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泰戈尔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泰戈尔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泰戈尔的影响中印皆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接触,相互交融、吸收,共进。
其间曾因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而偶有中断,但彼此间一直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年》杂志的创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期,中印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而这个时期的中印交流中心人物即是世界著名的诗人泰戈尔。
1913年,泰戈尔因自己的伟大诗作《吉檀迦利》声名鹊起,并将诺贝尔文学奖纳入囊中。
他的影响波及范围十分广阔,先是在欧洲引起一场轰动,掀起一阵“泰戈尔热”。
随后传至日本,,不久进入中国。
在五四时期这个特殊而又敏感的历史时期,一切带着新生命和新鲜感的文化都会让国内的文人们振奋不已。
这个时期很多作家都受到泰戈尔影响,郭沫若自然不在话下。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界最早受到泰戈尔影响的诗人,泰戈尔对他的影响能够说是开掘式的,泰戈尔激发了郭沫若新诗的意识觉醒,激发了他创作的源泉。
郭沫若深深为泰戈尔着迷,他会在静坐的时候沉浸在泰戈尔的诗里。
泰戈尔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短暂,它能够说是激发了郭沫若的诗的发声练习。
泰戈尔对郭沫若的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清新隽永的散文笔调诗风,激发新诗的觉醒郭沫若最开始接触到的,是泰戈尔的儿童诗。
当时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在他的《我的作诗的经过》中提到“当时日本正是泰戈尔热流行着的时候,所以我便和泰戈尔的诗结了不解之缘。
…在他的诗里面,我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
”[1]p201在泰戈尔的心中,他把儿童比作新月,像儿童一样干净,纯美。
泰戈尔的《新月集》中绝大部分诗是从儿童的口吻、视角和想象方式出发的,赞美了儿童世界的美丽。
郭沫若为何会被这种诗吸引?很大的原因是其诗歌风格清新、语言亲切平和且易懂,以及其中散文式的笔调。
例如《新月集》中《孩子的世界》“我佑道那儿有星星对他讲话,那儿有天空弯下腰来在他脸上用痴云和虹霓逗他微笑。
”[2]378这样的诗是郭沫若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异于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
名人对泰戈尔的评价

名人对泰戈尔的评价
许多名人对泰戈尔的评价都非常高,以下是一些名人对泰戈尔的评价:
1. 郭沫若:郭沫若声称他的文学生涯开始阶段为第一个阶段“泰戈尔式”,冰心体小说、诗歌、散文烙上泰戈尔的深刻影响。
2. 雨果: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3. 茅盾:茅盾指出我们敬重泰戈尔是一个怜悯弱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诗人;我们更敬重他是一个实行帮助农民的诗人;我们尤其敬重他是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帝国主义的诗人。
4.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称誉泰戈尔的《民族主义》报告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5. 西方资产阶级:西方资产阶级接受泰戈尔的泛爱主义、和平主义、宗教神秘主义。
6. 东方被压迫民族:东方被压迫民族接受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思想倾向。
7. 郑振铎:《飞鸟集》的译者郑振铎在译完泰戈尔的这部散文诗集后,称赞其为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作品,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综上所述,泰戈尔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受到了
全球范围内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生活、宇宙、生命等诸多主题,为世人带来了智慧和启迪。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作者:孙宜学周青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第05期摘要:最早接受泰戈尔影响又最早抛弃泰戈尔的郭沫若,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既具有鲜明的泰戈尔色彩,又表现出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新诗从接受外来影响到走向自觉的过渡性特征。
文章细致梳理了郭沫若诗歌创作初期所受泰戈尔的影响以及出于自身思想变化而对泰戈尔的弃绝,并指出:泰戈尔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实际上已成为郭沫若诗歌及人格的内在要素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时代交集中,郭沫若与泰戈尔的文学关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关键词诗歌;精神存在;典型性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7)05-0098-06郭沫若自称是一位偶像崇拜者,同时也是一位偶像破坏者。
