计数器对酵母菌样品进行计数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仪器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可以快速准确地计数大量的酵母菌。
自动计数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大批量计数,缺点是设备价格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背景数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样品的背景数来估算酵母菌数量的方法。
首先选择一个不含酵母菌的标准培养基样品作为背景数,然后将待测样品和背景数进行对比,从而估算出酵母菌的数量。
背景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缺点是只能粗略估计酵母菌的数量,对于低浓度的样品计数效果不佳。
平板计数法是一种通过在培养基上进行传统菌落计数的方法。
首先将样品制成适当的稀释液,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均匀涂布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进行计数。
平板计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较为准确地计数酵母菌,缺点是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且对于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可能存在选择性生长的问题。
综上所述,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微生物及检测习题
![微生物及检测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49308783d049649b66585e.png)
检验致病菌,不必用规板,在可疑部位用棉拭揩抹即可。
5、
答: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涂片: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蒸馏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
(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s,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1)取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分别做涂片、干燥、固定,方法均与简单染色的相同。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后水洗。
(3)加碘液媒染1min后水洗。
(4)斜置载玻片,滴加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
(6)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细胞的颜色。
6、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
9、沙门氏菌以外的细菌(主要是艾希氏菌属)受到抑制,而使沙门氏菌得到一定的增殖,提高沙门氏菌的检出率。
10、由于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受到损伤而处于濒死状态。
二、选择题
1B 2 A 3 C 4 B 5 D
三、问答题
1、
答: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为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染色: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染色液一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5)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用吸水纸吸去涂片边缘的水珠,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用吸水纸时切勿将菌体擦掉。
微生物量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量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0406fb3852458fb760b5697.png)
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2.了解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及计数原理。
3.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大小测定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其测量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标准刻尺的载玻片,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0.01mm,即10μm。
如图1。
图1镜台测微尺中央部分及镜台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如图2,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图2目镜测微尺2.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原理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平台。
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段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小方格(图5-2);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2400个。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3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10-4mL)。
以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设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B图3血球计数板侧面及两种类型的计数室三、实验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斜面培养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液体培养基培养物。
微生物
![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386b3e0190c69ec3d5bb75de.png)
实验一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一、简单染色的定义: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二、简单染色的用途: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三、简单染色的原理: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和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带有正电荷,很容易与菌体结合使细菌着色。
四、在微生物染色中,碱性染料较常用,如常用的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沙黄、孔雀绿等都属于碱性染料。
