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对我的启示
破窗效应给我的启示
破窗理论给我们班级管理的启示就是班主任要视小为大,要学会“小题大做”,见到被打破的“窗子”要及时修复。
一辆汽车被盗,源于一个小洞;千里大堤顷崩,源于一个蚁穴。
从哲学上讲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班级工作中,我们要视发生在班级内的每一个不良现象都是大得不能再大的事,一定要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工作过程中的谨小慎微,以防止“质变”。
一个凳子断了腿,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和心态;一次黑板没擦好,可能会引起班级日常管理秩序的混乱;一个正直的敢于管理的班干部如果遭到班内邪恶势力的报复,可能会导致班风的变化;一个同学课堂玩手机、睡觉可能会使这个孩子变得厌学而无所事事,最后逃课辍学……所以我常说,班主任要有一双很勤的腿、一对很冷的眼和一颗很热的心。
腿勤,就是要经常转班,一早一晚,甚至午间、课间休息时都要转;眼冷,就是要会观察、善发现教室内是否有被“打破的窗子”,“打开的小洞”,以便及时“修补”;心热,就是要动脑筋,会分析,能判断,对你所发现的“破玻璃”、“小洞”要做出合乎情理的推测。
破窗效应启示
“破窗效应”启示
“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如果某种不良环境因素出现且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就难免出现更多的问题,使“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碎”,甚至引发管理上的严重危机。
破窗效应对于政府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从源头上,对于“破窗”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
现实生活中,应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定要对初期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和劝说,避免更加复杂和大规模的问题发生。
二是从思想上,要有保护好其他“好窗”不被打破的意识。
一旦出现了“破窗”,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保护好那些完好无损的窗户。
三是从途径上,要寻求“好窗”不被打破的方法。
人们看到一个“破窗”,就会打掉其他好的窗户,归根结底是“从众心理”的体现。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有一两个人过马路闯红灯,其他人也会跟着过马路,是一种从众心理的体现,那么在治理的时候就需要把握住这一心理,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其辨别意识和安全意识,才能杜绝这一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在理解“破窗效应”的基础上,合理地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问题扩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问题及时解决,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破窗效应”的启示
破窗效应指: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事情的恶化也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大热天走在街上,买根雪糕,半天没有找到垃圾筒,你会将包装纸放在哪儿?是不是找个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墙上的笔迹、地上的痰迹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离优雅、文明、公德就这样越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不少人会这样辩解道。其实,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是人的行为的体现。我们许多人抱怨环境恶劣,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
我们不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
破窗效应对个人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个人的启示一、什么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啊,就是说如果一个房子的窗户破了,没人去修补,那过不了多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啊,要是出现了一些涂鸦没被清理掉,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就像在我们生活里,如果有一个小问题不赶紧解决,那这个小问题就会慢慢变成大问题。
比如说,你今天早上起床晚了,本来就只是晚起这一个小问题,结果因为这个,你可能就会匆匆忙忙地出门,忘记带作业,到学校被老师批评,一整天心情都不好,学习状态也差了。
这就是破窗效应在个人身上的一种体现。
二、破窗效应对个人习惯的影响1. 学习习惯方面就拿学习来说,要是你今天有一道题不会做,你就这么放着不管,那明天可能就会有两道题、三道题不会做。
今天你在书桌前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点乱,你想“哎呀,乱就乱吧,也不影响啥”,可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你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差,学习的专注力也跟着下降了。
你看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书桌往往都是整整齐齐的,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马上解决,不会让这个“破窗”一直存在。
2. 生活习惯方面生活里也是这样,今天你懒得刷牙,明天可能就会懒得洗脸,后天可能连头发都不想洗了。
这可不是在吓唬你,一旦你开始放纵自己在一个小的生活习惯上的“破窗”,那其他的好习惯也会慢慢被破坏掉。
就像你本来每天都会早起去跑步锻炼,有一天因为下雨就没去,结果后来只要有一点小借口你就不去了,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
三、破窗效应对个人心理的影响1. 自信心方面如果一个人总是任由“破窗”存在,那他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比如说,你参加一次比赛,没有取得好成绩,你就觉得自己不行了,以后再有类似的比赛你就不敢参加了。
这就相当于你在自己的自信心上打破了一扇窗,而且还不去修补,那你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弱。
其实啊,一次比赛没成功算什么呢?应该好好总结经验,下次再来,把这个“破窗”补上。
2. 情绪方面破窗效应还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你想想,当你身边都是一些没有解决的小麻烦的时候,你的心情能好吗?就像你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没收拾的东西,看着就心烦意乱的。
破窗效应的启示
破窗效应的启示破窗效应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它源于一系列研究,揭示了环境的质量和维护的关系。
它首先由犯罪学家Philip Zimbardo在1969年提出,他观察到一系列破窗、涂鸦和其他破坏行为,加剧了一个社区中的不良行为和犯罪。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维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如何看待细节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破窗效应的概念是这样的:一个破窗如果不被及时修复,那么会给人们传达一种信息,即这个地区的管理者或居民对这个社区的状况并不关心。
这会导致其他人更容易采取类似的破坏行为,从而在整个社区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换句话说,一个被忽视的小问题很容易演变成一个大问题。
这个概念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犯罪学。
在商业环境中,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如果在我们的眼中显得不注意细节、不充满活力,我们可能会对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失去信心。
