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2课时)说课稿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情况。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浮沉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物体浮沉的条件。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2.接着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即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比较。
3.然后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3)学会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浮沉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讲解、反馈等方式,建立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提问时,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巴仁镇中学:古丽艾赛尔·艾力2015年5月17日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选手,王俊耀,来自陇南市礼县雷王乡初级中学。

­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理念六方面向大家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⑵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⑶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⑷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2.教材说明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实例——水饺在水中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开门见山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接着设计了演示实验1:观察等体积的兵乓球和橡皮泥在水中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学生感知漂浮、悬浮、下沉和上浮四种状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浮沉现象。

最后,通过介绍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引向广阔的生产、生活空间。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本节课是在前面学 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 德原理,可与前面的内 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的 知识体系。
教材 分析
➢ 3、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 结合,符合新课标的基 本理念-----“从生活走向 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会”,培养学生学以致 用的意识。
2
P A R T TWO
学情分析
3
P A R T THREE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 现象。知道物体的浮沉 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 沉;
2.知道轮船、潜水艇、热 气球、飞艇、密度计的 工作原理.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 ,加深对物体浮沉 条件和对潜水艇, 轮船的制造原理
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 ,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1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演示
明确概念:
状态:悬浮—漂浮 过程:上浮—下沉
A
B
C
学生在观察多媒体演示的鸡蛋漂浮实验中,思考并讨论鸡蛋的漂浮原理,教师 点拨和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对浮力重力密度等知识的系统化和迁移。
环节二:讲授新课
F浮
F浮
F浮
G
G
G
当 F浮<G时,合 力方向竖直下, 物体就下沉。
当F浮=G时, 当F浮>G时,合力 合力为零,即 方向竖直向上,物 二力平衡,此 体就上浮. 时物体将悬浮。 漂浮时F浮=G。
通过改变液体密度改变浮力大小,实现物体的浮沉
潜水艇能够实现 上浮下沉的原理是什么呢?
实验 过程
环节三:实验探究
物体浮沉应用
得出结论 步骤五
合作交流
实验探究
步骤三
问题引入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四
环节三:实验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首先,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 10 章第 3 节的内容。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 3 节,作用尤为关键,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总结和运用的作用。

2、本节课在课标中的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本节课课标要求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基础得出物理普遍规律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物理思维,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教学重难点: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较强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利用高效课堂的思想,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

教师沿知识主线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五个部分(一)新课引入(二)新课讲授(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一)新课引入:播放我国核潜艇的视频,并简单介绍核潜艇在海洋军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的同时引出问题:潜水艇这个庞然大物,为什么能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范文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范文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范文《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范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教学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

其内容包括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艇、热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本节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应用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定为:重点: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难点: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于浮力及其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物体的浮沉也有一些生活体验,但通过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仍需要给予指导。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很多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探索新知。

教法学法: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自主探究、讨论归纳,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新知通过趣味实验和图片分析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促进新知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浮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3. 实例分析:分析轮船、救生圈等实例,让学生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验证浮沉条件。

5.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物体的浮沉条件:1. F浮≥ G,物体浮在液体表面2. F浮 < G,物体沉入液体底部应用实例:轮船、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答案:轮船的设计使其空心,增大了排水体积,从而增大了所受浮力,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

2. 请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浸没时的浮力。

答案:F浮= ρ水gV排= 1.0×10^3 kg/m^3 × 10 N/kg ×2×10^3 m^3 = 2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5.应用拓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工程、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浮力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2.教师提问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自我总结,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反馈和建议。
3.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4.教学评价表:发放教学评价表,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船舶设计、潜水艇浮沉等,让学生理解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物理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2)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浮沉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1.基础知识回顾:首先回顾液体压强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为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2.实验观察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浮力的存在,并讨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2. 物体的浮沉应用:物体的浮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

2. 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浮沉条件的运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沉条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 重力:浮在液体表面浮力 < 重力:沉入液体底部2. 物体的浮沉应用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沉条件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2)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3)为什么铁块会沉入水底?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示例文章篇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个超级有趣的物理现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漂在水面上,像小船悠悠荡荡,而有的东西却会一下子沉到水底,比如沉甸甸的石头?这背后可藏着大秘密呢!先来说说物体的浮沉条件吧。