五、方法与步骤:(一)制片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3.固定:手执载玻片一端,使涂菌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
此操作也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玻片上。
4.染色:将涂片置于水平位置,滴加染色液(以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染色1min左右。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载片,用自来水的细水流由载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冲洗在涂菌处,直至载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也可用滤纸吸干,注意不要檫掉菌体。
7.镜检:待标本片完全干燥后,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1.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生Gram 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用G-表示。
一、革兰氏染色的原理: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造成的。
美兰染色法检测酵母活性的优化试验----啤酒酵母死亡率--次甲基蓝染色
![美兰染色法检测酵母活性的优化试验----啤酒酵母死亡率--次甲基蓝染色](https://img.taocdn.com/s3/m/a1bfda956bec0975f465e2fb.png)
美兰染色法检测酵母活性的优化试验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10308)孔祥诚陈江李晓聪吴小映啤酒酵母质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检测酵母活性,二是检测酵母活力。
酵母活性是指酵母能否成活的能力,而酵母活力是衡量活细胞活动能力或发酵性能的指标。
当然酵母活性比酵母活力对酵母状态的判断要弱,只限于鉴别酵母的死活,不能明确地分辨活体酵母细胞的质量,但酵母活性的检测方法比酵母活力的检测相对要简单,检测时间短,在日常的生产检验中应用更强。
美兰(次甲基蓝)染色法对啤酒酵母活性检测简单易行,应用广泛,该染色法主要是利用细胞膜的完整性与新陈代谢的能力说明细胞活性。
活酵母细胞内具有还原次甲基蓝呈无色的一种还原酶,当酵母细胞浸于美兰溶液时,色素渗入细胞内,活细胞内的还原酶能使其脱色,但死细胞内的还原酶由于失活,不发生脱色作用,故被染成蓝色。
文献中查找美兰染色法时,发现有多种美兰染色液的配制方法。
我们选择了三种差异较大配制方法进行比较试验,找出一种染色易于判断,结果准确的酵母活性检测方法。
还对美兰染色方法进行优化,分析操作中易引起误差,以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1材料与方法1.1 L1100系列生物显微镜1.2 试剂及配制方法:1.2.1 方法1 :FINK和KUHLES甲基蓝缓冲液:溶液A:次甲基蓝蒸馏水溶液0.1g/500ml,溶液B:磷酸二氢钾蒸馏水溶液13.6g/500ml,溶液C:磷酸氢二钠(12H2O)蒸馏水溶液 2.4g/100ml,溶液D:498.75ML溶液B+1.25ML溶液C,溶液E:混合500ML溶液D和500ML溶液A,配制的次甲基蓝缓冲液PH为4.6。
1.2.2 方法2:2%二水合柠檬酸钠次甲基蓝溶液(含有0.01%次甲基蓝溶液):次甲基蓝0.01g,二水合柠檬酸三钠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1.2.3 方法3:吕氏碱性美兰染色液:次甲基蓝0.3g,95%乙醇30ml,0.01%氢氧化钾溶液100ml,将次甲基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
![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e7982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c.png)
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
酵母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非常重要。
确切地知道酵母菌的数量对于掌握微生物环境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对酵母菌计数也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对酵母菌计数的几种方法。
首先,简单的计数法是用来计算一定数量的酵母菌的最常见方法,主要分为直接计数法和折算法两种。
在直接计数法中,可以直接在培养基上计数。
如果样本数量太多,则可以使用折算法,即将样本分成若干份,然后算出每份中的酵母菌数量,最后再把它们相加求总和。
其次,还可以通过颜色计数法来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颜色计数法是一种采用特定颜色标记来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可见光或者其他颜色,通过酵母菌受紫外线照射后变色的程度来计算酵母菌的数量。
第三,还可以通过克隆计数法来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克隆计数法是一种采用培养基中出现的克隆菌株来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方法。
可以通过从培养基中提取克隆菌株,然后分别计数和折算,来确定酵母菌的数量。
最后,可以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来计数酵母菌。
在流式细胞仪中,可以通过检测染色的酵母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确定酵母菌的数量。
总之,酵母菌是微生物中最重要的一类,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计数酵母菌的方法可供选择,例如简单的计数法、颜色计数法、克隆计数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法等。
采用正确的方法并且正确地计算酵母菌
数量,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环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改善人类的健康和环境。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94f03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c.png)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6067〕承担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2022年〕(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选育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检测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选育、微生物发酵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以及微生物检测等相关的操作能力。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后续课程有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
