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单元测试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真空C. 水D. 固体答案:B2.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响度、音量C. 音调、音量、音色D. 响度、音量、音色答案:A3.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声音的音调?A. 振动频率B. 振动幅度C. 介质密度D. 介质温度答案:B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000HzB. 20Hz~2000HzC. 200Hz~20000HzD. 2000Hz~20000Hz答案:A5.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B. 在液体中传播最快C. 在气体中传播最快D. 在真空中传播最快答案:A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声呐C. 超声波测距D. 声音的传播答案:D7.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距离声源的距离C. 声源振动的频率D. 介质的性质答案:C8. 声音的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声源振动的频率C. 声源振动的方式D. 声源振动的强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传播?A. 电话通话B. 广播C. 无线电波D. 音乐答案:C10.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介质的种类B. 介质的温度C. 介质的压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答案:3403.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动频率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答案:幅度5.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结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正确选项为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正确选项为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正确选项为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4.错误选项为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频率高。
5.不正确选项为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6.不能减弱噪声的措施为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7.正确选项为A,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人听不到。
8.正确选项为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9.解释错误的选项为B,马蹄声不能沿土地传播。
声现象是指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声音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而不是振动速度。
声音的响度、频率和音色可以反映声源的特性,如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上是指频率高。
固体也能传声,如“隔墙有耳”所说。
噪声污染已成为社会公害,减少噪声可以采取措施如禁止机动车辆鸣笛、种植草木等。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但不能在空气中传播,只有在介质中传播。
听到物体在发声,就说明物体在振动。
马蹄声不能沿土地传播,而是通过振动使土地发声。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常有这种情况,当人还毫无发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
这是因为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
正确的选项是B.鼓面停顿了振动。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不同。
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那么是因为音叉变得越来越小。
14.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低,而响度比蚊子高。
15.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
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高。
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的指标是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大小。
要保证工作和研究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一定的分贝数。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产生的?A. 振动B. 静止C. 运动D. 摩擦2. 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40 m/sB. 1000 m/sC. 2000 m/sD. 3000 m/s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多少?A. 20 Hz - 20000 HzB. 20 Hz - 200000 HzC. 200 Hz - 2000 HzD. 2000 Hz - 20000 Hz5.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振幅B. 频率C. 传播距离D. 介质密度6.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回音壁D. 声波的衍射####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__,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______。
3.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有限的,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被称为______。
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______。
5. 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的。
####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也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一般来说,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2. 请解释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并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而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声单元测试题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小区居住环境,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弱噪声的.3•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 ;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 .4、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1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 来判断的。
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__ 。
6. 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_________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______ 声波获得信息.图7. 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 —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9•如图3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10.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 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D •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11 •郑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 •绿化居住环境B •缓解热岛效应”C •降低噪声污染D •减少大气污染12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歌的海洋”的美誉。
声现象单元测试5

单元测试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要使一面正在发声的钢锣停止发声应该:______;2.不同的介质中,声单传播的速度______(填“相同、“不同”),同一种介质中,______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3.声音传播的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4.依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将波动分为______波和波;声波是______波,声波的频率由______决定,声速与______有关.5.音调的高低是由______.6.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能被人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7.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分别是______.8.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______.9.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______.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______不同.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二、选择题11.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是靠媒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传播,声波是纵波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赫兹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在20℃时约344米/秒,在水中传播较快D.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1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三者都不同.13.