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1 0 0年 第 9期
3 0字 的 读后 感 。课 上 我 让 几 个 学 生读 一 读 、 0 评一 评 , 看谁 写 得
最 深 刻 、 具 有 现 实 教育 意义 。 样 , 过 写 作 寓 德育 于语 文 教 最 这 通
学 中 . 免 了空 洞 的 说教 , 避 学生 也易 于接 受 正 确 的思 想 观 点 。
想 到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以培 养 学 生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的生 命 力 却极 顽 强 、 旺 盛 。大 家 看 “ 偷 地 ” “ ” 些词 用 极 偷 和 钻 这
得多好啊!
这 里 教师 引 导 学 生理 解 了词 语 “ 偷 地 ” “ ” 意 义 . 偷 和 钻 的 使
德 教 育 的途 径 之 ~ 在 写 作 教 学 中, 方 面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
能 力 、 析 能 力 、 达 能 力 , 学 生学 会 审题 , 白写 什 么 、 样 分 表 让 明 怎
写 ; 一 方 面 要让 学生 懂 得 为 什 么写 , 白写 文 与 做 人 的关 系 。 另 明
教 学 研 究
宋 书 伟 ( 宁 县 南 答 中学 , 北 肃 宁 0 2 5 ) 肃 河 6 3 0
语 文 教 学 中 渗 透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是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根 本 原
步 领 悟 到 春 草 默 默 无 闻 、 哗 众 取 宠 的 精 神 品 质 。 悟 到 春 草 不 领 不 怕 困 难 挫 折顽 强 进 取 的 拼 搏 精 神 。 如 杨 朔 的 《 枝 蜜 》 再 荔 中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素质教育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浅谈语文教学绝不是孤立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和语言教育的统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而且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好题材。
题材中包含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包含了人文观点、劳动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客观公正观点的教育,但是就每篇课文而言又各有其个性。
如何挖掘教材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素质教育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与文中人物共鸣,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素质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写邱少云潜伏隐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集中表现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凭借这个材料,激发学生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的情感:首先让学生体会“忽然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身子包住了”的情景,把学生带到那种突如其来面临极为严峻考验的气氛之中,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邱少云在烈火中整整被燃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一动也没动?为什么没发出一声呻吟,没挪动一寸地方?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遵守潜伏纪律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上课时的纪律情况,认识到遵守纪律与搞好学习之间的联系:此时学生会把发自内心的话讲出来。
例如:要向邱少云学习,热爱班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
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这样,师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熏陶。
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受到思想素质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学生自觉自愿为前提的,其教育的效力主要依赖形象本身的感染力:课文中的感染力就体现在与学生心灵所发生的共鸣程度或道德感化上:这正体现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愉悦性。
二、通过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劳动教育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是融化于作品形象之中的活生生的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蕴含着劳动教育的因素,为此,教师就要遵循教材体系,从整体着眼,设计有关课文的教学过程,挖掘其中心;还应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意义。
浅谈如何把思想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浅谈如何把思想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就是给学生传授道德理念及如何做人的思想。
欧洲大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
”可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我们的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思想教育,偏离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再有才也没用,甚至会对家庭、社会、国家造成更大的伤害。
德育不仅仅是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也是其他每个学科应该渗透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学科优势,我们要继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
一、政治德育课与语文课的联系与区别政治学科具有政治理论的系统性,是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
我们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八项规定”“三严三实”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会让学生在理性上认识道德水准。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用文字来描述的,借助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陶冶和熏陶,是一种感性认识。