在他众多的偶像中,先被他竖起膜拜,继而又亲手打碎的,就有泰戈尔。
但他打碎的泰戈尔是要以东方文明征求西方文明的泰戈尔,而作为诗人、泛神论者、爱国诗人,泰戈尔对郭沫若偶像般的影响,实际上凝练成了其人生和诗歌的内在一部分,永久地融入了郭沫若的作品和人格。
一、诗的觉醒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郭沫若可能是第一个比较系统阅读泰戈尔作品的。
他也自称“最先对泰戈尔接近的,在中国恐怕我是第一个”①。
1915年10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1卷第2期)发表《吉檀迦利》中的四首诗,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翻译的泰戈尔诗歌。
而在1915年春天,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就已经开始系统阅读泰戈尔的作品了。
“当时日本正是太戈尔热流行着的时候,因此我便和太戈尔的诗结了不解之缘。
”②从一个灾难深重、仍固守着封建传统文化的旧国家,来到一个充斥着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个性解放思想的新兴国家,郭沫若目睹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欣欣向荣的繁盛气象,强烈意识到日本对奄奄一息的中国的威胁,意识到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弱小地位,感受到作为弱国子民在异域的屈辱。
家愁国恨,自卑自傲,使他这个异乡游子在各种矛盾和情绪中被挤压、涡旋、淹没与消沉。
论泰戈尔对中国

论泰戈尔对中国“五四”作家群影响差异性的原因内容摘要:泰戈尔对中国“五四”作家群有过影响,但多数是短期性的,用“接受理论”去分析”它,可以看出由于接受异常的不同便产生不同的期待视野。
关键词:泰戈尔“五四”作家群,接受屏幕、期待视野、影响差异性。
有些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诗文坛上曾经掀起过一阵“泰戈尔热”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①.实际上广泛影响是有过的,但“深远”则不符合历史事实。
我用接受美学的一些原则,对一些“五四”时期曾接受过泰戈尔影响的作家跟踪分析,就可以看出真相来。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原理》中说:“五四时期,许多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郭沫若接受泰戈尔的泛神论,从泛神论中吸收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封建的力量,但他的诗歌基调仍是灼热的;冰心也接受了泰戈尔的泛神论,却就造了一片平和恬淡的情调;王统照明显接受泰戈尔的“爱的哲学”,他的诗追随泰戈尔崇尚自然,追忆童心,探索人生,但却朦胧晦涩,与冰心不同徐志摩和泰戈尔的交往更深,他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去接受泰戈尔,作品显得清新明快,漂渺空灵”②这段论述有夸大之处。
但四例均有不同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就以此展开接受美学的实际分析A、泰戈尔简介:泰戈尔是一位获得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尊敬的伟大作家,他主张用“爱的哲学”“道德自我修养”“非暴力思想”去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并以此来求得一个和谐、安宁的世界。
他本身有深厚的印度民族文化的熏陶,又到英国接受欧美文化。
因此,五四时期深爱中国作家的爱戴。
这是事实,但由于异质文化节接受时,文化选择机制有认同与排异两方面,因此,大多数的中国作家无法泰戈尔的文化因子全盘接受。
B、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影响的历程郭沫若是学生时代(1914—1916)开始接触泰戈尔的作品的。
时间约在日本留学初期,在《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一文中,他写道:“在高等学校的期间,便不期然地与欧美文学发生了关系,我接近了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勒,更间接地和北欧文化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都得到接近的机会……”在《我的作诗经过》中说:曾对泰戈尔作品发生痴迷般的兴趣:“那清新和平径直使我吃惊,使我一跃便年青了二十年!”“在他的诗里面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在《文艺论集·泰戈尔来华之我见》中又说,他甚至十分虔诚的圣洁的感情诵读泰戈尔的书:“每天学校下课后,便跑到一间很幽暗的阅览室去坐在事隅面壁捧书而黙诵,时而流着感谢的眼泪而暗记,一种恬净的悲调荡漾在我的身之内外……”要说清楚年青时的郭沫若会对泰戈尔作品产生正面的视野融合,必须在郭沫若留学前的经历去寻找前理解。
《女神》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女神》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摘要】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是我国新诗发展中的第一座高峰。
《女神》最大的特色是通过对人格鲜明的“自我’的歌唱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其中每一首诗中都活跃着诗人的形象、融铸着诗人的灵魂。
他的自我以特别突出的姿态在他的诗中喧嚣着。
从它,发出音调,生出色彩,涌出新鲜的形象。
【关键词】思想艺术成就女神《女神》的思想成就,在于它以狂飙突进的姿态,集中地表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精神,传达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郭沫若的《女神》不仅以崭新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成为“五四”新诗坛的高峰。
