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结晶动力学
热分析(结晶动力学)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Temperature,oC
G R t
CHANGZHOU UNIVERSITY
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 结晶过程主要分为成核与生长两个过程, 因此, 影 响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因素都对结晶速度有影响
➢ 主要包括: 结晶温度 外力, 溶剂, 杂质 分子量
不过绝大多数处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方法或理论是在等温结晶 动力学的 基础上发展演变来的。
※ 等温结晶动力学 (Isothermal)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Non-isothermal)
结晶速度与测量方法
CHANGZHOU UNIVERSITY
➢ 结晶动力学主要研究聚合物的结晶速度(Rate of Crystallization), 分析其结晶过程
➢ 生长过程: 涉及分子链向晶核扩散与规整堆砌; 温度越 低, 分子链(链段)的活动能力越小, 生长速度越慢
➢ 总结晶速度: 在Tg~Tm之间可以结晶, 但结晶速度在低 温时受生长过程控制, 在高温时受成核过程控制, 存在 一个最大结晶速度温度
等温结晶动力学
CHANGZHOU UNIVERSITY
测试方法
CHANGZHOU UNIVERSITY
在高纯氮气保护下,氮气流量为 50ml/min,样品重量为2 mg-6mg。 将样品以20℃/min的速度加热至熔 点以上20度左右后,恒温10min, 以便消除样品的热历史和受力历史。 然后以100℃/min的速度迅速降至 某一设定的结晶温度Tc,记录所有 DSC曲线。
CHANGZHOU UNIVERSITY
研究目的:
为高分子加工过程提供理论依据,而高分子材料的实际生产过程 (如挤出(Extrusion)、注射(Injection)、模压(Molding)等成型过 程)常常是在动态、非等温条件下进行并完成的,因此定量地研究 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对选择合适的加工成型条件、制备性能良 好的高分子材料或制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Vs 令 s V ,则
4 3 s v g ( t ) 3 Ndt 0 3
t
由于在任意时间,每个真实晶核与虚拟晶核的体积相同, 故得:
dnr dvr d r dns dvs d s
令在时间dt内单位体积中形成得晶核数dP,
于是:dnr=VudP
dns=VdP 如果是均匀形核,dP不会随形核地点而有变化,此时可 得: dn V V Vr u r 1 r dns V V 合并二式,得 解为
2. 晶体长大方式和生长速率
a. 连续长大(Continous growth)
连续长大的平均生长速率由下式决定:
vg 1TK
b. 二维形核((Two-dimensional nucleation)
二维形核的平均生长速率由下式决定:
b vg 2 exp( ) TK
二维形核的生长方式由于其形核较大,因此实际上甚少见到。
V:晶体的配位数, η :晶体表面的配位数,
N AV
的乘积,
Lm :摩尔熔化潜热,即熔化时断开 1mol 原子的固态键 所需要的能量,
设NT=NA(每摩尔原子数),是内能变化。
2 Lm Lm U 0.5 N T (1 x )x Lm x(1 x ) x(1 x ) RTm N AV V RTm V
界面上空位数(未占据位置分数)为:1-x,
空位数为:NT(1-x)。 形成空位引起内能和组态熵的变化,相应引起表面吉布斯 自由能的变化: Δ GS=Δ H-TΔ S=(Δ U+PΔ V)-TΔ S≈Δ U-TΔ S (1)
形成NT(1-x)个空位所增加的内能为其所断开的固态键数
0.5NT(1-x)η x 和一对原子的键能 2 Lm
第三章 晶体生长
A
B
图3-11 共晶系相图
LE ⇄(C + D)
第二节 相图及其在晶体生长中的应用
• 共晶反应过程
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溶液,温度降到E点 时,开始同时从液体中开始析出成分为C的α 相和成分为D的β相,两相的相对含量可以用 杠杆定律求出
A
B
继续降温,最终形成α相和β相的机械混合物 ,但是晶体的总体成分仍是共晶成分。 形成的两相混合物具有显微组织特征。
①两种组分中金属原子或离子的半径必须接近,其半径差要小于15% ,否则,不同大小的原子或离子产生的晶格畸变将很大,以致影响 固溶度; ②两种组分必须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否则固体中将出现不同结构 的相,或固溶度仅限于一定范围; ③金属原子必须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否则价电子数之差有可能导 致形成化合物而不形成固溶体; ④金属原子必须具有几乎相同的电负性,如果两种金属具有显著地 电负性差,则将倾向于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L L+ L+
相图分析
相和相区与共晶相似 包晶线PDC:该线成分对应的合金在该 温度下发生包晶反应。该反应是液相L 包着固相, 新相β在L与α的界面 上形核,并向L和两个方向长大。
+
图3-12 包晶系相图
第二节 相图及其在晶体生长中的应用
• 包晶反应过程
第二节 相图及其在晶体生长中的应用
下面以凝固结晶为例说明形核过程: 短程有序(Short range order):由于液态金属中有序原子集团的尺 寸很小,所以把液态金属结构的特点概括为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通常用团簇结构cluster来表征。 晶胚(Embryo):温度降低至熔点以下时,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 团就成为均匀形核的晶胚,尺寸会增大。晶胚内部原子呈晶态有序 排列,而外层原子与液体中不规则排列的原子相接触构成界面。 晶核(Nucleus):当具备结晶条件时,大于一定尺寸的晶胚就会成 为晶核。