有时候利用语文课引领学生学习德育知识,效果会更好。
语文课中有很多篇章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德育水平。
例如,《藤野先生》讲述了鲁迅在日本求学的经历,祖国的贫困、百姓的落魄、民族的麻木深深刺激着作者,后来鲁迅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写作,以唤醒沉睡的国民。
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的民众,特别是一代热血青年,让更多的人投身到革命中去。
我们读这样的文章,就会受到感染,就会体会到当时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思想。
学生读懂了这样的文章,就会更加珍惜现在国家独立、生活美好的和平时光,会更加热爱祖国。
这就是语文课的魅力,是政治课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再比如,我们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了解到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戎马生涯,日理万机,为祖国的建设费尽心血。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

三 、选取 具有人 文 关怀的作 文话题 . 在作 文 中培养 学生正 确 的人 生观
作文就是 做人 , 在作文 中培养学生积极 乐、 与 时俱进 的思想 ,对他们 的一生发展都
有很 大帮 助 。语 文教学 包括工 具性 和人 文 性, 特别容易忽略又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它
的人 文 性 。
款 、心系奥运等 活动 。还有 ,通过阅读渗透
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 生, 如可 引导学生阅读
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中的一个章节《 严
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 , 进而成为
学生效仿 的楷模 。其间所蕴 含的道德修养会
平时 我们要 让学 生主 动积极地 去感 受
生活 ,要求 他们 留心观察 身边 发生 的人 和
一
项重要任务 ,也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
成 长为社 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 四有人 才的需
要 。苏 霍姆林 斯基 主张通过积 极 的实 践活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 , 有赏心悦 目的美丽 风景 ,有回昧无穷 的精神世界 , 有 动人心 魄 的豪迈情怀 ,有刻骨铭心 的历史教训 ; 作 文 创作激情 四射 、 奥妙无穷。 学生们徜徉其问 , 以情悟情 ,将心 比心 。 在浩瀚的作文创作空 问里 , 生动活泼的文字跳跃 ;自由而富有个
师是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 的主要组织者 , 要
通过多种有效形式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
性格才能形 成性 格就是 所谓 的 “ 言教莫如身 教 ”。夏丐尊说 过 : “ 教育不 能没有情感 , 没有爱就 如同池塘没有水 , 没有爱就没有教 育。”是 的,爱 可以改变一切 ,我们教 育花
悄悄地 渗透到灵 魂深处 ,慢慢感化学生的心 灵 ,激励他们 去求 真 、 求善 、求美 , 形成 良
浅谈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浅谈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系统教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认识世界,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被塑造,因此需要小学教师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
在小学众多科目中,语文教学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许多语文教学目标都包含对学生情感与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关于思政教育内容较少等问题,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若想要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政教育意识。
因此必须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
2.借助语文教材挖掘思政教育素材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文教材,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找到教材中的课文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语文知识作为思政教育素材。
3.优化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合适的思政教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将优化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依据不同的课文主题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全方面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文化认知。
4.拓展语文学习路径延伸思政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各科目教师开始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建立语文教学的思政教育评价制度教学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设计思政评价的标准较少,因此,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就要建立完善的语文教学思政教育评价制度,使思政教育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落到实处,更好地指导和引导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促进思政教育的教育性和激励性产生更好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变求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方略

变 换 视 角 ,增 加 新 认 识 。 《 街 亭 》 中 的 马 谡 因 为 言 过 其 失
、
实 , 刚愎 自用 ,扎 营不 当 而 失 守 街 亭 ,
不忌贤妒能 3 、屈原没有被逐流 4 、 屈原才学平庸 5 、社会充满正气 6 、
渔 夫 苦 劝 7 、有人 相 救 8 、河 水 不 深 9 、弃 楚 外 逃 1 、楚 国 不 败 1 、张 0 1 仪 不 欺 1 、楚 国政 治 上 民主 监 督 好 , 2 1 、屈 原 同流 合 污 ,1 、屈原 不 忠 君 爱 3 4 国等 等 。
・
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 ,又拓宽了语文教 学 的领 地 空 间 ,也 让 学 生 进 一 步 明 白 了 分 为 二 看 问题 的重 要性 。比 起 单 一 的
一
穿一套皮衣皮裤皮靴 ,从他身上拿 出几
根干燥的火柴难不难?
