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美丽的校园透视.
初中美术校园风景写生1
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 的林荫道》
成角透视
物体的若干平行边线不与画面 垂直时,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 原理,这些平行的边线都消失 于画面中心主点以外平线上的 任何一点,这种消失点称为余 点。成角透视中的物体至少有 两个以上的消失点。
画一画!
写生的步骤
一 、 取 景
二 、 铅 笔 起 稿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校园美景
湖心亭雪景
湖心亭美景
一 、 取 景
取景框
– 写生时为了便于构图,而特制的框子。 – 用自己的双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分别与左手 的食指、拇指相触及,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框。 写生的时候,把框子举向所画对象,即可得到 自己满意的取舍意向。
做 一 个 简 易 道 具
三 、 填 上 色 彩
场景作品欣赏
校园写生
描 绘 同 一 处 景 观 , 作 品 却 完 全 不 同
根 据 自 己 的 需 要 , 选 取 最 佳 景 色 。
风景写生中的 透视原理
仔 细 看 这 化些 ?树 有 那 些 变
•
这 些 柱 子 吗是 ?一 样 的 高 度
视平线
视点
平行透视
描绘方形物体时,垂直于画 面而且互相平行的边线都消 失于画面中心的灭点,这种 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平 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此 点就是灭点。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1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衡水杯”一等奖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黄山市祁门二中音体美组方向明一、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重点。
教学难度大,逻辑性强,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章节。
二、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对美术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让学生课前自制取景框,观察校园场景,拍摄校园图片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三、设计理念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校园建筑造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理解透视法则,并在课堂练习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1、深刻理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如何在绘画、设计活动中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知识。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课件《美丽的校园》,刚才大家看了许多美丽的校园风景图片,说一说图片上远处的景物和近处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近处和远处有那么大的区别有什么规律欣赏几张透视更明显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为什么笔直的公路会出现近处宽敞,越远越窄小路边的电线杆越远越矮小这是什么规律这种现象称为什么现象2、介绍透视知识介绍讲解有关透视术语,帮助学生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心点、视点。
3、讲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特点通过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物呈现的透视变化,并结合石膏立方体、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成角和成角透视的规律。
平行透视的特点: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的特点:有二个消失点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4、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校园》优秀教案范文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校园》优秀教案范文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展示PPT课件(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2.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二、发展阶段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 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2.展示PPT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
初中美术《优美校园——透视(—)》导学案教案
美术教学案课题:优美校园——透视(—)主备人:王树玲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镇初级中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评价水平,在欣赏和观察自己校园的过程中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地探究与建筑物的透视规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比较的方式,获得基本透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学生将会掌握一种表现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优美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平行、成角透视知识,在欣赏和观察校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立方体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优美校园过程中,学会用透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感——透视现象。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六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图片见课件(六幅),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二、展示过程:理论探究一:绘画与透视的关系:1、透视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角度不同,在视觉上引起不同的反映,形成近大远小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图见课件)2、透视学: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如何把透视现象精确地反映在画面上,使其形象、位置、远近感觉和实景感觉相同的学问叫透视学。
(图见课件)3、透视法:是指正确描写绘画形象的基本方法,是研究形象长短、宽窄、高低、大小等远近变化的科学方法,又称远近法。
(图见课件)4、画面、画幅:我们常在室内窗格子中发现室外景物照在玻璃上有可入画的形象,如果我们用纸将这一透视形象画出和玻璃上映出的形象一致,那么竖在画者和实物之间的透明面(玻璃),就称画面,同样作画用纸称画幅。
在通常作画中,画面是透视画法产生的根据。
初中美术_描绘我们的校园——平行透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描绘我们的校园——平行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活动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生活,运用直观图片大量引导讲解,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在掌握了一点透视的规律下,进行简单的课堂小练习,加深理解。
动手实践环节,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理论进行造型表现,画画身边的物体,让学生真正理解透视就在身边。
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业类型:造型表现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技能目标:认识透视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进行造型表现。
学习重难点1、平行透视相关的知识点2、认识透视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多角度评价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石膏立方体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以视频“Way back home”为导入,跟学生聊聊回家的交通工具,逐步深入到回家路上看到的风景和风景中的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预习学案,学习新知。
学生回答知识点,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1、透视的规律2、透视的分类3、平行透视的概念4、视平线和消失点(主点)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答疑小组讨论探究并做小练习1、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十二条边线是如何存在的?2、平行透视立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最少能看到几个面?为何如此不同?小组成员到黑板演示以上问题,并多人合作完成多角度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全方位图。
(其中,教师做范例,演示绘画步骤,强调容易出现的错误,学生演示得出结论。
)(四)实践练习1、出示生活中的透视图片,学生辨别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作业:尝试用学过的平行透视画一画身边的简单物体。
如,书本、楼房、冰箱、桌椅等等。
(五)作业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评价。
四、透视在艺术作品和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欣赏)五、课堂小结利用新知继续观看视频“Way back home”,学生回答视频带给你的启发和收获,教师总结点题,并达成德育目标和学校生命化教育目标,与导入环节前后呼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共27张ppt)
要求:
1、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2、先画外形,再画细节。 3、能够表现出物体的透视关系,体现出近大远小的 纵深感。 4、不要用尺子。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最后完成作品
2.