氟化钙反应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氟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具有独特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性质和应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氟化钙的结晶热力学。
结晶热力学是研究晶体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热力学性质的领域。
对氟化钙的结晶热力学研究可以揭示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晶体形成规律,包括晶体的形态、尺寸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氟化钙的结晶热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其晶体形成过程,从而优化其生产工艺和性能表现。
氟化钙的结晶动力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结晶动力学主要研究晶体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包括晶核形成、生长速率和晶体形态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对氟化钙的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晶体形成机制,从而为控制晶体形态和提高晶体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氟化钙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相关参数,比如晶体形成的热力学稳定性、晶核形成的动力学参数和生长速率的相关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于氟化钙的生产和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氟化钙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晶体形成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我个人对氟化钙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认为通过深入研究氟化钙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可以不仅可以揭示其独特的晶体特性,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到氟化钙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氟化钙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关于氟化钙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工作,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氟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它被广泛运用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并且在医药和农业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用途。
聚乙烯醇结晶动力学
聚⼄烯醇结晶动⼒学52《维纶通讯》201年3⽉聚⼄烯醇结晶动⼒学[摘要]通过在142七~192咒的温度下长达18min的等温结晶过程,研究了⽆溶剂聚⼄烯醇的结晶动⼒学。
通过Avrami理论分析结晶等温线。
指数n在142七~182七的范围内⼏乎不变(0.67-0.71),但在192t下结晶时将增加⾄1.53。
基于等温线和微晶⽣长速率的热⼒学分析,有明显迹象表明PVA是⼀维结晶。
在不存在⽔或其他溶胀剂的情况下,由于径基的相互作⽤,动⼒学障碍占主导地位。
因此,结晶PVA的最⼤可达的重量分数,显著低于⽔合PVA样品(的重量分数)。
本⽂讨论了影响结晶⽣长速率的其他参数,包括通过交联控制的过冷度和平均链长。
1介绍聚⼄烯醇(以下简称PVA)的结晶机理和动⼒学已有许多研究⼈员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如有/⽆溶剂的情况下进⾏了研究。
由于形成这些聚合物中有序⼤分⼦结构动⼒学障碍较⼤,因此含有轻基的聚合物(如PVA)的结晶是⼀个特别有趣的研究课题。
⼈们认为:在PVA拉伸过程中,氢键结合阻碍了结晶进程,从稀释或浓缩的PVA溶液中结晶,也因超分⼦结构的形成⽽变得复杂,这已解释为球状凝胶状结构或假晶结构区域。
弗伦克尔和他的同事对这种⾏为进⾏了相当完整的描述。
有报道认为:对于半结晶PVA样品,根据制备⽅法和⽔解条件以及平均分⼦量和热处理条件的不同,熔点介于202T⾄240七之间。
⽆规PVA通常为20%-35%的结晶度,但在⾼于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进⾏拉伸或整理时,其结晶度可提髙⾄55%,尤其是在稀释剂如⽔、⼄⼆醇存在的情况下。
Mochizuki和他的同事,⾸先通过从稀⽔溶液中等温结晶,以及Monobe和Fujiwara通过从三⼄⼆醇和相关多元醇的稀溶液中结晶,实现了PVA 的单晶⽣长。
晶体属于单斜晶系,晶胞由两个单体单元组成。
根据电⼦显微照⽚的阴影长度估计,微晶薄⽚的厚度约为100A~125Ao从⾼于180咒的⽔溶液中结晶PVA,可获得平⾏薄⽚,⽽在多元醇溶液中结晶的PVA形成球晶结构,如在130七~175咒的⼄⼆醇中结晶。
化工原理-结晶
结晶
升华 结晶
沉淀 结晶