பைடு நூலகம்
分 析 既 增 添 了兴 趣 又 加 深 了认 识 。
在 教 屈 原 列 传 》 的 时 候 ,引 导 学
以变 求 新
— —
浅谈 中学语文教学 中的政治思想教育方略
湖南桂 阳三 中 李佑 明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 标准 ,尽管为 了 突 出 语 文 的 学 科 特 点 而 淡 化 它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提 法 ,但 由于 文 章 总 要 表 达 作 者一 定的思想观点态度 ,文 以载道 ,文 道 统 一 ,这 使 得 语 文 教 学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关 系 始终 像 水 与 波 一 样 难 以 分 舍 , 语 文 课不 管 怎么 教你 都必 须将 其 中的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因 素处 理 好 ,否 则 便 不
有 没 有 也 可 称 道 的地 方 ? ” 学 生 看 书 分 析 之 后 纷 纷 发 言 ,认 为 有 。如 他 面 对 危 难 ,挺 身 而 出 I想 为 国 立 功 ,勇 气 可 嘉 ;他 打 了 败 战 之 后 不 推 诿责任 , 于担当 ; 战前定下军令状 , 勇 他 战 后 甘 受 死 刑 ,言 而 有 信 等 。这 些 都 是 个 人 应 当具 备 的 良 好 品 质 。 从 这 样 的视 角去 挖 掘 思想 教 育 因子 ,既 增 加 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摘要】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文、道不可分割,特别是对怎么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道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怎么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语文教学以“文”为主,有人则主张以“道”为主,还有人认为以“文道并重”为好。
尤其是在近年来,虽然我们提出过“素质教育”等等的口号,要求为学生减负,但是,在很多方面或者一些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依然是把高分作为衡量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把教学工作单纯的作为应对考试服务,强调纯知识性的教学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读一篇文章,理解内容和理解文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写一篇文章,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是分不开的。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些都科学地阐明了思想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文”和“道”是不可分割的,“文”“道”必须。
那么“文”和“道”的不可分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激发情趣,渲染气氛语文课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情绪性等特点,它能使学生激动、惊奇、欣喜、流泪,能震动心灵,促使学生去思考生活,思考友谊,思考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趣,渲染气氛,用具体形象去感染他们,这在施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如我在教朱增泉的文章《中国西部》的时候,首先由韩红的《天路》导入设置问题:曾经有美国专家预言,只要有昆仑山脉在,火车进西藏绝不可能。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却能够建成这样的一条‘天路’呢?这就得益于我国的一项举措——西部大开发。
再结合西部的一些相关图片资料,通过这样的渲染和激发,使学生透过具体、形象的画面,加以想象和思考,体会到西部对于中华名族的重要意义。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最可爱 的人》 中《
核》 中老华侨 的形 象… …通过这 些高大形象的分析 , 革命 战士伟 大的
朱 自清 先生 的《 影》 叙 他 与父 亲 之 间催 人 泪 下 的父 子 情 背 记
深 。在 讲述 这 篇文 章 的时候 , 我让 学生 抓 住文 中对 父 亲过 铁道 时 故 事 , 中有两处 关于 小弗 朗士 的心 理描 写 。 其 第一 处是 当小 弗朗 士 艰 难情 景 的描绘 , 着乐 曲, 配 看着 画 面 , 听老 师 有感 情的 朗读 :我 。 得 知这是最 后一 堂法语 课 时的心理 描写 ,我在 课堂 上作 了有 感情 看见 他 带着 黑布 小帽 , 着黑 布 大马 褂 。 青布 棉袍 , 跚 走到铁 穿 深 蹒 朗读 :我 的最后 一堂 法语课 ! “ 难道 这样就 算 了吗? 我从前 没好 好学 道 边 . 慢探 下 身 去 …… ” 慢 我深 情 地 讲到 , 亲 奔 丧 回 家 . 身 的 父 一
声地 回答 :是小 弗朗 士认真 听课 的原 因 !”是 小弗 朗士 出于 对 自 “ “ 己祖 国的热爱 ! 了责任心 !Io 有 P.  ̄ …这时我及 时地 渗透 爱国 主义教
日三 餐 , 对 你们 诉说 过辛 苦 吗?今 天我 给同学 们 留一个 作业 , 他
用你 的眼睛 去观 察 , 用心 去体 会 父母 、 师 、 学做 的 哪些事 让你 老 同 感 动 。 记事 本上 , 天写 一个 让你 感谢 的人 、 在 每 让你 感动 的事 。 上 ” 完这 节课 后 , 去我 经 常会在 学 生记 事本 上 看到 学生 们对 家长 爱 过
育 , 这课 堂 的重要 性 :同学们 !我们 不该忘 记历 史 , 点拨 “ 而一个 公 唠 叨 的反 感 , 现在 变成 了 “ 天 , 要感 谢妈 妈 。 提 醒 我 带语 文 今 我 她 作业 ”我 要 感谢 爸 爸 ,他今 天 提 醒我 要 认真 听 讲 ” 我 要感 谢 老 “ “ 民必须具备 的 品德就是 爱祖 国。 从现在 做起 , 关心 集体 , 爱护他 人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87教学研究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孙彦双(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中心小学,黑龙江 绥化 151126)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学科。
语文教学必须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针对不同篇目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办法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一、抓住文题层层渗透一篇文章的文题是文章的灵魂,抓住文题,领略思想内容题目是文眼,牵动全篇,对一些思想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的课题,我们应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汇进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产生一定的印象。
