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浅析近代中国女性在反缠足运动中的自身心理
![浅析近代中国女性在反缠足运动中的自身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a7302f76c66137ee061971.png)
浅析近代中国女性在反缠足运动中的自身心理作者:安沙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9期内容摘要: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竞争是持续而曲折的。
至少到20世纪30年代,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
时人反缠足经常提政治上弱国弱种、道德上诲淫等相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较空洞的意义,而忽略了女性自身在审美观、婚姻等切身利益方面的考虑,使女性这个缠足的主体处于“失语”状态。
我们应打破这种女性的“失语”状态,关注缠足女性的自身心理。
关键词:近代女性反缠足自身心理一.近代反缠足运动的宏观背景近代前的中国,缠足基本是正面的形象。
鸦片战争后,大量的西人来到中国,将所见所闻带回西方,缠足在西方的形象被随之颠覆。
在尊西趋新成为思想界主流之后,新观念把缠足视为野蛮的行为。
虽然各地都颁布缠足禁令,但是效果并没预期的大。
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的碰撞依然强烈。
至少到20世纪30年代,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
可长期以来,缠足女性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处于严重的“失语”状态。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婚嫁取向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审美观念等,是女性继续缠足的关键所在。
要探索缠足禁而不止的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外,尤其应考虑缠足女性自身的心理。
二.缠足女性自身心理晚清社会的反缠足宣传主要是政治上之“国耻”观和“弱国弱种”,身体上易生病(然而并没有太多关注女性自身的真实情况),道德上易犯“淫”,还有“妇女解放”意义,谈这些高不可攀的大道理。
女性自身心理则却置之脑后。
而女性在面对以下的反缠足宣传时,却有自己真实的想法。
1.审美俗语说:“脚小能遮三分丑”i。
正如周作人所说:“女子因男人爱重小脚”而缠足,身体受到“毁伤是第三者客观的话;在当局者只当作一种修饰,如文身、贯鼻、缠乳、束脚,都是同类的例”。
宣永光也说:“她们只要能得获‘美’的称誉,纵然伤皮破肤,断骨折筋,在所不辞”ii。
也有人说缠足“不过为美观起见耳”iii;反之,缠足这样的习俗一旦形成,即被认为一种必要的修饰。
近代化浪潮下的缠足与放足
![近代化浪潮下的缠足与放足](https://img.taocdn.com/s3/m/c231bc8c48d7c1c709a1453a.png)
近代化浪潮下的缠足与放足缠足,作为一种习俗,在中国大约延续了一千年之久,并且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为了便于论述,本人仅聚焦近代的缠足,自定义了三次放足运动,其时间段和范围都较为宽泛,抑或有失偏颇。
第一次是清初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此次收效甚微。
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西方传教士介入,用宗教的教义对缠足做出了一番全新的阐释,可谓掀起令人惊喜的波澜。
第三次是改良维新的知识分子觉醒并逐步成为放足运动的主流,直至缠足这一根深蒂固的陋习消失。
本人试图根据三次放足运动中的不同主体,即国家政权、外国传教士、知识分子进行叙述。
通过对这些主体关于放足所做的努力或是对放足做出的反应,再现近代史上三次放足运动行进过程。
并试图通过三次放足运动结果的对比,找出第三次放足运动较为成功的原因——国族主义语境下的一次胜利。
最后,回到缠足的主体——女性自身。
通过对于女性身体感受的关注,进而聚焦于在宏观的、以父权夫权为主导的叙事语境之下,那些被“大历史”所遗忘的女性主体。
1 清朝初年:禁止缠足作为争夺政治合法话语权的手段返观清朝,第一次放足运动可谓在跌跌撞撞中得以成型,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早在皇太极时期,就有了禁止缠足的律令:“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满洲式样。
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戴绒帽,务要束腰;女人不许梳头、缠脚。
该管牛录章京稽查,若有违者,本身及该管牛录、拨什库俱有罪。
” “崇德三年七月……谕礼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
’”。
从这两处叙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前朝汉人的衣冠束发裹足之种种,皆为清朝统治者所禁止。
并且在这个语境下,裹足被视作与衣冠穿戴同等类型的礼仪。
正如高彦颐所指出的,“缠足标志的是国家之间的界限”。
清人入关前缠足演变成了上层精英汉族女子的一种行为规范,并且作为一种礼仪,被纳入了汉人的礼仪体系内。
这一套系统还包括如何得体地穿衣,梳发,是汉文化中文明的体现。
与此相对的,在蛮夷之地(汉人认为的)的人,若有赤足行走者,在汉族的话语系统里,均会被认为是野蛮的,不文明的。
略论近代以来的不缠足运动
![略论近代以来的不缠足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92f34cc9ec3d5bbfd0a7430.png)
生女子缠足。顺治十七年( 60 再次下令禁止缠足 , 16 ) 规定有 抗 旨者 , 其父与夫杖八十 , 流三千里 。康熙道光年问 , 曾再 也
禁缠足。 但对绝大多数汉人而言 , 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作用 , 最 后都不 了了之 , 民间相沿如故。 太平天 国期间 , 曾下令严禁女 子缠足 , 冲击 了传统的缠足陋俗 , 具有进步意义 , 但在其 内部 实行禁止缠 足 , 由于太 平天 国最终被 清军所镇压 , 以反 又 所
有 重要意义 , 而且 对国家和社会都产 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 词 : 除 ; 足 ; 响 废 缠 影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K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3 5 ( 0 0)6 0 0 — 2 1 0— 9 82 1 0 - 15 0
On t o e e to o e i g F o n i n M o e n Ti e heM v m n fLo sn n o tBi dng i d r m s
略论 近 代 以来 的不 缠足 运 动
强 继 军
( 北 师 范 大 学 ,兰 州 7 0 7 西 3 0 0)
摘 要: 女子缠足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陋俗 , 严重摧残 了妇女的 身体健康 , 约束 了妇女行动 。满族入主
中原 , 廷 曾 对 缠 足 下 过 几 次谕 令 , 收 效 不 大 。 清 但 近代 以 来 , 由于 受到 西 方 文 明 的 冲 击和 影 响 , 们 的放 人 足 意识 不 断 提 高 , 国 成 立后 。 府 用 法律 条 文 的 形 式废 除 了缠 足 这 一 陋俗 。 除 缠足 不仅 对 妇 女 生活 民 政 废
一
念上的审美意义 。缠足为男子所爱好 , 小脚成 了男子择偶的 标准 , 在男权社会里 , 女子就要 以男子的需求为首要准则。
从女子缠足看近代社会变迁
![从女子缠足看近代社会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bd41c0da6c30c2259019ed3.png)
从“废除缠足”看近代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渗透到中国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习俗的变革加速;部分传统陋习也因为不适应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而遭淘汰。