2.学习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选育、微生物的生长计数和控制以及微生物检测等相关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在微生物发酵、微生物检测等岗位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并能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专业问题,以及在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
熟悉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运输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形态构造,菌落特征、繁殖方式。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及营养类型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代谢、遗传变异等掌握微生物分离、培养、控制等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的进行微生物的染色操作,具有一定的菌种鉴定技能。
能够熟练的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操作。
掌握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机制能够运用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菌种的鉴别能够恰当的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并能熟练的对微生物进行消毒灭菌操作。
具有一定的菌种选育能力。
(3)素质目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具备获取、处理、传递、利用信息的能力。
2024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803
![2024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803](https://img.taocdn.com/s3/m/a227c1b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3.png)
2024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AABB)与纯合的红色品种(aabb)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
则F2中的紫色植株的基因类型有()种A. 1种B. 2种C. 3种D. 4种2、细菌繁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 有丝分裂B. DNA复制C. 细胞壁形成D. 蛋白质合成3、【题文】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 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4、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将1mL酵母菌培养液加99mL水稀释,用吸管吸取少许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已知计数室的边长为2mm,深度为0.1mm,由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a、b、c、d、e 5个中方格80个小方格共有酵母菌6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培养液中约有菌体数为()A. 3.0×106B. 3.0×108C. 7.5×105D. 7.5×1075、利用二倍体西瓜经多倍体育种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变异D. 生长素促进生长6、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 色氨酸在发育的种子中可转变成生长素C.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D.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7、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 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和组织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
美兰染色法检测酵母活性的优化试验----啤酒酵母死亡率--次甲基蓝染色
![美兰染色法检测酵母活性的优化试验----啤酒酵母死亡率--次甲基蓝染色](https://img.taocdn.com/s3/m/a1bfda956bec0975f465e2fb.png)
美兰染色法检测酵母活性的优化试验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510308)孔祥诚陈江李晓聪吴小映啤酒酵母质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检测酵母活性,二是检测酵母活力。
酵母活性是指酵母能否成活的能力,而酵母活力是衡量活细胞活动能力或发酵性能的指标。
当然酵母活性比酵母活力对酵母状态的判断要弱,只限于鉴别酵母的死活,不能明确地分辨活体酵母细胞的质量,但酵母活性的检测方法比酵母活力的检测相对要简单,检测时间短,在日常的生产检验中应用更强。
美兰(次甲基蓝)染色法对啤酒酵母活性检测简单易行,应用广泛,该染色法主要是利用细胞膜的完整性与新陈代谢的能力说明细胞活性。
活酵母细胞内具有还原次甲基蓝呈无色的一种还原酶,当酵母细胞浸于美兰溶液时,色素渗入细胞内,活细胞内的还原酶能使其脱色,但死细胞内的还原酶由于失活,不发生脱色作用,故被染成蓝色。
文献中查找美兰染色法时,发现有多种美兰染色液的配制方法。
我们选择了三种差异较大配制方法进行比较试验,找出一种染色易于判断,结果准确的酵母活性检测方法。
还对美兰染色方法进行优化,分析操作中易引起误差,以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1材料与方法1.1 L1100系列生物显微镜1.2 试剂及配制方法:1.2.1 方法1 :FINK和KUHLES甲基蓝缓冲液:溶液A:次甲基蓝蒸馏水溶液0.1g/500ml,溶液B:磷酸二氢钾蒸馏水溶液13.6g/500ml,溶液C:磷酸氢二钠(12H2O)蒸馏水溶液 2.4g/100ml,溶液D:498.75ML溶液B+1.25ML溶液C,溶液E:混合500ML溶液D和500ML溶液A,配制的次甲基蓝缓冲液PH为4.6。
1.2.2 方法2:2%二水合柠檬酸钠次甲基蓝溶液(含有0.01%次甲基蓝溶液):次甲基蓝0.01g,二水合柠檬酸三钠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1.2.3 方法3:吕氏碱性美兰染色液:次甲基蓝0.3g,95%乙醇30ml,0.01%氢氧化钾溶液100ml,将次甲基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a06b3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5.png)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2. 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
(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
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0af47487c24028915fc3d8.png)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787564bcaaedd3383c4d32e.png)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原理简单染色采用一种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常用结晶紫、美蓝、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