3、结晶过程的特点 (1)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 混合物中形成纯净的晶体。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分 离的混合物系,采用结晶分离更为有效。如同分 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2) 固体Biblioteka 品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如晶形、 粒度分布等)。
(3)能量消耗少,操作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 不高,三废排放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4)结晶产品包装、运输、储存或使用都很方便。
—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称为正溶解度,
—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称为倒溶解度,
了解物质的溶解度特性有助于结晶方法的选 择,例如:
一些盐的溶解度曲线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三)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 如果溶液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该溶液称为 过饱和溶液。 • 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间的浓度 差,称为过饱和度。 • 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溶液的过饱和度与结晶的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MSZW(no solids) 超溶解度曲线 不稳区 介稳区宽度MSZW
C E D
B
A
(with solids)
溶解度曲线 稳定区
温度
溶液的过饱和与超溶解度曲线 • • • 在稳定区(不饱和区)晶体的成核和生长不会产生,也就 是,溶质溶解,不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在介稳区,自发成核不会产生,但当晶种存在时,二次成 核、晶体的生长会发生; 在不稳定区,自发成核会产生。如图中的ABCDE点。
(五)结晶机理与动力学
5-2聚合物的结晶
X
v c
()-最终结晶度
X
v c
X
v c
()
-结晶程度
t -结晶时间 k-结晶速率常数
1
X
v c
X
v c
()
ht h h0 h
Vt V V0 V
n-Avrami指数,与成核机理与生长方式有关。
结晶速度的定量描述
1 X c exp(ktn ) X c ()
定义t1/2为
Xc 1 X c () 2
Cl
CH3
CH2
C n
CH3
H
OC n
H
另外还有聚酯(polyester),尼龙(nylon), 聚砜(PSF)等。
例4:支化越多,结晶能力下降 HDPE>LDPE(因为支化的分子链不
规整,难以结晶)
交联越多,结晶能力也下降 (因为交联的分子链不规整,难以结晶)
例5: 分子间氢键使结晶能力上升
恒温
聚合物+ 水银
不适于结晶速度较快的聚合物
t时刻结晶程度:
X
v c
X
v c
()
h0 ht h0 h
1
X
v c
X
v c
()
ht h0
h h
1
X
v c
X
v c
()
ht h0
h h
结晶速度:体积收缩一半时的时间的倒数 t1/2-1 :min-1, s-1
iii DSC法:
吸热
t0 t
t∞
Tm0
H S
平衡熔点很难测,可间接求出。
熔融热△H:分子或链段离开晶格所需吸收的能量,与分 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
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方法介绍
非等温结晶方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结晶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 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研究聚合物的结晶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聚合物结晶的动力 学机制。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选择适当的聚合物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干燥、研磨等; 2、将样品置于特定的结晶装置中,如圆筒形、平板形等;
3、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 4、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收集样品的结晶数据,如密度、晶体尺寸等;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从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深 入探讨了聚合物结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揭示了聚合物结晶速率的温 度依赖性和分子量效应等现象,而分子模拟则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聚合物结晶的 微观机制。然而,目前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理 论模型的发展不足以及实验和模拟方法的局限性等。
利用先进实验技术和仪器,例如原位X射线衍射、原位红外光谱等,实时监测 聚合物结晶过程,为理论模型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验依据;4)结合计算机模拟 技术,构建更为真实的聚合物结晶模型,提高模拟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5) 拓展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范围,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无机-有机杂化 材料等新型聚合物的结晶行为。
