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祖细胞(EPC)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造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具有众多细胞表面标记:SCL/TAL-1、 CD34、VEGFR-2、GATA-2、PECAM-1、Tie-1、Tie-2和CD133等 。
– (3)某些胚胎源细胞的双系分化能力:有人用VE-cadherin从胚胎中分离 到不表达CD45和Ter119的“内皮细胞”,发现该细胞可产生包括T和B 淋巴细胞在内的造血细胞,证明了胚胎期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的同 源性。同时有实验表明,小鼠、鹌鹑、鸡的胚胎干细胞、Flk-1+细胞、 Tie-2+细胞及VE-cadherin+细胞在不同生长因子刺激下可同时产生造血 和内皮系细胞
旁路术后循环中EPC数量的迅速增加,这些事件 都与内源性VEGF水平的增高有关
.
10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分离
– EPC可从脐带血及成体外周血、胎肝、骨髓中获 取
– 目前,分离EPC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 (1)根据EPC表型用免疫磁珠法获得。先用Ficoll液密 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然后用标记有相应细胞表 面抗体的免疫磁珠将单个核细胞中的带有特定表面抗原 的EPC筛选出来,一般选用CD34和/或CD133免疫磁珠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与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吴英锋 谷涌泉 郭连瑞 张建
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
.
1
1997年Asahara等首先描述了循环于外周血中的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
应用免疫磁珠法首先从外周血分离CD34+细胞,经在纤维 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预衬的培养皿培养,这些细 胞转变成内皮特征细胞。
.
7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分子标记及生物学特性
– 骨髓中的早期EPC尚不表达VE-cadherin和vW因子 , 在成体外周血中发现的EPC是较成熟的EPC,基本 失去了CD133抗原但仍保留CD34 和VEGFR-2阳性, 外周血的EPC还以不同强度表达内皮系的其他标志 分子:CD31、CD146、VE-cadherin、vW因子和 内皮型NO合成酶等,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EC) 则高表达VEGFR-2、VE-cadherin和vW因子
.
9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动员
– 不同祖系的细胞由骨髓释放到外周血称为动员 – 许多生长因子、酶、配基及表面受体调节EPC的
动员 –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化可能是动员
的第一步 – 其他促使动员的信号尚不清楚,但至少包括来自外
周的促血管生长因素 – 明显的例子包括肢体缺血、血管损伤、烧伤和冠脉
• (2)贴壁法特定培养基分化分离EPC。通过密度梯度离 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后,把这些细胞接种在表面涂有胞外 基质(主要用Fn)培养容器里,使用添加有特殊生长因 子的培养基培养。这些特殊的促生长因子有VEGF、干细 胞生长因子(SCGF)、牛脑提取物以及复加bFGF、 IGF、EGF、ascorbic acid 的混合物
.
4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来源(二) Reyes等人从人及啮齿类动物的骨髓中分离出一种多潜 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 MAPC),细胞表型为CD34-/HLA-DR-/CD133+/VEG FR-2+,同时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Oct-4+。这种细胞增殖 80代未见衰老,同时单个MAPC既能分化为中胚叶的肢 芽组织细胞(脂肪细胞、基质细胞、成骨细胞等),又 能分化为中胚叶的内脏组织细胞(内皮细胞)。在 VEGF诱导下,能产生CD34+/VE-cadherin+/flk-1+细胞, 后者恰与EPC的表型一致
.
3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来源(一)
– 普遍认为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共同来源于中胚层 的一种共同祖先细胞——血液血管干细胞
– (1)胚胎发育上的时空联系:在鼠胚7.5日龄、人胚13日龄胚外造血启动,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聚集成血岛(blood island)。位于血岛外层的细胞 分化成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岛中央的细胞则变成原始的造血细胞。 多个血岛腔隙相互联结成网状结构,形成原始血管床,此过程称之为血 管发生(vasculogenesis) 。
.
11
贴壁培养材料和仪器
– CD133抗原的丢失标志着外周循环中的EPC在向着 成熟EC转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较高的数量和迟发的高增殖潜能
– 实验证明,外周循环中成熟的EC数量极少,约 2.6±1.6(2-3)个/ml ,而EPC则约500-1000个/ml, 两者比较相差悬殊
– 成熟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能很快进入增殖期,但 4-6周(8-10代)后增殖活力即逐渐下降。与此相反, 外周血、胎肝、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在15-20天 后形成迅速生长的鹅卵石样内皮细胞层,并能稳定 传代30次以上,其增殖潜能是脐静脉内皮细胞的10 倍。Lin等发现骨髓来源的EPC与EC体外扩增能力 之比为50:1。
来源(三) CD45+的单核、巨噬细胞
来源(四) 循环于血液中脱落的内皮细胞
.
5
图1 EPC的来源,AB代表angioblasts
.
