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2024年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8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产量或收入增 长时,投资支出会增长得更快;在产量或收入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下降得更快。 加速原理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10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失业类型及原因分析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 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职业间流动所产生的失业 。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 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3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1
22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23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各章复习大纲: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 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你3、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4、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的计算遵循国民原则。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生产法:又叫增值法,采用对每个生产过程新增价值加总的方法计算GDP。
2024版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PPT大纲
行为宏观经济学发展动态
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01
介绍行为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
内容。
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02
比较行为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假设、研
究方法和政策主张上的不同。
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03
分析行为宏观经济学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面临的挑
战和机遇。
节能减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等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失业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等。
失业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 场不完善等。
失业影响
浪费劳动力资源、减少产 出、增加社会成本、影响 社会稳定等。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时,需要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方 向和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信任度。具体的应 对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06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融合趋势
通货膨胀概念、类型及影响分析
通货膨胀概念
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现象。
通货膨胀类型
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 结构性通货膨胀等。
通货膨胀影响
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财富重新分配、经济秩序 混乱等。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 际收支平衡等。
工具选择依据
(精品)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二、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二、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期末复习资料说课讲解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①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 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
也就是说,名义GDP的变动即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②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③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失业者或者没有适合的技能,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④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即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
⑤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用来描述实际GDP短期变动和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它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极为重要的联系。
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波动。
⑥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的坐标系中。
它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
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低时,失业率高。
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⑦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给量。
⑧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目录•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及其应用•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01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总量进行综合考察,来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整体性体现在它考察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动态性体现在它揭示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等阶段。
流派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价格粘性的存在,主张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及流派02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1 2 3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的原因,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新古典综合学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都是必要的,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调节作用。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乘数效应加速原理03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工资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2017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整理---YH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理解1.定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
2.理解: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④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注: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⑤GDP和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国界〕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籍〕:*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庭劳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三面等值原则: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GDP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NDP=GDP-折旧2.NI=NDP-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 + 补贴=工资+利息+租金+利润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 政府转移支付4.DPI=PI-个人所得税四.国民收入根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家庭+厂商〕〔产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C+S即I=S2.三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C+S+T即I+G=S+T即I=S+(T-G)2.四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国外〕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M)=C+S+T+Kr即I=S+(T-G)+(M-*+Kr)五.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岀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岀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岀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丁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岀)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一、GDP1、定义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别与联系3、GNP的定义,与GDP异同(要会计算)4、GDP的特征,(比如,什么项目该不该计入GDP)5、核算GDP的四种方法(不要混淆)6、支出法的构成内容,及具体每一项的解释7、总投资、净投资及折旧的关系。
8、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异同9、收入法的构成内容及理解10、对“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理解11、GDP、NDP、NNP、NI、PI、DPI的构成及联系12、会用具体的例子核算GDP二、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不同部门总需求(支出的角度)和总供给(收入的角度)的构成2、不同部门的恒等式及理解三、名义GDP和实际GDP1、定义2、GDP平减指数,如何衡量物价上的幅度3、计算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一、均衡产出1、定义,由谁决定2、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3、凯恩斯定律4、实际产出、计划产出与非意愿存货投资之间的关系;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不等时,如何调整。