热稳定性的预测通常采用差热分析等方法测定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Td)或氧 化诱导期(OIT)。可以利用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添加剂等作为输入特征, 将热分解温度或氧化诱导期作为输出标签进行模型训练。利用训练好的模型, 可以对未知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预测。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聚合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结晶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原 理及应用。通过DSC实验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可以测定聚合物结晶动力学 参数,评估不同样品之间的结晶度差异。利用结晶度预测模型,可以对未知聚 合物的分类、屈服应力、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预测。这些方法为聚合物材料的 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结晶动力学曲线
结晶动力学曲线
晶体结晶动力学是研究晶体形成过程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是由克莱因(Claude Ernest Fauré-Fremiet)于1956年提出来的。
结晶动力学曲线(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curve)是一种描
述晶体结晶过程的图表,它描述了晶体形成过程的变化曲线,其中包括晶体的形成、成熟和结晶的时间。
晶体结晶动力学曲线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晶体结晶过程中的各个变化过程。
这种曲线能够揭示出晶体形成、成熟和结晶的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晶体结晶动力学曲线由三个阶段组成,分别为晶体的形成、成熟和结晶。
在形成阶段,晶体的温度越高,结晶过程越容易。
在结晶阶段,晶体结晶的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当晶体变得成熟时,结晶速度会减缓,最终实现稳定结晶。
晶体结晶动力学曲线可以用来分析晶体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从而确定影响晶体结晶速度的因素。
它还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条件下晶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晶体结晶时间的影响因素。
此外,结晶动力学曲线还可以用来研究晶体的结构、物理性质和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晶体结晶动力学曲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它可以为研究晶体形成过程提供有价值的息。
它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而改善晶体的制备工艺,并有效地提高晶体的性能。
聚合物的结晶动力学
聚合物的结晶动⼒学聚合物的结晶动⼒学本节主要内容:讨论结晶的过程和速度问题,即结晶的动⼒学问题。
⽬的:了解聚合物的结构和外界条件对结晶速度和结晶形态的影响,进⽽通过结晶过程去控制结晶度和结晶形态,以达到控制最终产品性能的⽬的。
⼀、⾼分⼦结构与结晶的能⼒聚合物结晶过程能否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聚合物的分⼦链具有结晶能⼒,分⼦链需具有化学和⼏何结构的规整性,这是结晶的必要条件——热⼒学条件。
2、给予充分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充分的时间——动⼒学条件。
(⼀)链的对称性⼤分⼦链的化学结构对称性越好,就越易结晶。
例如:聚⼄烯:主链上全部是碳原⼦,结构对称,故其结晶能⾼达95%;聚四氟⼄烯:分⼦结构的对称性好,具有良好的结晶能⼒;聚氯⼄烯:氯原⼦破坏了结构的对称性,失去了结晶能⼒;聚偏⼆氯⼄烯:具有结晶能⼒。
主链含有杂原⼦的聚合物,如聚甲醛、聚酯、聚醚、聚酰胺、聚砜等,虽然对称性有所降低,但仍属对称结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结晶能⼒。
(⼆)链的规整性主链含不对称碳原⼦分⼦链,如具有空间构型的规整性,则仍可结晶,否则就不能结晶。
如⾃由基聚合制得的聚丙烯、聚苯⼄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晶聚合物,但由定向聚合得到的等规或间规⽴构聚合物则可结晶。
⼆烯类聚合物:全顺式或全反式结构的聚合物有结晶能⼒;顺式构型聚合物的结晶能⼒⼀般⼩于反式构型的聚合物。
反式对称性好的丁⼆烯最易结晶。
(三)共聚物的结晶能⼒⽆规共聚物:1、两种共聚单体的均聚物有相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则能结晶,⽽晶胞参数随共聚物的组成⽽发⽣变化。
2、若两种共聚单元的均聚物有不同的晶体结构,但其中⼀种组分⽐例⾼很多时,仍可结晶;⽽两者⽐例相当时,则失去结晶能⼒,如⼄丙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各嵌段基本上保持着相对独⽴性,能结晶的嵌段可形成⾃⼰的晶区。
例如,聚酯—聚丁⼆烯—聚酯嵌段共聚物中,聚酯段仍可结晶,起物理交联作⽤,⽽使共聚物成为良好的热塑性弹性体。