1《女神》的思想成就1.1《女神》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女神》中的许多诗篇鲜明地表现了对旧中国旧制度的彻底否定和祖国新生的壮丽理想。
长诗《凤凰涅架》是《女神》的代表作,它借传说中的神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表达了创造“美的中国”的理想,在诗剧《女神之再生》中,诗人根据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借颛顼与共工的决战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借众女神之口唱出要“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以“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与此相联系,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真挚热诚的爱。
表达了献身祖国的情怀。
《炉中煤》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名篇,诗人以熊熊燃烧的“炉中煤”自喻,把祖国比做―位“年青的女郎”,深情地呼唤着她,诚挚地向她诉说自己的热恋。
“年青的女郎”是“五四”时期焕发着革命青春的祖国的形象写照,而“炉中煤”正是当时一代爱国青年的诗意概括。
诗剧《棠棣之花》则表现厂为创造“美的中国”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感情,其中的歌词“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
唱出了一代爱国志士仁人的慷慨豪迈之情.诗人的爱国热情是与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正是“五四”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征。
《女神》与日本泰戈尔热

18 日 该 报 又 以
长髯白衣诗人 泰戈尔
站在讲坛前的首相错把孟加拉语当成了 人们才陆续离去 首相将银 如此汇聚社会 这自然也
从衣着到外貌详细描绘了 并着重报道泰戈尔 以后的种种活动都非
古代圣哲
制品和曼陀罗送给泰戈尔做纪念
自己对于此次行程的安排 常尊重泰戈尔的愿望 崇拜与尊敬 日 是周密准备
首相和各部长亲自出席的高档次的欢迎 足见日本朝野将泰戈尔奉为国宾 使之达到了炽
泛神论 " 的 精 神 内 核 以 及 部 分 诗 篇 清 新 婉 约 的 审
从< 吉檀迦利>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 日本掀起了阅读~ 泰戈尔热 影响
研究泰戈尔作品的热潮 , 并在 1916 年前后达到高峰 , 这给与了 < 女神 > 创作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 女神 >
日本
中图分类号
1206.6
文献标识码
东区池之端的横山大观府和横浜的原富太郎府三 溪园等地滞留了 3 个月 士 走向尾声 为纪念泰戈尔首次访日 广泛接触日本各界人 泰戈尔热 这 场 从 1914 年 就 开 始 躁 动 的
日本为欢迎泰戈尔专门成立了 欢迎 准 备 委 员 会
积极工作
1916 年 东 京 帝 国
!"#
Jianghan Tribune
五言古体形式翻译的选自英文版
是受日本泰戈尔热激发与感召 正如闻一多指出的 的内容负一分责任 那
4首
并对泰戈尔作了简要介绍 介绍和评述泰戈尔的文章出现
该是国内对泰戈尔作品最早的介绍 零星的翻译
以后虽然有
女神
么泰戈尔最吸引年轻的郭沫若的是什么呢 若阅读泰戈尔作品正值他人生的低点
郭沫若与东方文学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

郭沫若与东方文学翻译可是通过对泰戈尔诗歌的翻译,他获益匪浅。
在郭沫若后来的创作中,可以发现,他受到了泰戈尔诗意与文风的浸染。
像《晴朗》、《晨兴》、《静夜》、《南风》、《新月》等,都与泰戈尔的诗一样的云淡风轻、超脱空灵。
正如郭沫若本人所说,接触泰戈尔的诗,好像获得了“生命的泉水,面壁捧书而默诵,时而流着感谢的眼泪而暗记,一种恬静的悲调荡漾在我的身之内外,我享受着涅快乐。
”2与此同时,泰尔戈的作品也给予了郭沫若灵感与勇气,使他大胆革新诗歌形式,首创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自由体诗”这一艺术形式。
同样是出于对泰戈尔的喜欢,郭沫若又探究了印度古诗人伽毕尔(即《伽毗百吟》的作者)和印度古代经典《乌邦尼塞德》(即《奥义书》)。
他还翻译过《沙恭达罗》的作者迦梨陀娑所写的诗《秋》,现收入《沫若译诗集》中。
由郭沫若根据英译本所翻译的波斯作家莪默伽亚谟的《鲁拜集》(1924),被收入于我国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中,它成为中国最早被译成新诗的域外诗,这使得当时并不被人们关注的莪默伽亚谟及其《鲁拜集》广为流传。
郭沫若对莪默伽亚谟《鲁拜集》的热心研读与“五四”时期中国诸多黑暗腐败的社会情况是分不开的。
这一时期,郭沫若译著的多数作品都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及人们的苦闷心情。
像《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作品均表现出了人们不满于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探索新道路,追求新的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要求。
而莪默伽亚谟的《鲁拜集》,从思想主旨到文体风格无不吻合郭沫若当时的心境心态和“五四”时代的气息,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莪默伽亚谟对宇宙本原、人生真谛的思考,重视现世生活的态度,无疑启迪了当时迷惘苦闷又力图寻求出路的郭沫若。
他这时创作的《新芽》、《赠友》、《苦味之杯》等诗歌,都可以看到《鲁拜集》文风的痕迹。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和生活了20年,日本堪称郭沫若的第二故乡。
