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九字养生诀
古代养生九字诀
古代养生九字诀
“养生”并不是现代才兴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古代的`养生秘诀吧!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
二“安”。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
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古今养身歌赋
古今养身歌赋养生文化(古今养生歌赋选)长生诀天机不肯轻轻泄,犹恐当今欠猛烈。
千磨万难费辛勤,吾今传与天地脉。
皇帝寻我问金丹,祖师留下长生诀。
长生之诀诀何如,道充德盛即良图。
节欲澄心淡神虑,神仙哪有异功夫。
[明] 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玄要篇(上)(答永乐皇帝》十寿歌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七要寿,浮名不与人相斗;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
,清, 褚人获《坚瓠集》外集卷二不教点愁上眉端短檠膏涸夜将残,感事怀人兴未阑。
酌酒浅深须自度,围棋成败有傍观。
断粞作饭终年饱,大布裁衣称意宽。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四十九《冬夜读史有感》戒愁切戒愁兮切戒愁,刚贪名利几时休, 荣华富贵都能几,限到头来怎肯留~[唐] 吕洞宾《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上自警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 朱熹《晦庵集》乐天心不忧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 《周易》在床头。
[唐]白居易《白香山诗集.水崇里观居》忧患如山一笑空吾生何拙亦何工,忧患如山一笑空。
犹有余情被花恼,醉搔华发倚屏风。
[宋] 陆游《剑南诗稿. 和谭德称送牡丹》感怀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明] 唐寅《唐伯虎全集》卷二随缘唱歌不必临风唤奈何,百年岁月还剩多。
而今更有长生法,到处随缘学唱歌。
[明] 刘清臣笑一笑少一少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
[明] 胡文焕《类修要诀.养心要语》一心须向静中安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
抱朴子的九字真言一、九字真言的来源和意义1.1 抱朴子简介抱朴子,又称《抱朴子内篇》或《内篇》。
它是我国古代道家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作者为东汉末年的魏国人吕洞宾。
《抱朴子》是一本以修身养性、探索仙道为主题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道家修行的方法和智慧。
《抱朴子》以其朴素、深邃的言辞,吸引了无数追求真理的人。
1.2 九字真言的特点九字真言是《抱朴子》中的一句经典口诀,它由九个字组成,分别是“心、口、身、性、命、骨、血、皮、毛”。
这九个字代表了人体不同层次的存在,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修行方法。
九字真言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口诀,能够帮助人们修炼身心,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二、九字真言的解读和修行方法2.1 心心是人体修行的基础,也是思想、意识和情感的源泉。
修行者应该通过打坐、冥想等方法,使自己的心处于平静、宁静的状态。
只有心静如水,才能真正和宇宙之间的能量相连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2.2 口口代表着修行者的言辞和行为。
修行者应该时刻保持口德,用正直、善良、慈悲的言辞和行为对待他人。
通过此,可以培养自己的德性,并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
2.3 身身是修行者与外界相联系的桥梁。
身体健康是修行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修行者可以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
2.4 性性是人体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修行者的精神核心。
通过控制性欲,修行者可以将生命力转化为精神力量,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突破现实的束缚。
2.5 命命代表人生的轨迹和命运。
修行者应该相信自己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努力,可以超越尘世的枷锁,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2.6 骨骨是身体的基础,也是人体的根本。
修行者需要通过修炼体魄,使自己的骨骼更加坚固强健。
通过此,可以增强自身的气场,抵御外界的干扰。
2.7 血血是人体的能量之源。
修行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调理和养生,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
只有血液流通畅通无阻,人体的能量才能自由流动,达到身心的平衡。
养生长寿歌谣
养生长寿歌谣一、饮食起居歌谣1.十叟长寿歌:昔有行路人,海滨逢十叟。
年皆百余岁,精神加倍有。
诚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寿?一叟拈须日,我勿嗜烟酒。
二叟莞尔笑,饭后百步走。
三叟颔首频,淡泊甘蔬糗。
四叟柱木杖,安步当车久。
五叟整衣袖,服劳自动手。
六叟运阴阳,太极日月走。
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
八叟抚赤额,沐浴令颜黝。
九叟抚短鬓,早起亦早休。
十叟轩双眉,坦坦无忧愁。
善哉十叟辞,妙诀一一剖,若能遵以行,定能益人寿。
2.饮食十为:节食为优,暴食为害。
素食为主,荤食为辅。
粗食为常,淡食为宜。
杂食为好,野食为妙。
慢食为佳,狂食为忌。
3.节食:若要身体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晚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早饭自己吃,中饭朋友分,晚饭送敌人。
少吃多滋味,多食坏肠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食恒不饱满,令人无病,此养生之要术也。
不饱斯为长寿法,心安才是却病方。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人要长寿安,要减夜来餐。
4.食粥:世人皆想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学宛丘平易法,且将食粥致神仙。
每平旦食少许淡米粥,甚益人,足津液。
5.食果:饭后一个果,老来似小伙。
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萝卜上市,药店关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朝食3片姜,犹如人参汤。
一日3枣,永不衰老。
