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史PPT.ppt
合集下载
临床流行病学ppt
精度评估
通过计算误差率和置信区间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多变量分析
多元回归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通过引入多个自变量,研究它们 对因变量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最 大的因素。
将多个具有相关性的变量简化成 少数几个因子,以便更好地把握 数据结构。
将相似的样本聚成一类,不同的 样本聚成不同的类,以找出隐藏 在数据中的结构。
预。
研究过程的伦理原则
1 2
知情同意原则
必须向研究对象充分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 用途等信息,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给研究对象带来不 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3
保密性原则
必须对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患者隐私和商业机 密予以保密。
数据处理的伦理原则
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 原则
图表展示
利用图表(如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清晰地展示数据分布特征和趋势。
探索性分析
异常值检测
通过箱线图、Tukey法等手段,检测数据中的异常值,以便进一步处理。
数据清理
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去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以保证数据质量。
验证性分析
假设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并进行统计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评估医疗质量
通过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为提高医 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依据。
在卫生政策与决策中的应用
提供卫生政策建议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评估卫生资源配置
通过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评估,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提供依据。
预测卫生需求
通过预测卫生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计算误差率和置信区间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多变量分析
多元回归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通过引入多个自变量,研究它们 对因变量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最 大的因素。
将多个具有相关性的变量简化成 少数几个因子,以便更好地把握 数据结构。
将相似的样本聚成一类,不同的 样本聚成不同的类,以找出隐藏 在数据中的结构。
预。
研究过程的伦理原则
1 2
知情同意原则
必须向研究对象充分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 用途等信息,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给研究对象带来不 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3
保密性原则
必须对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患者隐私和商业机 密予以保密。
数据处理的伦理原则
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 原则
图表展示
利用图表(如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清晰地展示数据分布特征和趋势。
探索性分析
异常值检测
通过箱线图、Tukey法等手段,检测数据中的异常值,以便进一步处理。
数据清理
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去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以保证数据质量。
验证性分析
假设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并进行统计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评估医疗质量
通过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为提高医 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依据。
在卫生政策与决策中的应用
提供卫生政策建议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评估卫生资源配置
通过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评估,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提供依据。
预测卫生需求
通过预测卫生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
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事件的分布特 征、判断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之间是否有关联及关联性质和关 联程度。 如今,流行病学的群体研究方法已被医学各领域广泛应用,成 为医学各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目
2
描述性研究
录
3 分析性研究1 病例对照研究
例如:某地区要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若不同职业间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别很大,就可以按照职业将人群分成若干 层,然后按照事先计算的样本含量在每层中随机抽取所需的调查 对象。
.
优点:可将一个内部变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变异较小 的层,并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相应比例的个体被抽 到,所以抽样误差较其它抽样方法小。
.
一、提出研究目的
描述性
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 死亡率?疾病的人群表现?
研究 目的
分析性
引起某疾病的病因? 某因素是否是某疾病的病因或影 响因素?
验证性
某药物治疗某病是否有效? 某药物与另一药物相比,疗效的 优劣?
注意:研究目的应该是具体的,可望又可及的
.
二、确定研究内容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
医学
哲学
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
数学
.
20世纪中期开始,为适应多病因论的需求,在统计学的 帮助下,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混杂因子、效应修饰因子的处理技术不断完善,解决了 在多个病因存在的条件下生物现象的或然性问题及巧合 现象,因果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既便没有实验室证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也会是真理 性的。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现况研究、队列研 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实施方法; 解释现况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 验的设计要点并能举例说明; 定义本章涉及的所有概念; 了解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单因素统 计分析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的最新进展。
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事件的分布特 征、判断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之间是否有关联及关联性质和关 联程度。 如今,流行病学的群体研究方法已被医学各领域广泛应用,成 为医学各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目
2
描述性研究
录
3 分析性研究1 病例对照研究
例如:某地区要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若不同职业间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别很大,就可以按照职业将人群分成若干 层,然后按照事先计算的样本含量在每层中随机抽取所需的调查 对象。
.
优点:可将一个内部变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变异较小 的层,并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相应比例的个体被抽 到,所以抽样误差较其它抽样方法小。
.