影响结晶能⼒的其它因素:1、分⼦链的柔性:聚对苯⼆甲酸⼄⼆酯的结晶能⼒要⽐脂肪族聚酯低2、⽀化:⾼压聚⼄烯由于⽀化,其结晶能⼒要低于低压法制得的线性聚⼄烯3、交联:轻度交联聚合物尚能结晶,⾼度交联则完全失去结晶能⼒。
生物大分子的结晶与结晶动力学
生物大分子的结晶与结晶动力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其中,对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晶与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结晶与结晶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晶与结晶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结晶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由一组有限的分子、离子或原子自发组成有序、周期性三维排列的固体结构。
生物大分子的结晶就是指生物大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形成的有序结构。
生物大分子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生物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生物大分子的结晶动力学是指生物大分子在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结晶核的形成、生长和晶体形貌的发育等过程。
结晶动力学是一个与结晶条件、物质属性、形态学特征等相关的科学领域。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晶动力学,可以为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影响生物大分子结晶的因素1. 生物大分子的自身特性生物大分子的自身特性对其结晶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分子量、空间构型、表面电荷密度、溶液离子强度、溶液pH值等因素都会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结晶。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中心等也会影响其结晶行为。
2. 结晶条件结晶条件也是影响生物大分子结晶的重要因素。
温度、浓度、pH值、固相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强度等,都会直接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结晶速率和结晶程度。
同时,溶液中的杂质也会对生物大分子结晶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生物大分子结晶,必须选择合适的结晶条件。
3. 加入结晶试剂为了促进生物大分子的结晶,科学家们通常会加入一些结晶试剂。
例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磷酸盐、硫酸铵、甘油、乙二醇等,都是常用的结晶试剂。
这些试剂的种类、浓度、溶液环境等条件也会直接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结晶。
三、生物大分子结晶的未来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结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探究生命奥秘。
结晶动力学PPT(论文专用)
12.1 新相成核
12.2 晶粒的长大
12.3 结晶过程的综合速率
12.4 影响产物化学组成、 粒度及形貌的因素
沉淀与结晶
◆ 沉淀 —— 一般指向溶液中加入试剂使溶液中的组分与试
剂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析出。如:
◆ 锌浸出液的净化除铁 —— 加入锌焙砂中和游离酸导致使
锌浸出液的pH值上升,因溶液中Fe3+和OH-离子积超过溶 度积而将铁以Fe(OH)3形式沉淀出来。
◆ 结晶 —— 一般指通过浓缩、改变温度等条件使溶液过
饱和而结晶析出。
◆ 从(NH4)2WO4溶液制备仲钨酸铵:
由于温度升高,溶液中的游离氨不断挥发导致 pH 下降,水分的挥发使溶液浓度上升,从而仲钨酸铵不 断结晶出来。
◆ 铝酸钠溶液的分解过程:
高浓度溶液经稀释后,碱度下降,对氢氧化铝饱 和;进一步降低体系温度,过饱和度大大增加,析出 氢氧化铝。
◆ 结晶生长的速度决定于其中最慢的步骤。 步骤1)最慢——传质控制;
步骤2)或3)、4) 最慢——界面生长控制。
◆ 当粒度小于~5μm时,搅拌过程中溶液与晶体表面的相 对速度很小 长大速度往往与搅拌速度几乎无关。
◆ 扩散控制时,影响结晶速度的主要因素
▲ 绝对过饱和度,即过饱和浓度S与饱和浓度S0之差 ▲ 扩散系数D
ln[ ln(1 R)] 与 ln t 成线性关系。
(式 12-18)
◆ 由 ln[ ln(1 R)] ~ ln t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确定参数 n 和 k。
12.4 影响产物化学组成、粒度及形貌的因素
一、产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因素
◆ 当溶液中存在有多种离子时,加入反号离子沉淀剂,则溶度积 小者优先沉淀析出。 ◇ 25℃时 CuS 的溶度积 = 7.941037, NiS 的溶度积 = 3.981020。 向 NiSO4 溶液中加入 S2离子,可以选择性地将杂质铜以硫 化物沉淀形式除去。 ◆ 当溶液对各离子的过饱和度都极大或者溶液中不同离子沉淀的 溶度积相差不大时,离子往往以共沉淀的形式结晶析出。 ◇ 稀土元素性质极为相似,它们的氢氧化物、草酸盐等的溶 度积相差无几,总是共同沉淀形式析出 。
聚合物结晶度名词解释