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多吃葱姜蒜,疾病减一半。
6.习惯: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读书要深思多研,吃饭要细嚼慢咽。
早饭吃饱、中饭吃好、晚饭吃少,过午不食。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鱼生火来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
7.起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睡前洗足,胜吃补药。
若要长生,尿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滓。
清晨三宜,一宜腹吸,二宜远眺,三宜净便。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洗头洗脚,胜吃补药。
春捂秋冻。
8.睡眠: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1、梳——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明代《摄生要录》中说:“发多梳,祛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焦氏类林》中说:“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
名为‘神仙洗头法’。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梳头时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头皮末梢神经不断受刺激,可以使头部神经得到舒展和松弛,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强对头皮及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脑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
坚持梳头对预防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2、搓——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因此,常按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固元的作用。
3、咽——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
吞咽唾液可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4、撮——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撮谷道又被称为提肛。
什么叫提肛呢?就是有意识地把肛门括约肌提起,这就像你要上厕所,但是又不得不忍着的那个状态。
古人说话很含蓄,他们把排便的地方叫做“谷道”,把撒尿的地方叫做“水道”。
中医有个理论叫“肾司二便”。
就是说,肾负责排大便和小便的功能。
所以大家要有意识地去练习“撮谷道”,就有助于督脉的通畅,所以能够起到补肾的作用,可以治疗疾病又延年。
5、叩——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
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口诀,最好背下!
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口诀,最好背下!2017-01-16 15:10为了养生长寿,现在的人无所不用其极,但经常是读了许多养生知识却还是一头雾水。
其实,老祖宗们几千来总结了很多实用的养生经验,每一句都是精华。
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了!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养生口诀,读完后你就会发现,养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最好背下来!第一辑1、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2、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3、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4、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5、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6、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7、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8、好人健康,恶人命短。
9、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10、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第二辑11、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1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13、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14、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15、哭一哭,解千愁。
16、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17、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18、先睡心,后睡眼。
19、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20、饭养人,歌养心。
第三辑2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22、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2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24、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25、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26、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7、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28、常吃素,好养肚。
29、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30、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第四辑3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3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3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3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36、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37、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8、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39、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40、人说苦瓜苦,我话苦瓜甜。