一、提出研究目的
描述性
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 死亡率?疾病的人群表现?
研究 目的
分析性
引起某疾病的病因? 某因素是否是某疾病的病因或影 响因素?
验证性
某药物治疗某病是否有效? 某药物与另一药物相比,疗效的 优劣?
注意:研究目的应该是具体的,可望又可及的
.
二、确定研究内容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
医学
哲学
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
数学
.
20世纪中期开始,为适应多病因论的需求,在统计学的 帮助下,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混杂因子、效应修饰因子的处理技术不断完善,解决了 在多个病因存在的条件下生物现象的或然性问题及巧合 现象,因果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既便没有实验室证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也会是真理 性的。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现况研究、队列研 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实施方法; 解释现况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 验的设计要点并能举例说明; 定义本章涉及的所有概念; 了解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单因素统 计分析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的最新进展。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一章-绪论(医学PPT课件)
(二)学科形成期
James Lind (1716—1794) 坏血病(1747) 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Edward Jenner (1749—1823)
(1796) 接种牛痘 预防天花
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施民安. 琴纳发现牛痘预防天花的经过. 见:钱宇平. 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1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8-42.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Scientific epidemiologists (1863)
首次使用这个称呼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END
流行病学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北京大学
李立明
引言
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
※ 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 ※ 现代病因研究的方法学科 ※ 临床诊疗手段的循证学科 ※ 卫生决策产生的思维学科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 第六节: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展望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William Petty (1623—1687)
提出“政治算数”的概念——通过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及健康方 面的联合调查来告知大众应该如何 进行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著作:《Discourse on Political Arithmetics》(1690)
James Lind (1716—1794) 坏血病(1747) 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Edward Jenner (1749—1823)
(1796) 接种牛痘 预防天花
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施民安. 琴纳发现牛痘预防天花的经过. 见:钱宇平. 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1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8-42.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Scientific epidemiologists (1863)
首次使用这个称呼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END
流行病学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北京大学
李立明
引言
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
※ 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 ※ 现代病因研究的方法学科 ※ 临床诊疗手段的循证学科 ※ 卫生决策产生的思维学科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 第六节: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展望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William Petty (1623—1687)
提出“政治算数”的概念——通过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及健康方 面的联合调查来告知大众应该如何 进行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著作:《Discourse on Political Arithmetics》(1690)
流行病学概述PPT课件
大流行(Pandemic): 某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 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期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 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失年。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地区分布
判断 疾地方病性在疾国病家的间依与据国家内的分布 1随.居年住疾龄在的病当增的地长城的而乡各上分人升布群,组相该反病,发居病住率在均其高他,地并区的且 相似 疾人群病组的该地项方病聚发集病率性均低,甚至不发病。
死亡专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死亡频率的测量--病死率 (fa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 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疾病频率的测量-罹患率 (attack rate)
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 标, 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疾病频率的测量--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某时间内某病病例数
2. 外来健康人在地进方入性当地居自住然一地定方性时间后可发病, 其经一发定病时率间同后当该地输病居入的民性发相病似率;自可自然下该疫降地源区,性 迁患出者的症居状民减,
轻或呈自愈趋势。
统计地方性
3.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2、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3、周期性(cyclic change) 4、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失年。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地区分布
判断 疾地方病性在疾国病家的间依与据国家内的分布 1随.居年住疾龄在的病当增的地长城的而乡各上分人升布群,组相该反病,发居病住率在均其高他,地并区的且 相似 疾人群病组的该地项方病聚发集病率性均低,甚至不发病。
死亡专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死亡频率的测量--病死率 (fa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 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疾病频率的测量-罹患率 (attack rate)
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 标, 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疾病频率的测量--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某时间内某病病例数
2. 外来健康人在地进方入性当地居自住然一地定方性时间后可发病, 其经一发定病时率间同后当该地输病居入的民性发相病似率;自可自然下该疫降地源区,性 迁患出者的症居状民减,
轻或呈自愈趋势。
统计地方性
3.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2、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3、周期性(cyclic change) 4、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① 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② 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 ③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④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⑤ 心理异常和精神病; ⑥ 慢性肝、肾疾病,如肝硬化; ⑦ 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不可逆性损害。
急性与慢性和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 非传染性
急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炭疽 钩端螺旋体病 麻疹 猩红热 流感
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制危险因素和难以控制的危险因 素,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 食不平衡、心理压力等;难以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疾病 家属族史、年龄、性别等。针对可控制危险因素进行 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缓生活方式病。
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
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吸1烟.可吸以引烟起:很多NCD,有人认为至少有20多种,如
6.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与慢性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其中病 毒感染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流行病学 研究发现,约有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 ,特别是病毒的感染有关。