6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分子标记及生物学特性
– 从形态特征上不能与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区别
– 近年来发现 CD133在EPC表达而在成熟血管内皮细 胞则无表达
– 一般认为,早期EPC的三个表面标志性抗原: CD133、CD34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后者在人类称KDR,在鼠类称flk-1
意义:
(1)更正并充实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认识的血管新生机制 (2)为缺血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2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概念
EPC又称为血管母细胞/成血管细胞 (angioblast),是指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的前体细胞,包括从血液血管干细胞 (hemangioblast)到成熟内皮细胞之间的多 个阶段的细胞。 换句话说,EPC是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过程 中的具有特殊表型和特性的过渡细胞群体。
– (3)某些胚胎源细胞的双系分化能力:有人用VE-cadherin从胚胎中分离 到不表达CD45和Ter119的“内皮细胞”,发现该细胞可产生包括T和B 淋巴细胞在内的造血细胞,证明了胚胎期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的同 源性。同时有实验表明,小鼠、鹌鹑、鸡的胚胎干细胞、Flk-1+细胞、 Tie-2+细胞及VE-cadherin+细胞在不同生长因子刺激下可同时产生造血 和内皮系细胞
旁路术后循环中EPC数量的迅速增加,这些事件 都与内源性VEGF水平的增高有关
.
10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分离
– EPC可从脐带血及成体外周血、胎肝、骨髓中获 取
– 目前,分离EPC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 (1)根据EPC表型用免疫磁珠法获得。先用Ficoll液密 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然后用标记有相应细胞表 面抗体的免疫磁珠将单个核细胞中的带有特定表面抗原 的EPC筛选出来,一般选用CD34和/或CD133免疫磁珠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与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吴英锋 谷涌泉 郭连瑞 张建
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
.
1
1997年Asahara等首先描述了循环于外周血中的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
应用免疫磁珠法首先从外周血分离CD34+细胞,经在纤维 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预衬的培养皿培养,这些细 胞转变成内皮特征细胞。
.
7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分子标记及生物学特性
– 骨髓中的早期EPC尚不表达VE-cadherin和vW因子 , 在成体外周血中发现的EPC是较成熟的EPC,基本 失去了CD133抗原但仍保留CD34 和VEGFR-2阳性, 外周血的EPC还以不同强度表达内皮系的其他标志 分子:CD31、CD146、VE-cadherin、vW因子和 内皮型NO合成酶等,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EC) 则高表达VEGFR-2、VE-cadherin和vW因子
.
9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动员
– 不同祖系的细胞由骨髓释放到外周血称为动员 – 许多生长因子、酶、配基及表面受体调节EPC的
动员 –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化可能是动员
的第一步 – 其他促使动员的信号尚不清楚,但至少包括来自外
周的促血管生长因素 – 明显的例子包括肢体缺血、血管损伤、烧伤和冠脉
• (2)贴壁法特定培养基分化分离EPC。通过密度梯度离 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后,把这些细胞接种在表面涂有胞外 基质(主要用Fn)培养容器里,使用添加有特殊生长因 子的培养基培养。这些特殊的促生长因子有VEGF、干细 胞生长因子(SCGF)、牛脑提取物以及复加bFGF、 IGF、EGF、ascorbic acid 的混合物
.
4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来源(二) Reyes等人从人及啮齿类动物的骨髓中分离出一种多潜 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 MAPC),细胞表型为CD34-/HLA-DR-/CD133+/VEG FR-2+,同时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Oct-4+。这种细胞增殖 80代未见衰老,同时单个MAPC既能分化为中胚叶的肢 芽组织细胞(脂肪细胞、基质细胞、成骨细胞等),又 能分化为中胚叶的内脏组织细胞(内皮细胞)。在 VEGF诱导下,能产生CD34+/VE-cadherin+/flk-1+细胞, 后者恰与EPC的表型一致
.
3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来源(一)
– 普遍认为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共同来源于中胚层 的一种共同祖先细胞——血液血管干细胞
– (1)胚胎发育上的时空联系:在鼠胚7.5日龄、人胚13日龄胚外造血启动,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聚集成血岛(blood island)。位于血岛外层的细胞 分化成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岛中央的细胞则变成原始的造血细胞。 多个血岛腔隙相互联结成网状结构,形成原始血管床,此过程称之为血 管发生(vasculogenesis) 。
.
11
贴壁培养材料和仪器
– CD133抗原的丢失标志着外周循环中的EPC在向着 成熟EC转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较高的数量和迟发的高增殖潜能
– 实验证明,外周循环中成熟的EC数量极少,约 2.6±1.6(2-3)个/ml ,而EPC则约500-1000个/ml, 两者比较相差悬殊
– 成熟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能很快进入增殖期,但 4-6周(8-10代)后增殖活力即逐渐下降。与此相反, 外周血、胎肝、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在15-20天 后形成迅速生长的鹅卵石样内皮细胞层,并能稳定 传代30次以上,其增殖潜能是脐静脉内皮细胞的10 倍。Lin等发现骨髓来源的EPC与EC体外扩增能力 之比为50:1。
来源(三) CD45+的单核、巨噬细胞
来源(四) 循环于血液中脱落的内皮细胞
.
5
图1 EPC的来源,AB代表angioblasts
.
6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分子标记及生物学特性
– 从形态特征上不能与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区别
– 近年来发现 CD133在EPC表达而在成熟血管内皮细 胞则无表达
– 一般认为,早期EPC的三个表面标志性抗原: CD133、CD34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后者在人类称KDR,在鼠类称flk-1
意义:
(1)更正并充实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认识的血管新生机制 (2)为缺血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2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 概念
EPC又称为血管母细胞/成血管细胞 (angioblast),是指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的前体细胞,包括从血液血管干细胞 (hemangioblast)到成熟内皮细胞之间的多 个阶段的细胞。 换句话说,EPC是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过程 中的具有特殊表型和特性的过渡细胞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