染色后,菌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被识别。
通过简单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细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和菌体的排列方式。
观察菌体形态 简单染色(只用一种染料) 观察菌体排列方式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鉴别鉴别染色 抗酸性染色(利用两种染料) 芽孢染色观察特殊结构 荚膜染色鞭毛染色二、实验步骤: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三、思考题1、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答;(1)涂片:开始所加无菌水液滴不要太大,否则不易干燥;取菌量要适宜且要涂抹均匀,避免过大造成堆积,而难以看清细胞个体形态同时也应避免取菌量太少而难以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细胞。
(2)无菌操作取菌:一定要等接种换冷却后再取菌,以免高温使菌体变形;(3)干燥固定:干燥后加热固定,可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否则细胞会破裂或变形;(4)固定:菌膜一面朝上,通过酒精灯微火三次。
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菌体形态则会发生改变。
(5)水洗:倾去染色液后,用水沿着菌膜四周冲洗,注意勿使水流直接冲洗菌膜部位,水流不宜过急,过大,至流出水无色为止;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才能用油镜观察?答:使用油镜时,物镜与标本间的介质为香柏油(N=1.515),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而且会提高了分辨率。
若制片不完全干燥后,就用油镜观察,则N 会减小,分辨率D 也会变小。
而且还会造成油水两相不互溶,所以制片要求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答:加热固定的作用是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形态,而且还可增加细胞对染料亲和力。
(1)如果图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则细胞无法固定在载玻片上,在染色水洗后会被水流冲走。
(2)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则会使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裂。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d7ca5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2.png)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一、选择题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A. 结晶紫染色B. 碘液固定C. 酒精脱色D. 复染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A. 印片时不能移动B. 染色C. 染色后不能吸干D. A和C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A. 细菌B. 真菌C. 放线菌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A. 酵母菌B. 霉菌C. 细菌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C. 根瘤菌D. A、B 均可培养E. A、B、C 均可培养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A. 二甲苯B. 水C. 香柏油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A. 75%B. 50%C. 90%8.用甲醛进展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A. 20ml/M3B. 6ml/M3C. 1ml/M3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 121℃/30minB. 115℃/30minC. 130℃/30min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A. 62-63℃/30minB. 71-72℃/15minC. A.B. 均可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C. A.B. 两项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参加量通常是:A. 1%B. 0.5%C. 0.1%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A. 排冷气彻底B. 保温时间适当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D. A-C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A. 广视野目镜B. 惠更斯目镜C. 补偿目镜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A. 平场目镜B. 广视野目镜C. 平场补偿目镜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A.正低相差物镜B.正高相差物镜C.负高相差物镜17.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B. 照相物镜C. 相差物镜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A. 相差调整望远镜B. 摄影目镜C. 相差目镜19.“PA〞表示:A. 马铃薯培养基B. 高氏培养基C. 肉汤培养基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A. 甲醛熏蒸B. 紫外灯照射C. 喷石炭酸D. A.B. 并用21.干热灭菌的关键操作是:A. 灭菌物不能有水B. 保温过程中不能开箱门C. 降温不能太快22.霉菌水浸制片的关键操作是:A. 菌丝要分散B. 菌丝首先要用50% 的乙醇浸润C. 盖盖玻片不能有气泡D. A-C23.加热法染芽胞的染料通常是:A. 孔雀绿B. 结晶紫C. 复红D. 蕃红24.复红法染鞭毛的关键操作是:A. 玻片干净B. 染料新鲜C. 菌体活化适当D. A、B、C25.镀银法染鞭毛的关键操作是:A. 玻片干净B. 染料无沉淀C. 加热适当D. 菌体活化适当E. A-D26.进展简单染色使用的染色液通常是:A. 复红B. 蕃红C. 结晶紫D. 孔雀绿E. A-D 均可27.物镜头上的“APO〞字母代表:A. 消色差物镜B. 复消色差物镜C. 半消色差物镜28.物镜头上的“Ach〞字母表示:A. 平场物镜B. 超平场物镜C. 消色差物镜29.物镜头上的“NH〞字母表示:A. 正相差物镜B. 负相差物镜C. 负高相差物镜30.物镜头上的“0.17〞表示:A. 要求的盖玻片厚度B. 要求的载玻片厚度C. 镜头浸油的深度31.镜头上标有“NFK" 字母的镜头是:A. 照相目镜B. 荧光目镜C. 相差目镜32.目镜头上的“PK〞字母表示:A. 平场目镜B. 补偿目镜C. 平场补偿目镜33.物镜头上的"Splan" 字母表示:A. 超平场物镜B. 平场物镜C. 消色差物镜。
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和简单染色1-课件
