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

202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

202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1摘要2023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该报告围绕全球结核病疫情负担、登记报告、治疗转归、创新进展等内容展示了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基本要点。

作者通过对该报告的全球结核病负担、诊疗现状等方面进行解读,为结核病领域工作者全面了解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防控策略、行动及进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核;研究;总结性报告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每年导致上千万人口发病,每天仍然有超过3500人死于这种可预防、可治愈、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

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控成效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和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 提出的“终止结核病策略”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2023年11月7日,WHO通过《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发布了全球最新的结核病疫情形势,以及抗击结核病行动的成效。

目前,全球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服务规模已经显著恢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结核病防治服务的不利影响也开始扭转。

本文通过对全球报告中重要内容进行解读,为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专业人员掌握前沿动态提供参考。

一、全球结核病疫情负担(一) 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情况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患者为1060万例(95%CI: 990~1140万),高于2021年的1030万例和2020年的1000万例。

其中55%为男性,33%为女性,0~14岁的儿童占12%。

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133/10万(95%CI:124/10万~143/10万),较2020—2022年间增加了3.9%,与2015年相比的发病率净降幅仅为8.7%,距离WHO “终止结核病策略”的“2025年设定的下降50%”的里程碑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全球各国结核病流行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占全球所有发病总数的87%,其中印度(27%)、印度尼西亚(10%)、中国(7.1%)、菲律宾(7.0%)、巴基斯坦(5.7%)、尼日利亚(4.5%)、孟加拉国(3.6%)和刚果(3.0%) 等8个国家占全球发病总数的2/3以上。

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sl ono epesree [ ] ri R sac ,9 8 87:2 a h r nt r o f x J .B a eerh 19 ,0 2 2— h s rl n
2 7 2
[ 1 rw C S hhrt S ep net m it ac foriutn 4 ]Ce s , elo .R sos o ane n eo un e i. J sC n t q l i n r t o e[ ] e n s 19 ,6 15—18 f t ni apiaem dlJ .R gA et ,9 1 1 :9 ao m h 9
8 : 0 —2 4 4 2 2 0
etei wt d ci [ ] e ns a d 20 ,6( : s s i l oa e J .R gA et Pi Me ,0 1 2 6) h a hi n h n
512 — 5l7
i lm i ao n mp o e o n q tt e a e a [ 5]M owaf H A ,s alSA. Mel tni i r v st ur i ue olr nc nd 2 e h n e o t p r t ea a g sa i a in sr c i i g i t v n u e n a c sp so ea i n l e i n p t t e e vn n r e o s I— v e a '

37 0 6.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tg t rdt nl hns n s r Meiie 0 2Sp 2 ( 7 o enJun l fner e Taioa C ieeadWet n dc 1 e , 1 2 ) I ad i e n2
[7 3 ]阮 爱 娟 , 芬 儿 .气 压 止 血 带 并发 症 原 因 分 析 及 预 防 [ ] 阮 J .护 理 研 究 ,0 5,9 6 16 20 1 ( ):09—17 00 [ 8 dnsnA,isnV h oio ftetunq e o h p e 3 ]O iso Fne .T epsino h o riut nteu pr t l [ J ora o o eadJit ugr— ri o m ,0 2 i J .Junl fB n n on re Bis V l e 20 , mb S y th u

牛结核病研究进展

牛结核病研究进展

牛结核病研究进展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在牛身上发生的一种慢性、高传染性疾病。

它不仅对牛的健康造成威胁,还给人类的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对牛结核病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对牛结核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1.检测技术的改进:牛结核病的早期检测对于防控传播至人体非常重要。

近年来,各种新的检测技术被开发出来,包括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纳米金传感器等。

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牛结核病,从而降低其传播风险。

2.病原学研究:牛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

研究人员对其基因组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分析结核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并研究它们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

3.免疫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对于理解牛结核病的抗原-抗体反应、免疫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分析牛结核病患牛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寻找新的免疫标记物,这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疫苗研发。

4.流行病学和传播途径研究:了解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者可以确定结核病在牛群中的传播模式和规律,进而开展精确的疫情监测和控制工作。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评估了与牛结核病的感染风险相关的环境因素,如农场管理、饲养条件等。