•
1、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 生抓住 课文的 重点词 语。
•
2、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 勤劳的 双手创 造出来 的,培 养学生 爱护环 境的意 识。
第
四
单
描 绘
元
我
们 的
第
校一
园课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视平线
二、构图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三、透视
1、平行透视
• 也称一点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它 和画面构成的透视关系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 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二、成角透视:
又称为二点透视,共有2个消失点(左右)。
考考你
• 绘画课上,刘明同学看到的正方体形态( 如下图)
• .视平线处于正方体的: A;上方 B下方 C中间D中间偏下 • .根据透视的知识分析,在画这个正方体时
,需要用到: A 点透视 B成角透视 C数点透视 D平行透视
视平线
消失点
• 学 生 作业展示
•
12.西方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虽然 也模仿 自然、 崇尚画 意,却 有自己 理解, 这说明 民族间 的文化 交流与 借鉴往 往不是 全盘照 搬的。
•
6.学会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借 助关键 信息和 板书理 解蝙蝠 和雷达 之间的 关系。
•
七年级美术 美丽的校园 透视PPT课件
1
2
3
4
5
6
7
问题: 看了这么多的漂亮的照片,那么这些照片中的景物或人物 有什么特点呢?
8
透视基本规律(相同大小的物体)
9
10
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又称 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又称 两点透视) ❖3.散点透视
11
平行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 画面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2
视平线
灭点
平行透视规律: ( 只有一个灭点 )
12
正方体的透视
下面哪个正方体的透视正确呢?
A
B
13
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中没有一个面与 画面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灭点
视平线
灭点
成角透视规律: ( 有两个灭点 )
14
15
16
17
18
19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美丽的校园》教案
2、图片,公路图片。观察并思考:公路在照片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请同学们为这条公路添加电线杆。
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出示平行透视的概念。
回到图片1,出示透视线,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3、图片,油画风景图片《村道》。
作品赏析:
荷兰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难点:透视线的理解。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观看“空取物”的图片,感受什么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提问:同学们,这些图都是用相机拍出来的,请你说出他的奇妙之处在哪里?
生:……
2、观看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近大远小的对比关系。
二、愤悱点拨
1、图片,请你找出图片中的问题。
代表作《村道》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固然可以看的很明显,但这种角度既难于画的准确,又易于流于呆板。霍贝玛把林荫路的位置略移向左方,避免了绝对平衡的毛病,尤其是路两旁的高树,间隔疏密有致,姿态各异,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画家采取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手法,把透视的焦点放在路的尽头,并将这两排树木在画面中略微倾斜了一些,然后把树木从高大依次逐渐缩小,而树木的枝叶却逐渐趋于繁茂和稠密,前后形成对比和衬托。
学生分析:
请学生找出里面的灭点、透视线、视平线。透视线的找法。灭点和视平线只有一个,透视线可以有无数条。
4、图片,成交透视
观察并思考,和刚才道路图片中的透视现象有何不同?
成交透视的原理理解。
利用成交透视的规律,画一栋楼房。
美术成角透视教案
美术成角透视教案【篇一:《透视》教案】描绘我们的校园——透视原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一章《描绘我们的校园》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
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
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透视是造成物体在绘画中产生空间感的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并能用学到的知识画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消失规律。
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材学生:教材、纸、笔、尺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并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⑴.了解透视的概念及一些术语:①透视:是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②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③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④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⑵.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透视现象存在。
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点。
教师小结:“近大远小”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⑶.透视的分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课件展示,请学生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4. 探究与表现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及分析图,让学生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要求同学参照图片展示的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优美校园——透视
欣赏学生作品
实例欣赏
课堂实践
請当小画师。请同学们利用平行透视或成角
透视画一画优美校园的一角。 教师巡回指导.
谢谢合作!
祝同学们学有所获!