第五辑41、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42、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老子养生秘字诀解析
老子养生秘字诀《老子养生秘字诀》除了标题之外你能认识几个字?你能念出并讲出它的含义吗?答案可以对比看:楼台观怪字联这对联念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上联二、身丹:由“身”、“丹”二字构成,读作“炉”,也和炉同义。
道家讲究炼丹,丹有外丹、内丹之分。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三字经
1.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庄子2. 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3.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孙思邈4.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葛洪5.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陶弘景6.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延十年之寿。
——张景岳7.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李时珍8.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朱丹溪9.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黄帝内经》10.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11.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12.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13.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14.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1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16.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琦17. 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吴普18.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吕氏春秋》1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21.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2.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23.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葛洪2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25.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26. 爽口物多终作疾。
——李时珍27.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28. 养心莫善于寡欲。
饮勿醉色勿迷乾隆皇帝九大长寿秘诀
饮勿醉⾊勿迷乾隆皇帝九⼤长寿秘诀导读:清乾隆皇帝活了88岁,得益于他39字养⽣诀:“齿常叩,津常咽,⿐常揉,腿常运,⾯常擦,⾜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勿⾔,卧勿语,饮勿醉,⾊勿迷。
”其中前九句即为中医的“九常”养⽣法也称九常养⽣术,下⾯对其进⾏详细的介绍。
1、齿常扣扣齿是空⼝上下齿有节率略闻声响的扣击。
据说,经常扣齿,既能坚齿固齿,防⽌⽛齿松动、脱落,⼜能活动⾯部肌群,促进⾯部⾎液循环。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养⽣记》中有“侵晨⼀盘粥,夜饭莫教⾜,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六”等语,说明扣齿养⽣,由来已久。
随着现代⽣活⽔平的提⾼,⼈类的⾷物也越趋精细,结果使得咀嚼器官不能充分发挥作⽤,扣齿正可弥补这⽅⾯的不⾜,它可以增加适当的⽣理性刺激,促进⾎液循环,从⽽增强⽛周组织的抵抗能⼒。
此法简便易⾏,随时随地可作,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扣齿⽅法:⼝唇轻闭,有节奏地扣击上下齿,先扣两侧⼤⽛60次,再扣门⽛60次,每⽇2~4遍。
⼒度要适当,略闻声响即可。
2、津常咽咽津是将⼝中唾液慢慢咽下。
咽津是历代养⽣学家都推崇的⽅法,称其有“令⼈躯体光泽,津润⼒壮,有颜⾊”的作⽤。
并有诗赞⽈:“津液频升在⾆端,寻常漱咽⼊丹⽥。
于中畅美⽆凝滞,百⽇功灵可驻颜。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有解毒免疫和帮助消化的功能。
其含有淀粉酶,能帮助消化和促进吸收;含有的溶菌酶能杀死混在⾷物中的有害微⽣物,有效预防胃炎、消化道溃疡和肿瘤。
难怪有“唾液⼀⼝值千⾦”的说法。
⼴州⼈也有“吞⼝⽔(唾液)养命”⼀说。
咽津⽅法:盘坐床上,或闲时端坐,⾃然放松肢体,排除杂念,宁⼼静⽓,闭⽬、合⼝、⽤⾆舐上腭,将⼝中⽣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九次。
每⽇早、中、晚各做咽津功⼀次。
3、⿐常揉揉⿐就是以双⼿沿⿐⼦两侧揉擦。
⿐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
⿐腔内壁具有粘膜和丛⽑,粘膜上有丰富的⾎管⽹,可以温暖、过滤和湿润进⼊的空⽓,有效保护呼吸系统。
同时,⿐还是嗅觉器官。
六字诀养生法(呵、呼、呬、嘻、嘘、吹)
六字诀养生法(呵、呼、呬、嘻、嘘、吹)2019/06/20 中医杂谈 43,915 views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古代名人延年益寿九字诀
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
知情欲之盗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
漱口齿,令极净。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
静坐之乐,读书之乐,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
“知喜怒知损性,故豁情以宽心;
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
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
生之第一要。”
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