5.疫苗研发:目前,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依靠疫苗接种。

然而,现有的疫苗对牛结核病的保护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接种后易造成阳性反应。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疫苗候选物,包括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

这些研究有望为兽医界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疫苗策略。

6.防控措施与政策:除了疫苗接种外,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对于牛结核病的防治也非常重要。

一些国家已采取了全面的牛结核病防控措施,包括早期检测、扑杀感染牛和加强农场管理等。

科学家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也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牛结核病的研究进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检测技术改进、病原学研究、免疫学研究、流行病学和传播途径研究、疫苗研发以及防控措施与政策制定。

结核病的病原学研究检测与鉴定方法

结核病的病原学研究检测与鉴定方法
详细描述
利用特定的核酸探针或PCR技术,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 性基因序列进行检测。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到病原菌 的存在,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但对实验室技术和设备要求 较高。
基因测序鉴定
总结词
基因测序为结核病病原学鉴定提供精准、全面的信息。
详细描述
通过提取结核分枝杆菌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或目标区域测序,获得病原菌的基因信息,然后与已知结核分 枝杆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确定病原菌种类和特征。此方法能够精确到菌株水平,为溯源和分析病原 菌的进化、传播等提供重要依据,但成本和技术难度相对较高。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面、精准
下一代测序技术可实现对病原体全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为结核 病病原学研究提供全面、精准的信息。
分辨率高
下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能够准确鉴定病原体的种类、株系 和变异情况。
助于溯源和传播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结核菌株的基因组序列,有助于揭示结核病的传播途 径、溯源以及演化规律。
03 优缺点
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特异性较差,受卡介苗 接种和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
X光检查
01 原理
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观察肺部结构变化,发 现结核病灶。
02 操作方法
患者站立或躺平在X光机前,X射线管发射X射线 ,穿过人体后被检测器接收,转化为可见图像。
03 优缺点
能直观显示肺部病变,对结核病诊断有较大价值 ,但早期病变可能不明显,且受其他肺部疾病干 扰。
THANKS
感谢观看
结核病的病原学研究 检测与鉴定方法
汇报人:XXX
2023-11-22
目录
• 结核病病原学概述 • 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 结核病的病原学鉴定方法 • 结核病病原学检测与鉴定的新技术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一、背景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广泛的结核病流行。

为全面了解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疾病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卫生部于2010年组织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首先,在农村和城市分别抽取若干样区,然后在样区内抽取若干个居民小区或村庄,最后在小区或村庄内抽取居民个体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总计抽取居民个体12万人,其中城市居民5万人,农村居民7万人。

三、主要发现1. 结核病感染与发病率本次调查发现,结核病感染率为4.5%,具有结核病病原学阳性的居民的发病率为1.5%。

结核病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低,中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较高。

2. 结核病流行类型本次调查显示,进入研究对象的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占总病例的90%以上。

其他类型的结核病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发病率较低。

此外,结核性胸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的比例略有上升。

3. 结核病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复杂(MTBC)菌株为主,其中以北京株最为常见。

然而,如枸橼酸还原酶(AK)株和蓝氏杆菌等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也有所上升。

4. 结核病流行特征本次调查发现,结核病流行特征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农村地区结核病感染率高,且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结核病感染率相对较低,男女之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年龄组的结核病感染率呈现不同趋势,青少年和中年人的感染率相对较高,而儿童病例的比例较低。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抽样调查,全面了解了2010年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的感染与发病率仍较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推广结核病的预防接种,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结核病的传播和感染。

结核病病原学

结核病病原学

结核病病原学1882年Koch发现结核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菌。

结核杆菌在分类学上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分支杆菌,简称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所致感染中,结核杆菌感染发病率约占90%,其余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牛分支杆菌、鸟分枝杆菌等所致感染。

结核杆菌细长而稍弯,约0.4μm×40μm,两端微钝,不能运动,无荚膜、鞭毛或芽胞。

严格需氧。

不易染色,但经品红加热染色后不能被酸性乙醇脱色,故称抗酸杆菌。

电镜下结核杆菌细胞壁厚约20nm,其表层粗糙,伴有横式排列的绳索状皱褶物。

细胞质外紧包一层质膜。

结核杆菌是专性需氧菌,空气内加5%-10%CO2刺激生长,在35-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

