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英才计划”是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自2010级起开始实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术英才。每年择优选拔年级学生总数的6%,通过配置优质资源,为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制订个性培养菜单,组建联合班,优化培养过程,助推学生个性化发展。
标签:学术型;“英才计划”;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依据“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自2010级本科生开始实施个性化学术英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根据“自愿报名、公开选拔、滚动培养”的原则,结合学习能力、个人专长和发展潜力,择优选拔年级人数6%左右的学生作为“英才计划”学员,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提升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实施内容
1.1 建立组织机构,构建“英才计划”工作体制
专门成立“英才计划”工作指导小组,做好“英才计划”的顶层设计和培养指导工作,推进工作的深入实施,指导各学院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学院成立“英才计划”工作组,负责各学院学生的选拔、导师的聘任、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定、审核、培养过程的管理、年度考核等工作。
1.2 制定实施方案,规划“英才计划”培养目标
制定出台《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个性化“英才计划”实施方案》,为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依据。实施方案明确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术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术英才”为目标,注重学员“专业学习—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的融合,以专业培养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培养和综合素质拓展为两翼,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组织实施、政策措施等方面,另外对“英才计划”学员选拔、考核、導师考核等制订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
1.3 探索培养模式,创新“英才计划”培养机制
实施“三环”培养,分别为专业教育、学术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拓展三个方面。
1.3.1 配置优质资源,提升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
为鼓励“英才计划”学员潜心学术研究,多出创新性成果,给予特殊政策,具体表现为:优先进入各类创新实验室、优先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校区科技基金项目、优先参加各类学科、科技创新比赛、优先参加学校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优先推荐至国内外大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交流访学。
1.3.2 配备优秀导师,助推个性化发展
依据“双向选择”原则,为每位学员选聘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指导教师,根据学员特点,为学员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导师通过指导学员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课外学术活动、参加学科科技竞赛、申报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导师科研课题等路径,培养英才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定期与学员进行交流,指导学员的学业发展,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帮助学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3.3 搭建培养平台,提升综合素质
按学院组建“英才计划”联合班,各学院为联合班学员配备班主任,协助学院做好学员的日常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和活动开展。根据“英才计划”学员的培养目标,专门邀请知名专家为学员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邀请校外优秀企业家做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报告;携手校外培训组织联合举办“英才班”事业启航系列课程。
2 主要成效
“英才计划”工作实施以来,吸引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学员在学术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有效培养,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2.1 培养成效初步显现,优秀学员脱颖而出
“英才计划”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潜力和个性化发展潜质的学术型人才,从2010级、2011级两届毕业学员交出的毕业成绩单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培养成效初步显现。
2010级77名英才学员中,30人被免试推荐研究生,16人考取研究生,7人出国(出境)留学,继续深造率达69%;24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9篇(SCI 检索论文1篇,EI检索论文6篇,中文核心6篇);35人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奖励84项;22人获专利成果40项;68人参与过各类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比例高达88%。
2011级74名英才学员中,42人被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占年级学员总数的57%,继续深造人数(免试推荐、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共60人,继续深造率达81%;28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4篇(EI检索论文3篇、CSSCI3篇、中文核心8篇);49人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奖励132项;24人获专利成果55项;58人参与过各类科研创新训练项目。
2.2 实践成果赢得媒体关注,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英才计划”工作启动之初,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就十分关注项目的实施运作情况。2011年5月1日《常州日报》刊发题为“探索大学本科教育机制创新”的头版文章,报道校区在实施培养工程英才的“卓越计划”、培养管理英才的“1442工程”之后,再次实施第三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
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校区“英才计划”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成效。2014年5月13日,《常州日报》再次刊发头版文章“好的大学教育,首先是本科要硬”,对“英才计划”的进展情况、实施成效进行了跟踪追访和重点报道,《江苏教育报》、新华网、中国江苏网、中国高校网、江苏教育信息网等主流媒体也纷纷予以跟进报道。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在“英才计划”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许多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工作,拓展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继续探索本科教育机制创新积累了更多经验,做出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