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 胃癌;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状病 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 胞恶性肿瘤、鼻咽癌;HIV与非何杰金氏淋巴 瘤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时间分布 (二)人群分布 (三)地区分布
性别差异 地区差异
我国慢性病现状
我国慢性病发病和患病情况是“发展迅速,形 势严峻”。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流 行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
四、防制策略及措施
1、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 2、三级预防策略 3、社区综合防治 4、风险评估与自我管理 5、优先干预措施和行动 6、评价
急性与慢性和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 非传染性
急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炭疽 钩端螺旋体病 麻疹 猩红热 流感
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制危险因素和难以控制的危险因 素,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 食不平衡、心理压力等;难以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疾病 家属族史、年龄、性别等。针对可控制危险因素进行 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缓生活方式病。
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
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吸1烟.可吸以引烟起:很多NCD,有人认为至少有20多种,如
6.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与慢性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其中病 毒感染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流行病学 研究发现,约有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 ,特别是病毒的感染有关。
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 胃癌;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状病 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 胞恶性肿瘤、鼻咽癌;HIV与非何杰金氏淋巴 瘤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时间分布 (二)人群分布 (三)地区分布
性别差异 地区差异
我国慢性病现状
我国慢性病发病和患病情况是“发展迅速,形 势严峻”。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流 行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
四、防制策略及措施
1、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 2、三级预防策略 3、社区综合防治 4、风险评估与自我管理 5、优先干预措施和行动 6、评价
流行病学完整版ppt
用于推断某种疾病病因的数学模型,如元分 析、Poisson回归模型等,有助于确定主要 影响因素和关键控制点。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播途径
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等多种途径。
效果评价
对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 进控制方案。
04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非传染病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研究非传染病发生和分布规律,分析影响 疾病传播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背景对非传染病的发生和转归具有重 要影响,如基因多态性和易感基因的研究 。
影响因素分类
包括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环境因素
实验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01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以
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临床试验
02
在患者中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药物、疗法或其他干预措
施的效果。
社区干预试验
03
在社区整体水平上开展实验性研究,通过改变社区环境或实施
健康促进计划,以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改善健康状况。
流行病学模型
03
控制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患者、追踪密切接
触者、加强卫生防疫等。
传染病监测与控制
1 2 3
监测
通过疫情报告、定点医院监测、社区监测等多 种方式,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疫 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
包括隔离控制和群体控制两种方式,根据疫情 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封锁疫情 发生区域、组织疫苗接种等。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1995年发现首例后,迅速发展 2.1995-2001 快速增长,年递增20%, 3.2002年后,年递增15% 4.全区HIV感染者和患者 ,死亡,占全国10% 乌鲁木齐和伊犁感染者占全区总数的80%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 2.吸毒人群的流行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向 性乱人群和一般人群扩散 3.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已经来临 4.感染者集中在青壮年群体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二、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广泛流行期。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艾滋病流行三个阶段 散发期 第1个时期(1982~1988年):全国只报告 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 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 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 Ⅷ因子而被感染。
主要内容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分类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红丝带标志红丝带标志第一节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发现简史1981年首例患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周报上报道1983年艾滋病病毒hiv被成功分离1986年该类病毒被统一命名1984年早期hiv研究获得重大突破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剂药盒问世1986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问世1988年确定了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发展阶段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亦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蔓延速度快 2、疫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3、发展中国家疫情较重 4、亚洲HIV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 5、流行病学和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 6、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 出问题,全球每年因此耗资5000亿美元。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 2.吸毒人群的流行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向 性乱人群和一般人群扩散 3.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已经来临 4.感染者集中在青壮年群体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二、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广泛流行期。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艾滋病流行三个阶段 散发期 第1个时期(1982~1988年):全国只报告 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 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 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 Ⅷ因子而被感染。
主要内容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分类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红丝带标志红丝带标志第一节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发现简史1981年首例患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周报上报道1983年艾滋病病毒hiv被成功分离1986年该类病毒被统一命名1984年早期hiv研究获得重大突破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剂药盒问世1986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问世1988年确定了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发展阶段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亦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蔓延速度快 2、疫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3、发展中国家疫情较重 4、亚洲HIV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 5、流行病学和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 6、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 出问题,全球每年因此耗资5000亿美元。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共8439例,死亡812例)