这就是为什么品牌形象和体验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果一个公司的网站或营业场所表现出破窗效应,我们就可能认为他们对维护高质量的环境、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有所不足。
另外一个领域是教育。
在教室中,一个不修复的破窗可能让学生产生不重视学习、不遵守规则的印象。
这可能导致班级氛围的恶化,学生们更有可能从事一些不良的行为。
而相反,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可以给学生们传达秩序、规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它可以激发他们更好的参与学习,并培养出好的行为习惯。
相对来说,我们可能觉得只是一个掉了渣的墙角或者一个杂乱的办公桌并不重要。
但是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细节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看待事物的方式时,我们就会明白破窗效应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避免掉入这种漫无目的的破坏行为中,而是要努力维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并提供一个积极的榜样。
破窗效应的启示还可以应用到社会层面。
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看起来破破烂烂、肮脏不堪,那么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也会随之变差。
这会影响到城市的吸引力,对经济和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破窗效应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我深入学习了破窗效应的相关理论,对教育工作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破窗效应,是指一个不良现象的出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就会导致更多的类似现象出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以下是我对破窗效应在教育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破窗效应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普遍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不良现象,如学生的迟到、早退、抄袭、作弊等。
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像破窗一样,让其他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从而导致整个班级风气恶化。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发现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
其次,破窗效应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处理能力。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
同时,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教师要有果断的处理措施,不能姑息迁就。
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遏制破窗效应的蔓延。
再次,破窗效应启示我们要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学校环境脏乱差,学生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如果班级风气不正,学生就会产生模仿不良行为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整洁、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
此外,破窗效应还告诉我们,教育工作中要注重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这是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我们要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等。
最后,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给予关爱和帮助。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之,破窗效应为我们揭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规律和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现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破窗效应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破窗效应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破窗效应对个人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会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如果周围环境中存在违规行为,这会给人们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人们的行为也变得更加不道德。
其次,破窗效应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不良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影响个人的自律和健康。
最后,破窗效应还会影响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果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良因素,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人们感到不安和不满意。
在职场中,破窗效应对个人的影响同样显著。
一个脏乱无序的办公环境或者一个缺乏管理的团队,可能会让员工感到不被重视和缺乏归属感,从而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此外,如果团队中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不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态度散漫等,这些行为也可能会逐渐影响到其他员工,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下降。
因此,个人在职场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团队管理和建设,共同维护一个整洁、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也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破窗效应
浅谈破窗效应一、“破窗效应”的定义: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二、得到的启示:一个小错误得不到及时的制止与纠正,就会引起更多的人去犯同样的错误甚至更大的错误,形成一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效果。
三、在企业中的应用“破窗效应”在在企业发展中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是企业不得不修课题。
1、做好控制事前控制:公司要做到“防患于未来”,有一种管理思想叫“预防性管理”,这种思想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管理控制中的时滞问题,要使控制有效,就必须控制未来。
事中控制:企业中常常会出现“第一扇破窗”,我们要做到及时发现“破窗”予以修补,防微杜渐,小题大做,不能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并对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予以制止,克服从众心理。
事后控制:对于“破窗”的行为企业内予以通告,防止未来在发生相同的错误,亡羊补牢,引以为鉴。
2、关注人的心理‘破窗”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
在人力资源工作中,这种微妙的心理暗示更是无处不在。