于“安”、“和”二字。“安”即静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
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
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食宜淡些,不可厚味;
食宜温暖,不可寒凉;
食宜软烂,不可坚硬;
食毕再饮茶两三口,
古代名人延年益寿九字诀
古代名人延年益寿九字诀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养生的文化也十分
丰富,而古代名人的养生文化一直是我们
求医治病战病魔,健康长寿度晚年。
一腔苦恼驱多半,要把幸福来眷恋。
困难围
观画之乐,听写之乐,
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的宝贵遗产,让我们了了解一下吧。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
“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
(王延群)
健 康 养 生 歌
人生食补重泰山,精神支柱各占半。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
食宜早些,不可迟晚;
食宜缓些,不可粗速;
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养生92暗语
养生92暗语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2、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3、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清代文学家梁章矩4、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唐代医师与道士孙思邈5、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明万全6、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8、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9、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10、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张湛11、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唐张湛12、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13、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14、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15、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明吕坤16、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17、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王文禄18、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19、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20、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晋葛洪21、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医述》清程杏轩22、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曹廷栋23、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24、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古人养生秘诀
古⼈养⽣秘诀原⽂⼩编整理成了20个⼝诀,每个⼝诀下⾯有古版的注解和⼩编的注解,可以从字体粗细区分。
1、淡⾷能多补肥浓能滑⼈肠,令⼈⽣痰。
早饭淡⽽早,午饭浓⽽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病直到⽼。
五味之嗜,在负重⾟苦之⼈⾃不可缺,⽽修养者当渐减之,则⾕⽓壮⽽真⽓长,并⽆疾之为害。
翻译成现代⽤语就是提倡清淡饮⾷,多吃素。
2、搓涂⾃助颜⾯不离⼿,⾦浆⽟液常涂⾯,颜⾊如童永不改。
先以唾津傅⾯,次搓⼿掌极热,向脸上搓之数遍,或睡时、或醒时、或清晨⾏之,俱⽆不可。
城中云∶马家颜⾊好,恰似正开莲。
经常⽤⾯膜的⼥性朋友注意了,这句⼝诀讲的就是古⼈护肤法。
古⼈怎么护肤?“先以唾津傅⾯,次搓⼿掌极热,向脸上搓之数遍”,即⽤唾沫擦在脸上,然后⽤⼿搓脸数遍。
当然现代⼈提倡卫⽣,这条估计没⼈⽤了,但经常揉搓⾯部值得采纳。
3、运睛除眼翳闭⽬转睛,左右各七次,忽然⼤睁急视,⾃觉眼内热⽓出,即是妙境,有⾦花恍惚者更佳。
转睛时⼝⿐闭⽓,睁眼时尽⼒⽤⼝呵出浊⽓,吸⼊清⽓,各七次。
⼜东坡云∶酒醒后清晨⾏之,可消宿疾。
翻译成现代话,多做眼保健操。
实际上我们上学时每天做的眼保健操就是根据中医⽳位的原理设计的,四个动作都是为了刺激相关的⽳位。
4、掩⽿去头旋每清晨或临睡时,搓两⽿令热,以⼿急掩住,左右扭颈回顾,各七次,⼜尽⼒点头如鸟啄⾷之状,七次,呵出浊⽓七⼝,永⽆头旋之疾。
中医⾥讲“肾主藏精,主⽔液,开窍于⽿”,所以多搓搓⽿朵,直⾄发热多养肾有好处。
扭颈,这个现代⼈必须多做做。
每当⼩编坐地铁看到地铁上⼤多数⼈都低头看⼿机的时候,⼼⾥都会感叹下,智能⼿机的普及也增加得颈椎病的概率。
5、叩齿⽛⽆病睡醒时叩齿三⼗六通,永⽆⾍⽛之患。
周莲峰云∶劝君闲时莫挑⽛。
朱升溪云∶劝君切莫偏冷热。
赵复阳云∶于⼤⼩便时急切⽛关,紧唇严密,则⽆齿疾。
这句如字⾯上的意思,平时多叩齿,利于⽛齿健康。
6、兜礼治伤寒偶觉⾝上寒热不均,头痛⼝苦,类伤寒之状,即舒两腿,两⼿兜外肾囊,闭⽓低头,⾄⽓促,张⼝呵之,如此者七次,则盘膝⽽坐,⿐纳清⽓,或⾏猿臂熊经之法亦可。
养 生 九 个 字
养生九个字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
所谓生,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这里介绍的养生的九字诀,就是“食、睡、屙、心、动、境、性、医、知”,实质是养生的九个内涵,其简单解释为,“食”就是进吃以及一切摄入人体的物质,有如水分、营养素、微量元素、吸烟等;“睡”就是睡眠以及各形式的休息,如多动则静、多静则动就是积极的休息;“屙”就是排泄、排毒,人体的新陈代谢;“心”就是心态,绪情、好身体基于好心情;“动”就是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境”就是环境,是与你休戚相关的周围事物;“性”就是习性、性生活等,“性格决定命运”;“医”就是医病、医药等,“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知”就是知识、认知,一切有关养生的知识。
养生寿老歌诀
按:
本文选自东晋养生家张湛的《养生要集》。该书搜集和保存了不少汉以前养生资料。
本文以通俗语言,介绍了当时流传的养生方法,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5、作息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按:
本文选自明代胡文焕《寿养丛书》。文焕是明代医家,长于养生之术,他所收集的摄生警句、格言,内容丰富,颇有趣意。