![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和简单染色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b7ae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e.png)
转换器14 物镜13 镜台12
聚光器11 光圈10 光源9
1目镜 2镜筒
3镜臂 4标本移动器 5粗调限位器 6粗调节器
7细调节器
8底座
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
(三)简单染色步骤
涂片
干燥
冷却
火焰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
(四)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涂片
干燥
火焰固定
结晶紫染色
水洗
碘液媒染
水洗
95%酒精脱
水洗
番红复染
二、实际动手操作考试题( 单人独立操作,50分) :考试时间45min。 革兰氏制片染色、显微镜使用与保养:满分35分;考试时间:25min。 菌种移植:满分5分;考试时间10min;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满分5分;考试时间5min;细菌1个、放线 菌1个、霉菌3个。 菌落识别:满分5分;考试时间5min。细菌1个、酵母1个、放线菌1个、霉 菌2个
2. 菌种:细菌标本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斜面菌 种。
3. 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溶液、蒸馏水,结晶紫染色液、路戈氏碘液、 95%的 酒 精、番红染 色液、蒸馏水。
四、操作方法
(一)本室显微镜的结构介绍
(二)显微镜的油镜使用 1. 调节光照 2. 低倍镜观察 3. 油镜观察 4. 细菌形态描绘 5. 显微镜的保养
三、平时成绩( 30分) 包含:实验报告的份数与质量(满分20分);实验课中操作动手的态度、力 度与到课率(满分10分)。
四、考核时间(3个学时) 最后一次实验课全班同学在实验室分组进行第一题和第二题考试, 由四 位老师监考,当场不进行重考。
三、器材
1. 器材: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载玻片,接种 环,酒精灯。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f4416c7bb4cf7ec4afed07e.png)
微生物实验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一、实验材料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5副二、实验步骤1.编号没人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1副,用特种铅笔在皿盖上注明班、组及操作处理好,另一幅不许打开皿盖,注明‘CK’字样。
2.处理操作1号在桌面上,是平板培养基于空气中暴露5~10分钟,盖上皿盖;2号用手指在培养及表面轻压3~5下,盖上皿盖;3号口对平板培养基咳嗽几下,盖上皿盖;4号取头发一根,在平板培养基表面划线3~5条,盖上皿盖5号不做处理。
3.培养操作完毕,将5副培养皿重叠,倒置于28℃温度下培养2~3天。
4.检查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各皿种的菌落形态,病统计出每皿菌落数。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一、实验步骤水浸片法1.制片用滴管取菌悬液一小滴,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中央,以倾斜法加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2.镜检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细菌运动的情况。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一、实验步骤涂片→干燥→加热固定→冷却→染色→水洗→干燥→镜检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张放于染色架上。
于载玻片两处分别滴加蒸馏水一小滴,一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取斜面菌种菌体少许,放于载玻片一处的水滴中混匀,并涂成均匀的薄层,另一滴同法放入第二种菌体涂匀。
2.干燥使涂片在空气中自然风干或在酒精灯焰高处(8~10cm)微热烘干。
3.加热固定将干燥后的涂片用手拿住一端,以钟摆白哦那个速度通过酒精灯焰2~3次,使加热固定。
目的是杀死细菌以增强细胞着色力,并使细胞粘着于载玻片上。
4.染色将载玻片放回染色架上,待冷却。
任取染色剂一种,滴1~2滴于二处的图片上进行染色。
一般碱性复红染色30s~1min,(或美蓝染色2~3min,或结晶紫染色1min,或番红染色2~3min)。
5.水洗染色完毕,售出染色架略呈倾斜状,用洗瓶从载玻片一端缓慢冲洗染液,让废液流入染色盆种。
再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残留水滴,自然干燥。
6.镜检先用低倍镜寻找标本的最好部位,再换高倍镜、油镜观察,绘图。
微生物基础实训习题
![微生物基础实训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0062ad580216fc710afd1c.png)
微生物实验习题一.填空题1.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__ , , 和__ ___ 组成。
2.显微镜的机械部分包括_ ,,,,, , , ,等九部分组成。
3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时, 聚光器应该_ ,使用显微镜高倍镜观察时,聚光器应该。
4.高倍镜头的数值孔径通常为__ ___,放大倍数为___ ____。
5.油镜头的数值孔径通常为_____ __,放大倍数为___ __。
6.低倍镜头的数值孔径通常是__ ___,放大倍数为____ _ 。
7.用日光灯作光源时,通常用__ ___反光镜,用自然光作光源时,通常用__ __ 反光镜。
8.细菌经简单染色后呈__ ___。
9.简单染色的操作程是__ __,__ __, __ _, _ __, __ _, __ __。
10.革兰氏染色的操作程序是,,,,,,,,,,,。
11.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革兰氏正反应菌呈_______,革兰氏负反应菌呈________。
12.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是__ __。
13.细菌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最后用蕃红复染的原因是__ 、、,,,。
14.两个典型的革兰氏正反应细菌和革兰氏负反应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都呈阴性反应往往是由于_ 和__ _引起。
15.有荚膜的细菌用负染色法染色后, 荚膜为____ 色,菌体为_____ 色。
16.芽胞染色的操作程序是___ ,,,,,,,。
17.用孔雀绿和复红作细菌芽胞染色时,可使菌体呈____ 色,使芽胞呈____ 色。
18.芽胞染色的关键操作是__ ___。
19.霉菌水浸片的制片程序是_ ,,,,,。
20.制霉菌水浸片时加棉兰染色液可使菌体呈___ 色。
21.实验室配制固体培养基的操作程序是,,,,,,。
22.配制常规培养基时通常用______水。
23.配制培养基时常用__ ___ 和 ______调节 pH值。
24.固体培养基常用______ 作凝固剂,普通固体培养基的用量一般为___ __ ,半固体培养基的用量一般为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油镜,常用于个体相对较大的酵母细胞、霉菌孢子等