如:在讲解《飞夺泸定桥》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文题上抓住题眼“飞夺”进行渗透教育,我们的红军是如何“飞”过泸定桥,如何“夺”取泸定桥的,什么样才是“飞夺”,通过对文题的阅读,使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抓住词语滴滴渗透一篇文章,作者的情感是借助文字来表达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字都寄托坐着的感情。
教学时,抓住重要词语,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好方法。
从关键词语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汲取思想道德营养。
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组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多少、才”等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修筑长城时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和广大群众心血,明白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三、抓住中心句反复渗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在朗读的过程中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进行有机渗透遇,应不失时机,从点滴做起,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
比如,《高尔基》一课,其中有一句“他读书的热望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那么就可以从分析这一句入手,都有哪些困难阻止他。
从而引导学生现在哪些困难阻止了你,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引出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一、教材选择——课文展现道德理念教材选择是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步。
在挑选教材时,应特别注重选择那些能够展现积极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课文。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情感、蕴含着童话故事、传统文化或当代励志故事的课文,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品德。
二、教学手段——情感渗透与榜样示范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情感渗透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教师可以在诵读经典诗文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忧愁、思考等。
同时,榜样示范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通过讲述一些有道德感和良好品质的故事,比如孔子、孙中山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向这些榜样看齐。
三、评价方式——注重思辨与综合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记忆和应用能力,而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考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思辨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主观题和开放性题目也可以在评价中占据一定比例,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表达能力。
四、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塑造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例如,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打造一个温馨喜庆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并用榜样引导学生做到实实在在的行动。
五、教师作用——身教言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者和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形成。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能脱离知识、信息传授和语言文字训练地空洞说教,这样收到的效果往往都不如人意。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选准结合点,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在揣摩词语时渗透思想教育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常常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让他们理解言中之意、言外之味。
在入情入景入境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水到渠成了。
例如《麻雀》一文写的是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纯真而伟大的母爱。
课文最后有一段话“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向后退。
”在此如何将作者想要表现出来的真情传达到学生心中,引起他们的共鸣并深受感染呢?如何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勇气”的含义?如果你是老麻雀你觉得自己会有什么举动?引发学生思考并理解老麻雀的勇气表现在哪里.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激起学生情感浪花,理解母爱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