四、总结“破窗”效应的本质是要求社会和企业以及任何一个管理主体建立一种防范“破窗”的机制、修复“破窗”的机制、严惩“破窗”的机制、保护“守窗”行为、确立人人“守窗”意识,从而实现全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
破窗理论的三个启示
破窗理论的三个启示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比如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破窗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
其次事情的恶化当然还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
最后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六”的恶果。
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关于破窗效应的启示
关于破窗效应的启示“破窗效应”既然对班级教育管理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就要重视和防范“破窗效应”的产生。
同时,我们又可以巧妙地运用“破窗效应”来加强和优化班级管理。
一、环境“美窗”。
当我们进入一个环境非常优美一尘不染的地方,我们就不会去吐一口痰,扔一张纸,这就是周围的环境在暗示我们不要去破坏这美好的环境。
“破窗效应”强调的是利用外在的环境来教育人,因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逆其道而行之,运用“破窗效应”的反面——“美窗效应”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如我们?常净化美化教室,天天做到窗明几净,学生在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没有人会故意去弄脏墙壁,没有人会随意丢一张纸,学生往往会自觉地维护着班级的美好环境。
另外,还要重视班级良好舆论环境的建设,人人讲文明,讲礼貌,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充满正能量,学生也会更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人人都会维护班集体荣誉而努力。
二、制度“保窗”。
制定班规,做到有“法”可依。
每学期伊始,班主任老师就要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依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安全守则》《课堂常规》等制定班。
可从纪律、安全、仪表、卫生、礼仪等“五项常规”进行细化,要对学生的行为做一些具体的限制和禁止,如强调“必须怎样”“禁止怎样”,要让每个班级都构建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班规。
在严格的班规面前,学生的行为也往往会较为谨慎小心,“破窗”也就难成“效应”。
三、人人“护窗”。
班主任老师要落实班规,做到有“法”必依。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不落实,就会成了摆设,“破窗效应”就会形成。
因为任何管理不到位都可能使打破“第一扇窗”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批评教育,第二扇、第三扇“窗”,就难保不被打破。
“第一扇破窗”往往是事件恶化的起点,因此,在抓规章制度时,对学生的第一次错误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对其他方面的第一次也要加强管理,例如对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值日、第一次作业等,对每一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要管理规范到位,若形成“破窗效应”,想再“亡羊补牢”的难度就要大得多。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破窗效应是指一个社区中的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修补,可能会导致其他窗户也被破坏,最终整个社区的治安环境恶化。
这个效应可以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班级管理中的破窗可以是任何小问题,例如迟到、旷课、作业不交等。
如果这些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例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对学校的不满等。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小问题,避免它们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其次,班级管理中的破窗也可以是学生的不良行为。
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以恶制恶”的氛围。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班级管理中的破窗也可以是班级内部的不和谐氛围。
如果班级内部存在着不和谐的氛围,例如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互相排挤等,就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学习效果。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内部的不和谐氛围,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总之,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是,班级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内部
的小问题,避免它们演变成更大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氛围。
管理学 破窗效应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在企业中,更是要注重细节。
10国贸1班滕健敏104172635如何利用非正式组织加强农民工管理非正式组织无名称、无明确边界、无正式任命,但是有情感、有目标、有兴趣或利益、有规则。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1.心理情感性,以情感为纽带,满足成员多样化的心理需要;2.人际互动性,调动组织内成员的人际互动、沟通协调,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水平和友好程度;3.自发凝聚性,由人们自发凝聚形成的人群结合体。
4.动态多样性,人员构成会动态调整,组织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兴趣型、社交型等。
5.潜在契约性,没有明确的成文的制度规定,却有自己行为处事的潜规则。
6.领导核心性,具有核心领导人物,集中体现组织共有的价值观和志趣。
从组织层面来看1.有利于提高组织生产力。
组内成员齐心协力、情感浓深。
群体压力的存在会有效的制止工作中的搭便车行为。
同时,大家在工作中有困难就会相互帮助。
2.有利于强化组织凝聚力。
非正式组织具有潜在契约性,它对成员的行为有着不成文的判断准则,大家对于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心知肚明。
3.有利于减少员工的流水率。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让农民工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并顺利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他们的业余生活提供多种多样的满足方式,使之既能顺心工作又能舒心生活。
破窗效应: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破窗效应: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预防每个“破窗”行为的发生破窗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他们认为:假如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准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意和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窗户玻璃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状况下,犯罪就会滋生、富强。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稍微的“过错”,假如熟视无睹或订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必需准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对犯有过错者赐予必要惩处,这样才能有效阻挡“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1)清理:清晰地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2)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