的计数。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 个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 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小方格网,每
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中央的一大方格作计数室。
•
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 16个中
个小格),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
上的。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 即作两个菌体计数。 遵循“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 品的含菌量。
4、清洗血球计数板: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龙头上 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 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化沉淀 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 每 个 小 方 格 的 体 积 为 1 / 4 0 0 0 m m
3
。
• 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四角中格及中间中 格),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或16,就 得出一个大方格的总菌数,然后在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
菌数。
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 25 个中方格
(中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mm2,每个
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
4 、染色30分钟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获得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
⑴ 活细胞是透明的,因此在进行显微镜计数应适当减低视野亮度,以增大反差。
⑵进行显微计数时应现在低倍镜下寻找大方格的位置,找到计数室后将其移至
视野中心,再换高倍镜观察和计数。 ⑶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
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⑷滴加染液要适中,否则要盖玻片覆盖时。染液过
• 以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设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 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
• 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4×B
实验步骤一
1、检查血细胞计数板 在加样前,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可用自来水清洗,
再用95%的乙醇棉球轻轻擦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或电吹风吹干。 注意:计数板上的技术室的刻度非常精细,清洗时切勿使用刷 子等硬物,也不可用酒精灯火焰烘烤计数板。 2、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 口滴管将稀释摇匀的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 多),使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 室均能充满菌液。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静置5—10分钟即可计
实 验 五
酵母菌的简单染色和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第五组
实验目的
一、学习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 的方法。 二、初步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区分死活细胞。
三、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菌种:酿酒酵母
溶剂和试剂:生理盐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仪器和其他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 玻片、接种环、酒精灯、三角烧瓶。
3、显微镜计数: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
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
计数。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节 稀释度后再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 5—10个菌体为宜。若选用25×16规格的计数板则每个 计数室选5个中方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中格(即80
1mm
实验步骤二
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于酿酒酵母合成培 养基中蘸取少量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片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 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低倍镜及高倍镜镜检:将制片放置3分钟,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
况,并根据颜色区分。⑸ 盖玻片要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
your time
实验原理二
•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菌,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 细胞大小为1-5mm×5-30mm,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 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 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 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以此进行鉴别。
显微镜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 浮液置于一种特定的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 器),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的方法。 计菌器种类: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
Hawksley计菌器(基本原理相同
)
实验原理一
血细胞计数板(最常用也是本实验所用):较厚,不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