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霉菌易萌发的相对湿度是查看材料
A.60%以上
B.65%以上
C.70%以上
D.75%以上
E.80%以上
【答案】 D
2、下列教学活动中,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表现”领域的是()
A.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之后,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B.学习完一节课之后,学生将歌曲的歌词改编成自己喜欢的诗词
C.课堂上,学生自由组合并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学习的歌曲
D.结合熟悉的电影,学生表述自己对电影配乐的看法
【答案】 C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调节教育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是教师对自身()的调控。
A.心境
B.教案
C.主体
D.计划
【答案】 C
4、2001年中国第一次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 )
A.古琴
B.昆曲
C.蒙古族长调民歌
D.京剧
【答案】 B
5、我国民族乐器笙属于()类气鸣乐器。
A.哨嘴
B.簧管
C.拉管
D.闭管
【答案】 B
6、马上要上课了,某老师看到学生都伸着头看教室外面树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这位老师就顺势讲道:“小麻雀是我们的大功臣,因为它可以吃掉很多害虫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谁能模仿一下小麻雀的叫声?和小麻雀说,我们很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
”这种导人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故事导人
D.机变导入
【答案】 D
7、下列作品中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是()
A.《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B.《弄臣》
C.《费加罗的婚礼》
D.《费德里奥》
【答案】 D
8、海顿的作品《四季》是一部()
A.交响曲
B.弦乐四重奏
C.清唱剧
D.协奏曲
【答案】 C
9、下列属于隋唐时期作品的是()
A.《碣石调·幽兰》
B.《霓裳羽衣曲》
C.《杏花天影》
D.《海青拿天鹅》
【答案】 B
10、白沙细乐是我国()族的传统音乐。
A.傣
B.侗
C.藏
D.纳西
【答案】 D
11、下列属于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的是()。
A.海盐腔
B.余姚腔
C.弋阳腔
D.高腔
【答案】 D
12、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重点
C.教学难点
D.教学目标
【答案】 D
13、卡巴列夫斯基认为,( )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
A.道德伦理与美
B.素质与能力
C.智力与能力
D.修养与技能
【答案】 A
14、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
音乐教学目标的编写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
下面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A.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B.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D.能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答案】 D
15、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 )。
A.舒伯特
B.莫扎特
C.舒曼
D.勃拉姆斯
【答案】 A
16、中成药应选用查看材料
A.四神丸
B.复方黄连素片
C.归脾丸
D.参苓白术散
E.保和丸
【答案】 A
17、肖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A.重视调性的平衡、严谨、规整,以主调风格为主导
B.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主义和空想的因素
C.抽象的、超越现实的,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乐曲形式
D.无视调性规则,追求无限自由,采用线形的自由对位法
【答案】 B
18、下列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叙述错误的是()
A.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
B.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等级、分数等
C.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情感、兴趣
D.传统音乐教学评价完全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应给予否定
【答案】 D
19、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流行于黑龙江地区的《哈腰挂》是一首()。
A.搬运号子
B.船渔号子
C.农事号子
D.工程号子
【答案】 A
20、“在音乐课《大海啊,故乡》的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主题乐句的五线谱,并在相应的音符下面加上捻指、拍腿、拍手、跺脚等动作,通过这种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位老师采用的音乐教学法是()
A.铃木教学法
B.柯达伊教学法
C.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D.奥尔夫教学法
【答案】 D
21、在音乐发生移调时,儿童仍然能够辨别旋律的轮廓。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A.顿悟
B.守恒
C.刺激
D.泛化
【答案】 B
22、下列哪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23、学生在音乐技能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如在音乐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一般称为( )
A.平衡期现象
B.平稳期现象
C.高原期现象
D.徘徊期现象
【答案】 C
24、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对于爵士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A.南美洲音乐
B.苏格兰音乐
C.非洲音乐
D.澳洲土著人音乐
【答案】 C
25、下列关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描述有误的是()。
A.创作领域几乎涉猎古典主义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
B.5首钢琴协奏曲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C.作品中充满了动力性、革命性与英雄性因素和风格
D.《第九交响曲》将合唱与交响乐队相结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效果
【答案】 B
26、音乐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参与到齐唱、合唱、轮唱中,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客观的评价。
以上教学属于音乐课程内容中的哪一个模块?()
A.音乐编创
B.音乐与舞蹈
C.歌唱
D.音乐鉴赏
【答案】 C
27、1600年2月上演了由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创作的(),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这部作品被史学界视为最早的一部清唱剧,它具有歌剧的雏形。
A.《波莫纳》
B.《灵与肉的体现》
C.《泰奥多拉》
D.《尤丽狄茜》
【答案】 B
28、下列配对错误的是()
A.程砚秋—京剧
B.崔兰田—豫剧
C.严凤英—越剧
D.小白玉霜—评剧
【答案】 C
29、含油脂成分易引起酸败的饮片有查看材料
A.肉桂
B.白芷
C.樟脑
D.杏仁
E.天冬
【答案】 D
30、奥尔夫常把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短语组合在一起进行朗诵教学、这种组合通常称为什么?