这时再由情入理,继而引导学生往人生人情真谛的深处探索: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觉得父母给你的爱有多少?你会欣然接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吗?学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我们学会了和父母换位思考了吗?学生们往往由于动了真情,在思想、上情感上提高了能动性,就更深地理解了父母之爱,懂得了要尊重和孝敬父母、长辈的道理。
课后讨论心得时,同学们有的对自己的任性、将父母的教导当做耳旁风,为所欲为的自私感到羞愧;有的对自己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不珍惜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学习机会,虚度年华而认识到了自己不够懂事;有的对自己不屑一顾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言语粗俗根本不顾及父母及别人的感受的行为而感到惭愧。
在揣摩词语中渗透思想教育,这样便有助在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高尚的人生观,达到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教师版丄教育短论 J I A O Y U D U A N L U N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刘琳琳【泗县刘赵小学,安徽宿州234300】【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就是寓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 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认知结构的特征,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并且让学生 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使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指导行动。
【关键词】思想教育;渗透;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就是寓教育于语言 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 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 认知结构的特征,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并且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使 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指导行动。
首先,教师要利用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根据不同 类型的教材内容进行有重点的行为训练。
小学语文课大致可分为: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及赞扬爱国英雄人物:如《一夜的工作》《詹天佑》《小英雄雨来》等课文;描绘祖国美景及物产资源丰 富,如《可爱的草塘》《桂林山水》等课文;反应我国各 方面伟大成就及杰出的贡献者,如《长城》《赵州桥》《詹天佑》等课文;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及罪恶,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
根据这几类主题 鲜明、感情强烈的课文,正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火花的基石。
针对语文 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机地思想教育。
其次巧妙“渗透”,以识导行。
1. 用榜样,激发爱榜样是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允许利用学生求知 欲强,启发和有意识诱导他们去学做。
在学习《詹天 佑》一课时,抓住“爱国”“杰出”,让学生认识在修筑京 张铁路种遇到的困难,充分展开讨论,体会理解当时 国内科学技术落后,国外帝国主义百般阻挠、要挟、嘲 笑的情况下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设计和施工,他的动 力就是为中国人争气,这不能不说是“杰出”和“爱国”之举,这使学生产生敬仰之情,爱国之心。
浅谈语文教学“文以载道”

浅谈语文教学“文以载道”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德育,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让经典的语言汇入学生的思想殿堂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对方。
同样道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注重自身的语言,以言之有理的语言影响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动。
教师优美的语言就像涓涓细流,会滋润学生的心田。
这些优美的语言可以是通俗易懂的谚语。
也可以是流传广泛的经典名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得更远”等,拓宽视野,打开学生的心胸。
还可以是影响很大的名言名句,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开创明天”等,坚定学生的志向,明确学习的目的。
甚至可以是教师本身的言语,言简意赅,有的放矢,点到为止。
通过这些闪烁智慧的语言,大量地、有效地、全面地进入学生头脑之中,供学生欣赏,供学生思考,供学生体味,随着时间的流逝,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在现实生活的行动上。
二、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语文课本是一座大宝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的潜力,发挥其巨大潜力。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有些例子耐人寻味,从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新发现。
对于教育平时不注意环境保护的学生,四年级的《鸟的天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例子,对鸟的天堂的形成原因和保护措施,学生理解不够深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环保的角度讲,渗透爱护环境、保护小鸟的教育思想。
爱护关心周围的环境就可以形成鸟的天堂,反之,就可能毁于一旦,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教导一些比较小气的学生,《巨人的花园》一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