聚合物结晶度名词解释一、聚合物结晶的定义聚合物结晶是指聚合物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排列,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态过程。
聚合物结晶的存在对聚合物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硬度、弹性、强度、耐热性等。
二、结晶度的定义与测量结晶度是指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比例,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体积百分数表示。
结晶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密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
其中,X射线衍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聚合物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强度,可以计算出聚合物的结晶度。
三、结晶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1.力学性能: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刚度,因为晶体区的分子排列更加规整,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
同时,结晶度对聚合物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也有影响。
2.热性能: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因为晶体区的分子排列更加稳定。
此外,结晶度也会影响聚合物的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等。
3.光学性能:结晶度对聚合物的透光性和颜色有影响,因为晶体对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不同。
4.稳定性: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氧化性,因为晶体区的分子排列更加规整和稳定。
四、结晶动力学结晶动力学是指聚合物结晶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结晶速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剪切力、添加剂等。
通过对结晶动力学的了解,可以控制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和结晶形态,进而调控聚合物的性能。
五、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聚合物结晶速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利于分子排布成晶格结构,从而提高结晶度。
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晶体结构不稳定,反而降低结晶度。
2.压力:在高压条件下,聚合物分子间的距离减小,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适当提高压力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结晶度。
但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分子链断裂或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3.剪切力:在加工过程中,聚合物通常会受到剪切力的作用。
剪切力可以促进分子重新排列,有利于形成晶体结构。
高分子物理结构与性能第三章结晶动力学与结晶热力学
Avrami指数——与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有关的常数,等于生长的空间维数和成核过程的时间维数之和。
生长方式
均相成核
异相成核
三维生长(球晶)
n=3+1=4
n=3+0=3
二维生长(片晶)
n=2+1=3
n=2+0=2
一维生长(针状晶体)
n=1+1=2
n=1+0=1
不同成核方式和生长类型的Avrami指数
求平均值E(E是时间的函数)
设单位面积内的平均雨滴数为N,当时间由t增加到t+dt时,有效面积的增量为2πrdr,平均值E的增量为:
设水波前进速度(球晶生长速度)为v,则有:
1
对上式积分即可得到m的平均值E与t的关系:
2
—— 一次性成核且晶核密度为N时,结晶体系内的非晶部分与时间的关系
3
P
r
二次结晶——聚合物主期结晶结束后仍在进行的结晶 二次结晶进行的相当缓慢,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段时间内,材料的热力学状态以及各种性质一直随二次结晶的进行而变化,因此会导致制品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所以二次结晶是应该避免的。 避免二次结晶的措施: 对聚合物制品进行“退火”处理,即在较高的温度下对制品进行热处理,促进聚合物的二次结晶,使结晶尽早完成。
σ——侧表面自由能; σe——端表面自由能; bo——单分子层厚度; hf——单位体积理想聚合物晶体熔融热焓。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以 对 作图,可以得到:
与成核方式有关的参数Kg 与晶核生成速率相关的参数Go 可以求出σσe
LH(Lauritizen-Hoffmann )方程
急冷至结晶温度
