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点”浅淡科学课程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点”浅淡科学课程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内容摘要:有一个笑话说,中小教师犹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中小学科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借助学校九年一贯的教学体制,在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一学期的时间进行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从三个方面找到中小学衔接的方法:一、打准“衔接点”,找准中小学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是中小学科学概念衔接的关键。二、找好“兴趣点”,从设置悬念等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找对“关键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做好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科学衔接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九年一贯制作为教学期限的,初中、小学同属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连贯,课程设计先易后繁。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往往是初中、小学各管一段,中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校九年一贯制的模式为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经过几年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衔接,结合《宇宙》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对科学学科中小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一、中小学学科衔接的意义

1、学校体制的要求。

从前年开始,科学学科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尝试,由我们小学科学老师教一学期的初中科学。虽然由于学校特殊的条件,让我们经常能参与到初中科学课堂之中,但对于从未参与过初中教学的我们来说,也只是略知皮毛,并未真正窥到里面的门道。这就要求我们小学科学老师必须了解中小学科学教学之间的关联,降低这其中的台阶,让学生顺利过渡。

2、学生生长的过渡期。

特殊的学校体制,教学体制,让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就必须面临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没进入初中就必须开始初中知识的学习,若不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必将对他初中乃至今后的学习产

生巨大的影响。研究科学课程中小学衔接,让学生平稳地渡过这个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小学科学学科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

从科学概念的深度和密度来看,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有着较大的区别。以《太阳系》为例,小学科学中太阳系要掌握的科学概念就是: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而在初中科学中太阳系包括了《最近的恒星——太阳》、《行星与卫星》、《太阳系小天体》三节,里面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大大小小就有十多条之多。

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看:小学科学强调亲历探究过程,于是就有了“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建一个星座模型”等探究活动,通过建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但初中科学强调归纳与梳理,通过对宇宙由远及近的认识,使学生建立一个层次结构较为完整的天体系统。

二)教材内容的差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教材切入点小,难度小,强调趣味性,科学探究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象为主。

而初中科学课程则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将在科学课程(3~6年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教材内容增多,加深,对科学现象和规律经常是定量说明或者数学化描述。有时初中科学一节课的内容可能就相当于小学科学一个单元的内容。

如《月相》这一课,小学的教学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学主要内容是:持续观察月相变化过程;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小学《月相》教材初中《月相》教材

而初中教学内容则是: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在知道月相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探究并理解月相的成因;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农历的关系。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理解层面都有了极大的跨度。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

法的灵活多变。在教学《太阳系》时,为了让那些抽象的数据变成孩子们脑海中的太阳系模型,有一个“建太阳系模型”的大型活动,让孩子们去操场上按照八大行星之间距离的比例缩小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太阳系”,他们对于太阳系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小学建太阳系模型初中《太阳系》教材

而初中在教学太阳系时,更多的是用一些数据、文字描述来获得对太阳系的认识。而怎样让教学方法多变,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要学习的内容便是中小学教学衔接比较重要的环节。

三、科学课程中小学衔接的方法

一)找准“衔接点”。

小学科学概念体系与初中科学概念体系相比,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有相辅相成的地方,可以这么说初中科学是小学科学的延伸和发展。如何找准中小学科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是中小学科学概念衔接的关键。

如《月相》一课中,小学课本中关于月相的概念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而初中月相的概念是月球相貌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了解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还要通读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中小学教材都涉及的科学概念在目标、重点和难点上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引导学生重新建构新的概念。一方面要让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同化现在在学的新概念,从而建立更加完整的概念体系;另一方面,如果原有的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顺应这种过变化。对原有的概念体系进行改造和重建。

如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这个时候学生对于太阳系的概念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认识,虽然也经过了太阳系模型的建立等探究活动,但除了八大行星外对于其它天体的认识还比较浮浅。通过初中《行星与卫星》、《太阳系的小天体》等课的教学,学生头脑中的太阳系概念的建构已非常具体和丰富了。

二)找好“兴趣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也是学生主动学生的动机,一个人只有对他学习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看悬疑片,是因为它情节一环扣着一环,让人欲罢不能,而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使他们在“好奇”、“疑问”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七(上)时区和日界线时就从课的一开始创设了一个情境:豆事给远在新疆的爸爸打电话问他有没有吃饭,但发现北京太阳已经下山了,新疆却还没有(如图一)。从这一情境学生开始进入了关于时区的学习,经过层层分析学生掌握了时区的概念后再请他们来帮助回答豆豆的问题。(如图二)

图一图二

接下去的这堂课就通过豆豆这个小主人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遇到的一些困难帮助学生学习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随着教学的层层深入,迷底一点点地揭开,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于由东向西穿越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这个平时教学中的难点的掌握也比用一般的教学方法效果来得好。

图三图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