他的翻译与文学事业也得益于日本,其关系可谓是“走步于日本,终于日本选注本”。
因此他对日本文学作品的译介不可缺少。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论略

目录一、泰戈尔和他的诗歌创作 (2)二、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翻译介绍和流传 (2)三、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3)1.郭沫若 (3)2.冰心 (5)3.徐志摩 (6)4.其他人 (7)一、泰戈尔和他的诗歌创作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伟大作家、“诗圣”。
60余年的笔耕生涯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其中《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二百多篇,戏剧3部,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等。
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泰戈尔写歌词1200余首,并为其中大多数歌词谱了曲。
今天印度及孟加拉的国歌,均出自泰戈尔,一人为二国国歌作词,前所未有。
个人天赋和时代造就相结合使他成为印度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改革家,在印度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给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泰戈尔的大部分作品尚未介绍给世界,单凭《吉檀迦利》就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
叶芝为诗集作序时写道:“这些诗的感情显示了我梦寐以求的世界”,并称泰戈尔为“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伟大的诗人”;而庞德则说:“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新希腊,在泰戈尔面前我好像是一个手持石棒、身披兽皮的野人”。
1二、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翻译介绍和流传根据目前我们已查到的资料,我国最早介绍泰戈尔的是《新青年》杂志的主编陈独秀。
他在1915年10月出版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1卷第2号上,发表了四首用文言翻译的题名为《赞歌》的短诗,并且写了一段简短的介绍:“达噶尔印度当代之诗人。
论外国文学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外国文学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作者:陈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摘要:郭沫若是现代中国最具影响,也是最有争议的文化大家。
他不仅横跨多个学科,而且亦学亦政,建树广博。
他作为中国革命意识形态的重要阐述者、宣传者之一,他的一生与时代风云息息相关。
本文立足于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泛神论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惠特曼与郭沫若、泰戈尔对其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外国文学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郭沫若泛神论惠特曼泰戈尔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化巨人,他的诗歌理论在中国新诗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是创作上的先驱,批判旧的意识形态,倡导新的意识形态。
他的《女神》作为他的代表作,闻一多先生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若讲新诗,郭沫若君底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精神。
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
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孝子。
”《女神》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首先接近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英文诗,那实在是把我迷着了。
我在他的诗里面陶醉过两三年。
……在其后……是惠特曼使我在诗的感性上发过一次狂。
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还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积郁,民族的积郁,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民七民八之交,将近三四个月期间差不多都有诗兴袭来,我抓着也就把它们写在纸上。
……因而我有最初的一本诗集《女神》的集成。
”可见泰戈尔、惠特曼等外国文学家对郭沫若有多大的影响。
一、泰戈尔泛神论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
泛神论是从16世纪起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哲学学说这种学说否认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主宰和精神力量,人物为宇宙本体即神,神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
郭沫若认为:“诗人底宇宙观以Pantheism(泛神论)为最适宜。
