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释和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 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 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 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 善也。女者,未嫁之称。”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得知“窈 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 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 义项。
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 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 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 枕其股。”
古注并非都正确,其中也存在着错误, 所以,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 古注。例如: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 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 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 “牾”的通假字, 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左传· 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 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 “美”与“艳”的意思重复。实“艳”的 含义是高大魁梧。 《说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 大也。” 又《左传· 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 艳。”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 不是妖艳的意思。
1、注释的萌芽——先秦 2、注释的兴盛——两汉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5、注释的复兴——清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 南为阳。”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譖zèn公于齐侯。”何
休解诂:“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譖。” 《诗经•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 毛亨传:“种之曰稼,敛之曰穑。” 《周礼•天官•亨人》:“职内外饔之爨亨 煮。”郑玄注“职,主也。爨,今之灶。”
③注意到了一些虚词现象
《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不此王国。”毛传:“思,辞 也。”孔疏:“思,语辞,不为义。”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郑笺:“式,发声 也。” 《楚辞•九歌•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官。”王逸章句:“蹇,词 也。”
古书的注释和 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一、古书旧注的重要性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三、古注的体例 四、古注的常用术语 五、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阅读古书的障碍
我们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先秦的文言文,离不开 注解。古文的注解,可以分为今人注和古人注两类。 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 简称古注、旧注。
3、旧注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形音义、典故、典章制度、时代习俗、人物 背景、章旨等。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 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古今词义的变 化,古书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古书在流传、抄刻过 程中的讹误,等等; 二是知识性的障碍,由于古书记载的事情离我们已 很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 习俗等各方面缺乏了解。
古书旧注的重要性
1、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 依据,是今注之源。 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5、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且注家大多是 皓首穷经的著名学者、训诂专家,因而他们作注一 般说来切合实际,可信可靠。 6、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必以信。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 微言大义
《春秋· 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左传·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 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春秋·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 鄢。” 《公羊传· 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 经· 邶风· 终风》) 汉· 郑玄《毛诗笺》:“言,我;愿, 思也。嚏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 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 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 此古之遗语也。”
卫人来。(《左传· 成公八年》) 唐· 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十九年 《公羊传》曰:‘媵yì ng【从女,朕声 】 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 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 女弟也。诸侯一聘九女。’……传曰: ‘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是夫人与媵 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来媵之。”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2)两汉注释的特点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朝廷及各级官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两源自文库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兼及其他,如赵歧的《孟子章句》, 王逸的《楚辞章名》,高诱的《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 等
④有时还讲解其语法意义,这对我们理解文意神气 很有帮助。例如: 《尚书· 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 僝功。’”孔传:“都,于(wū),叹美之辞。” 《孟子· 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 于国,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至之 辞。” 《史记· 张仪列传》:“其妻曰:‘嘻!子毋 读书游说,安得引辱乎?”索隐:“郑玄曰:嘻, 悲恨之声。” 《诗· 大序》:“然则关睢麟趾之化者,王者之 风……”孔疏:“‘然’者,然上事;‘则’者,则 下事,因前起后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