心胸狭窄的巨人把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赶出花园,同时也把春天赶走了,往后日子他过得寒冷孤独,最后在一个孩子的启发下,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改正错误,能与别人分享快乐,巨人生活得更开心愉快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途径研究①

浅谈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途径研究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教材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教材的选择,教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
教材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经验,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歌颂优秀人物的事迹、传统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通过多样的教材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
通过选取一些反映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二、注重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分析、语言文字解读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分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人生哲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解读,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思政教育更具有吸引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体会。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良多。
四、注重班级管理与学生引导在语文教学中,班级管理和学生引导也是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者,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倡情感的陶冶和思维的启发。
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仅关乎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更关乎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下面将从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核心要点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浅谈。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他强调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思维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陶冶和熏陶,让学生在浸润中感受到人文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叶圣陶提倡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他主张将大量的文学作品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养。
二、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语文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他主张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他认为写作是一种创新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叶圣陶还提倡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地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他主张将实地考察、实验和体验纳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拓宽眼界,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思维的启发和独立性的培养叶圣陶还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取舍利弊,形成独立、批判的人格。
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有独立人格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以上就是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度契合的。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奠定人类世界观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注意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实质上是没有真正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相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思想教育方面,而忽略了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显然又是不符合大纲要求的。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既教书又育人。
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对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力求做到有机结合,收到了一些成效,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阅读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要统一。
语文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开。
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立场,没有思想内容的文章是不存在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又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1、在课文的讲解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