社会生活与观念变化的表现包括“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社交礼仪的变化,婚丧仪式等。
一、缠足的解放废止缠足被视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然而人们在认识到废止缠足的重要历史意义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缠足起于五代终于民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寸金莲”是一个历史符号,而缠足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则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心理的隐秘一面。
女子缠足,从南唐到晚清,其风愈演愈烈,乃至于形成规模,满清那从北地吹来的带着蛮荒气息的风也未能改变这种习俗,反而与之同化。
清朝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均颁下禁止缠足的诏书,却毫无成效。
虽然在中外历史上都有盛行一时的变态美学,比如西方17、18世纪流行的束腰,但像裹脚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群体性行为实属罕见。
这种性变态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经过近一千年的滋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价值衡量和评判标准,成为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同样也微妙地折射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变形和扭曲。
封建时期士大夫对于缠足不懈歌咏,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赏玩小脚成为癖好。
男性在亵玩女性小脚时的心态,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赏玩者的态度对待价而沽的商品的态度。
缠足文化中有男权主义的深深浸透,还在于缠足的另一个作用,即是女子守贞。
《女儿经》明确教导人们之所以要缠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门外”。
在这种意义下,女性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而是会走动的玩具,提供生育能力的繁衍机器,是男性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花瓶。
缠足危害之大,不仅损害了二亿女子,近全国一半人口的健康,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育成长。
浅析中国女性裹脚的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女性裹脚的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292add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d.png)
浅析中国女性裹脚的发展状况中国近代史,历史学家将其划分为自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
在这段中西文化互相影响的历史里,女性裹脚的状况也经历了发展的高潮与低谷。
但在历史的推进下,裹脚行为终将湮灭在文明社会之中。
标签:裹脚;发展;文明引言关于女性裹脚的历史起源说法不一,有五代说、南唐说,但目前出土的相关文物,最早仅止于南宋时期。
而在近代史中,裹脚曾一度在国民中风靡,因男女都喜爱裹脚后的女性走路时婀娜多姿的风姿。
而西方文明的传入,与政治上强硬的手段,终于将裹脚之风止住。
一、裹脚的渊源:起于“优美”(一)宋朝通过现在已发掘的历史文物,裹脚行为已经在唐宋时期出现。
南宋时期,女性裹脚还没有成为约定俗成的社会惯例,裹脚的女性主要限于社会的中上层,因为这样人家的女性养尊处优,不需要进行劳动生活,裹脚当时还未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当时,弓鞋是缠足女性所穿的一种小头鞋子,因为弓鞋的材料多为罗绮,所以又名“绣罗弓”。
中国考古学家发现至今年代最久远的缠足鞋文物,是南宋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双成人女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长宽尺寸明显异于正常成人女性的脚。
(二)元代蒙古人多在马背上长大,生性善战,入主中原建元之后,原本不缠足的蒙古女性,不但不反对中原女性的缠足习惯,还持欣赏、学习的态度。
如斯,裹脚之风得以继续发展,在元朝末年,社会上乃至还呈现了以不裹足为耻的看法。
(三)明朝到了明代,裹脚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
朱元璋的皇后曾因一双天足,而被百姓讥笑“马大脚”,“露马脚”一词典故由此而生。
缠足女性因为走起路来看上去婀娜多姿,于是深得当时男子喜爱。
加上宋明理学对女子的禁锢,甚至还出现了“賽足会”,仕女云集,或围坐于空场,众女子的脸可以不给人看,但都要把自己的尊足亮出来,供游人点品,评题,最后由看够了小脚的众男人经过民主商议,评出名次。
(四)清代明末,清兵入关以后,国家发布“剃发令”,以暴力强制男子剃发,以此作为屈服于清廷的象征。
试论近代妇女缠足与反缠足运动持续而曲折的原因
![试论近代妇女缠足与反缠足运动持续而曲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7448f4231b765ce05081495.png)
试论近代妇女缠足与反缠足运动持续而曲折的原因作者:王琦来源:《祖国》2018年第24期摘要:近代反缠足运动进而不止持续而曲折,令人费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得到了以下原因。
其一,社会上缠足之风已久,积重难返;其二,在风云突变的近代一方面政权的交替造成了缠足禁令的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官员们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其三,人们自身的观念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关键词:积重难返婚嫁审美持续曲折古时女子以小脚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由于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民众开始普遍认为缠足是对妇女的一种压制手段,所以此习俗开始逐渐消失。
但是在清末时期,不缠足运动进行的并不十分顺利。
从缠足开始废止到完全废止的过程是持续并且曲折的。
对于清末不缠足运动的产生、过程、结果及影响都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但是造成这一过程进而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社会,政治以及百姓的自身观念这三方面出发,探究近代妇女缠足与反缠足竞争持续而曲折的原因。
一、正文(一)社会原因據历史记载,缠足应该开始于五代至北宋这一时期。
南唐时期李后主的舞女窅娘善舞,李后主便命令窅娘用帛来缠足从而使她的脚变得纤小。
因为窅娘把脚缠的很小并且在一个莲花形状的台子上跳舞,所以她以金莲舞闻名天下。
宋代诗人杨无咎曾经写过一首名为《蝶恋花端正》的词,便是窅娘的真实写照,词中这样描写:“端正纤柔如玉削。
窄袜宫鞋,暖衬吴绫薄。
掌上细看才半搦。
巧偷强夺尝春酌。
稳称身材轻绰约。
微步盈盈,未怕香尘觉。
试问更谁如样脚。
除非借与嫦娥著”。
这首诗赞美了舞姬轻盈的舞姿,并且直接描写了她们的小脚步态,甚是形象。
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说“妇人缠足,始于近世”。
