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花淀》的意境美与人性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荷花淀》的意境美与人性美

摘要

《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成名作,1945年创作于革命圣地延安,标志孙犁文学创作艺术的成熟。《荷花淀》属于战争题材的小说, 然而和其他同时期战争题材的小说不同,他没有极力渲染硝烟弥漫的战场,浓墨刻画奋勇杀敌的英雄。而是从侧面对战争进行点染烘托,用细腻的笔触从容不迫地表现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从而使本应残酷的战争呈现出一种“美的极致”。小说用诗化的语言描绘出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并在这种意境中,充分展示了白洋淀抗日军民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本文将着重分析《荷花淀》所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和人性之美,并试着通过对时代因素与作家人生观、审美观的解读,来找出形成《荷花淀》“美的极致”的审美特征的原因。

关键词:《荷花淀》意境美人性美成因

目录

引言 (1)

一、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2)

二、至真至善的人性美 (3)

三、“美的极致”成因探究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6)

注释 (7)

引言

《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成名作,1945年创作于革命圣地延安。《荷花淀》属于战争题材的小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战争题材是一个主流。解放区的文坛上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保卫芦沟桥》、《台儿庄》、《吕梁英雄传》等,这些作品其情节的处理上注重冲突,同时也通过富有革命英雄传奇色彩的叙述来表现其乐观主义的精神,总体上表现了一种壮美的风格。而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却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战争,他没有极力渲染硝烟弥漫的战场,浓墨刻画奋勇杀敌的英雄。而是主要选择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用细腻的笔触从容不迫地表现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从而使本应残酷的战争呈现出一种“美的极致”。小说用诗化的语言描绘出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并在这种意境中,充分展示了白洋淀抗日军民的人性之美。本文将着重分析《荷花淀》所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和人性之美,并试着通过对时代因素与作家人生观、审美观的解读,来找出形成《荷花淀》“美的极致”审美特征的原因。

一、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雅士对意境之说做过很多的阐释,意境说古今集大成者宗白华认为: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地,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1]笔者认为,宗老先生的这段话比较准确的概括了意境的内涵。意境使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化实境为虚境,从而形成意与境浑、情与景化、主客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而孙犁先生自己也认为“美不是静止固定的东西。凡艺术,皆贵玄远,求其神不尚胶滞。音乐中之高山流水,弦外之音,绕梁三日,皆此义也。艺术家于生活静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动超逸之想,于尘嚣市声之中,得闻天籁,必能增强其艺术的感量。”[2]由此可见,孙犁先生在创作中是始终在营造着美的境界。

《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标志着孙犁艺术创作风格成熟的作品,这篇小说就很好的体现了孙犁作品“美的极致”的风格。在《荷花淀》中,日常生活中的一处景,一个人,一种生活场面都能触动作家的心弦,激发他的情感,当作家主观的心灵体验与客观的对象之间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水乳交融,物我两忘,从而也就形成一种悠远而宁静的超越时空的境界。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段情景描写用简练的动听、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高度纯洁与宁静的完美意境之中,白洋淀月夜是如此的优美宁静,皓洁的月亮高悬天空,习习的凉风阵阵吹来,带着清新的荷花清香, 以及笼罩在荷花淀上的“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如梦如幻,更加增添了这纯净世界的朦胧美感,这种情与景的和谐交融,带给读者的是一片想象的空间,正是这一片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意境,为全文定下诗意美的基调,从而淡化了离别的痛苦,淡化了战争的残酷。

此外,在《荷花淀》不仅是开篇的景物与场景充满着诗意美的意境,就连战争的描写也显得格外的轻松:

幸亏这是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

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

战争是残酷的,它总是让人联想到战火连天,尸横遍野,让人目不忍睹。然而在孙犁先生的笔下,一场战役竞然如此的轻描淡写的就取得了胜利。于是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在无形中被隐去了,只是让我们感觉到其中洋溢着一种欢乐向上的情绪。

孙犁笔下的自然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带有着作者的情感。作者把自己的生命情感投射到自然中去,从而使自然笼上了一层充满温馨的光辉。孙犁用他那颗美好而单纯、善良而正直的心灵,用细腻清新的笔触描写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的自然风物,不仅表达出了时代之精神,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而且使景物带上了作为人的审美品格,从而使自然景物从本真描绘达到一种人格的升华。

二、至真至善的人性美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是为人生的,要求文学作品要具有一种理想的力量、人情与人性的力量、美与善的力量,也就是人道主义的精神。孙犁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时曾说:“在青年,甚至在幼年的时侯,我就感到文艺这个东西,应该是为人生的,应该使生活美好、进步、幸福的。我们要提倡。”[3]“我们所追求的文学的精神。它是给我们人民以前途、以希望的,它是要使我们的民族繁荣兴旺的,充满光明的。”[4]孙犁的作品从实践上对他的文学观做了深一层次的诠释。在《荷花淀》中,作家在抗日斗争的大背景之下,作家怀着对祖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白洋淀人民的爱,在人物身上倾注深情、对人物美好善良品质的深度发掘,谱写一曲曲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的颂歌。

首先,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女性的形象。

四十年代的抗战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中性化,要么被神化,人们往往只注重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女性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勇敢的刚强之美,而忽略了女性特有阴柔之美。与之不同的是,孙犁先生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更注重给予女性形象全面的关注和人文的关怀,更注重表现女性的人性之美。王国绶在《孙犁抗日小说的当下思考》一文中,曾经说到:没有哪一位作家能像孙犁这样如此集中地饱含深情地表现妇女的美。她们在柔情中带着巾帼英雄的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