8/9/2020
16
8/9/2020
17
全民动员抗击SARS
8/9/2020
18
人感染禽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9/2020
19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
8/9/2020
37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疾病
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
伤寒、血吸虫
食物传播
痢疾、霍乱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
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
梅毒、艾滋病
8/9/2020
38
1.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
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
8/9/2020
30
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定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流行病学意义: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 影响流行特征
8/9/2020
31
病原携带者 (carrier) 是指没有任 何临床症状 而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
8/9/2020
32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 触而导致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8/9/2020
16
8/9/2020
17
全民动员抗击SARS
8/9/2020
18
人感染禽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9/2020
19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
8/9/2020
37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疾病
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
伤寒、血吸虫
食物传播
痢疾、霍乱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
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
梅毒、艾滋病
8/9/2020
38
1.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
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
8/9/2020
30
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定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流行病学意义: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 影响流行特征
8/9/2020
31
病原携带者 (carrier) 是指没有任 何临床症状 而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
8/9/2020
32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 触而导致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预防医学第二讲(流行病学概论)课件
健康状况的评估与预测
健康状况评估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全面评估人群的健 康状况,包括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死 亡率等指标,以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 素。
健康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可以 对未来疾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前 制定应对策略。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影响健康的各种行为因素,如吸烟、饮 酒、饮食和运动等,通过行为干预措施改善这些不良习惯, 降低疾病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医学第二讲(流 行病学概论)课件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 • 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
0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价预 防和控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健康促进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05
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与挑 战
大数据与流行病学
总结词
大数据技术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 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
详细描述
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多来源、多维度的数据,对疾病流行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 测,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传 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病因和病因模型
病因
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环境、 行为和遗传等因素。
因果推断
根据流行病学证据,确定病因与疾病之间的 因果关系。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病学课件)
➢ 医源性传播(nosocomial transmission):是指在医疗、预防工 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 染病的传播。
➢ 医源性传播可分为以下两类: 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或检查时由污染的医疗器械导致的疾病传播; 输血、药品或生物制剂被污染而导致的传播,如病人由于输血而 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 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水源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 粪便、污染物污染水源所致,生物恐怖主义对饮用水的故意污 染同样值得警惕。
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2、传播途径的分类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
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经飞沫核传播 经尘埃传播
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 ①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 ③在没有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 ④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 生物学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叮咬血液带有病原体的感染者,将病原体吸入 体内,通过再叮咬易感者传播疾病。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 从节肢动物吸入病原体到具有传染性的这段时间,称为外潜伏期。
7、经节肢动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有一定的地区性,病例与传播媒介的分布一致。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消长与传播媒介的活动季节一致; ③具有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 ④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播途径(1)
➢ 医源性传播可分为以下两类: 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或检查时由污染的医疗器械导致的疾病传播; 输血、药品或生物制剂被污染而导致的传播,如病人由于输血而 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 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水源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 粪便、污染物污染水源所致,生物恐怖主义对饮用水的故意污 染同样值得警惕。
4、经水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2、传播途径的分类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
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经飞沫核传播 经尘埃传播
3、经空气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 ①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 ③在没有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 ④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 生物学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叮咬血液带有病原体的感染者,将病原体吸入 体内,通过再叮咬易感者传播疾病。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 从节肢动物吸入病原体到具有传染性的这段时间,称为外潜伏期。
7、经节肢动物传播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有一定的地区性,病例与传播媒介的分布一致。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消长与传播媒介的活动季节一致; ③具有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 ④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播途径(1)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ppt课件
精选ppt
4
问题
• 4、根据上述调查,你认为有否可能为 水型流行,为什么?是否还需要进一步 调查证实?