结核杆菌对营养要求较高。

对一些营养成分有特殊的要求,在特殊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在固体培养基方面,以鸡蛋为基础,常用的培养基有改良罗氏培养基,酸性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以琼脂为支持物,制备合成与半合成培养基。

结核杆菌培养生长缓慢,增殖周期约15~20小时,至少需要2~4周才有可见菌落,为临床快速诊断造成了较大困难。

结核杆菌细胞的结构十分复杂,它含有许多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的不同蛋白质、糖类和脂类。

在结核杆菌菌体成分中,含大量类脂质,占菌体干重20%~40%,胞壁含量最多,使之具疏水性和对环境的较强抵抗力。

类脂质主要由磷脂、脂肪酸和蜡质组成,多与蛋白或多糖相结合。

细菌成分及其代谢物引起机体组织学上的变化,菌体蛋白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即过敏反应等。

磷脂能增强菌体蛋白的致敏作用,产生干酪性坏死;脂肪酸中的结核杆菌酸有促进结核结节形成的作用。

蜡质在类脂质中所占比率最高,由数种成分构成,其中分枝菌酸与抗酸性有关;蜡质D有很强的佐剂活性。

有毒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成索状生长,被称为索状因子的物质即是一种类脂质。

结核杆菌无荚膜,不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亦无内外毒素,其致病性推测与索状因子有关,它能使小白鼠产生结核性肉芽肿并致死。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国于2010年进行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本报告基于此次调查数据,分析当前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对各类人群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治愈率、死亡率、病原学诊断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一)结核病发病情况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共有X万余人患结核病。

其中,城市患者X万人,农村患者X万人。

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

各地区的发病率因地域、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差异。

(二)治愈率与死亡率本次调查发现,结核病的治愈率达到了XX%,死亡率有所下降。

然而,部分地区因经济条件、医疗水平等因素影响,治愈率较低。

(三)病原学诊断情况病原学诊断是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本次调查显示,约XX%的结核病患者进行了病原学诊断,其中约XX%的患者得到了准确的诊断。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进行病原学诊断,这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分析讨论(一)流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域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二是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三是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医疗水平等原因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发展趋势从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结核病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治愈率逐渐提高;二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望逐步下降;三是需要继续加强防控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建议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二)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
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钰琪;任靖宜;康小文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22(62)5
【摘要】结核病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传统的结核病病因学诊断存在易于和其他疾病混淆及实验室检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如Xpert可以促进结核病的诊断,但其仍存在不足。

二代测序技术(NGS)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式,在多种传染病中被用于疾病诊断、病原体鉴定、耐药性检测和疫情调查,其在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出较大价值。

未来NGS有望成为病原学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技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明智的治疗相关决策。

【总页数】4页(P110-113)
【作者】王钰琪;任靖宜;康小文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
【相关文献】
1.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2.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3.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
诊断和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4.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5.二代测序技术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应用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李晓贞【摘要】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占48.8%,且呈向高龄组推移的倾向。

老年肺结核因其表现不典型,病灶分布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低以及治疗用药依从性差,不良反应率高等原因致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成为难题,甚至成为难治性肺结核病。

近年来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方法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针对老年肺结核病人的个体化治疗、综合性治疗的普及,为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该文对此进行综述。

%The surgery results of national 5th tuberculosis epidemiology shows that the patients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aged more than 60 account for 48.8%,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epidemiology becomes a difficult topic due to the atypical manifestation of senile tuberculosis, atypical lesion distribution, low positive rate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bad treatment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high adverse reaction rate, even becomes the refracto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re-cent years, some new molecular biology and amynology methods in the adjunctiv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popularizing the individual treatment and general treatment for senile tuberculosis provides a better technical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tuberculo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6(013)033【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老年人;肺结核;诊断;治疗;老年结核病【作者】李晓贞【作者单位】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一科,辽宁丹东 1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1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威胁全球及中国人群健康的重大传染病,2015年WHO报告全球估算共有960万结核病新发患者,且多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突出表现是向老年推移,尤其有向高龄组推移的倾向[1]。

简述肺结核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

简述肺结核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

简述肺结核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病原学调查、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调查。

一、病原学调查病原学调查是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环节,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其分布情况和流行趋势。

病原学调查包括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毒力、耐药性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不同菌株的特征,为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是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二环节,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结核病。

