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选读中的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
孙晓霞薛婷周海莲高娟
1、黑格尔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表现形式”,这个命题的内涵什么?
答:一方面,每一中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
但是,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
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证个别和一般辩证法关系的?
答: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辩证的。
⑴个别与一般是同一的。
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
相互包含的。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与个别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⑵个别和一般是对立的、有差别的。
个别与一般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
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丰富、一般比个别贫乏。
因此,个别和一般是有差别的。
⑶个别和一般的联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客观事物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孤立的和外界脱离的个别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为个别和一般,个别与个别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个别和一般的转化,可以把这一类的个别与另一类的个别联系起来,把一个一般同另一个一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链条。
在现实世界中,个别和个别、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转化,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⑷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中,包含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我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个别的、现象的、偶然的东西,发现一般的、本质的、必然的东西的辩证过程。
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针对费尔巴哈提出的“人类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的观点进行批判的?
答;首先,费尔巴哈把人类的历史看做是宗教的变迁史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恩格斯指出,并不是所有历史的转变都一定伴随着宗教的变迁。
世界上只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个历史性的宗教才在人类历史上起过较大的作用,至于其他宗教,对历史发展并没有多大影响。
其次,世界性的三大宗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只是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事实证明,不是宗教的变迁决定决定社会的发展,而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宗教的变迁。
4、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对其宗教哲学进行批判的?
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观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宗教变迁史。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从人之中抽象出来而置于人之外的人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
神史即宗教史,就是人的历史;而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历史。
第二、宗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
费尔巴哈认为:“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不应当说宗教也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批判:
第一、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错误观点。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根本是两回事,费尔巴哈把两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历史
事实的,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
第二、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类的历史看做是宗教变迁史。
首先,费尔巴哈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宗教的变迁史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其次,世界性的三大宗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只是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5、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原因:是为了全面系统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哲学以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现实原因:是为了反击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假借复活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反击。
直接原因:为了满足《新时代》编辑部的要求,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对费尔巴哈做出正确评价。
6、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诸多社会实践中,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生产实践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产生了人类社会。
第三、生产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费尔巴哈的道德基础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对其进行批判的?
费尔巴哈道德的基础:追求幸福的欲望和平等权利。
费尔巴哈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一、“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即要正确的估计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
第二、“对人以爱”,即要正确评估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
恩格斯对其批判:
第一、费尔巴哈的既能满足自己的利己主义又能满足别人的利己主义,是不可能的。
第二、费尔巴哈的道德准则对于没有物质手段的人来说,是不能实现的。
第三、费尔巴哈讲的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8、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对施达克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误标准进行批判的?
第一、从哲学史看,施达克的划分标准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二、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逻辑推论来看,施达克的划分标准是十分荒谬的。
第三、从历史的实践上来看,施达克的划分标准也是完全错误的。
9、恩在《费论》中是如何通过分析黑格尔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而揭示该命题所包涵的辩证法思想的?
答案:第一、恩是从分析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一著名命题入手的。
实际上黑格尔这一哲学命题是包含着丰富辩证法思想的。
他在《哲学史讲演录》和《逻辑学》中,曾对这个命题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和发挥。
黑格尔并不认为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无条件地是现实的、合理的东西。
现存的东西,只有符合必然性,合乎规律,才是现实的合理的。
而失去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尽管还存在着,确实不合理,不现实的,因而是行将灭亡的。
第二、恩根据黑格尔的意见,以罗马帝国代替了罗马共和国和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消灭了法国君主专制制度为例,说明“现实性绝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
既然任何事物的现实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当一种事物,一种
社会制度失去了它存在的必然性时,他就不再是现实的,因而也就不再是合理的了。
任何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现实的东西都会失去自己的必然性,成为不现实的,从而是不合理的旧事物。
那时新的合理的东西,即新生事物就会代替旧事物而产生。
这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第三、恩深入分析了黑格尔的著名命题之后,指出:“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
”凡是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地存在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都会成为不合理的。
因为,一切事物在它产生之时,已经孕育着否定自己的因素。
凡是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合乎发展规律的合理的东西,不管它和现有的表面现象如何让矛盾,他迟早总是要取代旧的衰亡着的东西而成为现实的。
这是按黑格尔辩证方法得出的基本原则,这样,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原则推论下去,“凡是现存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成了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这是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上述著名哲学命题的分析而揭示出来的。
⒑怎样理解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的‘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答:首先,相对和绝对是有差别的。
相对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意思;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意思。
其次,相对和绝对又是统一的,它们的差别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相对中有绝对”,相对和绝对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同时,相对和绝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11、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类与物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必须从人们之间的关系去透视人的本质。
个体的人与整个人类,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们把人类这个有组织的机体,称之为人类社会,个人不能脱离开社会,否则它就无法存在,因为社会整体制约着决定着个人,离开社会的人决不是现实的社会的人。
因而人的本质绝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必须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认识人的本质,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决定人的本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又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去抽象地谈人的本质,必然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
(2)①这里的“现实性”是指现实的人,就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实践着的人,具体说,有两层涵义:一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特别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二是总是处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下从事活动的人。
②“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生活其中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
规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a、其中,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b、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12、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首先,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普遍的,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则认为只有“绝对精神”才是真实存在的、真正发展的,至于自然界和社会本身不仅不是运动发展的,而且还不是真实存在的,人们所见到的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只不过是“绝对精神”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而已。
其次,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都是无限的,没有终点的。
黑格尔形而上学的体系却认为“绝对精神”的发展有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就是黑格尔哲学。
再次,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矛盾斗争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体系却认为,矛盾斗争只存在于具体的“有限之物”中,而在“绝对精神”中,一切矛盾都要调和起来。
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体系和他的辩证法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而方法又必须服从于体系的需要,所以,体系最终淹没了辩证法,致使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闷死了。
13、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什么?
第一,费尔巴哈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神学性质。
指出,黑格尔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绝对观念”,不过是宗教神学的残余;“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就是用理性的说法来表达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宗教创世说,黑格尔哲学就是理性化的哲学。
第二,费尔巴哈把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批判宗教结合起来。
他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出于一个自然的实体,超自然的东西只存在于幻想之中。
我们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
第三,费尔巴哈在批判灵魂不死的宗教观念中,唯物地解释了意识现象。
在他看来,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产物,认为只有人的存在才有思想。
总之,“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本点。
14、结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理解。
(1)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彼岸性”。
这里的“真理性”是指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正确反映了现实。
(3)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现实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属于能达到的“此岸世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怎样理解“人在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见教材P129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人在本质上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2、结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理解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证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的?原文14段解读P443 (1)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别不能脱离一般:另一方面,一般也不能脱离个别
(2)个别与一般具有差异性
(3)个别与一般可以互相转化
怎样理解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的“相对的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见原文11、12段)原文解读P441-P442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
如何针对费尔巴哈提出的“人类在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的观点进行批判?
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对其宗教哲学进行批判的?
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的原因是什么?
费尔巴哈的道德基础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对其进行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