其中近世指的是的是北宋时期;元代时,蒙古贵族从未有过缠足的习俗,但是他们统一全国后并不反对缠足相反还支持缠足这一做法,这样一来,缠足之风在元代继续发展;明代,妇女缠足现象进入兴盛时期,这时期,对缠足的形状甚至有了一定的要求;清代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身份高低都纷纷缠足,甚至偏远边疆的一些西北,西南一带也染上了缠足的习俗。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反缠足运动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反缠足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f2a7c4c08a1284ac950438c.png)
二、用取缔之方法:巨绅望族富人学子凡有15 岁以下之幼女,奉令后,未缠者不得再缠, 已缠者务必驰放,否则经人告发后,停止其 选举权。至于“乡村编氓,谋生维艰,自来 视财如命,拟请商同财政部订一征收缠足税 简章,颁布全国,明示以自部令下后,自十 五岁以下之女子一律禁止缠足,限以一年, 倘藐视部令,逾限抗不遵行者,责其父兄, 令出缠足税;每一女子每年须纳缠足税银圆 壹元,由各县知事代为征收,作为该县办理 地方自治或公益事项之用。税额逐年递加, 经驰放后,可由该女父兄据实报告自治团体, 转呈县知事立即免除其税”。
二、未及十五岁之幼女,如已缠足须即解放, 未缠足者不得再缠;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之 缠足妇女,限期解放;三十岁以上之缠足妇女, 责令解放,不加限制。
三、在劝导期间终了后,查有故意违抗者,由 各县县长科以罚金,仍令限期解放。其罚金交 由该县县党妇女部及妇女协会办理有益妇女之 事项。
四、罚金依照下列情形办理:十五岁以下之幼 女如有违犯本条例者,罚金一元,限六个月为 限,若果罚金三次以上不悟者,惩罚其父母; 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之缠足妇女,限期三月 放足,如过期不放者,罚金二元,再限六个月 为期,累罚至三次以上不悟者,严惩其父母或 本人;二十岁至三十岁之缠足妇女,限期一年 放足,过期罚金二元,再限六个月,如累罚至 三次以上不悟者,即严惩之;如系该妇女之翁 姑或夫婿无理压迫而禁止其放足者,除罚金外, 与以严重处罚。
二、民国时期反缠足运动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放足运动
1912年3月,孙中山在致内务部关于劝 禁缠足的指令中说:“恶习流传,历千 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当此除 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习尤宜先事革除, 以培国本。为此,令仰该部速行通饬各 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 属以相当之罚。”
中国近代史缠足观念个人学习实践总结
![中国近代史缠足观念个人学习实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1c8a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0.png)
中国近代史缠足观念个人学习实践总结近代中国缠足观念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习俗,对特定群体的妇女进行缠足,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地位。
在个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下是我的总结。
首先,个人学习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缠足观念对妇女造成的伤害。
缠足不仅损害了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脚趾畸形、行动不便等问题,还限制了妇女的社会活动。
缠足的妇女往往无法参与农田劳动或其他重体力劳动,社会地位低下,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种观念无疑剥夺了妇女的人权,是对妇女自由和尊严的严重侵犯。
其次,学习实践中我认识到缠足观念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
传统封建观念将男女地位差异化,强调男尊女卑、男权至上。
缠足作为一种封建礼教的表现,使妇女成为家族中廉价劳动力,完全依赖于男性的庇护和供养。
这种思想束缚了妇女的发展与解放,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
另外,缠足观念背后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利益的影响。
缠足被视作是美丽的象征,在当时的社会中,缠足后的女性被认为更具有吸引力和嫁娶的价值,因此一些家庭为了增加女性的婚嫁机会而强制进行缠足。
此外,缠足还成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只有拥有缠足的女性才能得到有地位的男性的婚姻追求。
在个人的学习实践中,我还探索了缠足观念消失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随着现代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以及外来文化和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缠足观念逐渐被社会广泛质疑和拒绝。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反对缠足的思想家和女性解放者,他们呼吁废除缠足,追求妇女独立自主的权益。
此后,中国社会逐渐开始废除这一残酷习俗。
然而,尽管缠足习俗已经消失,但缠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
在当代中国,封建的男权思想依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
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仍然面临着很多不平等和歧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综上所述,个人对中国近代史缠足观念的学习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现象对妇女的伤害以及其根源。
古代缠足的由来与近代的不缠足运动
![古代缠足的由来与近代的不缠足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569f0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7.png)
古代缠足的由来与近代的不缠足运动古代缠足的由来与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有关。
李煜,是五代十国南唐最后一个君主,他好读书,善作文,工书画,知音律,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君。
在南唐政权岌岌可危之时,他仍怠于政事,用情声色。
有一个宫女轻盈善舞,用帛缠足,足纤小,弯屈如月,她穿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飘飘然若仙,很得后主喜爱。
于是李煜便传令让宫中嫔妃都要缠足,并且认为足缠得越小越好,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并以什么“三寸金莲”、“三寸弓鞋”作为衡量“娇娘”的标准。
到了宋朝以后,民间妇女也争着效法,缠足之风很快遍及全国,男子求偶也将大脚小脚作为衡量女方美丑的标准之一。
女人缠足,其实是对女子足部的一种摧残,这种陋俗在中国盛行了千年之久。
据《陔余丛考》记载,清康熙三年,曾下诏禁止女子裹足,但仅仅过了七年又开禁了。
太平天国也曾禁止缠足,在势力所及的范围内,女子停止了裹足。
但在全国范围内,直至辛亥革命以后,缠足之风才渐渐废绝。
在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中,维新志士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主张,形成了一股思想潮流。
维新派认为,要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必须首先实行妇女形体和思想的解放,要实行妇女形体上的解放,必须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陋习。