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
(3)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
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
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消失的东西贴上红牌。
(4)清洁:削减“红牌”的数量。
(5)修养:有人连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削减“红牌”。
“红牌作战”的目的是:借助这一活动,让工作场所得以整齐清洁,打造舒爽的工作环境,并进而养成企业内成员做事有讲究的心,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大家遵守规章,仔细工作。
很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洁,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而且兴师动众,没有必要。
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干净。
这应当是“破窗理论”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
企业对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小题大做,加重惩罚力度,严厉企业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
特殊是对违犯企业核心理念的行为要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养奸。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炒员工著称的公司,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安放收取起加工零件来更便利更快捷一点。
破窗效应的三点启示
破窗效应的三点启示
破窗效应是指一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处理,就会导致其他更大的问题逐渐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局面的恶化。
这个概念最初被应用于犯罪学领域,但可以适用于很多其他领域,包括政治、社会等。
以下是破窗效应的三点启示。
第一,重视小问题。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小问题如果长期忽视,就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崩溃。
例如,一些桥梁、隧道的维护出现了一些小的破损,如果不及时修补,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坏,最终可能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进行修复。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留意身边的小问题,及时予以修缮,避免将来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也适用于个人生活中,有时候一些小问题被忽视会导致后续更大的麻烦。
第二,注重防范。
在社会治安方面,根据对破窗效应的研究,需要优先关注一些小的犯罪行为的防范工作,防止这些小问题扩大化。
例如,在街头巷尾加装摄像头、增派警力巡逻等等,这些相对小的投入会将犯罪倍数地降低。
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注重防范,及时发现不谨慎的事项,预先拟定对应的工作流程或措施,控制发生风险的概率。
第三,重视整体规划。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小问题可能会逐渐扩大成为更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实施整体规划,避免出现中途断层。
应该重视细节,但也不能忽视整体规划。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对不同时期建筑、道路、管道等进行规划布局,防止局部修建导致的流量堵塞、污染等问题。
总之,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从整体出发,及时处理小问题,防范和规划好后续风险,才能够避免大局面的崩溃。
破窗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
破窗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以破窗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 Theory)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威尔逊和乔治·凯利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社区或一个建筑物出现了破窗,而这个破窗没有被及时修复,那么其他人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无序的环境,从而引发更多的破坏和犯罪行为。
这种理论在社会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启示不仅限于社会学,同样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
安全生产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
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安全生产来说,任何一个小的安全隐患都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重视安全隐患的预防工作。
就像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让人觉得这个建筑物没有人管理,进而引发更多的破坏行为。
同样地,如果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工作场所存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整改,就会给员工造成安全感缺失,进而导致他们对安全规定的不重视,乃至发生严重的事故。
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一个社区中,如果人们普遍对公共财物的破坏视而不见,那么整个社区的安全意识就会降低。
同样地,如果企业中的员工对安全规定漠不关心,对安全事故态度冷淡,那么安全生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关注和警惕。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重视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一扇破窗如果及时修复,可以避免引发更多的破坏行为。
同样地,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从安全设施的建设到安全培训的开展,从安全检查的落实到事故隐患的整改,才能真正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安全生产的事故,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破窗效应提醒我们要建立起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在一个社区中,如果居民们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那么破坏行为就会减少。
“破窗效应”的启示
“ 破 窗效应” 告诉我们一 个道理 : 环 境具 有强 烈 的暗示性 和诱 导性 。
在干 净的街道 , 人 们不 会扔垃 圾 ; 在安静 的图 书馆 , 人 们不 会 大 声喧 哗 ; 洁 白的墙壁 , 人 们 不会 去
涂鸦 ; 修 剪整 齐的草坪 , 人 们不 会随 意踩 上 去 ; 进 别 人 一 尘 不 染 的客厅 。 你会 自动套 上 鞋套 或脱 下 鞋
熟视 无睹 、
反应迟钝威
力 。 就会纵 容更多的人 “ 去打烂 更多的窗户玻璃” 。
本刊 编 辑部
反 公 司流程 的第一 次 行为必 须严 肃处理 . 类似 的行为才不 会重 复发生 。
管理 实践 中 , 管理 者必 须高度警觉 那些 看起 来是个别 的 、 轻微 的 。 但
公 司核心 价值 的 “ 小 的过错” 。 并坚持 严格按章管理 。 “ 千 里 之堤 .
