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5
• • • •
孟中大论
子庸学语
::::
养诚明仁
浩 明者
然 德爱



b
儒 家 经 典
6
概论
• 宋初,周敦颐出,才辟出哲理的新境域。 • 二程是周敦颐的学生。其中程颢(明道)思想精
深。 • 南宋儒学以朱熹、陆象山(陆九渊)的思想为代
表,朱熹“道学问”(讲天理-自然之理);陆九 渊“尊德性”。陆“先立乎其大者”谓“六经注 我,我不注六经”,主张一切皆出自心。 • 明代王阳明承继陆九渊的心学,后人将其他们的 学说并称陆王心学。阳明讲“致良知”。
践行。 • 其二,命运、命遇、命限,表示客观
限制,此须知之、受之、安之。
b
17
义命观与主体性之肯定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知其不可”是知命,“而为之”是“尽
义”。 • 一方面要承认命的存在与限制,另一方面
尤其需要明白义而自我做主。 • 后者属于道德世界中的价值创造之问题。
在孔子看来:人生之意义,不在命而在义。
军事学、农学、治水之学等。
b
3
导语
• 讨论哲学的,在国学以“子”部为最多, “经”部中虽有极少部分与哲学有关,但 大部分是为别种目的而作的。
• 周秦诸家,儒道两家所见独到。
b
4
导语
• 佛学 • 自魏晋至六朝,其间佛法入中国。佛法入
中国之所以为一般人所信仰,是有极大原 因的:学者对于儒家觉得太浅薄,因此弃 儒习老、庄,而老庄之学又太无礼法之规 则,彼此都感受不安。佛法合乎老庄,又 不猖狂,才高之人都归入此道,猖狂之风 减熄。
b
7
概论
• 陈立夫在《中华文化将广受世人之尊敬》 一文中说: “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二 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年光荣历史而不 坠者,以吾祖先及早发明人类共生共存共 进化的原理,垂于后人,遵守弗渝,
b
8
概论
“此一原理,称之曰‘道’,于理而言,称之曰‘ 公’;于己而言,称之曰‘诚’;于人而言,称 之曰‘仁’;于事而言,称之曰‘中’;于功而 言,称之曰‘行’;综合此五者的应用而言,称 之曰‘德’;其见诸日常生活的适当言行,称之 曰‘礼’。”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概论
• 中华文化,以天下为着眼点,而以“大公”为基础。
• 中华文化,本乎天道,具有宗教之精神,又无迷信之 色彩之色彩。
• 中华文化,崇尚以德行人之王道;反对以力假仁的霸 道。
• 中华文化,崇拜智者、仁者、勇者,立庙以崇祀;而 不崇拜富有者,惟对富而好施者赞扬之。
• 中华文化,重视伦理,尤尚孝悌;重视助人,以助人 为快乐之本。
b
12
• • •

“孔 两养为 为孔 孔 仁子 义”人 人子 子 ”学 。与之 之教 理 。说 “道 道人 论
的 人包 。以 的 核 格含 学 重 心 完“ , 点 概 成心 重 : 念 ”地 在 是 之修 学
b
论 语
13
“仁”的含义与特点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
中华民族之祖先,对其文化的着眼 点,为人类的幸福与世界的和平,故在《礼记. 礼运》篇中,已有“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 的理念
b
9
概论
• 人从天道学来的一个字是“公”。即无私。所 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 人从天道学来的二个字是“诚”。“诚者天之 道”“至诚无息”,诚是真实无欺,是智慧, 是仁爱,是力量。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 意。
b
19
君子与小人之别
• 孔子以君子和小人的人格类型两分 法来表达伦理实践正反方向。
• 君子代表有个人伦理选择意志者;小人代 表欠缺此意志而顺应私欲、习俗和不当追 求者。两者在心态朝向和言行方式上形成 对立,反映着人性品德图谱上的两个极端。
b
20
君子与小人之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所了解的是道义,小人所知道的是利益。】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能相和,但保留自己独立见解。小人只相同, 但并不相合。”小人之所以不和,是因为他们各有 私利、各有己之欲求。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 比之意。君子尚义,故有不同。人小尚利,故不能 和。】
国学经典 解读
目录
b
2
导语
• 名称之起源 •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
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 清代学者将学术分为三类: • 一为义理之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章之学。 • 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即史学;词章之学即文学。 • 除此之外,尚有经世之学,即政治、经济学说,以及
• 孟子曰“仁且智,圣也。”
孔子常以仁为主,仁智对显: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乐水: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智者似之,
故乐水。乐山:山安固厚重,万物生焉,仁者似 之,故乐山。性与之合,故乐。仁和智都属于德
性,非由言辞可明,故孔子借山水以为形容。)
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子张问孔子如何行仁。孔子说,做人处事能
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就是行仁了。 • 恭:庄重;宽:宽大;信:诚实;敏:勤快;
惠:施惠。)
b
14
“仁且智”的生命
• 孔子倡导的是一种“仁且智”的德性生命。
b
10
概论
• 人从天道学来的三个字是“仁”; • 人从天道学来的四个字是“中”;各得其所,
各遂其生,恰到好处,称之为“中和”,故曰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育,则 人道也在其中了。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中极重 要的美德。 • 人从天道学来的五个字是“行”;《易经》乾 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
18
孔子之说是君子学
• 君子首先要立大志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伦理意志既非生于自然,也非源于神鬼, 更非来自其他超越经验自然的根源。
• 仁道源于人性本心,道德实践的动力在于 个人意志。所谓“仁者”即能确立人生志 向者。 】
b
15
义命观与主体性之肯定
•义 • 1、“义”是事理之当然,也是人事所当为。 • 2、孔子言“义”不外:公正、合理、合宜、
正当责任、道理、义理等意思。人的言行 合义与否,须通过心来衡量,义所表达的 是应然的道德判断(价值判断)。
b
16
义命观与主体性之肯定
•命 • 命有两种含义: • 其一,天命、性命,此须敬畏、服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