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
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
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三、 寓情 于 教 。 在 词 句 训 练 中渗 透 德 育 教 育
小 学语 文课本 , 题材多样 、 内容 丰富 , 这些作 品 赞美 了人类社会 中美好的事物 和人 物的高 尚品质 , 字里行 间包含着作者浓烈 的情感。阅读教学就是要 让学生在读 中了解作者的意图 , 学 习作者的思想 , 体
会作者 的情感 , 领悟作者的境界 , 而这一切都要依 靠 对文本 中语言文字的理解 、 揣摩才能够得 以实现。 在 平时 的教学 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 , 特 别 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因为关键词句是文章中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 ,这些词句在文章 中统领全 文或全段 , 或提示中心 , 或蕴含深意 , 可 以据 此 引 导 学生步步 深入文本 , 与作者 、 文本达成心灵 的对话 , 让学生在! 学习语文知识 、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 情感 的熏 陶、 精神 的洗礼 。 如教授 《 狼牙山五壮 士》 一 课中, 五 位 战 士英 勇杀 敌 的片 段 时 , 我 注 意 引 导 学 生 抓住文 中“ 指挥 、 命令 、 吼、 抡、 瞄准” 和“ 沉着 、 绷得紧 紧的 、 全神贯注” 等描写战士痛击敌人 的动作和神态 的词句 , 让 学生体会到 : 虽然壮士们歼敌 时的动作 、 神态不同 , 但 他们一心想拖住 敌人 、 消灭 敌人 、 顺 利 完成任务 的决心是一致的 , 对敌人的仇恨是一致 的。 学习文章最后一部 分“ 英 勇跳 崖 ” 时, 我 让 学 生 画 出 令 自己最 为感动的词句 , 并谈谈 自己的感受 。 “ 屹立 ” 词让我 们感受到五壮士顺 利完成任务后 ,站在狼 牙山顶峰那种 昂首 挺胸 、 神态 自若 , 为祖 国、 为人 民 甘愿牺牲 自己的坚定的 、 不可动摇的 、 顶天立地的英 雄形象。 通过对文本重点词句的分析感悟 , 五壮士的 高大形象 跃然纸上 , 学生受 到了深刻的教育。 我不失 时 机 地 引导 学 生 记 住 这 悲 壮 的历 史 ,从 现 在 起 做 一 个 自强不 息 、 发愤图强 , 将 来 用 自己 的所 学 报 效 祖 国 的好 少 年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学科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阵地,这一点已经被广大教师所共识。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一课题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先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1 在指导理解运用语言文学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学必然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想感情融贯在准确、鲜明、生动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学是紧密相连的,且语言文学教学又是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时机,凭借语言文学理解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师可抓住表达中心的关键词、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事件本质的中心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中,有许多词句都能反映五壮士的精神面貌。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这句话中,教师抓住“屹立”这个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屹立”词义以及所包含的思想意思,进而要求学生口述一句话。
通过语言、思维达到入耳、入脑,学生不难体会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2 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学生在朗读时,眼看、嘴念、耳听、心想,许多器官同时并用,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这时文章中那栩栩如生的画面也会鲜明地映现在他们的脑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与作品的思想感情起共鸣。
正如徐世荣在《谈谈朗读教学》一文中讲道:“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手,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为此,教师应把握朗读这一时机,抓住课文中有重点的句子、段落,采用提问式、领读式、扮演角色式,用作品的思想感情去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
《狼牙山五壮士》这课的重点是二、四、五段,教师应把这三段的朗读指导,突出描写五壮士言、行的句子,读出感情,从中感受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英雄气概的自我牺牲精神。
3 在观察插图时小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飞跃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 引领学 生朗读 、 象伟 大祖 国的名 山大川 , 想 引导学 生欣 赏、 体 会名 篇名作 , 引起学 生思想 上的共 鸣 , 激发 他们 的爱 国主 义精神 。
时代 在发展 , 9 “ O后 ” 生 因为接 触 的东 西多 , 识也 较 以前 学 见 的学 生广 , 但他 们还 没有形成 独立 的人格 与成熟 的思维 方式 , 以 会 各种 方式接 受社会 上 各种 各样 的 “ 潮流 …风 尚 ” 然而 并非 所有 的 ,
参 考文献 :
[ ] 文荣 .书学” 源 与释 义—— 兼论“ 3贺 “ 考 古代 书 法教育 ” 内涵 与 的 外延[]书法 赏评, 0 () J. 2 83. 0
[ ] 应 均. 谈 幼 儿 书法 教 育 中的情 感 培 养 ] 前教 育 研 究 1万 浅 . 学
2 057 . 0 ()
猛 进 、 种思 想文化 相 互激 荡 , 中学生 好奇心 强 , 易接 受新事 各 而 容 物, 视角 已延伸到 校园 以外 的广 阔世界 。 思想观 念和价值 取 向发生
了变化 , 就要 求教师在语 文教 学 中赋 予思想 教育具 有时代 特点 , 这