穴” ,
如“ 破窗效应 ’’ 的启示
如 果一 栋大楼 的玻璃窗有一 块玻璃被人 打坏 了 , 又没有得到及时修 复, 别人就 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
的纵 容 . 去打碎 更 多的玻璃 。 久 而久 之 , 这 栋 大 棱 的玻璃窗 会被 打得 一 片狼藉 . 在这 种麻木的氛 围 巾 .
犯罪就会滋生 和蔓延。
这就是 美国政治学 家威尔逊 和犯 罪学 家凯林提 出的 “ 破窗效应 ” 。
作 。 实践证 明 . 整 洁的场所对保障企业 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 用 。
在你的企 业 里 . 第一 个迟到 的人 一 定要被 处 罚 。 否则 另!1人会认 为迟 到不 重要 ; 第一 次浪 费资源 的事
情不 制 止 。 你 的 员工 就会形 成 浪 费的 习惯 ; 第一 个 上 班 玩 游戏 的人 一 定要批 评 , 不 然 大 家会 比着玩 ; 违
破窗效应读后感
破窗效应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破窗效应读后感(一)今天给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其中讲了一个补充内容——“破窗效应”,感触良多。
在这里也和大家一起重温一下“破窗效应”吧。
美国心理学詹巴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
过了一个礼拜后,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车子保持完好;而破损的那辆车则被偷走了。
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个小时就不见了。
对此,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 : 如果有人打碎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 又没有及时修复, 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 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 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社会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破窗效应”我们可以举出不少的例子,但如果社会能够建立有效的机制,预防“破窗”的出现,使人们不敢“破窗”、不能“破窗”和不想“破窗”,“破窗”出现时能及时“修窗”,而只要社会公民人人能把“修窗”也养成自己的习惯,那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清洁干净、使人心旷神怡的公园罗!破窗效应读后感(二)“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次实验。
在这项实验中:一位学者找来两量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把它们放置在中等阶级社区和杂乱街区,他把停在中等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
结果这量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放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摆了一星期却仍旧完好无损。
而把这辆车也打一个洞,结果仅过几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
以这个实验为基础得出“破窗理论”。
一位企业老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的现象:当一栋房子的窗户玻璃出现第一块破损后,如不及时修补,很快,其他玻璃会接二连三的遭到破坏,如果及时修补,其他玻璃极少在被破坏。
“破窗效应”感想
“破窗效应”的感想
“破窗效应”给我们班级管理的启示就是班主任要视小为大,要学会“小题大做”,见到被打破的“窗子”要及时修复。
有些人常常喜欢等事情发生后才来做大文章,事实上,这样一方面既伤害了学生,另一方面也使班级工作显得相当的被动。
因此,平时常预防才是最为根本的。
首先,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班纪,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样,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面的工作。
在这一点上,我所带的班师生共同制订了班规班纪,从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化的规定,以之为据进行学生管理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高度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
例如,班级卫生要保持整洁、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容易发生过错行为。
一年级开始,每天的班级卫生是个大工程。
一是学生年龄小不会干;二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知道干净与否的标准。
于是我亲自与学生一起劳动,每次进教室都不动声色的主动把地上的废纸、纸屑捡起放好。
另一方面,我严格检查,不断提醒督促。
一学年下来,每个孩子都能认真参与劳动,且能自觉地保持班级卫生的整洁。
最后,要充分重视班级的学生及班级的各种“第一”,因势利导,好的开局往往能够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有了平时经常性的有目的的预防,慢慢的“破窗效应”就没有了可乘之机。
破窗效应法律案例及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破窗效应,又称破窗理论,是指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复,那么其他人可能会继续打破更多的窗户,导致整个环境陷入混乱和恶化。
破窗效应在法律领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破窗效应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启示。
二、破窗效应法律案例1. 案例一:小偷效应某小区居民楼的一扇窗户被小偷打破,由于物业管理部门未及时修复,导致其他小偷纷纷效仿,频繁打破该小区的其他窗户进行盗窃。