此外,肺结核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研究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流行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等方法进行。

三、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三环节,通过对人群中肺结核发病率、死亡率和感染率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肺结核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疫情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

疫情调查可以了解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研究危险因素与肺结核发病的关系,队列研究可以观察人群中肺结核感染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总结起来,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分别是病原学调查、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学调查主要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征,传播途径研究肺结核的传播方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肺结核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

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对肺结核流行病学的全面认识,为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

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新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一、结核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咯血、低热、乏力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纳差、肺部啰音等。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了解病情,但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

2.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辅助诊断方法。

该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PPD),根据注射部位出现的硬结或红斑的大小和硬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然而,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BCG疫苗接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3. 结核病病原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更加准确和迅速。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传统的培养方法。

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和鉴别。

4.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扫描是常用的结核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检查肺部的阴影、空洞、结节等变化,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

此外,还可以利用PET-CT技术评估病变活动性,判断治疗效果。

二、抗结核治疗的新进展1. 药物疗法目前,抗结核治疗的首选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然而,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治疗方案逐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近年来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不断涌现。

例如利福昔明、贝达替尼等药物,对多药耐药结核病和极耐药结核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2. 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抗结核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

根据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将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治疗失败和耐药的风险。

此外,联合抗病毒治疗也被用于治疗HIV与结核病共感染的患者,以防止疾病的恶化和复发。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传统病原学对其诊断效率较低,易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文中对近年来出现的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分为核酸检测方法、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脑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结核病中最致命的肺外结核病型。

尽管接受了抗结核治疗,TBM患者的病死率仍超过30%[1]o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TBM患者中病死率接近40%,而合并HIV感染的耐药TBM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2]。

TBM患者能否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3]。

但TB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常规、生化等参数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进行鉴别[4,5]。

此外,TBM患者脑脊液中Mtb的载量通常较低,这对TBM的病原学诊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6,7]。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和普及快速有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Mtb及其耐药性检测方法,对TBM诊疗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8]。

在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抗酸染色廉价、快速、简单易实施,但敏感度欠佳,无法检出低菌载量样本中的病原体[9, 10];尽管后来提出的改良抗酸染色能够使细胞内外的Mtb同时在镜下呈现,增加了对脑脊液样本中Mtb的检出率,但通过染色镜检无法区别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且无法提供病原菌的耐药信息[10,11, 12]o脑脊液Mtb培养仍然是目前诊断TBM的“金标准”,但耗时至少2周,这限制了TBM的早期诊断[13,14]o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以Xpert Ultra (GeneXpert MTB/RIF Ultra)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被用于 TBM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耗时长、敏感度低等缺陷;此外,一些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如犬尿氨酸、乳酸、肉碱、色氨酸、载脂蛋白B(ApoB)、类神经表皮生长因子2(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like2,NELL2)、月旨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等,也被证明与TBM的发病相关,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防治结核病研究的新进展(一)

防治结核病研究的新进展(一)
T W V L HE NE E O VEM EN RE AR T OF SE CHl G RE TM E T AND N T A N PRE NT ON O F T VE l U—
B R U OSS(I) EC L I
L OU io g Ha r n
结核病 诊断学 的进展
维普资讯
—I夏臣
,带 业 簸 术 霹 /
现医2年 月7 1 o ic7lo 代院0 1第卷 0 dHtt 71 0 0 第期Mms 2V 0 7 eol o pO0 a 0 N
防 治结 核 病 研 究 的 新 进展 ( ) 一
娄 海容
高于 IR 9 %对 7 %) s G A(0 6 。T T加 I R G A和 T T加一次痰涂 s
片的结合敏感性分别 为 9 % 和 9 %。T T结合 IR 或结 6 3 s GA 合一次痰涂片在某些机构可能用于排 除结核的诊断 。 Boh m BohsR s o ru . 0 6Sp8 表文章 “ i e ipy e m nn 2 0 e 发 e C 以 核酸序列基础 扩大 的酶 联免疫 吸附 法 ( A B N S A—E IA) LS 用 来从分子水平检出结核分枝杆菌 ” 。文章说 : 用此法 可在 5小时内检出少至 1 F / l 1 C U m 的结 核分枝杆菌 。从 临床 X0
核特异性抗原反应产生的 干扰 素的量为少 , 显然较易得出
不肯定的 IR 结果 。T T在 所有 结核病 人 中的 总敏 感性 GA s
图、 向、 双 彩色 、 能量多普勒 用于研究 5 O例 不同类 型的 肾结
核病 人。显示肾血流的性质依赖 于结核病 灶的病 理形态 改 变 的大小。分光及能量多普勒 的研究揭示 在结核 浸润 区血 流增强 。在各种类型 的 肾结核 , 周围血 管阻力 有增加 , 和 这