《臞仙》八段锦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以口伤身,滔滔皆是。人有此身,饥渴洧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眷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病之生者,其机甚微,馋诞所牵,忽而不思。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此身亦安。均系同体,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日节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斁。
养生
三叟诗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岁余,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上叟前致词,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按:
本诗系三国时魏文学家应璩所作。应氏重养生长寿之道,作《三叟》诗以广其传。
十二少与十二多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按:
本篇选自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冷谦,武林(今属广西)人,明代著名养生学家,活了一百五十多岁。他所提出的养生“十六宜”不但在中国有深远影响,而且早已流传到日本,很受养生者重视。
古人养生九口诀
古人养生九口诀
1. “齿宜常叩啊!”就像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先叩齿好多下,妈妈还奇怪地问我在干啥呢。
2. “津宜常咽呀!”你看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细细感受唾液,然后慢慢咽下去,就像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3. “耳宜常弹咯!”我有时会看到爷爷坐在那,用手指弹弹耳朵,还说这样对耳朵好呢。
4. “鼻宜常揉哟!”我感冒鼻子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学着揉一揉鼻子,感觉真的会舒服一些呢。
5. “目宜常运嘿!”我在学校做眼保健操不就是在运目嘛,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呀。
6. “面宜常搓哇!”晚上洗脸的时候,我就会搓搓脸,感觉脸都变热乎了。
7. “足宜常摩呀!”睡觉前我会泡泡脚,然后用手摸摸脚底,可舒服啦。
8. “腹宜常摩嘞!”我有时候肚子疼,妈妈就会帮我揉揉肚子,说这样能缓解疼痛。
9. “肢宜常摇呗!”我在公园里看到好多爷爷奶奶在那摇胳膊摇腿的,肯定也是在养生呢。
10. “肛宜常提啦!”这个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真的很重要呀,就像我们上厕所也要正确用力一样。
我觉得这些古人养生口诀真的很有用呢,我们应该多多注意这些小细节,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呀!。
养生口诀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饮食保健人体健,动静养生人长生。
2、老年晚餐六不过:不过咸、不过甜、不过饱、不过粘、不过荤、不过晚3、养生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避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不去五难保体健,折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4、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禆神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5、德靠自修,神靠自养,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忧靠自排,怒靠自制,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养生以得神,得神而延寿。
6、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安全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7、健康之道,确有决窍:基本吃素,坚持走路。
有劳有逸,待人和睦。
情绪稳定,精神宽舒。
8、少一点自我封闭,多一点人际交流;少一点羞羞搭搭,多一点大大方方;少一点担心疑虑,多一点坚定自信。
9、青年人以炼为主,中年人养炼兼顾,老年人炼养适度;越忙越要抽空炼,锻炼修养身心健。
决心信心加恒心,炼身养性有耐心。
10、淡泊名利,去留无意。
维持正义,伸张正气。
清心寡欲,荣辱不惊。
利国利民,身体力行。
11、劳逸结合,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健康长寿;炼养结合,康乐长寿。
12、早炼早见效,晚炼还有效,长年修炼长收效。
锻炼养身,因人而异;修炼方法,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13、宽厚待人,严于律已。
谅人之过,念人之功。
助人之短,扬人之长。
怜人之苦,济人之急。
于人方便,于已方便。
14、好习惯是健康长寿的银行;好营养是健康长寿的保障;好心境是健康长寿的免疫剂。
15、多吃蔬菜少吃肉,滋养身体能长寿;静养心灵动养肉,劳逸结合能长寿。
16、五谷皆食,粗细都吃,食不厌杂,适可而止。
七八分饱,青春不老。
古人养生“九”口诀
龙源期刊网 古人养生“九”口诀作者:张伟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11期古人养生“九”口诀张伟我国古代名人特别注重养生,他们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出了一些言简意赅的“数字”养生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德”养生法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二字”养生法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指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三戒”养生法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之事,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四法”养生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日寡欲,二日慎动,三日法时,四日却疾。
”即从保健的角度,指出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五知”养生法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五知”养生,应注意情志养生。
“六节”养生法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养生重在养身,养身即养好人的“精、气、神”。
“七食”养生法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饮食得当,机体调理,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道家九字真言养生法