缠足使女性肢体深受其害,“骨节折落,皮肉溃脱,创疡充斥,脓血狼藉”,还使女性无生存自卫能力。
因此,维新派呼吁务要解除女性的缠足之苦。
早在1883年,康有为曾在广东海南发起成立“不缠足会”,他的女儿康同薇和康同璧均不缠足。
1895年,康有为与康广仁又组织了“粤中不缠足会”,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1897年,梁启超同谭嗣同等10余人在上海成立不缠足总会,在其带动下,1897年下半年至1898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纷纷设立分会,使不缠足运动广为开展,“父召而兄勉,家喻而户晓”,使不缠足运动成为舆论的中心,许多人不断向《时务报》寄来书信和赠款。
在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康有为于1898年6月奏请皇上禁止妇女缠足。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3486222af90242a895e54f.png)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专业历史学作者姓名学号单位指导教师2014 年4月教务处编目录前言 (5)一、西方传教士开反缠足之风气 (5)二、农民阶级的积极尝试与实践 (7)三、资产阶级的努力 (8)(一)维新派 (8)(二)革命派 (10)(三)激进派 (11)(四)大地主大买办——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例 (12)四、无产阶级对缠足的终结 (13)(一)1949年以前 (1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5)结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缠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近千年的陋习,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给妇女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缠足史可以说是妇女的一部血泪史。
进入近代社会,随着鸦片战争将国门打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级逐渐意识到妇女的地位的重要性,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反缠足运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即从清末反缠足思想的诞生到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缠足的彻底消亡。
它对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本文从推动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着手,进行探析。
纵观历史进程,在推动因素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代表。
最终,在各个阶级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绘制出一幅近代反缠足运动的长画。
关键词:反缠足;推动因素;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Foot binding was lasted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custom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ave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women, women's a frequent foot-binding that would become. Will open doors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opium war, the national crisis deepened, each class i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status, for this reason, Chinese society was a large scale and long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that is, from the foot bin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ought birth to the e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existence of foot-binding. It to the women's liberation, improve the status of wo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also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campaign against foot binding facto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roughout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the driving factor, represented the peasant class, bourgeoisie and proletariat. Finally, in every class forces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draw a picture of a recent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long painting.Key words:The foot binding;Driving factor;The preacher;The peasant class;The bourgeoisie;The proletariat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前言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①这正是对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真实写照。
论清末废缠足运动
![论清末废缠足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baad73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3.png)
论清末废缠足运动摘要: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陋俗,在外国传教士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认识它丑陋的一面,于是就开启了废缠足运动。
而清末的废缠足运动经过太平天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三个时期的不断深入,虽然没有将缠足的陋俗彻底革除,但是让人们普遍认识到缠足对女性的毒害,将广大女性从禁锢和陋习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清末;废缠足;运动妇女缠足是病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愚昧的陋习之一,源于五代,盛行九百多年。
缠足不仅摧残女性肢体的正常发育,给女性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而且给妇女加上一幅沉重的精神枷锁。
妇女如不缠足,将受到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甚至连婚嫁都成问题。