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因结核引起肺不张或含气不全者进行局部用药治疗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 细菌学
– 涂片染色镜法:
灵敏度为每毫升104~105条菌,属低敏 感性的方法
– 培养法:
属中敏感性的方法,时间约需4~8周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痰菌阳性率与痰细菌学检查频率
10 100 万 ) 50
0
活动性 涂阳 菌阳
全国
广东省
广州市
200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
800
700
患 600
病 率
500
( 400
1
10 300
万 200 )
100
活动性
涂阳 菌阳
/
0
1979年 1990年 2000年
全国3次流调肺结核患病率(1/10万)
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 血清免疫学
通过测定人体的结核抗体及结核抗原的一种快速简单检查技术 结核病诊断,特别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诊断中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 之一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 分子生物学
聚合酶链反应(
):
它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无培养依赖性等特征
其临床意义的评价仍需认真的较长时间验证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最佳方案
复治肺结核病个性化治疗
• 因耐药与否而异,合理选择药物 • 遇有不良反应,随时调整方案。 • 必须在有临床经验专家指导下进行,

痰诱导技术应用于肺结核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痰诱导技术应用于肺结核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痰诱导技术应用于肺结核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韩梅韩璞陈雅婷杨松严晓峰【摘要】痰诱导技术是一种公认的相对安全、无创的非侵入性采样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气道细胞,获取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广泛用于优化各种呼吸道炎症疾病的检测,以及对炎症进程及其机制的研究。

痰诱导已被证明可以提供与支气管镜检查类似的结核病患者阳性诊断率,痰诱导标准化方法的建立提高了痰样品的质量。

而高质量的痰有助于提高肺结核病原学检测的敏感度,从而改善肺结核的阳性诊断率。

作者综述了痰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情况,阐述了不同的痰诱导方法,包括高渗盐水、肺笛、物理痰液收集技术、高渗盐水+物理痰液收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深人说明了通过常用的高渗盐水来诱导痰在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痰;结核,肺;诊断Study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utum induction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 ANM ei1, H A N P u2»CHEN Ya-tin^3, YANG Song' . YAN X iao-feng1 . 1Research Institute o f Tuberculosis Chongqi)igPublic Health Medical Center^ Chongqing 400036 ^C hina;2Department o f Neurology^ Ch〇)igqitig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o f the Chinese People9 s Armed Police Forces Chongqing 400061, C hina;3Obstetrics mid Gynecology the 909th Hospital o f J 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o f Chinese People1 s LU)er(itwn Aimy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 :YANG Song, Em ail:*********************;YAN Xiao-feug;Em ail:*****************【Abstract】Sputum induction is recognized as a safe and non-invasive sampling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airway celLs, obtaining airway secretion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cystic fibrosi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optimizing the examinations of various respiratory inflammatory diseases diagnosis, as well as for researching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and its mechanisms. Sputum induc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it can achieve the similar positive rate to bronchoscope examination in tuberculosis (TB) diagnos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sputum induction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sputum sample. High quality sputum sample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etiological detection of pulmonary TB, thus improving the positive rate of pulmonary TB diagnosis. The authors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utum induction researches, as well a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y also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putum induction method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hypertonic saline, lung flutters, physiotherapy sputum sample collection technology, and hypertonic salineplus physiotherapy sputum sample collection technology. The value of sputum induction method with hypertonic saline in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TB was in depth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Sputum;Tuberculosis, pulmonary;Diagnosis可用于调查气道炎症的方法包括直接方法(如支气管活幵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S I D)的开放科学计划以二维码为入口,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包括作者对论文背景的语音介绍、该研究的附加说明、与读者的交互问答、拓展学术圈等。

2024亚临床结核病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4亚临床结核病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4亚临床结核病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摘要亚临床结核病是结核病自然史的一部分,目前主流文献对其的定义是无结核病相关症状的结核病患者。