视中线:从眼到形象,与眼同高并和画面垂 直的直线叫视中线,也叫视心线。视中线和 画面的交点叫心点。
视平线:由心点向左右两边所引水平 线叫视平线。
理论探究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方形物体的正面与透明画面平行,
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与透明画面成 直角的线都消失于一个主点。(见下图)
优美校园——透视
王树玲
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初级中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 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评 价水平,在欣赏和观察自己校园的过程中巩固自己 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地探究与建筑物的 透视规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 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比较的方式,获得基本 透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学生将会掌握一种 表现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认 识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热爱 生活、热爱优美校园的情感。
距离远近不同、方位角度不同,在视觉上引起不同 的反映,形成近大远小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透视学: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如何把透视 现象精确地反映在画面上,使其形象、位置、远 近感觉和实景感觉相同的学问叫透视学。
透视法:是指正确描写绘画形象的基本方 法,是研究形象长短、宽窄、高低、大小 等远近变化的科学方法,又称条棱角边,
该边平行与画面,它所有的面与画面都不平 成角透视 行,最少看到两个面,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 面,两直立面的上下边线分别向视平线两个 点集中消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
•
9、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 有一件 是太晚 的。要 始终保 持敬畏 之心, 对阳光 ,对美 ,对痛 楚。
•
10、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 一些道 理,明 白一些 事理, 毕竟每 个人都 是越活 越现实 。
•
11.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真诚, 议论率 真,谈 古论今 ,托物 言志, 写出了 自己的 生活虽 没有诗 意,却 努力追 求诗意 的过程 。
第
四
单
描 绘
元
我
们 的
第
校一
园课
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视平线
二、构图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三、透视
1、平行透视
• 也称一点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它 和画面构成的透视关系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 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二、成角透视:
又称为二点透视,共有2个消失点(左右)。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最后完成作品
•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 示时间 变化的 句子、 表示动 作的词 语,了 解课文 内容。
•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 顺序说 清楚蝌 蚪成长 的变化 过程, 能看图 讲小蝌 蚪找妈 妈的故 事。
•
3,增 强阅读 科学童 话的兴 趣
•
6、借助图片、多媒体演示,采用自由 朗读、 指名朗 读,小 组读, 全班读 ,动作 演示、 创设情 景读等 不同的 方式正 确流利 的朗读 课文, 读出水 的神奇 。
•
7、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云 、雨、 雹子、 雪等自 然现象 都是水 的变化 形成的 。
同课异构,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精品5种设计
《优美的校园》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
导入主题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
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校园风景
如何取景构图?
构图太大了,画面空间拥挤
课堂作业
尝试以你喜欢的工具 (铅笔、钢笔)和表现方法 来创作一幅校园风景画。
视平线
灭 点 A
风景写生的步骤方法
• 取景构图:横构图或坚构图,大小适中。 • 起稿打轮廓:用概况的线条画出物体的大 轮廓,注意透视要准确,线条要轻松简练。 • 细致刻画:用钢笔或铅笔勾画物体的细致 部分。 • 整理画面:调整画面的明暗、疏密以及轻 重关系。
构图大小适中,空间感觉舒服 构图太小了,主体不突出。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
斗门区第二中学
透
视
• 所谓“透视”,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
相互之
• 平行透视 •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示意图
灭 点
视平线
成角透视示意图
建筑物的成角透视示意图
灭 点 A
视平线
(成角透视) 风景写生中线条的透视变化:
初中美术课《优美的校园》透视原理教学探析
园环境 变 了, 同学 、 教师也 变 了, 一切都是 新鲜 的。根 据学 生的
这 一实 际情况 , 教版 七年 级美术 上册“ 人 造型 ・ 表现” 单元 的《 多 彩的学 >生活》 - j 的课程安排 , 目的就是要让 学生尽 快地 融入新 的 环境, 熟悉新 同学 , 热爱 自己的新校 园 , 同时接 受更高层次 的美 术 知识。笔者在这里选择《 优美 的校 园》 一课来谈谈 自己对 其教
( 作者单位 : 重庆市璧山中学)
第二 , 师通过取景框来解决 画面构 图难题 , 教 通过石膏立方 体 来讲 解方体 的平行透视和 成角透视 规律 , 并延 伸到对楼 房 的
观 察理 解。 一栋建 筑往往就 是 多个 方体 的组合 , 以解决 基本 所
的单个 方体 透视是 能画 出建 筑 的前提 , 对方体几条棱 边 的远近 的分析和对其几个 角点高矮 的分析是其关键 。 第三 , 师通过示 范, 教 激发学生 的写 生欲望 。教 师的示范是 提高学 生兴趣 的最好 方法。教师 的演 示能方便 学生感 知基本 画
教学心 得
A RT DUCA ON R ES ARCH E T1 E
初 中美术课《 美的校 园》 优 透视原理教学探析
口张安学
摘 要: 透视原理对 于一个刚刚进入 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的一点( 消失点) 然后教 学成 角透视 , 学生掌握 只有 一组 竖线 ; 使
竖直平行 , 两组斜 线往 左右 两边 分别延长 后消失 于视 平线上 的
固还有 待 于其 以后 的进 一步练 习。所 以笔者 会给 学生推 荐巩
固、 提高 的方式 : 以准备 一个美术本 专做写 生练 习, 可 学生 自己 随时练 习。如 , 自己家里就可 以对 窗子和 阳台各 完成一张 , 在 走 亲戚可 以完成一 张, 出旅游可 以完成古建 筑的写生 , 等, 外 等 总 计 1 张左右 , 0 集成 册 , 像绘 画 日记一般 , 完成 时间不 定 , 半年 一 年均可 。相信通过这 个练 > , - 学生对透视 原理 的掌握 会更加 牢 j - 固 , 习兴趣 也将 变得 浓厚 , 学 观察 习惯和观察 能力都得到培养 , 也会 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 “ 造型 ・ 表现” 学生喜爱 的一个领域 , 是 但透视知识确实是 一 个难点 , 有限 的时间教会学 生是 我们教 师的责任 。我们 相信, 在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能够很好地 完成教 与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