它严重约束了妇女行动的范围,是封建社会视妇女为玩物、为奴隶思想的产物。
到了清朝才开始反对缠足,而清末的废缠足运动是由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首倡天足会而揭开序幕的,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废缠足运动迅速发展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移风易俗活动。
本文主要论述太平天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废缠足运动的情况及影响。
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它与传统的农民政权有所不同,在思想上吸收了西方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并且以它作为武器来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
此外,它在社会风俗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突破,那就是废除缠足的陋俗,太平天国将废除缠足作为一项政策,贯穿于太平天国整个时期。
太平天国将废缠足和督导教化结合起来,使废缠足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广泛实施开来,并且还收到了普遍良好的社会效果。
曾亲身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呤俐对太平天国禁缠足的成绩描述评论道:“太平天国已经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
……太平军起义后出生的女孩子全都是天足,这给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使她们从而改善了自己的外貌。
女子摆脱了缠足的恶习,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志,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②“许多太平天国妇女非常美丽,和满清妇女适成鲜明对照,这大概由于太平天国妇女是天足的缘故。
中国妇女的天足十分好看自然,从而步态也极为优美”③可见,在太平天国时期,废缠足运动已经广泛的开展起来了。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https://img.taocdn.com/s3/m/32809106a8114431b90dd8ad.png)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作者:杨兴梅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中共的反缠足运动延续了自晚清以来的政治化思路,不断根据新的形势,赋予缠足各种内涵。
苏维埃时期,共产党一面彰显缠足的“封建束缚”特点,一面强调放足对“参战动员”和妇女解放的意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抗战、革命与生产动员外,缠足对妇女自身的影响,继续受到中共的关注。
1945年后,中共的反缠足运动逐渐与土改、生产及支前运动结合起来,放足最终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手段,而非目的,即使是在以解放妇女为己任的妇女运动领导者眼中,亦复如此。
〔关键词〕革命;反封建;生产;反缠足;中共〔中图分类号〕K263;K265.1;K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4)01-0152-06①本文作者曾考察了中共根据地反缠足运动的开展情形。
详参杨兴梅《政权与妇女组织配合下的中共根据地反缠足运动》,《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杨兴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四川成都 610064。
中国共产党的反缠足运动向少受到学界关注①,本文以共产党政权存在时间较长、所控区域较为稳定的中央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华北根据地为考察对象,以时间为序,分阶段考察中共反缠足的思想依据。
苏维埃时期,共产党一面彰显缠足的“封建束缚”特点,一面强调放足对“参战动员”和妇女解放的意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抗战、革命与生产动员外,缠足对妇女自身的影响,继续受到中共的关注。
1945年,中共的反缠足运动逐渐与土改、生产及支前运动结合起来,放足最终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手段,而非目的,即使是在以解放妇女为己任的妇女运动领导者眼中,亦复如此。
(一)中共早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提出,全国妇女“都还拘囚在封建礼教束缚之中,过着娼妓似的生活”,因此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
<sup>〔1〕</sup>这一思路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复,并且贯彻在后来进行的反缠足运动中。
近代化浪潮下的缠足与放足——基于时间维度视角的历史分析与反思
![近代化浪潮下的缠足与放足——基于时间维度视角的历史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bd52865a98271fe910ef9e8.png)
政治合法性 的意图占据 了主导地位。缠足既然是象征汉人身份的一个 标志, 巩 固满族统治就得用具有满族 身份标志 的装束取而代之。禁止 缠足其 目的都在于强化满族作为一个 民族 的身份认 同感 ,争取保证一 个异 民族统治 的政权的合法性 , 将其塑造为一种重要 的统治工具。 这场 自上而下的 、异族统 治者 为了争取其政治合法性而发起 的放 足运 动 , 其政治仪式感远远超出了本身实质 ,由于积习 已久 ,此次运 动实则收效颇微 ,并没有得到民间女性的响应 。反倒是宫 中的满族女 性 ,虽不缠 足 ,却 穿着 花盆鞋用 以模仿缠 足的效果 。由此观之 ,在 1 8 4 0 年 以前 的清朝 ,缠足一方面被统治者视 为一种 “ 他 国”的习俗, 种潜在的对政权合法性 的威胁 ,而另一 方面,缠足是女性对于 自 身 身体 的一种表达 ,此举虽痛苦却为女性带来愉悦感 。她们把缠足作为 项装扮 自身的手段 ,和涂脂抹粉抑或是绫 罗红袄并无二致 ,甚至成 为流行于当时上层女性之 间的一种时尚。这也许可 以解释为何第一次 放足运动的失败 。鸦片战争前的放足运动虽然 以失败告终 ,然而 ,历 史的脚步不 曾停歇 。鸦片战争爆发 ,国门打开,我们迎来 了中国未有 之变局。西方作为他者 的闯入 ,给 中国带来 了诸 多变化 。缠足作为一 项中国本土的风俗 ,也多受波及。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应当从了解自己的汽车提升信息熟悉度提升驾驶素质完善预防事故措施等方面出发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促进车辆的安全运行最终为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地保障
近代中国不缠足运动中缠足女性固守缠足的原因探析
![近代中国不缠足运动中缠足女性固守缠足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5c3ae619e8b8f67c1cb9ed.png)
面 ,对 此 进 行 分 析 。
【 关键词 】 近代 不缠足 运动 ;缠足女性 ;固守缠足
不缠足运 动自身的局 限 近代 中国社会 的不缠足运动真正意义上始于戊戌维新 时 期 。不过 ,这场运动 中,无论是 一开始的维新人士 的反缠 足 动机 ,还是后来 的发展历程 中 ,这场运动的组织方式 以及 宣 传方 式 ,都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 ,资产 阶 级维新人 士热情发表 文章倡导不缠 足 , 组 织不缠足 团体 ,大 力提倡 女性放 足。在他们 看来 ,“ 缠足应 当废 除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不利 于繁衍 和削弱抵 抗能力 ” ,戊戌 维新 以后 的不缠 足
.