近年来,随着对结核病自然史的重新分析与对亚临床结核病群体的公共卫生意义的探索,这类患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对于亚临床结核病的认知及其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这一领域待解决的问题。

正文结核病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估计2023年全球有1060万人罹患结核病,160万例患者死亡,结核病成为感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0以往结核病研究主要侧重于结核病疾病谱的两端,即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和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结核病自然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亚临床结核病(SUbdiniCa1tubercu1。

SiS)群体的公共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亚临床结核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亚临床结核病的患者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结核病相关症状,使其在传统的结核病筛查和诊断中常被忽视。

然而,这一群体的存在对结核病的传播和控制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

亚临床结核病患者既可能是结核病传播的源头,又可能在未来转化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因此,深入了解亚临床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明确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研究关注亚临床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病率、传染性等方面的数据,以及针对这一群体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研究现状,此外,还讨论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亚临床结核病的认识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亚临床结核病的概念演变对亚临床结核病的认知源自对结核病自然史的不断探索。

随着对结核病认识的加深,人们意识到结核病自然史并不是人体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到发病这样一个线性、单向的过程;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发病(活动性结核病)两个状态之间,还存在其他中间阶段。

1 .亚临床结核病概念的历史变化:亚临床结核病的概念最早在1940年提出[2],随着结核病自然史的认知演变而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处于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之间的独立阶段⑶。

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

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

2020年10月 第20期综述及个案报道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吕永杰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摘要】结核病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导致的,此疾病可发生在患者全身多个部位与器官之中,其中以肺部最为常见。

本文对结核病的诊断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结核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结核病的误诊率与漏诊率。

【关键词】结核病;影像学诊断;实验室诊断;进展[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0-0216-02结核病主要是因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此疾病可发生在患者全身多个部位与器官之中,其中以肺部最为常见[1]。

传统诊断结核病的方法主要是以病原学为主,但由于常规涂片检查的阳性率并不高,加之培养时间较长,故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结核病的需求[2]。

近些年,随着各类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核病的诊断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影像学诊断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 )、细菌学诊断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 (LED-FM)、免疫学诊断诊断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GRAs) 等。

本文主要针对结核病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 影像学诊断1.1 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 对于诊断肺结核而言,胸部CT具有极高价值,但仍存在部分肺结核不可经常规CT给予诊断,而HRCT则可更清晰的显示出肺组织病变细节及结构[3]。

有相关研究显示[4]:多种肺结核有关影像学表现均可经CT扫描发现,如:胸腔积液、树芽征、实变、毛玻璃影、空洞、肺门及纵膈肿大的淋巴结等。

近些年,HRCT发现肺结核的另一特点为“反晕征”,变现为周围呈环形或新月形致密阴影包绕、中心毛玻璃影。

有学者研究发现[5]:若在HRCT中发现“反晕征”且在壁内与孕晕环内均见结节影,则需高度重视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tivechemo therapeu ticregi m en .A nn O nco l ,2001;12(6)∶7210 Cham bars JT ,R u therfo rd TJ ,Schw artz PE ,et a l .A p ilo t studay of topo tecan fo r the treatm en t of the serou s endom etrial cancer .P roc AmSoc C linO nco l ,2001;20∶21911 H all JB ,H iggin s RV ,N aum ann RW ,et a l .Phasestudy of topo tecan and cisp latinum stages and o r fo r recu rren t endom etrial cancer .P roc Am SocC lin O nco l ,2000;19∶40912 梁利波,马业伟,周小山,等.特异启动子调控的M DR 1和M nSOD 基因对骨髓的选择性保护作用.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1713 W alter N G ,Bu rke JM .T he hairp in ribozym e :stuctu re ,assem b ly and catalysis.Cu rr Op in Chem B i o l ,1998;2(1)∶2414 Kaneta Y ,T sukazak i K ,Kubu sh iro K ,et a l .Selective cyto tox ity of adriam ycin i m m unocon jugate of monoclonal an tibody M SN 21to endom etrial adenocarcinom a in vitro and in vivo .O nco l R ep ,2000;7(5)∶10615 U ral AU ,T akedbe N ,A dh ikari D ,et a l .Genetheraphy fo r endom etrial carcinom a w ith the herpessi m p lex thym idine k inase gene .Gynoco l O nco l ,2000;76(3)∶10(收稿:2003205227)结核病病原学研究进展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西安710061) 党丽云 宋栓保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有回升趋势,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结核病特点:临床疗效差、慢性迁延不愈、易复发、恶化。