其实就像我们在班级里评选优秀学生有标准一样,物体浮沉也有它的“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那它就会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向上浮起来,这难道不神奇吗?相反,如果浮力小于重力,那它就只能无奈地沉下去啦,就好像我们考试没考好,心情低落一样。

要是浮力和重力相等呢,那它就会在水里静止不动,就像我们有时候发呆,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一样。

那这些条件在生活中有啥用呢?嘿,用处可大了去啦!比如说轮船,大家都见过轮船吧?那么大的一艘船,为什么能在水面上稳稳地航行呢?这就是利用了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呀!轮船的肚子是空的,这样排开的水就多,受到的浮力也就大啦,不就能漂起来了嘛!这就好比我们背着大大的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越多,我们就越难跑快,但是对于轮船来说,“肚子”里装的东西越多,反而越能浮在水面上,神奇不?再看看潜水艇,它一会儿能潜入水底,一会儿又能浮出水面,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啊,潜水艇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可以控制自身的重力。

当它想下潜的时候,就往里面加水,让重力大于浮力,它就乖乖地沉下去了;当它想上浮的时候,就把水排出去,让浮力大于重力,它就又能欢快地浮起来啦!这就像我们玩跷跷板,重的那头下去,轻的那头上来,是不是很有趣?还有气球,充满氢气的气球能飞上天,不就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嘛!同学们,通过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我们是不是发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呀?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好多好多生活中的现象,这多有意思啊!所以说,物理真的是一门神奇又实用的学科,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能发现更多的奥秘!以上就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希望能让大家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示例文章篇二:哎呀,老师和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说一说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你们有没有玩过那种把东西扔到水里,看看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游戏呀?这其实就和咱们今天要讲的知识有关呢!先来说说物体为啥会浮起来或者沉下去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的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本节内容采用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作出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引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学生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第一章力的知识,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相关知识。

他们对生活中物体的浮沉现象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沉,轻的物体就会上浮。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潜概念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认知困难。

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三.【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

(2).理解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条件。

(3).能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认识物体的浮与沉现象,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及对应条件分析。

;难点: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并探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应用》说课稿顾萌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简化所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

我将以实验引课,并结合生活常识引出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不同浮沉状态的物体做受力分析,并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

之后我将操作实验:(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现象——鸡蛋沉底。

(2)将同一枚鸡蛋放入盐水中,发现鸡蛋悬浮在液体中。

两个实验说明液体密度不同,鸡蛋的浮沉状态不同。

从而利用浮沉条件,用公式表示力,化简得出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不同时,对物体浮沉状态的影响。

如:F G>浮时,可表示为=gV gVρρ液排物物,因为浸没时=V V排物,约分得ρρ>液物。

故ρρ>液物时,物体上浮。

同理得出其它浮沉状态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之后我将对这一部分所学内容做系统总结。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物理是一门来源生活又走向生活的学科,故我们要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介绍给学生。

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应用浮力的实例,并利用“曹冲称象”、“僧人怀丙打捞铁牛”等故事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广泛应用。

之后引入轮船,提问:轮船是钢铁制作的,这么重,为什么不会沉底呢?学生自行看书自学,讨论回答,并解释排水量知识。

我将在黑板上板书轮船满载时=F G浮排,=F G浮物得=G G排物即=+。

并利用课本习题练习。

学生自行讨论潜水艇、气球、m m m排船货飞艇、热气球等的浮沉原理,并思考探索利用什么方法使得它们下落。

讨论学习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培养其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实验教学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定州市宝塔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郭云霞,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下面我将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思路和改进要点,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等方面来说这节实验课。

一、使用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二、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验探究活动中,提升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强化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感悟浮力应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三、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涉及三个实验:(一)浮沉子:水入则重,则沉,水出则轻,则浮。

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影响。

(二)水中的气球: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气球的质量,观察浮沉状态,以此探究重力对物体的浮沉状态的影响。

(三)盐水中的鸡蛋:通过在水中加入食用盐的方法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以此探究密度大小对物体的浮沉状态的影响。

总之,实验主要运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作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实验器材:矿泉水瓶,小玻璃瓶,清水,新鲜的鸡蛋,食用盐,烧杯,气球,石子,细线。

五、实验教学内容: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

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章内容主要讲的是浮力的相关知识,这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通过受力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的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兴趣。

本节内容采用先对物体上浮、悬浮、下沉做出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引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学生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第一章力的知识,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讲解浮力的应用就会容易很多。