道家九字真言养生法九之养生秘密口诀——九多九少,具体详解如下1这似乎已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
我们身边有不少“肉食动物”,汉堡、烤肉、烤鸭、红烧肉,顿顿无肉不欢。
按“膳食平衡宝塔”的建议,一个人每天最好只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
其中,体力劳动者、男性可以多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女性及身体机能退化的老人,应多吃白肉。
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人,更应少吃肉,多吃豆制品。
豆子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特别是用大豆做的各种豆制品,比如水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腐皮之类,都是提供蛋白质的好食品。
2盐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还会带走正常的血压。
自家做饭时,除了少放盐,也要尽量控制酱油、番茄酱、辣椒酱、咖喱等调味品的摄入量。
更要小心看不见的盐,比如餐馆中红烧菜、炖菜等菜品,薯片、罐头及快餐方便食品中都含较多的盐。
醋则称得上是厨房里的保健调味品了,炒菜时不妨放一点,用米醋腌泡菜可以降血脂,用陈醋配着面食吃能助消化,做鱼和骨头汤的时候放点醋,还有助于其中钙质的吸收。
3一提到少穿,自会让人想到“春捂秋冻”。
其实,秋冻不是让人挨冻,而是指缓缓添衣。
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
洗个热水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最重要的是在洗澡时做点“小动作”,比如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并淋浴腹部,可以防便秘,在水流中搓脸能加速血液流动,能缓解疲劳。
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可以唤醒身心,而睡前1至2个小时,最好在浴盆里泡个澡。
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
4想管住自己的嘴,不妨尝试以下几招: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每次少盛一点,或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
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九字养生诀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宇。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
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古人的8个养生诀窍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注重养生,但是往往不得其法,效果不明显。
其实,现代人不妨参考一下古人的养生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保健。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
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
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经常梳头脑神通。
孙思邈说:梳头可以使身体愉泽,面色光辉,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两手五指分开并屈指伸入头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每次梳头十次至百次。
动作轻柔,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
常梳头可刺激头部经络,引气血下行,有助于缓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又能引气血上行,治疗脑供血不足。
面宜多擦气血平。
经络系统中很多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
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
这样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还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目宜常运眼不花。
眼球转动,中医称为运睛。
闭上眼睛,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
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睁开眼睛即可。
眼球转动时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做24个节拍。
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做能年老目明、看事物清晰。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于消化。
仰卧在床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后叠加在一起,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照小圈、中圈和大圈的轮廓,各按摩12次。
这样能健脾胃、助消化,
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谷道常提防痔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提肛门,可防痔疮、肛裂等疾病。
站立或躺在床上均可,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起并紧缩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顿一下,再放松、呼气。
反复做57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胳膊,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再换一只胳膊按同样方法轮转,各20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快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后,再换右脚做。
此方法能舒展四肢关节,对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足心常擦心清净。
泡洗双脚后,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发热为止。
再将足趾稍稍转动,然后放开双脚,向上、向后尽量翘起足趾,再收缩足趾,像这样反复做10次。
右脚着地之后,换左脚。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降虚火,缓解头昏、头痛、目眩、咽痛,还可缓解失眠及足部萎缩、麻木等。
总结:古人的养生不是全部都依赖运动或者饮食的,他们重视的是养性情所以古人会养生都是不骄不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