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西尔: 人论》 ——卡西尔:《人论》 卡西尔
• 严羽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古人未尝不 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 也。” 他明确主张写诗要“以理为主”,即他的诗歌注重说理、议论,而极 少抒情;他还主张要“精读千卷书”,做到写诗“无一字无来历”, 即是以古人的学问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注重典故的运用,多典故而少 意境。这种创作手法到了江西诗派的后学手里,更加变本加厉,发展 到极端,诗歌写作更加远离了形象和意境,背离了诗歌传统的审美规 律。
“理障”——以知性的、直接的、逻辑的形 “理障”——以知性的、直接的、逻辑的形 式存在于诗歌之中。如江西诗派的诗歌。 • “理趣” ——自然之理,生生不息的生 ——自然之理,生生不息的生 命之理,它必须和具体的艺术形象水乳交 融在一起,内化为诗歌的审美情趣,语言 消失在形象里,概念融化在情感里,即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 无痕有味。” ——钱钟书 ——钱钟书
• 1、形象性

•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 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 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 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 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其次,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来看。
• 2、功利性
“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
(郭沫若) “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养,使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鲁迅)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 中国人看小说, 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 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 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 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 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阿多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 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 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 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 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 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 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 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 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 现象的。 现象的。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 理论的和审美的。 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 看一座森林, 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 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 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 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 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 物生命的科学研究; 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 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 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 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 勃兰兑斯:
•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 塑等艺术活动
•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文学的美意识形态属性
游山西村
作者: 作者: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 形象与理性(小结) 形象与理性(小结)
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 了文学是形象的 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 学蕴含某种理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 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 象的, 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诗经·采薇) (诗经·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 渭城朝雨浥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送元二使 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 阿恩海姆 • “一棵垂柳之所以
1938年11月17日 1938年11月17日
• 情感与认识(小结) 情感与认识(小结)来自百度文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 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 间接的。 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 起来考察。 起来考察。
• 小结
–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阿多诺 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 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 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 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鲁迅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 •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形象与理性

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 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 种理性。 形象,是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作品所呈 现出来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需要通过人 现出来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需要通过人 的感性直觉的方式来进行把握的。形象是 感性直觉的方式来进行把握的。形象是 文学活动特有的方式。
一、无功利与功利 二、形象与理性 三、情感与认识
一、无功利与功利

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 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 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着某种功利意图。
• 1、无功利 • 无功利是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在文学活
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 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 在美学上,把人与现实的上述关系 在美学上,
称为审美关系; 称为审美关系;把由此获得的感受 和认识,称为美感或审美意识。 和认识,称为美感或审美意识。 • 而所谓的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 而所谓的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 就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就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三、情感与认识

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还表现在,文学富于情感, 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 1、情感性 • 情感性是文学、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因素,是文学
• • •
作品区别于哲学、科学著作的基本特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一个真正的歌者一定不是用他的嗓子歌唱,而是用他 的全部生命去歌唱,……正如加里宁所说的‘必须将自己 的血流一点进去”(何其芳)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狄德罗)
•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
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 的瞬间领悟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 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如卡西尔所说
卡西尔
在科学中, 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 溯到它们的终极因, 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 的直接外观, 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 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 文学也是认识的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 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 识因素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 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然后我死了,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审美关系定义:社会实践使人与世 审美关系定义:
界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即 界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新的关系, 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 自己”的关系, 自己”的关系,这种关系为我们从 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人 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 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 并从中获得与物质享受全然不同的 精神上的喜悦可快慰提供了可能。 精神上的喜悦可快慰提供了可能。
流》
植物学家 商人
诗人
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 杜冉冉
• 首先,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

• •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朱熹认为举世学诗者之所以难以出好诗,“只是心里闹, 不虚静之故” 《庄子达声》”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 庄子达声》 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
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 是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 个悲哀的的人,而是因 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 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 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 现性”。
• 2、 认识性
• •
情感尽管是决定文学内容特质的重要因 素,但不是凡是情感的表露,就都是文学 作品,它要受到认识的深层规范和引导。
“ 如果一个人在体验某种情感时可直接用自 己的姿态或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感染另一个人或另 一些人,在自己想打哈欠是引得别人也打哈欠, 在自己不禁为某一事物而笑或哭时引得别人也笑 起来或哭起来,或者自己受苦时使别人也感到痛 苦,这还不能算是艺术”(列夫· 苦,这还不能算是艺术”(列夫·托尔斯泰)
——阿多诺 ——阿多诺:《美学理论》 阿多诺: 美学理论》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 文学与话语 • 文学与话语蕴藉 •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文学与话语
• 何谓话语
话语(discourse),是与语言、语言系统、 ),是与语言 话语(discourse),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 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四种“ 的区分: 四种“话”的区分: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 。(语言系统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 。(言语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 。(话语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 。(文本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
• 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
• 审美情感的特征
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 它们而显现
• 文学作品往往用一些特定的景物来抒发某
种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这一事 物几乎都成了抒发离情别意的符号。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 江西诗派:北宋后期著名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其著名的代表人物,
• 严羽批判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 严羽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 望庐山瀑布
• • • •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2、文学中的理性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 理性是由概念、 过程, 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 于理性的力量 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 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