2、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3、能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分析得到物体上浮、下沉的条件。

2、通过公式的推导得到物体的上浮、下沉、漂浮以及悬浮与被浸在的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通过得出的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体浮沉条件的研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2、通过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研究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5、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物体浮沉的条件。

2、会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并探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物理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理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

物理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浮沉是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会沉下去,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会浮起来。

物理浮沉条件及应用如下:一、浮沉条件:1.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浮沉的基本原理,它表明浮沉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除液体体积的重量,可以用公式Fb=ρfgV来表示,其中ρf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2. 密度关系: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会沉入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会浮出液体。

二、应用:1. 浮体测密:利用浮体的浮沉原理可以通过测量浮体在液体中浸入或浮出的深度来推算液体的密度。

常见的浮体测密器有密度计、露点计等。

2. 潜水艇的浮沉控制:潜水艇利用浮沉原理来控制其在水中的深度。

通过控制艇内的水箱充水或排水,改变潜水艇的总体积,从而改变潜水艇的密度,实现浮沉控制。

3. 气球的浮空:气球内充满气体后,气球的平均密度小于周围的空气密度,因此气球会浮起来。

气球可以利用浮沉原理来实现浮空。

4. 船只的浮沉控制:船只利用浮沉原理来控制其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在船只内部布置大量空腔,使得船只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实现浮起来。

通过控制船只的结构设计和累加物体在船只内的布置方式,可以控制船只的浮沉状态。

5. 漏斗的灌注:在实验室中,灌注液体时,可以利用漏斗的浮沉性质,使得漏斗颈部的液体流速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避免溅出或液体过快灌注。

6. 鱼类的浮沉控制:鱼类可以通过控制体内的气体囊来调节自己的浮沉状态。

当鱼类需要下潜时,通过控制气体囊的排空来增加自身的密度;当鱼类需要上浮时,通过控制气体囊的充气来减小自身的密度。

以上是关于物理浮沉条件及应用的说明。

浮沉原理在实际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很多应用,对于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以及控制物体的浮沉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索和互动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探索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盒,内含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记录本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自由探索,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观察浮沉情况的变化。

3. 分享交流: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起来,有些物体则下沉。

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 生活应用:让孩子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来、气球在空中飘浮等,并解释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探索,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勇于尝试和探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 详细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 浮力计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3) 物体的浮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 学会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能够运用浮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方法及物体的浮沉应用。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石头和木块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浮沉原因。

2. 理论知识讲解:(1) 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 讲解浮力计算方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3. 例题讲解:使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解释浮力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计算浮力大小。

5. 物体的浮沉应用:(1)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等应用实例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重力与浮力的关系2. 浮力计算方法浮力 = 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3. 物体的浮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大小。

(1) 一块石头在水中浮力为5N。

(2) 一木块在盐水中浮力为10N。

2. 答案:(1) 石头的重力大于5N,所以石头会下沉。

(2) 木块的重力等于10N,所以木块会漂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能够计算浮力大小,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章内容主要讲的是浮力的相关知识,这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通过受力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的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兴趣。

本节内容采用先对物体上浮、悬浮、下沉做出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引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学生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第一章力的知识,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讲解浮力的应用就会容易很多。

2、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3、能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分析得到物体上浮、下沉的条件。

2、通过公式的推导得到物体的上浮、下沉、漂浮以及悬浮与被浸在的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通过得出的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体浮沉条件的研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2、通过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研究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5、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物体浮沉的条件。

2、会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并探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两学两教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实验观察法来明确相关概念和原理,并利用问答法这一有效手段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充分利用分析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变向思维能力,将知识连成体系。

三、说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2、推进新课
展现:学习目标
物体的浮沉条件自学指导(一)
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三种运动上浮、悬浮和下沉,利用实验的演示引导学生知道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下沉的最终结果是沉底,而悬浮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

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应用自学指导(二)
动动脑探究得出利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讲解轮船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在大海中实现上浮、下潜的呢?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会升入高空呢?解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3、课堂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利 1.轮船 2.潜水艇 3.气球和飞艇
4、当堂训练
5、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V排= V物),
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G =ρ物V物g ,F浮= ρ液V排g)
漂浮F浮=G ρ液>ρ物
悬浮F浮=G ρ液=ρ物
上浮F浮>G ρ液>ρ物
下沉F浮<G ρ液<ρ物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