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毁了索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摘自:中国管理传播网-新智囊
绩效之痛其实是人之痛
被奉为圣经的“绩效管理”,到企业里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是绩效管理错了,还是企业错了,还是两者都错了
□赵日磊
最近,网上有篇关于绩效的文章正在流行,文章的题目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作者是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绩效考核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索尼是世界知名公司,作者用“毁”这个比较“狠”的词把两者联系起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且作者又是索尼公司的前高官,这所有因素组合到一起,文章想不成为热点都不行。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它之所以流行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这篇文章写到一些人的心坎上了,因为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改善组织的绩效,同时也能使组织的绩效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搞不好是要伤到企业的,索尼公司就是例子。
由此,甚至有人又提起了去年比较流行的一篇绩效文章,那篇文章把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称为“洋垃圾”,这个观点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印证,一位网名叫“木人”的网友说:戴明在其反对绩效考评的文章当中说到,绩效考评会带来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至少在索尼身上,是个准确的预言。
绩效之过谁的错?
下面不妨对该文做一个简单的速描,看看天外伺朗是如何描述索尼公司的绩效考核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以作者的亲历和感受着重描述了索尼公司实施绩效主义前后的反差,归纳了索尼公司实施绩效主义的严重后果:“激情集团”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文章指出:所谓绩效主义,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
从上面的简单描述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个绩效考核的轮廓,由于作者没有在绩效主义的定义上花费太多笔墨,这使得我们无法获得索尼公司的绩效主义的真正精髓,只能管中窥豹,从作者对绩效主义的简单描述中获得一些信息。仅就作者对绩效主义的描述来看,索尼公司的绩效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的表现是:
比较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比如:“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
在绩效考核的形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比如:“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过于追求量化。比如:“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绩效主义企图把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把绩效考核看作是上司对下属做某事,比如:“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
作者通过该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很早就实施了绩效主义,实施了很长时间,但却遭遇了失败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发生在世界知名公司,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什么在专家学者那里被奉为圣经的“绩效管理”(或者绩效主义),到企业里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导致绩效考核“毁”了企业,成了“洋垃圾”?是绩效管理错了,还是企业错了,还是两者都错了?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这里斗胆提出一个论点,绩效管理没有错,企业也没有错,是人了!
找对人做对事
绩效管理没有错,因为它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是经得起推敲的,如果你信了,并且按照它的理念去做,你还没有成功,那只能说明你的绩效管理素养还需要提高。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饮誉北美的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巴克沃怎么说。巴克沃先生在他的经典著作《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的表现》里对绩效管理做了经典的定义:“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他/她的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下面的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的工作职责;
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
以明确的条款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
员工和主管之间如何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工作绩效如何衡量;
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排除之。
对此定义,巴克沃先生补充说:“这些只是初步的观点,后面我们还会不断丰富它。但要注意这里的一些关键观点:绩效管理工作是同员工一起完成的,并且最好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因为它对员工、经理和组织都有益。绩效管理是一种防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工具。最重要的是绩效管理意味着经理同员工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它是两个人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来看,绩效管理的本身并没有错,它倡导经理和员工之间保持高效的沟通,倡导经理与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一致理解,经理应该尊重和支持员工,应该和员工成为绩效合作伙伴,等等,这些对企业都是有益的,如果企业真正按照他说的做了,成功或许仅仅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企业也没有错。企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不管绩效考核多么难,阻碍多么大,企业都从来没有放弃过,尽管绩效考核这个东西很讨厌,一些纸面上的工作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资源,而且每当考核正当时,都是流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病,使原本关系融洽的经理和员工彼此感到尴尬,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实施绩效考核的决心,因为他们也发现,如果没有绩效考核,那么该用什么的方式来代替呢?没有!因为没有,所以尽管艰难,尽管痛苦,但企业没有放弃。
吉姆•柯林斯说:“只要训练有素的人在车上,你就不用担心,车一定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