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的民族观与国民性的批判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鲁迅的国民性思想
“国民性“,又称”国民性格“或“民族性格”,英文写成“national character”。一般说来,国民性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或一个民族成员的群体人格,是一国国民或一个民族成员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民族心理以质的规定。国民性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术语,从欧洲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①。
国民性问题自20世纪初即受到中国第一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重视。1902年前后,梁启超以《新民说》为题,写了大量文章,痛陈中国国民性的问题,这些文章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国民性改造运动从此兴起。而鲁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是在他留学日本期间开始的,几乎与梁启超是同时的,但鲁迅的国民性思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他的写作生涯也始终是与国民性思想相伴随②。
从梁启超到鲁迅,时间虽然过去了二十年,但国民性问题一直被简化成为每个社会成员洗心革面的问题。而个人与社会是一种双向影响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固然会影响社会,社会环境更有力地影响着每个人的选择。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国民性的批判, 强调国民公德,忽视个人权利的独立意义,是当时国民性批判的基本论点。“以全国之观念为观念,以全国之感情为感情,以全国之思议为思议,以全国之运动为运动,人人知其为国家之一分子,为共同社会之一质点,而公德发达如晓日之升于天,公权牢固如盘石之根于地,,个人权利主义者,非个人权利主义,实公德之建筑场也。故天赋人权者,生人之公理,天下之正义也③”。鲁迅看来,以西方近代国民性及其西方文明模式的“世界人”作为改造中国的途径,其结果必然会阻碍具有独立意志和自由思想的自我和个性,因而他认为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和民主制度并不能解救中国的民族危机。而为了克服其中的以群体性阻碍个体性的劣势,他创建了一种新型的人生价值观,将独立的个人放在主导位置,其实也就是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的核心思想——以“立人”为目的和中心。
但是要想改变国民精神,首要的任务是找出国民精神的弱点,而中国人国民性的弱点决不是天生的、固有的。王瑶先生在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时发表专文《谈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把鲁迅在杂文中多处讲到的国民性弱点产生的原因大致准确地概括为三点:“首先是封建等级制度”,“其次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毒害”,第三,“屡受外来侵略④”,这就说明,鲁迅对国民性弱点的分析既是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出发,同时又是考察了它所形成的历史根源的。也能够看得出鲁迅自身与传统之间的一种联系,一方面是改革者,另一方面,他自身也在经历着这些传统,显现出国民性理论中深邃的矛盾性,映出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深刻的矛盾性。从而鲁迅也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即“中国国民性的价值,只有在人类进步和自由个性出现的尺度上才能彰显出来”。
国民性改造的具体方式上,鲁迅则认为,用文艺唤醒人的灵魂,是挽救国家唯一的途径。因此他认为文艺创作时天地间最重要的事,其他一切与此相比都无足轻重。为了进行“国民性改造”这一伟大的人类灵魂改造工程。他写了大量的
①[美]艾厉克斯·英格尔斯.国民性[M].王今一译,2012
②郭运恒. 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发展轨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③孙涛.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J]。科技信息,2010
④王瑶. 5谈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文学评论.1981年第5期
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等,由此来揭露、批判中国人国民性中的劣处。一篇是在《呐喊·自序》里面的幻灯片事件的叙述。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在被日军砍下头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⑤”。
还有一篇《阿Q正传》在,在描写阿Q“造反”的心路历程时,也极力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把阿Q 塑造成中国国民性的典型。通过这样的方法,鲁迅通过自己的文学才艺,将国民性问题赤裸裸的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眼前,让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他也将梁启超的“以小说塑造新人”思路真正的贯彻实行起来。
然而,鲁迅等一些思想家的艰苦努力,效果其实并不是很明显。从鲁迅的文字来看,国民性的某些方面还有越来越坏的趋势。因为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责骂越来越激烈。他原本还信奉进化论,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号召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然而,鲁迅眼中的不但青年没有进步起来,反而不断沦陷。并且由于神上的讳疾忌医本是中国人的通病,五四以来文化保守主义的国粹派、新儒家和政治激进主义的新老革命左派,不谋而合地拒斥改革国民性。另一方面则是殖民主义思潮再度崛起,借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否定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从根本上否定鲁迅的思想和成就⑥。
这些事实让鲁迅在努力了20几年之后发现,先思想后制度的国民性改革之路是行不通的。从而鲁迅在长时间的思想的苦闷之后,在晚年时其实他放弃了“国民性决定论”,接受了“阶级斗争论”。看到苏联建国的成功给了他新的启示,由此他大量翻译苏俄文学,开始相信阶级斗争才能够救中国。这也宣告着通过“思想革命”来改造国民性的失败。
目前来看,其实与美国或者日本等多国的爱国主义的国民性方面,中国还是稍有落后,并没有把爱国主义的宣传做到最好的程度,但似乎很多学者们都忽略掉这一点了,所以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人的我们,也应该做一些这方面的思考工作了。
【参考文献】
①[美]艾厉克斯•英格尔斯.国民性[M].王今一译,2012
②运恒. 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发展轨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③涛.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J]。科技信息,2010
④王瑶. 5谈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文学评论.1981年第5期
⑤鲁迅.呐喊[M].中华书局第一版,2013
⑥张鸣.再谈国民性[M].金城出版社,2013
⑤鲁迅.呐喊[M].中华书局第一版,2013
⑥张鸣.再谈国民性[M].金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