”他理解的泛神论的本质是:“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人到无我的时候,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杨勇11091116004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成就最杰出、影响最广泛的诗人和作家,于1861年5月7日诞生在印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望族之家他的诗集《吉檀迦利》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自幼生活在一个富有文化教育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他并没有在学校完成正规学习,不论是孟加拉的学校,还是英国黉舍,他都感到枯躁乏味,被他看成是“一种监牢和医院的混合形式。
[①]”他无法忍受学校的沉闷和苛苦,终于在十四岁时退学了。
他主要靠自学和家庭教育获得深厚的学识。
他在不足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去喜马拉雅山旅行,他们的第一个宿营地就是桑地尼克坦,这个后来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府,在泰戈尔的精神和道德的发展上,具有极大的影响。
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感受,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使他喜不自禁,心花怒放。
美丽的自然风光使泰戈尔心醉神迷,旖旎多姿的田园景色培养了他的诗情画意。
1890年他从英国归来后,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他应父亲的要求,接替大哥到希拉依达哈乡村去管理田庄产业。
泰戈尔在与农民的长期接触过程中,了解了农民的苦难与艰辛,与农民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贫困落后的农村现实,农民的吃苦精神、忍受能力和安于现状,激发泰戈尔思索农村社会问题,使他在社会改造、民族解放运动和文学创作上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为了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建设新农村,他提出了改革地租、创办学校、设立医院、平整道路、兴修水利和合作社形式的设想。
并且认为上述事业都应该由农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不应该依靠外力援助。
泰戈尔认为农民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树立自信心,培养自主精神。
同时,深入的农村生活体验,使泰戈尔更细致更深刻地看到了僵化的封建主义传统和落后的社会习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殖民主义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野蛮统治,清晰地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摘要:郭沫若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文艺理论、考古、历史、书法等众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
从以对人性和爱的热烈呼唤基调的诗歌(以《女神》为例)、洋溢着传统浪漫主义气息与悲剧力量的历史剧(以《屈原》为例)等角度探求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体味其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情怀,旨在通过学习和研究其文学创作特色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且继续前进。
关键词:郭沫若;《女神》;《屈原》;创作特色郭沫若幼年时开始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1906—1913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
对《庄子》等古代文学的涉猎,对他后来的文学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自然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初步接触,梁启超、章太炎新思想的营养,培育了反抗与叛逆的性格,激发了他向往反清爱国民主运动。
小学、中学时代,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并大量阅读《国粹学报》、《清议报》以及风行一时的“林译小说”,接受维新思想启迪,培养了爱国民主思想与反抗意识。
他的思想曾经经历过一个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到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发展和转变过程[2]。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革命浪潮大大激荡起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使得他所受的思想影响是相当复杂的。
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他的浪漫主义思想与十九世纪末西欧的浪漫主义思想却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他的浪漫主义是生根在中国的土壤上的,是和中国的革命现实相关联的;在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郭沫若重视感情的自然流露、重视灵感、重视直觉,强调创作的不自觉性[3]。
郭沫若在接受浪漫主义的基础下,吸收了表现主义,他的文艺观具有多元复合的倾向。