丽成为一种会审美观念后,对于缠足,许多女性由被动转
五 、结 语
自清季 开始 的反缠足运 动 ,经过 由劝到禁 的持续努 力 , 应该说 成绩 是显著 的,但仍有相 当部分 的城乡妇女似乎仍对 小脚情有 独钟 、不肯割舍 。对 于缠 足女性 而言 ,她们既是缠
足的受害者又是不缠足运 动中的受 害者 ,放足过程 中,缠 足 女 性就如当初缠足一样没有选 择缠放的权利 ,不仅要 承受 放 足给她们带来 的身心之痛 ,当时的社会审美观念 以及受此 影 响的婚姻观念实 际上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 ,在这场 以 缠足女性为 “ 主角”不缠 足运动 中,来 自缠足女性 的呼声 是 不容忽视 的。而在 近代 这场运动 中,所施行 的举措绝 大部分 都着重 在查禁 与惩罚方 面下功夫 ,而忽视 缠足女性 的声音 , 加之 ,这些举措 在推 行的过程 中,又常 因执行人 员在 操作过 程 中,不顾社会 习俗的束缚 ,不顾缠足女性 的现实感受 ,实 际收效大打折扣 ,遭遇各种逆 向势力 的反对 就是 必然的。 参考文献 [ 1 ] 曾继辉 . 不缠足会驳议[ N] . 湘报, 1 8 9 8 . [ 2 】林 纾. 新 乐府 ・小脚妇 【 M】 . 上 海: 神 州国光 出版社
近代反缠足运动
![近代反缠足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6222715cc7931b765ce155a.png)
1897年6月30日,不缠足总会在上 海正式成立,地点设在《时务报》 馆内。
1898年1月,湖南不缠足会正式成立, 地点设在长沙《湘报》馆内。
(四)20世纪初不缠足运动的高涨
慈禧太后于1901年1月29日发布“新政” 上谕。以后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谕 令,在各个领域推行一些改革。1902年2 月1日,慈禧太后正式下达劝戒缠足的上 谕,其中称: 汉人妇女大多缠足,由来 日久,以后官绅,应当婉切劝导,使之 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
二、民国时期的反缠足运动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放足运动
第二讲 近代反缠足运动
一、清末反缠足运动
(一)缠足的起源及其风行
缠足开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 位国君李煜曾命宫中舞女窅娘缠足跳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煜写的词很著名。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 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个男宫人手拿白布在林之洋的床前跪下,先 将林之洋右脚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将五个脚趾 紧紧靠在一起,又将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 用白布裹缠;缠了两层之后,就有宫娥拿着针 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林之 洋身旁有四个“宫娥”大汉紧紧靠定,又被两 个“宫娥”大汉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等 到缠完,他感觉脚上象炭火烧一样,阵阵疼痛。 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
1.鸦片战争前反缠足的呼声
南宋晚期,车若水在《脚气集》中就 说:“妇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 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 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
清中期以后,袁枚、李汝珍、
俞正燮、龚自珍、钱泳,都 曾出于审美或者对于妇女的 同情,主张天足。
《缠足》论文
![《缠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44a94ec850ad02de8041ec.png)
缠足能够出现在中国,而且成为中国仅有世界上其他国家绝无的陋俗,只能说明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有滋生缠足陋俗的这种土壤。
缠足产生的物质前提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并且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分工是男女分工的自然形式——男耕女织。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较熟练的体力生产产品工作由成年男子来完成,妇女就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者的工作而地位显著下降,其经济地位也不免一步步下降,结果是家族的抚养权成为男子专职,妇女在经济上便成为男子的隶属。
妇女失去了经济上同男子的平等,精神上的权利也被剥夺,丧失了自己的能力。
因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使得妇女的发展空间越发窄小,而家务劳动即使小脚女人也能应付,这就给妇女缠足之风创造了基本的物质前提。
男性为核心的社会封闭的家族共同体,使妇女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生产劳动动相脱离,同时也减少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各种机会,严重削弱了女性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独立性,随着社会其他角色的消逝,女性存在的生存方式也逐渐演化为供家族传宗接代的繁殖工具和性服务的提供者。
在以牺牲女性为前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男性统治为核心的社会,妇女的权益自然日益受到蔑视,女性除了放弃自我别无选择。
那么,在封建时代的男性眼中,女性也理所当然应该是取悦男性、服务于男性而存在,与生俱来的行为功能因男性的变态需要与赏识而不得不居于次要地位。
正是在这一块“非常理想”的土壤之中,才滋生出缠足这样荒诞的的陋俗。
缠足产生的催化剂——封建礼教观念缠足与中国封建传说的礼教观念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的封建统治一直是以家族统治为基础,由封建的宗法关系而制定的礼法条归和道德标准,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突出了男性权益。
如过去所提倡的“三从四德”、“天为妻纲”等封建礼教就给缠足风的兴起创造了社会前提。
这种封建礼教到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之后,对妇女的束缚更加残酷,至明清理学更是达登峰造极,这与缠足风俗的产生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对近代中国戒缠足思想的历史考察
![对近代中国戒缠足思想的历史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c385da99680203d8ce2f2477.png)
始对缠足陋 俗大开挞伐, 研究近代中国 戒缠足思想的演变 织, 所获无几” , 这“ 有碍于富强经营” , 4 以至于 “ 苦其身
过程及其特色, 利于我们理性审视社会进步和中国现代性 而不能得其力” , 使“ 四百兆中去其半为无用之人” , _ 5 最终 别文化走势 , 具有较大学术价值。
严格来说 , 尽管传教士的戒缠足思想引发 了近代中国
国门的 外国传教士们, 面对缠足这样的中国 传统女性道德 戒缠足思想的萌蘖, 起到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 然而, 其历史 观, 起初他们感到惊讶和不理解, 甚至是讥笑 、 嘲讽 , 但随后 局限性亦是明显。传教士们在批判缠足陋习时表现出强烈 为- ; J m 快传 播基督福音, 促进传教大业发展, 他们开始传播 的泛宗教化倾 向, 他们认 为“ 保养筋髓, 乃上帝的要求” 。 戒缠足思想, 并展开相关实践活动。综观这一时期传教士 他们把放足看作是信徒对上帝的义务 , 却无法解决缠足陋
们认识到, 要想挽救民族危亡, 占人 口 半数的妇女是不可忽
判与重构 。随后 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在运 用天赋人 权等 思想观察 、 分析 、 批判 中国妇女 问题 时, 清 晰地论证 了 传统缠足 陋俗逐 渐解体的历 史必然性 。近代 中国戒缠足思 想在 辛 亥时期 趋 于成熟 , 一 方面是 国人追 求真理 的理
性选择 , 同时 也 是 近 代 先 进 之 士 坚持 对 缠 足 恶 习进 行 批 判 的 必 然 结 果 。 关键词 : 戒缠足 ; 历史考察 ; 近代 中国