并且 可 以将 教学 中显性 的说教化 为隐 性的渗透 ,讲究 思想教 育的 学 生的心 田。 学生处 于一种 积极 的接 受状 态 , 使 在潜移 默化 中受到
与 那个 时代 的生活联 系起 来 了。 那是一位 革命 战士对光 明的强烈 向往 , 对胜 利的坚定 信念 。在作者 笔下 , 长江三峡 气象万 千 的壮丽 景色, 同作 家胸 中汹涌 澎 湃的 战斗 激情 , 全交融 在一 起 , 完 使作 品
春・ 长沙》 可 以让 学 生体 味作者 昂扬奋 发 的精神 , 之 , 文教 材 , 总 语
生 在国难 当头之 时 , 小我 , 牺牲 以大局 为重的爱 国主义精 神 ; 廉 艺术 , 在《 应该 像适 时适机 潜 入 的春雨 , 着春 夜 的和风 。 悄地 滋润 伴 悄 颇 蔺相如 列传》 中可 以引导学生 思索 为什 么蔺相 如敢 对抗秦 王 的 淫威 , 接受廉颇 的无礼 ; 指南 录后序 》 却能 在《 中也可 以让 学生感 受
因此 ,我们在教 学 中应 注意 以具体 爱国主 义形 象来感 染教育
程 的基本理 念 ”中也提 出 :充分 发挥语 文课程 的育人 功能 ……必 “ 须 充分 发挥 自身的优势 , 弘扬 和培育 民族 精神 , 学生 受到优 秀文 使 化 的熏陶 , 塑造热 爱祖 国和 中华文明 、 身人类进 步事业 的精 神品 献
就像 一面 明镜 , 学生可 以对 “ ” 镜 自照 , 不断 审视 自 己 , 以提 高 自己 的思想 素质 , 自己进 行道德 品质教 育。 文教 师应好好 使用这面 对 语 “ 明镜 ” 充分发 挥其育 人功能 。 , 当今 时代经济 全球化 和世界 多极化 不断 发展 、科 技进步 突飞
充满 着一种 时代精神 、 战斗 激情和英 雄光彩 。 无疑可 以教导现 在 这 的学 生要有时代 意识 和国家意 识。 学生学 习课本 中的文 章 , 通过课 文“ 泰山 , 登 游长 江 , 览黄 山” , 等 会激 起他们 的联想 和想象 , 在头 脑 中形成鲜 明生 动的景 象 , 进入 到文章所 描绘 的图 中, 赏作 者笔 下 欣 的名 山大 川 。 从而 唤起 了他们热 爱祖 国壮丽河 山的热情 。 在 表现爱 国情 感 的名篇 中 , 利用 《 之武 退秦 师》 以教 育学 烛 可
l 新观察1-【 野】 教育 . 视 -
浅谈语文教 学中 的思想教 育
江苏 靖江 ●万 烨 娟 《 普通 高 中语 文课 程标 准》 “ 的 课程 性质 ” 中明确 提 出:高 中 《 “ 六国论 》过 秦论 》有 瑰 丽的唐 诗 宋词 , 有元 明清大 家 的作 品 , 《 , 还
语文课 程应进 一步提高 学生 的语文素 养… …形成 良好 的 思想道德
语 文应 用能力外 , 还应该 引导 学生走进 作 品, 感受文 章中人物 的形
业、 解惑 之外 , 比 以往更 多地 关注 学生 的 内心 诉 求 , 应 引导 学生形
成正 确 的道德判 断、 积极 的人生 态度 。 而且 青少年 时期正是 立志 的 关键 时期 , 立正确 的价 值观 、 生观 , 他们 今后 的健 康成 长起 树 人 对 着决定 作用 。因而 , 语文教 学 中应 有道德 品质教 育。
不是 沉湎 于死亡 , 启示学 生即使 面对人 生中 的苦难 , 应该学 会珍 也
爱 生命 。教 读《 离骚 》可 以让学 生看到屈 原 的坚持真理 、 死不屈 , 宁 《 园春 ・ 沁 长沙》 , 以利用 多媒 体展现 毛泽 东故居 、 时 可 橘子 洲头 、 万 的精 神 , 生进行 高 尚 品质的 教育 ; 《 是 有思想 的苇 草》 对学 教读 人 , 山红遍 、 鹰击 长空等 图 景 , 领学 生领 略青 年毛 泽东 的革 命 豪情 , 可 以教学生 如何做人 和如 何追 求真 理 ; 读《 与地坛 》可 以告诉 带 教 我 , 从 而渗透 学生对祖 国 、 人民强 烈的敬 爱之情 。 如 。 白羽的《 对 又 刘 长 学生 在面 对厄运 时 , 首先 应该 战胜 自己 ; 读《 教 赤壁赋 》 可 以引导 , 江三 峡》 了三峡 的雄伟 与壮丽 。作者不是 为 了写景而 写景 。 写 而是 学生 学 习苏轼旷达 的处世 态度 。 学会 直 面人 生 的挫折 ; 读《 园 教 沁
瑰丽 多彩 的名篇 , 还有 表现 爱 国情感 的 名篇 。 更有 脍炙 人 口 、 古 千 传诵的 名篇。教 师可结 合课 文中的一 山一石 、 一草一 木 , 对大 自 从
然的热 爱引发 出对祖 国的热 爱 , 适时进 行爱 国主义教 育。 如在教 学
畏精 神 ;乌啼》 《 中乌儿 啭鸣的 目的指 向是生命 的欲望 : 新生而 创造
感情 的陶冶 、 想 的熏 陶 、 思 心灵 的净化 、 观念 的改 变 , 最终 才能达 到 “ 以载 道 ”教 书育人 的 目的。 文 、 ( [ 靖i 市第m, 学 ) P
[ ] 菱. 书法 艺术教 育 的必 要性 []沈 阳师 范大 学学 报( 2董 论 J. 社会 科
学 版 ) 0 51. , 0() 2
由于 受社 会一 些不 良思 想的侵 蚀 ,一小 部分 学生存 在着 漠视 集体 的不 健康心 态 , 事事 以我 为先 , 我独 尊 。 唯 有的对 于 国家人 民 遭 受的灾难 无动于 衷 , 至毫无 国家的概念 , 甚 这些 不健康 的心 态在 他们 进入社会 后有可 能给 集体 、 社会 、 家带来不 良影响 。 国 因此 , 语
社 会现 象对 青少 年有极 大 的腐蚀 性 。 因此我 们 的教学 在传 道 、 授
人情感 和主观 色彩 的内容 。 文塑造 了大量个 性鲜 明的人 琐 , 者 内心 矛盾重 重 , 以教 师在 或 所 教学 的时候 , 应及 时充分 利用 教材 中的这些资 源 , 了培养 学生 的 除
文教 学 中应有 爱国 主义教育 。 语 文教材 中不乏 描写祖 国大好 山河 、名 胜古迹 和 自然 风光 的
发人 深省 的哲理 , 尚纯 洁的 感情 以及 正确 的道 德观 、 生观等 , 高 人
对学生 品质的形 成 , 格的提升 , 人 都会 产生 非常有益 的影响 。 荆轲 《
刺秦王 》 表现 了荆 轲深沉 、 刚毅 、 慷慨 、 谋远 虑 的性格 特征 , 引 深 能 导 学生 学 习荆轲不 畏强 暴 、 不避 艰险 、 怕牺牲 、 死 如归 的大无 不 视
文天 祥为何 能遭遇几 十次 的死亡威 胁也不 改其 志。在千 古传诵 的 名篇 中 , 春秋 战 国时 的汪 洋 恣肆 的诸 子 散文 , 《 学》 秋 水 》 有 如 劝 《
等 , 人物形 象鲜 明历史散 文《 门宴 》 , 点 突出 的政 论散 文 有 鸿 等 有论
展 ,这种 文教政 策的 干预从根 本上来说 又会远 远胜过 其他 因素对 书法教 育的影 响力。
素质和 科学文 化素质 , 为终身 学 习和 有个性 的发展 奠定基础 。 ~课
它们风格 各异 , 性鲜 明。教读 这些 古代优 秀文学作 品 , 于增 加 个 对 学 生知识 , 弘扬古 代文化 , 激发 学生 的民族 自信心 , 具有重大 意义 。 它也 是培 养学生 爱国主 义精神 的契机 。
教 育也是不 可或缺 的内容 , 从而让 学生 “ 成健 康美好 的情感 和奋 形
发 向上的人 生态度 ” 。
语文课 程具 有丰 富的人 文 内涵 , 它所具备 的思 想情感 教 育价
值可能 不亚于 思想 品德教材 , 语文课 程 中具 有大量形 象 的、 带有 个
“ 潮流 ”风 尚” 是健康 积极 的 , 中难 免 良莠 不齐 , “ 都 其 而其 中不 良的
( 龙江幼 儿师范 高等专科学 校 美术系 ) 黑
6 . - 2 11 . I 01 0.
象美 、 思想 美 , 激起 学生 的情感共 鸣 , 在共 鸣之余 , 自然地 接 受思想
教 育。
1 9世 纪法 国教 育家 赫 尔巴特 曾说 过 :道 德 普遍 地被 认 为是 “
人类 的最高 目的 , 因而也是教 育 的最 高 目的。 ” 中学语 文教材 中的 许多篇 目就是 实施德 育 的良好范本 , 教材 中许 多生动感人 的形 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