郭沫若把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融合起来,注重自我表现和感情的流露,强调主观精神。
一、从《女神》看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特色1921年8月出版的《女神》,是继胡适的《尝试集》之后,现代文学史上第二部个人的新诗集。
郭沫若自由体诗的初建

作者简介:李巧玲,女,1978年2月生,汉族,河南南阳,硕士,工作于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建筑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及汉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1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倡导诗体的解放,来摆脱旧诗词平仄格律的镣铐。
郭沫若在自由体诗歌形式上所作的尝试,给诗坛带来了新风。
一、泰戈尔的影响带来的诗体解放郭沫若可算是中国最早接触到泰戈尔诗作并产生强烈共鸣的诗人。
1915年留日期间,他偶然读到几首泰戈尔的英文译诗《婴儿的路》、《云与波》等。
这些诗歌,完全不同于郭沫若所熟悉的中国古典诗歌,强烈的差异给他以深深的震撼:那清新和平易径直使我吃惊,使我一跃便年青了二十年。
我真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样。
于是他开始模仿泰戈尔的诗歌写作英文无韵诗,迈出了诗体转变的第一步。
郭沫若早期的诗,《辛夷集·小引》以及后来的《新月与白云》、《别离》、《venus》都显现出诗歌转型期的两面性。
泰戈尔的散文式自由体抒情诗,使郭沫若的《别离》从残月黄金梳,我欲掇之赠彼姝到月儿呀!你同那黄金梳儿一样,我想要爬上天去,把你取来;用着我的手儿,插在她的头上。
这些诗的诗行排列长短参差不齐,结构错落有致,构成节的行数不相同,构成篇的节数也无固定的标准。
这些变化不仅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而且易于表现情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泰戈尔的影响使郭沫若打开了新的视野。
这种天马行空的形式深深吸引了郭沫若,他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诗形,可以表达他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情感。
郭沫若不仅借泰戈尔的自由体诗歌冲出旧诗词的包围,而且在创作中直接引用泰戈尔的诗。
无穷世界的海边群儿相遇,无际的青天静临,不静的海水喧豗。
无穷世界的海边群儿相遇,叫着,跳着。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一.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的内容
主题内容:郭沫若诗歌创作初期所受泰戈尔的影响以及出于自身思想变化而对泰戈尔的弃绝
文章指出:泰戈尔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实际上已成为郭沫若诗歌及人格的内在要素。
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时代交集中,郭沫若与泰戈尔的文学关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郭沫若自称是一位偶像崇拜者,同时也是一位偶像破坏者。
泰戈尔访华
在他众多的偶像中,先被他竖起膜拜,继而又亲手打碎的,就有泰戈尔。
但他打碎的泰戈尔是要以东方文明征求西方文明的泰戈尔,而作为诗人、泛神论者、爱国诗人,泰戈尔对郭沫若偶像般的影响,实际上凝练成了其人生和诗歌的内在一部分,永久地融入了郭沫若的作品和人格。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五四是一个激情与浪漫并存的年代,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催促,民主的觉醒,这个切,悄然无息的孕育着一个新的文学生命——浪漫主义。
在五四时期,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开始进入中国文坛,如雨后春笋,悄不过立。
英国的拜伦和雪莱此时作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开始为中国文人们所接受。
五四时期的创造社就是以“浪漫”为口号,郭沫若作为此社团的领导人物之一,自然是深受影响,。
而其中,郭沫若受到雪莱的影响更多,他曾说“译雪莱的诗,是要使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
我译他的诗,便如像自己在创作的一样。
”[9]这样的迷恋与狂爱,自然使郭沫若的创作受到雪莱极大影响。
(一)创作动机上,主观意识性即灵感说的影响所谓“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
在雪莱的观点里,“一般说来,诗能够解作‘想象的表现’”。
[10]从这里能够看出,雪莱认为创作诗歌应该是从自我的主观意识出发,由内而外的外放出来的才是诗,表达自我,揭露内心。
雪莱很推崇想象的作用,在《西风颂》中,他因一场狂风暴雨而受到启发,联想到现世生活,因而挥笔创作。
雪莱的这种由内产生的主观意识创造性,在郭沫若的思想里,便是灵感一说。
郭沫若认为。
诗= 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1]p238,他说“直觉是诗细胞的核,情绪是原形质,想象是染色体。
[1]p244从这段话能够看出,郭沫若认为创作也应该是人的主观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某一时刻突然的精神来潮,受到某种启示在心里激起一种想要书法的冲动,不是心里计划今天要写一首诗,就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而去坐在桌前苦思冥想。
创作的灵感是无意识中的得到的,没有预期,没有计划,没有数量,可能一发而不可抑制,也可能几天几月没有一点冲动。
例如《凤凰涅槃》的创作,就是郭沫若在上课的时候,诗意突然来袭写出了前半。
晚上快要睡觉时,后半部分灵感又突然出现,由此完成的。