随着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分析微生物学的发展,对结核病病原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认为结核病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结核分支杆菌的变异,包括:耐药性变异、毒力变异、L 型变异及休眠菌形成等。

现简述如下。

1 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研究进展1.1 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 1998年全国第一个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 37R v 的全基因图谱完成是结核病研究的重要进展[1]。

H 37R v 基因组包含4411529个碱基对,包括4411个基因,有潜在编码能力的基因约3977个,约占90.2%,G +C 含量较高,有研究者指出[2]结核分支杆菌基因上至少有8个来自人的基因,而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协助结核杆菌逃避宿主的防御系统。

1.2 结核分支杆菌毒力相关基因 结核分支杆菌毒力对结核病发病、流行和预防有重要影响。

有学者对临床分离出的人型结核杆菌,用豚鼠作动物模型检测结核杆菌的毒力。

结果:强、中毒力菌株占92.6%,弱毒力菌株仅7.4%。

一条强毒力结核杆菌的致病能力是弱毒菌的200倍。

研究表明与结核分支杆菌毒力相关的因子有:索状因子、硫脂质、氧合结核环脂酸[3]等。

结核杆菌毒力的强弱与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有相当大关系。

目前研究表明有关结核分支杆菌毒力相关基因有:erp 、rpov 、tlyA 、KatG 、V irs 、SigF 。

研究毒力相关基因的方法是以基因组DNA 序列与mRNA 为对象,比较分析结核分支杆菌有毒菌株与无毒(或弱毒)菌株之间的差异,从中找出两者的差异点为试验材料。

但差异不一定与毒力有关,最终还需要通过基因分析方法及毒力相关基因鉴定方法验证,以确定这些差异的基因是否与毒力有关。

1.3 结核分支杆菌休眠菌基因 D em ai 用RNA 酶保护测定发现在牛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的对数期无SigF 的mRNA 出现,在对数期后、氧化应激、无氧和酒精性休克时少量表达,但在稳定期、氮耗竭期冷休克时则大量表达,由此作者认为Sig F 在结核分支杆菌适应休眠状态和抵抗宿主防御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氧化应激时Sig F 少量表达,那么结核分支杆菌如何抵抗有毒氧代谢产物的作用呢?Sherm a 等发现给予有毒氧代谢产物刺激后结核杆菌KatG 2mRNA 表达增加,产生一种蛋白质KatG 。

L i 等[4]发现将有毒株结核菌H 37R v 的KatG 基因转入无KatG 基因对异烟肼耐药的结核分子杆菌H 37R v I N H r核内,可恢复后者产生触酶2过氧化物酶的能力,而触酶2过氧化物酶可以分解有毒氧代谢物,由此可见KatG 基因对结核分支杆菌在细胞内的持续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结核分支杆菌进入巨噬细胞后是否有特殊的基因表达以适应细胞内环境?研究发现PE 2PGR S 基因的表达参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

当PE 2PGR S 基因发生突变,巨噬细胞内休眠状态的结核分支杆菌生存时间缩短。

2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对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目前几种主要化疗药物耐药性分子机制已得到初步阐明,都涉及到相关基因的突变,其中涉及利福平耐药性101陕西医学杂志2003年11月第32卷第11期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08,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基因为RNA聚合酶Β亚单位基因(ropB基因)。

96%利福平耐药菌株编码RNA聚合酶Β亚单位ropB基因81bp 区域发生突变,碱基插入或缺失,使利福平与RNA聚合酶亲和力明显减少,导致耐药。

已知利福平耐药菌的ropB 基因有14种突变,其中9种突变对利福布丁和利福喷丁交叉耐药。

有学者研究发现[5]:利福平与利福喷丁两药均耐药符合率为97.8%,说明两药完全交叉性耐药。

异烟肼耐药性基因为过氧化氢2过氧化物酶基因(KatG基因)异烟肼靶蛋白基因(inhA基因)和氧化防御基因(ahpC基因)。

em bB基因编码阿拉伯糖的转移酶是乙胺丁醇的推测靶位,其变化与乙胺丁醇的高耐药性有关。

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性与螺旋酶A亚单位基因(gyrA)突变有关。

尼克酰胺酶基因(pnc A基因)的突变涉及结核分支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性。

链霉素耐药是由于核糖体亚基突变,主要突变部位是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 s L基因。