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谈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根据是它们的:[ ]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响度不同D三者都不同14.为了保持安静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周围的声响大致不应超过[ ] A.20分贝B.50分贝C.70分贝D.90分贝三、计算题15.一个人距离一高山100米,面对着高山大声喊话他能否听到自己声音的回声?为什么?16.一汽锤正在打桩,某人从看到汽锤撞击大桩到听到撞击声音经过时间为1.5秒,问此人距离木桩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30米/秒)答案与提示:一、1.振动停止用手捂住铜锣使其不再振动;2.不同温度;3.温度;4.横纵纵振源介质;5.频率决定的;6.音色7.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8.慢快9.音调响度;10.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二、11.A.B.C.D.12.B.13.A.14.B.三、15.能听到.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根据s=vt 可知,听到回声的距离应大于34米,而题中给出的距离是100米,所以可以听到回声.16.495米.。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是声音的产生原理?- A. 共鸣- B. 迫近定律- C. 声速- D. 相位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传播声音?-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答案:D3. 音调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 A. 响度- B. 频率- C. 声浪- D. 音质答案:B4. 以下哪个参数与声音的强度相关?- A. 声波速度- B. 音量- C. 频率- D. 共振答案:B5. 以下哪一选项是声音传播的最常见方式?- A. 空气传播- B. 固体传播- C. 微波传播- D. 隧道传播答案:A...20. 以下哪个仪器适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 A. 望远镜- B. 尺子- C. 频谱分析仪- D. 温度计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共振?请简要解释其在声音传播中的作用。
答案:共振指的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输入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在声音传播中,共振可以增大声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使声音更加明显和延长。
2. 解释声音的音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答案:声音的音量与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越小。
3. 怎样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此,改变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实现。
第三部分: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根弦的长度为2m,弦上的波传播速度为340m/s。
求此弦上最低的共振频率是多少?答案:最低的共振频率为17 Hz。
2. 一台船的声音以340m/s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的声波波长为1m,求此声音的频率是多少?答案:此声音的频率为340 Hz。
总分:100分此为《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祝您好运!。
声学单元测试

声学单元测试声学是研究声波行为和声音特性的科学领域。
而声学单元测试是对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声学单元测试的内容和步骤,并探讨其在声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声学基本概念的测试声学基本概念包括声压、频率、振幅等。
在声学单元测试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测试:1. 声压测试:使用声级计或压电麦克风等设备对声压进行测试,以确定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大小。
2. 频率测试:使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对声波的频率进行测试,以确定声音的音调高低。
3. 振幅测试:使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声波的振幅进行测试,以确定声音的强弱程度。
二、声学特性的测试声学特性包括共振、衰减、回声等。
声学单元测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对这些特性进行测试:1. 共振测试:使用共振频率测试仪等设备对物体的共振频率进行测试,以确定物体在振动时的特定频率。
2. 衰减测试:使用声学测试箱或音频分析软件等设备对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情况进行测试,以确定声音在空气、介质中的损失情况。
3. 回声测试:使用回声测试仪或声学反射板等设备对声音的回声时间和反射情况进行测试,以确定声波在空间中的反射和散射特性。
三、声学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声学单元测试在声学研究和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数据准确性:声学单元测试可以对声学实验和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评估设备性能:通过声学单元测试,可以评估声学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为声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工具和方法。
3. 提高声音品质:声学单元测试可以对音响系统和音频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以提高音质和音乐的传输效果。
4. 优化环境声学:声学单元测试可以评估室内和室外环境中的噪声和声学效果,从而优化环境声学,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结声学单元测试是对声学基本概念和特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声压、频率、振幅等基本概念的测试,以及对共振、衰减、回声等特性的测试,可以获得与声学相关的准确数据和信息。
第一章 声 单元测试(基础过关)(备作业)(解析版)

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基础过关)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A.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系,故B错误;C.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A.0dB是刚引起听觉的声音B.只要声音足够大,人就一定能听到C.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D.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A.刚刚能引起听觉的声音强度是0dB,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所以声音足够大,人不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C.如果温度是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声的利用可知,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将一个轻质小球紧靠着音叉悬挂,当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声,小球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产生于振动B.比较小球弹开角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C.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音叉发出的音调越高D.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答案】C【解析】A.音叉发声时,小球弹开,可以说明声音产生于振动,故A正确;B.音叉振动的幅度不易观察,通过比较小球弹开角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故B 正确;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C错误、D正确.4.同样条件下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比不下雪时更安静一些,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B.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答案】A【解析】吸收声音可以达到减噪声的目的;具有多孔性材料,它能够吸收声波,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声现象 单元测试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超声波不是声波2.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人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D.外界杂声干扰3.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B.“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能直接对话6.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7.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8.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0.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做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由一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的方法,多次测量对应不同时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调不同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不但美化了城市而且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1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
