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临沭县教研室:"个体发展"与"互动关系"

一、什么是教学

1.教学的概念

教学不是灌输、不是将教师头脑里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去。教学应当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一种合作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师生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已知和探索未知。接受已知——知识/真理,学习的要求是:掌握怎么来,是什么,有何用,向何处发展。探索未知——方法/钥匙,学习的要求是:了解还有哪些,它有何用,何种途径,什么方法。

2.关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现在比较时尚的一种原则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确的原则应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教师是主导的话,学生做主体是不可能的,所以“主导主体论”是有缺陷的。当前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互为主体论”,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这是有道理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更强调互动性、更强调平等性。

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要围绕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盲目性、随意性,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策略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盲目性、随意性,所以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这两个主体的地位是互动交替,相互推进的。

3.关于减负问题

学业负担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减负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少人理解成“减负就等于减书包”,“减负就是减少作业题”,似乎“书包重就是负担重”,“题少了负担就轻了”,就好象一提要加强某一学科的教学就必须增加教学时间一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书包重就是负担重吗题少了负担就轻了吗不见得。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相应的认知水平,即使薄薄一张纸片对他来说也是不堪重负的,几道简单的练习题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知识是不断发现、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过程,知识在西方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享受。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2)学习动机;(3)认知水平;(4)教学方式;(3)学习方式。如此来看,减负的内涵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提高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减负的根本途径是改革课程——提高适应性,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实效性,改革评价的内容和策略——提高激励性。

二、新一轮课改的几个重要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而且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成为关键。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与学生同时面临新的挑战,这是因为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发生了变化:

(1)课程目标:从单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向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的目标转变;

(2)课程体系:从单纯以知识为中心,向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的方向转变;

(3)课程内容:从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向多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和基本能力的“五基”转变;(4)课程评价:从以考试分数为惟一标准的事实评估,向以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过程与发展为标准的绩效评估转变。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进行教学的途径、程序和诀窍,教学形式就是指教学程序的结构、教学意图的呈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教学条件和教师本身的因素。

长期以来,中小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和死板的问题,而且认为凭借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尽管人们经常指责这种现象,也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独立人格的彰显,主体性的弘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的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了解、影响、激励、鼓舞。教师应做到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全体学生,要坚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并注意挖掘。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是否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表扬与奖励时,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成见,要能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纠正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那么教学方式的转变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知识结构的转变:适应知识结构的变化,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要学会应用新知识,要能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2)课堂控制方式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教师应更多采用“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

(3)课堂常规经验的转变: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4)课程环境的转变:要由过去的确定性、指向性、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过度到教学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如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

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也明显地加大,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环境可以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