A.音乐织体
B.和声基础
C.律动
D.调式色彩
【答案】 C
31、学堂乐歌《体操一兵操》的曲作者是( )
A.黄自
B.曾志态
C.沈心工
D.冼星海
【答案】 C
32、“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该主题的不同主奏乐器”,此环节关注的重点是
B.速度
C.音色
D.力度
【答案】 C
33、“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该主题的不同主奏乐器”,此环节关注的重点是
A.音高
B.速度
C.音色
D.力度
【答案】 C
3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歌曲体裁是()。
A.歌舞曲
B.进行曲
C.叙事曲
D.摇篮曲
【答案】 B
35、气的固射作用减弱临床可见
A.恶寒
B.发热
D.胸闷
E.气短
【答案】 C
36、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
A.合唱课
B.单元欣赏课
C.单一课
D.综合课
【答案】 D
37、()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
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
A.号子
B.山歌
C.小调
D.民谣
【答案】 B
38、某些化学药品与某些适当的中药合理联用,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降低某些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和用药剂量。
A.金银花与青霉素
B.氯氮平与石麦汤
C.甘草与氢化可的松
D.珍菊降压片与可乐定
E.地西泮与苓桂术甘汤
【答案】 B
39、《雨打芭蕉》是一首()的代表曲目。
A.江南丝竹
B.潮州音乐
C.广东音乐
D.福建南音
【答案】 C
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折的能力。
”这句话体现的是音乐新课程的()
A.加强人文教育
B.培养创新精神
C.注重学生体验
D.实现民主管理
【答案】 B
大题(共10题)
一、阅读案例,回答问题王老师在教授音乐《英雄凯旋歌》时先邀请学生欣赏欧洲先后出现的音乐风格流派,接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力度,并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唱,但是发现学生在演唱“胜利的歌声到处传扬”这一句时,临时变音记号一直唱不准,于是让学生跟着自己一遍遍反复跟唱.但效果甚微,许多学生也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于是她说:“最后听我演唱一遍,这次谁再唱不准,给我站到讲台上唱准为止。
”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
并给出合理性改进建议。
(15分)
【答案】该案例是一个不合理的案例。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欢音乐的必要前提。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导入环节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出现了唱不准的情况时.没有进行针对性地解决.而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耗尽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王老师此时也出现了厌烦情绪,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也就没有达到学唱歌曲的目的。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歌唱是中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易于接受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因此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十分必要。
同时课标中也提到音乐课程要遵循“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而单调的、机械的、重复的演唱方式没有体现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建议该教师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分成音乐小组进行演唱,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难题,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评价方式。
太过单一、枯燥,对于唱不准的学生,甚至带有一定“威胁”意味的评价语不应在课堂中出现.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因而,要求我们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正,而不是一遍遍无聊乏味地重复。
同时也可以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听取不同的意见活跃课堂氛围,使课程更好地进行。
二、案例:音乐课上,李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聆听和分析全曲后李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小春回答:“我觉得是欢乐的。
”老师说:“要是这么简单,还要你来回答吗?”小春赶紧改口说:“轻快的。
”老师说:“刚才已经分析了,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团结胜利主题,所以它的情绪应该是庄严和辉煌的,请所有同学牢记下来!”全班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8分)
【答案】本案例中的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处理不恰当。
案例中,学生对于作品欣赏后的回答是个性而主观的,教师因不符合常规答案而直接否定学生并言语犀利,对学生造成了消极的评价和影响,新课标理念指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因此不符合理念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就是对于音乐的二次创造,音乐是非语义性的,也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该教师的行为也不符合“鼓励音乐创造”;后续教师直接宣布答案,并没有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分析中思考,也不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
我认为,对于学生有不同的听后感受,首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实在偏离作品中心主题的情况,可以
再次聆听或借用明显的音乐要素来进行问题引导,配合作品或作者背景的趣味介绍,突出审美和人文的重要性;此外每个学生的见解总会不同,小组讨论给出建议也是不错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良好习惯,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音乐兴趣的保持也是有利的。
三、案例:一节音乐公开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音乐老师非常投入地描绘着音乐之美。
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音乐,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这时,学生中却突兀地响起一个不同的声音。
“不喜欢”,一个男生说。
老师未予以关注,继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啊,同学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
”还是那个男生在嘀咕着“一点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
老师还是未予以关注,课堂继续保持着热闹的氛围,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了。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节课是公开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人地教学,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并且这位老师也能让课堂保持者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井有条的。
但是在这井井有条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对课堂的兴趣不大,枯燥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该教师虽然教学活动比较贴合学生的发展,但是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的施行中,做法欠妥。
在学生进行提出不喜欢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并未作出回应,而是选择忽略不和谐的声音继续开展教学,不符合新课标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
教师应该灵活应对这类教学事件,充分发挥才能,用创造性的艺术策略解决问题,如充分听取学生的异议,并与学生展开一场音乐之美的讨论,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
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题名称】
《音乐主题的写作》
【教学对象】
高二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创作一段音乐主题