在短短一个月内,该小区发生了多起盗窃案件,居民财产损失惨重。
2. 案例二:道路交通事故某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与一辆电动车相撞,导致电动车驾驶员受伤。
由于事故现场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其他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看到这一现象,纷纷违反交通规则,超速、闯红灯等,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3. 案例三:环境污染某工厂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河水污染严重。
由于相关部门未及时对工厂进行处罚,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大量污染物排入河流,使得整个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三、破窗效应法律启示1. 及时修复“破窗”,维护社会秩序破窗效应在法律领域提醒我们,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防止违法行为蔓延。
例如,在案例一中,物业管理部门应及时修复被打破的窗户,防止其他小偷继续作案;在案例二中,相关部门应尽快处理交通事故,维护交通秩序;在案例三中,环保部门应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防止环境污染问题的恶化。
2. 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违法行为的存在,往往是由于社会成员法治意识的淡薄。
因此,我们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违法行为。
3. 严格执法,强化法律震慑力破窗效应启示我们,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只有严格执法,才能让违法行为付出代价,维护法律的权威。
例如,在案例二中,相关部门应依法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进行处罚,以警示其他驾驶员;在案例三中,环保部门应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让企业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窗效应”对我的启示
作为一个经验不太丰富的班主任来讲,虽然说我很重视学生犯错误后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在有人继续犯此类错误时,我就很恼火,不太明白此类行为学生的动机是什么。
在此次学习中,我学习到了“破窗效应”理论,一下子我就豁然开朗起来。
“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此理论为我们教育者带来这样一个启示:班级管理的缺失往往就在一些细小的方面,如果这些缺失得不到及时的补救,那么整个班级就会产生缺乏责任心的氛围,而班风和学风往往就会在这种不良氛围中受到侵蚀。
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破窗效应”的表现尤为明显。
教室地上有一块纸屑没人捡,不久,就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纸屑的出现,没过半天,教室内就会纸屑遍地;上课时,一个学生趴着睡觉,老师视而不见或没有及时提醒,不久,上课时睡觉的学生就会递增;课堂上,对班里个别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熟视无睹,不加以制止,不知不觉中“破窗”就会越来越多,结果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破窗效应”来进行班级管理呢?
一、完善班级制度
制定班规,做到有“法”可依。
每学期伊始,班主任老师就要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依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安全守则》《课堂常规》等制定班规。
可从纪律、安全、仪表、卫生、礼仪等进行细化,要对学生的行为做一些具体的限制和禁止,如强调“必须怎样”“禁止怎样”,要让班级构建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班规。
在严格的班规面前,学生的行为也往往会较为谨慎小心,“破窗”也就难成“效应”。
二、认真落实班规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不落实,就会成了摆设,“破窗效应”就会形成。
在抓规章制度时,对学生的第一次错误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对其他方面的第一次也要加强管理,例如对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值日、第一次作业等,对每一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要管理规范到位,若形成“破窗效应”,想再“亡羊补牢”的难度就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本着“教育无小事,事事谨注意”的管理理念,及时地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做到防微杜渐。
三、及时“补窗”
即使班级制度的建设再到位,班主任的管理再勤奋,再谨小慎微,要让学生根本不出问题、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窗”破了是正常的,重点是我们应该怎样补救。
可采取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还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那些“破窗”的学生我们要格外关注,要以“育人”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在此次学习中,我解决了我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困惑,就是一定要重视所有的“第一次”,学生的第一次犯错往往是在试探,一定要让学生觉得老师“言出必行”,那么在班级管理时就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