由此可见,在主观意识这个点上,郭沫若的创作思想是与雪莱有共鸣,且受了影响的。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惠特曼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惠特曼的影响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惠特曼的影响华尔特·惠特曼,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一个伟大的创新者,他不但开创了自由诗歌体,而且在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激发下,他创作了美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作,诗集——《草叶集》。
在泰戈尔之后不久,郭沫若开始接触到惠特曼,并在惠特曼的影响下,个人创作进入爆发阶段。
郭沫若曾说:“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的欲望,又受了一阵暴风雨般的煽动。
我的《凤凰涅槃》、《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
”[5]p248郭沫若是“五四”新文学的领军人物,这个时期的文学追求自由,民主与和平以及个性解放,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旧礼制。
此时,以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文学正好给了中国文学深刻而震撼的影响,如一声春雷在在中国文坛炸开一片红。
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清新明丽为主,风格也多为精致亲切。
后来,郭沫若接触到惠特曼,正是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年,国内社会动荡,五四口号在全国上下引起一片响应。
这个时期,清新的语言已明显不能适合社会。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自然要适合环境。
且泰戈尔的诗歌内涵多为比较静态而略显落后,中国社会此时需要的是动态、进步、呼喊和奋斗,所以郭沫若在接触到惠特曼时,立即被他那雄浑豪放而富有动力的诗作所折服,并在这样的激励下写下了无数激情动荡的佳作。
如《凤凰涅槃》里的“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3]p19此等豪放粗犷,已经有别于之前受泰戈尔影响的作品。
他曾说过“我自己的作诗的经验上,后来又受了惠特曼的影响才奔放起来的。
”[1]p208(二)语言风格上,近乎口语、亲切易懂惠特曼来自美国民众的最底层,生于斯,长于斯,诗歌创作的语言尽量使用人民大众平常用语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的创作源泉多来自工地,田间,码头,市场等最接近民众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的生活,使得他的创作贴近民众,语言上更是汲取了各种新鲜词汇。
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

作者: 魏建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50014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21-29页
主题词: 泰戈尔;郭沫若;影响
摘要:郭沫若究竟何时开始接触泰戈尔的诗歌?准确的时间应为“一九一五年的春间”。
起初,郭沫若接触的是《新月集》的儿童诗,这种可以不押韵、明白如话的“另类”诗歌不仅满足了郭沫若的好奇心,更让他获得并逐步确立了全新的诗歌理念;《园丁集》里的爱情诗唤醒了诗人的郭沫若,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郭沫若通过泰戈尔的诗接受了泛神论,获得了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相互造就的精神升华,这成为郭沫若诗思维的重要基础和特征。
从《女神》以外郭沫若早期的佚诗来看,泰戈尔诗歌对郭沫若的影响不是“清新”二字所能概括的,而且这种影响决不限于惠特曼影响之前。
更重要的是,泰戈尔成就了郭沫若对新诗“内在律”的发现。
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

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
魏建
【期刊名称】《中外诗歌研究》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泰戈尔曾经极大地影响了郭沫若和他的新诗创作,这本是郭沫若研究界的一个常识性问题。
但要再追问: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却没有多少人深入思考过。
我的根据是,前人谈及这一问题的论据都是来自郭沫若的自述。
而郭沫若有关的自述是不一致的。
如果深入地思考过这一问题,不可能回避与郭沫若自述有关的史料和文献的矛盾性。
然而,只要深入研究相关的史料和文献。
就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这一课题的拓荒者大都浅尝辄止,
【总页数】7页(P60-66)
【作者】魏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51.072
【相关文献】
1.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J], 孙宜学;周青
2.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心因探微——郭沫若与泰戈尔新论(之一) [J], 石燕京
3.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心因探微——郭沫若与泰戈尔新论(之二) [J], 石燕京
4.从郭沫若对于泰戈尔“神像”的批判谈到郭沫若早期思想变化 [J], 丁言模
5.生命的泉水与涅槃的快乐——试论泰戈尔对郭沫若早期戏剧的影响 [J], 李大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泰戈尔的影响中印皆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接触,相互交融、吸收,共进。