【主要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两段音乐主题,学会音乐主题的写作。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马赛曲》和《懂你》两首作品的A段主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聆听:A.歌词内容B.旋律特点C.节奏特点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鉴赏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分析。
我们要求教学设计首先要完整;随后教学过程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再次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能力;最后教学的内容要注意适度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兴趣。
五、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列课例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
我的祖家是歌乡
【教学目标】
1.在集体的音乐情境中享受共同创造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2.熟悉并能够哼唱歌曲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3.简单了解台湾高山族相关文化及其歌舞特点,表达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体验台湾高山族民歌的情绪、风格、特点。
2.学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台湾高山族民歌及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
2.课前在教室内放置几个拖把。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答案】
六、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张老师正在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一分析布鲁斯音阶。
这时候,班上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刘然举起手说:“老师,这个我知道。
”全班同学愕然地看着他,张老师说:“那请你来说一下?”只见刘然走上讲台,将布鲁斯音乐的起源与历史、调式的音阶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并用钢琴弹奏了几小节的布鲁斯和声进行,张老师带头给他鼓起了掌,并宣布下一节课将交由学生授课,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同学分享。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分析此题时,首先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入手。
另外,高中音乐鉴赏课更强调鉴赏,在学习过程中要更侧重在聆听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教学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更注重比较、探究、合作等方法的有机运用与整合。
因此,在分析此题时还要关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符合鉴赏课教学设计要点。
七、案例: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张老师正在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分析布鲁斯音阶。
这时候,班上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刘然举起手说:“老师,这个我知道。
”全班同学愕然地看着他,张老师说那请你来说一下?”只见刘然走上讲台,将布鲁斯音乐的起源与历史、调式的音阶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并用钢琴弹奏了几小节的布鲁斯和声进行,张老师带头给他鼓起了掌,并宣布下一节课将交由学生授课,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同学分享。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这个课例体现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优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优点:①平时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举手时,张老师给予了注意并请他上讲台发言,体现了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
②张老师宣布下一节课学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与同学分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机会。
(2)缺点:①对刘然的表现,张老师虽然带头鼓起了掌,却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评价。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也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②张老师宣布下一节课交由学生授课,并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容易使课堂教学失去控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一定要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否则容易使教学偏了方向,达不到教学目标。
(3)建议:①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明确、具体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
②教师选
定音乐鉴赏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去搜集材料。
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在课上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时间,怎么组织教学、怎么引导大家欣赏,由学生自己去定。
最后让全班同学对两个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总结。
八、为下面歌曲编配二声部合唱。
菊花台要求:(1)在每一乐句停顿处(休止或较长的时值拍)用模仿手法为歌曲创作填充呼应式的第二声部。
(2)将原歌曲作为高声部,自己创作的声部作为低声部,以二声部合唱的形式重新记谱。
【答案】
九、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沂蒙山好风光》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
(10分)(2)确定教学难点。
(10分)(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15分)
【答案】沂蒙山好风光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中沂蒙山风光的美好,从而逐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味歌曲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韵味。
【知识与技能】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从中享受民歌演唱的乐趣和美感。
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热情、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婉转、悠扬的甩腔韵味。
【难点】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十、案例: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 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
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堂课是鉴赏课,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聆听音乐的出发点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矛盾,老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而之前对于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对时代背景等内容做详细的说明。
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第二,教师在聆听音乐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和思考。
而在聆听后提出“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没有针对性地思考,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课标音乐教学活动建议指出: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第三,该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聆听的过程和方法。
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