研究认为,结核分支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是相应基因突变的累积造成的。

目前对耐多药结核菌的检测,除经典细菌培养和改良的快速培养药敏的方法外,分子药敏试验发展较快,使耐多药结核病快速、准确诊断成为可能。

方法有:①DNA测序分析:是检测DNA分子差异最可靠的方法,但需特殊仪器,目前常规实验室难以普及。

②基因芯片技术:从理论上讲,可将结核分支杆菌所有有意义的基因突变部位以探针形式做在芯片上,达到快速检测多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但芯片技术需昂贵仪器实验成本高,使该技术的普及暂时受到限制。

目前仅对ropB基因突变检测。

有学者[6]报告:与DNA测序结果进行对比,芯片技术对ropB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为85%;③聚合酶链反应2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2SSCP法):文献报告用PCR2SSCP法对耐药株KatG突变检测与DNA测序对照,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对耐药株ropB基因突变检测与培养药敏试验对照,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7]。

④噬菌体荧光素检测器快速药敏试验:该方法不需事先知道耐药机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快速药敏表型试验,文献报告[8]该方法对利福平耐药情况的检测结果与罗氏培养基结果一致,但时间缩短仅为72h。

3 结核分支杆菌L型突变 所谓L型是指细菌发生细胞壁缺陷的变异型。

首次在英国L ister医学研究所发现,因此命名为“L型”。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后可因抗痨药作用于细胞壁或体内的溶菌酶、抗体等影响引起细胞壁缺损使之成为L型。

结核分支杆菌变为L型后,失去了原菌形态,具有高度变形性,表现为原生小体、圆球体、巨形体、长丝体等,且形态具有可塑性、滤过性和溶解性,因此L型菌能通过原菌难以通过的生物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引起相应的疾病。

L型结核杆菌毒力减弱,致病性减少,但可在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存在,使疾病慢性化。

同时在诱因去除的情况下能回复细菌原型,导致疾病复发。

关于结核分支杆菌L型病原学检测,由于其细胞壁不同程度的缺陷,经典抗酸染色阳性率极低,有学者主张用改良抗酸染色(IK法)可提高阳性率。

用IK法对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核杆菌L型检出率为34.3%,明显高于经典抗酸染色法的4.9%[9],对病理证实的结核病和非特异性淋巴组织中结核分支杆菌L型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0%、67%[10]。

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培养,以往认为L型菌缺乏细胞壁、菌体内渗透压在等渗的普通培养基上容易破坏,需要加入渗透压稳定剂和血清的高渗透压培养基上方能生长。

最常用的是胰胨大豆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 SA2L)。

但有学者[11]认为在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存在的细菌稳定L型,由于生长繁殖缓慢和适应了宿主非高渗透压或生理渗透压的环境,以致在高渗透压L型固体培养基上难以生长。

可用非高渗透压液体培养基培养,且用其有效检出并获得了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

也有学者[12]指出溶血离心培养检测L型结核分支杆菌提高了血液标本中L型的检出率。

4 结核分支杆菌休眠菌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人体后约10%感染者可发生结核病,绝大多数结核菌以休眠菌形式存在于机体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结核休眠菌又开始生长繁殖导致疾病,即结核休眠菌是残存在人体单核巨噬细胞内极微量处于代谢静止的结核菌。

4.1 结核休眠菌的生物学特性 随着结核杆菌进入休眠状态,结核杆菌的酶、蛋白质等生物学特性也随之改变,表现为触酶、过氧化物岐化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等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与细胞壁及纤维多糖结构有关的16kD a小热休克蛋白高度表达。

细胞壁增厚、结核杆菌的平均长度从2.23Λm增至2.94Λm。

4.2 结核休眠菌逃避巨噬细胞杀灭机制4.2.1 选择特殊受体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 病原体通过宿主吞噬细胞表面的不同受体进入吞噬细胞,启动相应的信息传导机制而被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