(不均衡时的情况)5、此时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与GDP核算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的区别二、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规律2、消费(储蓄)函数的构成,及每部分的含义3、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定义、计算及关系4、消费曲线的形状与储蓄曲线及收入的关系5、两个边际的关系,两个平均的关系6、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7、凯恩斯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永久收入消费函数的主要观点及异同8、影响消费的因素三、国民收入决定1、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推导,计算2、投资乘数的定义、公式、计算、作用3、三部门不同情况的下(定量税/比例税,是否有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公式,推导,计算4、三部门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类型、定义、公式、计算、作用及相互的关系(注意: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的不同)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6、四部门乘数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4章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需求函数的构成及意义,投资需求曲线的形状2、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曲线的形状3、影响投资的因素4、托宾“q”说的主要内容二、IS曲线1、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16 14-5两个方面)(两部门和三部门都要掌握)、计算2、IS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IS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三、LM曲线1、利率的决定2、货币需求的定义,及三种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的描述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成,曲线的推导及形状5、货币供给的定义,划分,规定6、货币供给曲线的形状,均衡利率的决定7、LM曲线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26 14-13)、计算8、LM曲线一般形状,及分区2、LM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LM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四、IS-LM分析1、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计算2、IS-LM划分四个区域的不均衡的情况(P431 表14-1)3、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五、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有效需求的基本内容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3、数学模型的描述(P433)六、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5章(和IS、LM联系到一起)1、财政、货币政策的定义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会和“挤出效应”联系起来)3、挤出效应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凯恩斯主义极端的分析5、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6、古典主义极端的分析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的表现8、两种政策不同的搭配使用的情况、效果及对利率和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9、货币幻觉的概念10、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6章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发挥作用机制及分析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什么是功能财政,与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异同5、如何判断财政政策方向?6、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二、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关系2、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定义,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3、基础货币的定义4、不同情况下货币创造乘数的构成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定义,特点6、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三、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7章一、AD1、总需求的定义,构成及影响因素2、总需求函数反映的内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反向变化的原因,四个效应的概念和推导,计算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推导4、总需求曲线的变动(1)沿着既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如何移动(3)总需求曲线转动的影响因素二、AS1、长短期划分的标准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描述3、对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的理解4、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常规(1)前提条件(2)形状(3)政策含义三、AD-AS模型1、短期宏观目标的实现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特别是左移:供给冲击,会不会在短期内右移))4、数学模型的描述第18章一、失业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失业)3、充分就业的理解,允许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率的表达、定义4、失业的影响5、奥肯定律的内容二、通货膨胀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通胀)3、原因的分析4、通胀的效应三、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PC:定义,反映的内容,形状,政策含义,失业和通胀的取舍2、长期PC的形状,政策含义第20章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率的描述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方程,直接和基本原因,丹尼森的结论;3、新古典增长理论:(1)不具有技术进步:基本假设、基本方程、稳态的理解和分析、储蓄率和人口增长对稳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结论(2)具有技术进步的结论(P562 表20-5)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二、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的划分2、特征3、类型4、新理论的概述(成因)5、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用以对我国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笔记纲要
宏观经济学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货币经济系使用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的学科。
本课程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总收入-总支出模型、IS-LM曲线模型、总供求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目前存在的分歧和共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方法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总量概念,能够运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简单的国民收入核算,重点理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国内生产总值(GDP)1、定义2、分析3、缺陷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GDP⑴消费(C)⑵投资(I)⑶政府购买(G)⑷净出口(X-M)2、用收入法核算GDP⑴工资、利息和租金⑵非公司企业主收入⑶公司税前利润⑷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⑸资本折旧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3、国民收入(NI)4、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六、名义GDP与真实GDP【作业与练习】1.解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总投资和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3.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试点( w w w k a o s h i d i a n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重点章节与重要考点
从大的结构上说, 重点章节一般分布在前述中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即宏观分析的短期与长期 模型。 从历年相关院校的试题中, 我们发现具体的考点主要分布如下:I S - L M 模型、 蒙代尔 - 弗莱明模 型、 总供给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政策效应与政策争论。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9 3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9 5 ) 第一节 消费 ( 9 5 ) 第二节 投资 ( 9 8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1 0 0 )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 1 0 4 )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 1 0 4 )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1 0 4 )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1 0 7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 D- A S 模型 ( 1 0 7 )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1 1 0 ) 第六节 名义粘性 ( 1 1 1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 D- A S 模型 ( 1 1 2 )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1 1 4 )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1 1 4 )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1 1 7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 1 1 7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 1 1 7 ) 第三节 在应用时应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 1 1 8 ) 第四节 科学主义 ( 1 1 8 )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 1 1 9 )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 1 1 9 )
宏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高鸿业)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精华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第十三章
1,理解均衡产出的定义? 2,理解国民收入均衡中的i=s和国民收入核
算中的I=S的区别? 3,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 4,什么是MPC和APC? 5,理解凯恩斯储蓄函数?
第十三章
6,什么是MPS和APS? 7,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8,从家庭消费函数导出社会消费函数需要考虑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AD的移动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4,AD曲线的经济含义 5, AS曲线的经济含义 6,古典、凯恩斯、常规的AS曲线 7,AS-AD对现实的解释
第十八章
1,什么是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 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3,什么是最终产品?包括哪些? 4,GDP和GNP的区别? 5,GDP统计的缺陷?
第十二章
6,GDP核算的方法? 7,掌握支出法核算GDP的要素? 8,投资的分类? 9,什么是净投资? 10,理解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 11,掌握投资储蓄恒等式 1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概念?什么是
哪些是主要的? 5,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的
影响?
第十五章
6,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7,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 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的区别? 9,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0,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11,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的
影响?