• 5、你认为此次流行是否与食物有关, 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面积短时期内发 病的食物应具备哪些条件?
精选ppt
5
• 当时该市有新疆来的伽师瓜,江苏来的甘 蔗,各饮食店的涮羊肉,来自各地的螺蛳、 白蟹和毛蚶等水产品。除12月20日、25日 及1988年元月1日大量供应毛蚶外,其他 品种上市量不大,覆盖面积小,上市时间 也参差不齐。
精选ppt
1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精选ppt
1
课题
• 某市自1988年1月14日起,市区发生大批症状相 似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继而出现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等消化系统症状。最后90%的病人尿色增深,皮 肤黏膜黄染,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以青壮年发 病为主,未见性别差异。
• 该市常住人口7159678人,到3月18日共收到报告
病例292301例。该市往年该病的发病率平均3.4%。
下述292301例病例于1月14日开始发病,流行顶
峰在2月1日,疫情上升曲线呈锯齿形。由三个流
行高峰构成,峰尖分别在1月20日,1月25日和2
月1日,日病例数各为14555、15042及19013例。
自2月2 日起疫情迅速下降.
精选ppt
2
问题
附表2-3 进食毛蚶与发病的关系
病对合 例照计
40 48 食 83 4 7
未
46 46
食8 0 8
合
86 95
计 X921=(︱a4d-bc︱5 -N/2)2N / (a+b)(b+c)(c+d)(a+d);
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地区性流行
在一些地区,如中国南方 沿海城市,手足口病呈现 周期性流行趋势,每隔几 年出现一次高峰。
传播途径与方式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 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粪
便等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源 、食物等,通过手部接触口鼻
而感染。
空气传播
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但相对 较少见。
临床研究进展与治疗手段
临床诊断标准
不断完善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 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治疗方法
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治 疗等,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疫苗研制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工作, 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 病的传播。
05
手足口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男,5岁,因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就诊。实验室检查显示EV71 阳性。经隔离治疗,一周后痊愈。
病例二
患者女,2岁,因口腔溃疡、流涎、食欲不振就诊。手、足部无皮疹。实验室检 查显示CA16阳性。经对症治疗,一周后好转。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一分析
患者EV71阳性,症状较重,有高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治疗上应采取隔离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给予抗病毒、抗炎和对症治疗。
病例二分析
患者CA16阳性,症状较轻,仅有口腔溃疡、流涎、食欲不振。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口腔护理、饮食调整等。
讨论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不同病毒型别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EV71和CA16 是最常见的病毒型别,其中EV71病毒引起的症状较重,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 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病毒型别的鉴别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要点一
定期筛查
要点二
早期干预
推广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Part
06
结论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挑战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 持续上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 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公共 卫生带来巨大挑战。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
糖尿病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 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难度 大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预 防和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开展个性化治疗和管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 认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 的患病风险。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预 防的科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研究糖尿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 措施,以及糖尿病对个体和人群健康 的影响。
Part
02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情况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
总结词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详细描述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持 续上升,目前估计有4.25亿糖尿病患 者,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92亿。
环境污染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重金属等污染物可能与糖 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
01
02
03
定期筛查
要点二
早期干预
推广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Part
06
结论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挑战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 持续上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 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公共 卫生带来巨大挑战。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
糖尿病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 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难度 大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预 防和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开展个性化治疗和管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 认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 的患病风险。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预 防的科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研究糖尿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 措施,以及糖尿病对个体和人群健康 的影响。
Part
02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情况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
总结词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详细描述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持 续上升,目前估计有4.25亿糖尿病患 者,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92亿。
环境污染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重金属等污染物可能与糖 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