其间曾因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而偶有中断,但彼此间一直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年》杂志的创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期,中印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而这个时期的中印交流中心人物即是世界著名的诗人泰戈尔。
1913年,泰戈尔因自己的伟大诗作《吉檀迦利》声名鹊起,并将诺贝尔文学奖纳入囊中。
他的影响波及范围十分广阔,先是在欧洲引起一场轰动,掀起一阵“泰戈尔热”。
随后传至日本,,不久进入中国。
在五四时期这个特殊而又敏感的历史时期,一切带着新生命和新鲜感的文化都会让国内的文人们振奋不已。
这个时期很多作家都受到泰戈尔影响,郭沫若自然不在话下。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界最早受到泰戈尔影响的诗人,泰戈尔对他的影响能够说是开掘式的,泰戈尔激发了郭沫若新诗的意识觉醒,激发了他创作的源泉。
郭沫若深深为泰戈尔着迷,他会在静坐的时候沉浸在泰戈尔的诗里。
泰戈尔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短暂,它能够说是激发了郭沫若的诗的发声练习。
泰戈尔对郭沫若的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清新隽永的散文笔调诗风,激发新诗的觉醒
郭沫若最开始接触到的,是泰戈尔的儿童诗。
当时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在他的《我的作诗的经过》中提到“当时日本正是泰戈尔热流行着的时候,所以我便和泰戈尔的诗结了不解之缘。
…在他的诗里面,我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
”[1]p201在泰戈尔的心中,他把儿童比作新月,像儿童一样干净,纯美。
泰戈尔的《新月集》中绝大部分诗是从儿童的口吻、视角和想象方式出发的,赞美了儿童世界的美丽。
郭沫若为何会被这种诗吸引?很大的原因是其诗歌风格清新、语言亲切平和且易懂,以及其中散文式的笔调。
例如《新月集》中《孩子的世界》“我佑道那儿有星星对他讲话,那儿有天空弯下腰来在他脸上用痴云和虹霓逗他微笑。
”[2]378这样的诗是郭沫若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异于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
这样的诗歌,给了他极大的新鲜感,他一下迷着了,“清新”“没有韵脚”“多是两节或三节对仗”
[1]p201的诗让他“吃惊”。
郭沫若在这种不同于中国旧体诗的新诗中发现了诗歌“内在韵律”的新的美学规范。
由此他也获得了不同于同期白话诗人的起点,他所注重的不是白话入文本身,而是白话内在的异于传统的韵律美。
不在于平仄起伏,不在于高低起扬,更重在于内在情绪感情。
由此郭沫若创作了一些风格清新的作品,且开始学习借鉴泰戈尔的散文式笔调。
比如《晚步》《春蚕》,以及后来的《星空》。
郭沫若一开始接触的是泰戈尔的儿童诗,由此为之着迷,而后他开始四处搜寻泰戈尔的各类诗作。
这时,郭沫若接触的更多的是泰戈尔的爱情诗了。
此时的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学,留学前郭沫若在家中因父母包办,有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
这时的郭沫若正值青春,心中正是对爱情无比向往的时候,现实却又得不到那样的理想爱情。
留学对祖国和家乡故土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复杂的情丝在郭沫若的心中环绕。
泰戈尔的爱情诗,让郭沫若找到了灵魂的感应,在心灵深处得到慰藉。
后来,在日本,郭沫若结识了安娜,并与之相恋。
泰戈尔的爱情诗的影响,以及得到爱情的满足,激发了他对情诗的创作热情。
《新月与白云》、《别离》、《Venus》等作品,便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
《Venus》中写道“我把你这张爱嘴,比成着一个酒杯。
喝不尽的葡萄美酒,会使我时常沉醉!”[3]p65清新精致的诗风,明显显示出泰戈尔的影响。
(三)初识泛神论,激发灵魂的自我升华
泰戈尔的泛神论思想源于古印度传统,传承了古印度最原始的思想。
基于这个思想,泰戈尔一直追求人和神的和谐统一。
读泰戈尔的诗,容易被里面充斥的东方的神秘和宁静感收服,字里行间皆引人入悟。
受到古印度神论的影响,在泰戈尔的诗中,似乎有一个万能造物者的存有,造物者创造万物;又像不存有这个神的形象,因为万物皆有自我。
究竟什么是神?什么是上帝?神在哪里?一切皆是如此神秘莫测而又令人神往,带着深厚的宗教神学意识。
游学异乡,婚姻失意苦痛,郭沫若彷徨着人生是否本就出自痛苦。
此时,泰戈尔的这种泛神论思想使他的心境得到平缓,并为此着迷。
在他最彷徨不安的时候,是泰戈尔的诗使他宁静下来,解放自我。
“我得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暗王室》《伽比尔百吟》等书的时候,我真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我‘生命的泉水’一样。
”
[4]p39郭沫若对泰戈尔泛神论的接受并不但仅单纯的接受学习,而是有了自我的升华改进。
他不再把神看作至高无上,而是达到一种“我”就是神的超脱!《女神》中大量作品都体现着这样的思想,在郭沫若眼里,有神的存有,仅仅神就是“我”,“我”就是神,得到的是一种泛神的宇宙观。
张扬自我,讴歌自然,称霸宇宙。
比如《天狗》中提到“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3]p27《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崇拜偶像崇拜者,崇拜我!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3]p49郭沫若崇拜一切,一切都是所谓“神”,但又要破坏一切,让自我成为神!这种观点,是在泰戈尔的泛神论基础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