作者 简介 : 桂运 奇 , 硕士 , 中南 大学历 史文化研 究所 。研究方向 : 社会性别思想史。
・
1 37 ・
第 5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政权与妇女组织配合下的中共根据地反缠足运动(1928 (2)
![政权与妇女组织配合下的中共根据地反缠足运动(1928 (2)](https://img.taocdn.com/s3/m/7fcaa4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d.png)
政权与妇女组织配合下的中共根据地反缠足运动(1928)摘要本文将介绍1928年中共根据地下的反缠足运动,重点关注政权和妇女组织在该运动中的配合。
起初,缠足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然而,在中共的推动下,这一现象引起了妇女组织的关注,并得到了政权的大力支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的起源、运动的组织和策略、政权的参与以及运动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共根据地、反缠足运动、政权、妇女组织、传统文化一、背景在20世纪初的中国,缠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
缠足是指通过紧绑女性的脚腕来阻止其正常发育,以达到一种被认为美的标准。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给女性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也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
二、运动的起源中共根据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在国内所建立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稳定性的地区。
在这片地区内,中共得到了广大妇女组织的支持,并开展了一系列反缠足运动。
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共成立之初,中共认识到缠足现象对女性权益和革命事业的不利影响,决定以这一问题为突破口来扩大党的影响力。
三、运动的组织和策略中共根据地与妇女组织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反缠足运动。
中共通过妇女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女性传达缠足的危害以及争取反缠足的重要性。
同时,妇女组织也发挥了组织和动员的作用,鼓励女性加入运动并争取社会支持。
此外,中共还运用了各种策略,如联合其他进步力量、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等来推动运动的发展。
四、政权的参与政权对反缠足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根据地的政权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运动的顺利开展。
政权通过颁布法规来禁止缠足行为,同时也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加社会意识和支持。
政权对运动的参与和支持,使得运动得以在根据地范围内取得显著成果。
五、运动带来的影响中共根据地下的反缠足运动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大量妇女加入了运动,增强了妇女的团结和自我意识。
其次,运动的开展使得缠足现象逐渐被社会所诟病,从而促进了传统观念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专业历史学作者姓名学号单位指导教师2014 年4月教务处编目录前言 (5)一、西方传教士开反缠足之风气 (5)二、农民阶级的积极尝试与实践 (7)三、资产阶级的努力 (8)(一)维新派 (8)(二)革命派 (10)(三)激进派 (11)(四)大地主大买办——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例 (12)四、无产阶级对缠足的终结 (13)(一)1949年以前 (1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5)结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缠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近千年的陋习,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给妇女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缠足史可以说是妇女的一部血泪史。
进入近代社会,随着鸦片战争将国门打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级逐渐意识到妇女的地位的重要性,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反缠足运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即从清末反缠足思想的诞生到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缠足的彻底消亡。
它对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本文从推动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着手,进行探析。
纵观历史进程,在推动因素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代表。
最终,在各个阶级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绘制出一幅近代反缠足运动的长画。
关键词:反缠足;推动因素;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Foot binding was lasted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custom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ave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women, women's a frequent foot-binding that would become. Will open doors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opium war, the national crisis deepened, each class i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status, for this reason, Chinese society was a large scale and long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that is, from the foot bin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ought birth to the e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existence of foot-binding. It to the women's liberation, improve the status of wo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also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campaign against foot binding facto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roughout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the driving factor, represented the peasant class, bourgeoisie and proletariat. Finally, in every class forces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draw a picture of a recent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long painting.Key words:The foot binding;Driving factor;The preacher;The peasant class;The bourgeoisie;The proletariat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前言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①这正是对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真实写照。