声现象单元测试(附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附答案)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40 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3、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我们会看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小凯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B.主要用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C.主要用来作为标志,让人们都能看清发令员的动作D.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和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且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女高音”中的“高”描述的是响度C.赫兹(HZ)是振幅的单位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大5、最近两年,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人员伤亡。
搜救人员在搜救过程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8、如图1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10、小芳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A B C D11、2013年央视元旦晚会上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演唱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悦耳动听。
声音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音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A. 空气流动B. 物体振动C. 温度变化D. 光的折射2.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三个特征?A. 音高B. 音强C. 音色D. 音量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A. 20Hz~20000HzB. 1Hz~1000HzC. 200Hz~2000HzD. 100Hz~10000Hz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声音的传播方式?A. 空气传播B. 水下传播C. 真空传播D. 固体传播5.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一般是怎样的?A. 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B. 气体中最快,固体中最慢C. 真空中最快D. 所有介质中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高、______和音色。
7.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Hz到______Hz之间。
8.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9.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和气体中______。
10. 回声定位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举例说明。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当人们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12. 解释什么是回声,并说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回声可以用于测量距离,如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猎物。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声音传播100米所需的时间。
答:根据公式t=d/v,其中d为距离,v为速度。
将数值代入公式得t=100m/340m/s=0.294s。
14. 如果已知某声音的频率为440Hz,求该声音的周期。
答:声音的周期T可以通过公式T=1/f计算,其中f为频率。
代入数值得T=1/440Hz≈0.00227s。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真空不能传声B.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加快D.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2.云南北迁亚洲象群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右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境,象群间可进行信息交流。
为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之间通过超声波相互交流B.大象听不到人的说话声C.大象不会“说话”,是用感觉和眼神交流的D.大象之间能交流是因为声可以传递信息3.王熙凤是《红楼梦》里主要的女性人物之一,文中用“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来形容她泼辣的性格特点和美丽的外表。
人未谋面,很远处通过笑声就能辨别是王熙凤,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判断出来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为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合肥市最近在学校、居民住宅等道路旁,安装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噪声的设备。
当有汽车经过鸣笛时,设备上会显示数字并自动抓拍予以处罚。
这个设备上的数字“65”的单位应该是()A.HzB.dBC.km/hD.km5.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6.海洋中的鲸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巨大的声音指的是响度B.巨大的声音指的是音调C.尖叫声指的是响度D.尖叫声指的是音色7.如图所示,手握铝棒中点,并轻轻摩擦铝棒,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当铝棒发声时()A.只有铝棒周围空气在振动B.只有铝棒在振动C.铝棒和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铝棒和周围的空气都没有振动8.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9.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的反射D.回声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客人听到的钟声,是钟的振动产生的B.喇叭发出的较强声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是由于声具有能量C.常温下,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弹吉他时,发现琴弦越细的,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低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C.甲和乙声音的响度相同D.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12.声速测量仪可测量声波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速度,使用时,将A、B两个声波采集器和声波发射器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声波发射器发出声波时,通过调节图中的距离s,声波到达两个声波采集器的时间就会不同,声速测量仪的显示屏则能显示出声波到达两个声波采集器的时间差,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单位为ms(1ms=10-3s)。
科学声音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科学声音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A. 空气流动B. 物体振动C. 光的反射D. 电流通过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A. 20 Hz - 20 kHzB. 100 Hz - 10 kHzC. 1 kHz - 100 kHzD. 1 MHz - 10 MHz3.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特性?A. 音高B. 音强C. 音色D. 颜色4.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哪个介质的声速最快?A. 空气B. 水C. 钢铁D. 真空5. 回声是如何产生的?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C. 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6.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分别是?A. 超声波:20 Hz以下,次声波:20 kHz以上B. 超声波:20 kHz以上,次声波:20 Hz以下C. 超声波:1 kHz - 100 kHz,次声波:1 Hz - 1 kHzD. 超声波:1 MHz - 10 MHz,次声波:10 Hz - 100 Hz7.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A. 音高、音强、音色B. 音高、音强、音量C. 音高、音量、音色D. 音强、音量、音色8.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A. 真空B. 固体C. 液体D. 以上都可以9. 以下哪个现象与声波的干涉有关?A. 回声B. 共振C. 衍射D. 反射10.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大约是多少?A. 300 m/sB. 1000 m/sC. 3000 m/sD. 10000 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2.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高、音强和________。
1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 Hz至________ Hz之间。
14.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_ 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___ Hz。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个不是声音传播的介质?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是:A. 20Hz~200HzB. 20Hz~2000HzC. 20Hz~20000HzD. 20000Hz~200000Hz3.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声波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隔音墙D. 回音壁4.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慢B. 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C. 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快D.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5. 声波的频率越高,其音调:A. 越低B. 越高C. 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7. 声波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______的技术。