01
02
03
流行性感冒PPT(共38张PPT)全
第8版 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
他禽类、野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传染源尚 待进一步确定。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分 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等,人与人传播缺乏 确切证据。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
•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 的流行 。
第8版 传染病学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 毒科,呈形性,直径80~ 120nm,核酸为单股RNA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 向内分为三层
外层:两种表面抗原 中层:基质蛋白(M) 内层:核衣壳,由病
毒基因组和核糖蛋白 (NP)组成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抗体检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
丙型(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 甲型(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乙型流感 :局部流行,相隔5~6年发生一次;
鉴别诊断 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PT-PCR检测相应核酸。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 抗原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及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脑膜脑炎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肺充血,粘膜下层局部炎性反应,细胞间质水肿,周围巨噬细胞浸润,肺泡细胞出血、脱落,重者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 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最常见,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 H9N2为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基本措施,我国目前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伴畏寒或寒战、头痛、关节痛、肌痛、全身不适及纳差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
他禽类、野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传染源尚 待进一步确定。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分 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等,人与人传播缺乏 确切证据。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
•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 的流行 。
第8版 传染病学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 毒科,呈形性,直径80~ 120nm,核酸为单股RNA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 向内分为三层
外层:两种表面抗原 中层:基质蛋白(M) 内层:核衣壳,由病
毒基因组和核糖蛋白 (NP)组成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抗体检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
丙型(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 甲型(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乙型流感 :局部流行,相隔5~6年发生一次;
鉴别诊断 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PT-PCR检测相应核酸。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 抗原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及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脑膜脑炎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肺充血,粘膜下层局部炎性反应,细胞间质水肿,周围巨噬细胞浸润,肺泡细胞出血、脱落,重者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 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最常见,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 H9N2为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基本措施,我国目前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伴畏寒或寒战、头痛、关节痛、肌痛、全身不适及纳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 疾病(充分病因);
4. 能从患该病的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0世纪学科复兴
Joseph Goldberger (1914-1930) 糙皮病-饮食缺乏(烟酸缺乏),而非 传染病
20世纪学科复兴
饮水加氟预防龋齿(1930s~)
水中高氟氟斑牙不易得龋齿 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干预
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
2.学科形成期
John Snow (1854)
2.学科形成期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idemiologists (1863) 首次使用这个称呼
2.学科形成期
Robert Koch (1843-1910)
确定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确定了水净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性
确定微生物为致1病. 在因相子应时疾,病的He患n者le中-K总o能ch检提出该病原体
出4条原则
(必要病因);
2.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
流行病学史
2.学科形成期
James Lind (1716-1794)
VitC缺乏 – 坏血病 (1747)
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2.学科形成期
James Lind (1753)
相关著作:A Treatise on the Scurvy. In Three Parts. Containing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Causes and Cure of that Disease, Together with A Critical and Chronological View of What Has Been Published on the Subject. Edinburgh: Printed by Sands, Murray and Cochran for A Kincaid and A Donaldson, 1753.
2.学科形成期
Edward Jenner (1749-1823)
(1796)
接种牛痘 预防天花
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2.学科形成期
Ignaz Semmelweis (1818-1865)
(1847) 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前用 漂白粉洗手-预防产褥热
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
相关著作:The cause, concept and prophylaxis ofchildbed fever.(1861)
2.学科形成期
William Farr (1807-1883)
在英国首创人口和死亡的常规资料收集 提出许多流行病学的重要概念:标化死 亡率、人年、剂量反应关系、患病率= 发病率×病程
现代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2.学科形成期
John Snow (1813-1858)
伦敦宽街-霍乱爆发 标点地图法 霍乱是介水传播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2.学科形成期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END
标志着第一个流行病学时代的结束 约1870年起进入了细菌时代-流 行病学的低迷时期
2.学科形成期
Louis Pasteur (1822-1895)
微生物理论 (germ theory) 主张改革临床实践,减少微生物相 关疾病的传播 开发了鸡霍乱、炭疽、猪丹毒疫苗 减毒的微生物可以用作免疫 提出狂犬病是由一种显微镜看不到 的物质传播的(即病毒),并开发 疫苗治疗和预防狂犬病 巴斯德杀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