对于女子来说缠足是种有百弊而无一利的酷刑,自宋代以后的千余年间,为了缠成三寸金莲,女子不知到遭受了多少折磨,骨折筋挛,缠成所谓的三寸金莲无非是一双令人毛骨悚然的畸形。
而正是这样的畸形使女子气血不和、体弱多病;举步维艰、工作困难,甚至让她们自卑自残、自暴自弃。
这样一双畸形无疑让社会增加了大量残疾人,加重了社会的负担,从而影响社会发展。
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将中国大门打开,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人们渐渐觉悟,于是出现了反缠足的声音,出现了崇尚天足的运动。
纵观历史进程,在推动因素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代表。
一、西方传教士开反缠足之风气早在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有许多有识之士对女子缠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和抨击,但由于缠足陋习沿袭久远,难以祛除。
进入近代,外来的西方传教士不仅对缠足陋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且开展了一系列反缠足运动,着实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与日俱增。
刚刚来到中国,他们对中国女子缠足行为非常不理解,大多数人持以嘲笑、嘲讽和批评。
时间一久,传教士对女子缠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但也不尽相同。
有的传教士认为无所谓,表示缠足完全是长久以来的习俗,并不影响人们信仰上帝;有的则表示缠足这一陋习在中国沿袭长达千年,难以破除,再加上本来基督教的传播本来就阻力重重,所以很担心反对缠足会招来人们对基督教更多的不满。
但是大部分传教士很快发现,缠足戕害身体,不仅相悖于基督教教义,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女子走进教堂接受上帝的“福音”,从而也大大妨碍了传教士在中国的发展。
再者,缠足对①冯骥才《三寸金莲》,新星出版社 2005.9 12页妇女危害极大,引起了传教士的同情。
因此,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对缠足陋习表示坚决反对。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传教士除了用教规、教义教育和束缚教徒缠足外,对非教徒妇女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
起初,他们反缠足的办法就是进行大力的舆论宣传。
他们把缠足看作是一种残害妇女的旧俗恶习,对其危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揭露,力图让广大妇女认识到缠足的危害,使妇女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放足。
以上是反缠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态度。
西方传教士大规模宣传不缠足始于19世纪70年代。
初期宣传手段主要有:发传单和小册子、在教会创办的报纸上发表反对缠足的文章、在传播基督教义的同时宣传不缠足的主张。
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上海书局石印出版的《劝放足图说》就是最早出版的专门劝导放足的图书,由“长老会后学”史子武编著。
至于传教士在他们所创办的刊物上鼓吹反缠足就更早了。
英、美传教士所创办的汉文刊物《万国公报》,在1875年4月24日就发表了《褒足伤仁》一文,此后几年又陆续发表了《革裹足弊俗论》、《裹足论》、《劝解缠足》等文。
①后来传教士又组织不缠足会,直接参与天足运动的实践活动。
先是在教会内部设立天足会,凡是入教者不许缠足,加之宣传。
由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最早反缠足团体是1877年(光绪三年)厦门的“戒缠足会”,该组织是由在厦门传教的英国教士约翰•迈克高望牧师建立的。
另外,从1900年5月出版的《中西教会报》“教会记事”栏《天足会广求论说》中可知道,那时基督教人士在天津设有天足会,当时该组织还向“西方教内外各友”广泛征求戒缠足论的文章。
②不过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天足会。
此天足会于1895年由在沪的十几位外籍妇女发起成立,耶稣会教士立德夫人(又作李德夫人、李德乐夫人)为会长。
该会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出版各种通俗读物,并通过广学会的发行渠道分发到各地。
除了大力宣传、组织反缠足会,传教士还采取举行演讲、游说、示范;教徒之间相互监督、督促等方法,使反缠足的声音遍及全国。
但是仔细分析传教士的反缠足活动后,我们不难看出,传教士的所有行动全都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是整个传教政策的“副产品”,而并不是要刻意改变中国的社会陋习。
传教士在中国①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7-228页②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8页强行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西方宗教,引起了无数冲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
二、农民阶级的积极尝试与实践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是中国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的先行者,更把中国农民阶级反帝运动推向高潮。
他们先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在洪秀全和洪仁玕的带领下进行政权建设和巩固。
文件对反缠足进行了相关规定,并在实际中进行具体实践,从而推动反缠足运动的进程。
太平天国事起于广西,其基本力量与领导核心是两广客家人。
客家妇女本来就不缠足。
初期就有很多天足女子参加起义,后来妇女人数增多, 由客家妇女为主体组成的女军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不缠足的好处,因此太平军便采取“强迫放足”的措施,定都天京后,“令妇女不准缠足”①,“夜间女百长逐一查看,有未去脚缠者,轻则责打,重则斩脚”②,规定不可谓不严厉。
太平军每到一地,就动员妇女放足。
太平军进入南京以后,更是下令“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首”。
这样做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
呤唎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说到:“太平天国已经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太平军起义后出生的女孩全都是天足”③,书中还摘录了传教士缪维廉1861年在南京看到的景象:“许多妇女骑马,也有许多妇女步行,大多数就是步行”。
④太平军如此严禁缠足, 是一种解放女性特别是未成年的女性的良药, 使她们免除了缠足之苦。
不过“违者斩首”虽然表明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决心,但未免急于求成,过于严厉,且几近暴虐。
据说进入南京后为了提倡天足,竟然逼迫缠足妇女赤脚挑水,这让妇女们感到非常羞愧,甚至有的妇女直接选择了跳井自杀,数量近一千人。
又有记载说,为了强迫妇女放足,“每掠得纤足者,必实在裭其行缠,剖羊腹纳足热血中,足趾暴伸,顷刻新月即变莲船,惟血热于沸汤,①张德坚《太平天国(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16页②汪堃《盾鼻随闻录》《太平天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95页③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40页.385页④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4. 227-228页痛彻骨髓,惨莫参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