9.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Hz的声波。
10. 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Hz的声波。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2. 解释什么是共振现象,并举例说明。
13. 描述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原因。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声波在空气中传播1000m所需的时间。
15. 如果一个声源在空气中以340m/s的速度传播,求声源发出后2秒内传播的距离。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D5. B二、填空题6. 振动7. 音调、响度、音色8. 探测9. 2000010. 20三、简答题11.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与声波的波形有关,不同的波形产生不同的音色。
12. 共振现象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同或接近的周期性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振动幅度会显著增大的现象。
声音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音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A. 空气流动B. 物体振动C. 声波传播D. 电磁波答案:B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是?A. 20Hz - 20000HzB. 1Hz - 100HzC. 200Hz - 2000HzD. 10000Hz - 20000Hz答案:A3. 下列哪个不是声音的特性?A. 音高B. 音强C. 音色D. 音速答案:D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00m/sB. 1000m/sC. 3000m/sD. 5000m/s答案:B5. 声波的频率越高,声音的什么属性越强?A. 响度B. 音高C. 音色D. 传播距离答案:B6.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共振C. 回音壁D. 声障答案:B7. 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这是因为?A. 固体分子间距离大B. 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强C.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D. 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弱答案:B8. 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频率、振幅和?A. 音色B. 音高C. 音强D. 音速答案:A9.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波,这是因为?A. 真空中没有分子B. 真空中分子间距太大C. 真空中分子间距太小D. 真空中分子运动太快答案:A10.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传播方式?A. 直线传播B. 反射C. 折射D. 衍射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介质2.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
答案:振幅3.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________,最慢的是气体。
答案:液体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到________Hz。
答案:20 200005. 声音的音色是由声源的________决定的。
答案:材料和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喀什市第十六中学《声现象》综合测试题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9~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2.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4.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9.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0.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声音大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音小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调第二课时二、填空题11.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和音色。
“锣鼓声声震天响”是指声音的______较高。
12.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大。
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________传播。
1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中降低噪声的。
1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北京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听到巨大的响声,应立即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15.渔民在捕鱼时常用木棒敲打船板发出声响,把鱼群赶到一定的方向去,以利于捕捞,这是利用了水能够______的原理。
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的知识。
16.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大。
(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美。
(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高。
17.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这种感觉表明。
18.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都相等,觉察快艇启动先后的是。
19.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这声音是通过传来的,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约m。
20.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声获得信息,也就是说声能传递信息,请举出2个有关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三、实验探究问答题21.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
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
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
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
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1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
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有什么不同?23.利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直尺、音叉、吉他、梳子、塑料片、鼓、沙粒、细线、纸筒、橡皮槌等器材,可以进行很多物理实验。
请选用其中的一些器材,探究一个声现象的物理问题。
要求写出:(1)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探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小的泡沫塑料颗粒再用该喇叭播音,如图2所示,想一想,你能得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结论,试举两例。
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1225.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声音的响度越大。
第四课时四、计算与创新应用题26.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3所示,经过4s 后收到回声波。
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27.子弹在离人50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问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经前进多少m?(假设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声现象》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D4.C5.D6.C7.C8.A9.BCD10.CD二、填空题11.音调响度12.音色响度空气13.传播过程14.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15.传声固体传声16.(1)响度(2)音色(3)音调17.面板振动发声物体在振动18.鱼、人(鱼、鸟)19.空气1×10320.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等等。
三、实验探究问答题21.(1)无规则的杂乱无章;(2)声源;传播;人耳;(3)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③关上教室的门窗;④在教室周围多种树等。
22.(1)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房间的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无法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3.(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直尺或吉他或梳子等;(3)将尺子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使尺子每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尺子伸出桌边长度,拔动尺子,听振动声音,并同时注意尺振动快慢。
24.(1)现象:小泡沫塑料颗粒跳动;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2)现象:小泡沫塑料颗粒的跳动高度不同;结论: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越响。
25.(1)振动幅度低;(2)尺子伸出的长度幅度振动的幅度越大。
四、计算应用题26.3000m27.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