第十七章
1,总需求函数的推导(代数推导,几何推 导)
哪些因素? 9,掌握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用消费函
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并掌握 图形 10,什么是投资乘数?乘数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1,掌握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 数。 12,了解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及相关乘数的 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二、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二、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
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了解与识记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2、价格如何影响总需求的变化?3、总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5、劳动市场均衡6、货币中性二、理解与分析1、AD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课件)。
2、AD曲线的移动3、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及政策含义4、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及政策含义5、常规的总供给曲线6、AS-AD模型均衡含义、计算及均衡的变动7、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了解与识记1、失业的分类及影响2、奥肯定律3、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及原因二、理解与分析1、不同失业类型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2、通货膨胀的原因(从货币现象的角度、总需求的角度、总供给的角度、结构性变化的角度)3、什么是工资—价格螺旋?为什么会存在工资—价格螺旋?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5、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图形)及政策含义第19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一、了解与识记1、4个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思想2、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
3、WTO的基本知识,特别是WTO的原则4、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5、倾销的含义、判断依据、成立条件、反倾销措施6、国际贸易政策第20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一、了解与识记1、外汇、汇率及其两种标价法2、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3、汇率与币值的关系,对进出口的影响第21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经济增长的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加速原理的含义二、理解与分析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和稳态时的基本方程(计算)2、稳态时各个变量的增长率3、黄金分割率的关系式(计算)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三、题型宏观经济学一般会涉及到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计算等多种题型。
下面做一归纳。
(一)名词解释考点一般包括以下:1、GDP2、实际GDP潜在GDP3、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4、支出法5、收入法6、CPI7、GDP折算数8、均衡产出9、边际消费倾向10、乘数11、平衡预算乘数12、资本边际效率13、加速原理14、货币幻觉15、流动性偏好陷阱16、财政政策17、挤出效应18、经济政策19、充分就业20、自动稳定器21、AD曲线、AS曲线22、货币政策23、公开市场24、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25、自然失业率26、奥肯定率2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8、菲利普斯曲线29、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二)简答题和问答题考点:一般集中在下列(核心知识点,给出20题)1、为什么世界上原来用GN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而目前较多的使用GD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指标呢?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否将居民获得的所有利息收入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3、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4、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理论意义?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经济社会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将采取何种对策?6、怎样理解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7、怎样理解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8、政府支出增加会对利率和收入产生什么影响,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又会对利率和收入产生什么影响?影响相同吗?为什么?9、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10、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移动,有什么样的经济学含义?17.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11、简单叙述IS曲线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
12、简单叙述LM曲线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
13、.如果经济衰退,政府打算用一种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刺激产出,那么政府更喜欢用什么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14、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15、何为自动稳定器?说明他们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16、IS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17、为什么在凯恩斯陷阱区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最大?18、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那些变量有关?19、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20、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政策应用(三)论述题:1、试述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
2、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什么样一种政策的混合?并用IS –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3、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及其政策效果。
4、IS –LM与AD-AS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5、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使用上的区别(用IS—LM模型或者AD-AS模型加以分析)。
6、试论述通货膨胀原因及其对策。
7、试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角度分析“泛珠三角地区失业与空位”的并存原因及对策。
8、导致总需求、总供给变动因素有哪些?试从图形角度分析。
9、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局限性分析10、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涨的状态。
(四)计算题:计算题一般分布在: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二部门恒等式、三部门恒等式);IS—LM模型;AD—AS模型等章节:其中从宏观经济学来讲,部分可能还需要联合简答、论述等)具体根据本门课大纲,知识点分布情况,总结如下:1、已知某国在某年度的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如下:工资:100亿元;间接税:10亿元;利息:1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租金: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利润:20亿元;政府支出:3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
2、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资本消耗356.4,雇员报酬1866.3,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0,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转移支付347.5,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请计算:(1)NI, (2)NDP ,(3)GDP, (4)PI, (5)DPI (6)个人储蓄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国内生产总值为4800,总投资为800,净投资为300,消费为3000,政府购买为960,政府预算盈余为30。
请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4、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с=100+0.8yd,投资i=50, 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5、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C=100+0.6Yd,I=50,G=250,T=100求:(1)均衡收入和可支配收入(2)消费支出(3)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4)投资乘数6、设三个部门经济中有如下资料:C=80+0.75Yd,Yd=Y-T,T=20+0.2Y,I=50+0.1Y,G=200请计算: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水平7、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仍为50(单位: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9、假定:(1)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5r;(2)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lOr;(3)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lOr;计算:1)求(1)(2)(3)的IS曲线;2)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3)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10、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