碳酸钙级配填充pa66的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碳酸钙级配填充pa66的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尤其是在塑料加工行业,碳酸钙作为一种填充物,可以提高塑料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此基础上,研究碳酸钙级配填充PA66的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对于优化塑料材料结构和性能、改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PA66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领域。
但是,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单纯的PA66材料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适当的填充物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其中碳酸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填充材料。
碳酸钙可以在塑料基质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包括颗粒、棒状和晶体等形态。
在研究碳酸钙级配填充PA66的结晶形态时,需要考虑填充物的颗粒形态、分布和尺寸等因素。
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可以分析填充物的结晶形态和分布情况。
同时,需要研究填充物的结晶动力学,即填充物与基质材料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过程。
在复合材料中,填充物与基质材料之间的界面作用对材料的性能影响极大。
因此,需要对填充物的表面性质、分散性和与基质材料的相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研究发现,将碳酸钙级配填充PA66后,填充物颗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当填充物的颗粒尺寸适中,并且分布均匀时,可以促进PA66材料的结晶,并且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是会降低材料的韧性。
当填充物颗粒过大或分布不均匀时,会出现空位或聚集现象,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研究填充物与基质材料的相互作用方面,发现填充物表面的处理和分散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填充物与基质材料的相容性,减少界面应力,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填充物的热传导性能也对材料的熔融和冷却过程有影响,对于优化材料结构和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碳酸钙级配填充PA66的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南京大学-晶体生长课件-Chapter 4-晶体生长的相变过程及其动力学
a. 若过程放热, H<0,则 T>0,即T <T0,必须过冷。 b.若过程吸热, H>0,则 T<0,即T > T0,必须过热。
结论:相变推动力可表示为过冷度 (T)。
b、相变过程的压力条件 从热力学可知,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dG=VdP 对理想气体而言,在压强由P1 到P2过程中:
2 , 2 T T
2 (1) 2 ( 2)
, Tp Tp
2 (1)
2 , 2 p p
2 (1) 2 ( 2)
由于
s cp T T
p
2 1 v T , T 2 v T
p
1 2 1 v , v Tp v p
*二、按相变方式分类
成核-长大型相变:由程度大,但范围小的浓度起伏开始发生
相变,并形成新相核心。如结晶釉。 连续型相变(不稳分相):由程度小,范围广的浓度起伏连续长
大形成新相。 如微晶玻璃。
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扩散型:有质点迁移。
无扩散型:在低温下进行,如: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特点: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亚稳区的特征 (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 不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 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 (3)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 来杂质存在时,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可能在亚 稳区内形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
系统自由能: G G1 G2 nVGV A(n)
式中:n — 新相的原子数(或分子数) V — 新相的原子体积; ∆GV — 单位体积旧相和新相之间的自由能之差; A(n) — 新相总表面积;
聚合物结晶动力学参数测定及结晶度预测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聚合物结晶动力学参数测定及结晶度预测姓名:张世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指导教师:申长雨;陈静波2003.4.1图4.1和图4.2分别为PA6、PA6mFAPR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DSC曲线。
PA6/UFAPR复合材料与纯PA6相比其结晶诱导期较短,结晶完成时间明显减少,表明超细全硫化粉末丙烯酸酯橡胶(UFAPR)的加入使PA6的结晶速率增大。
比较不同结晶温度下的等温DSC结晶曲线,发现随着结晶温度的提高,DSC曲线的放热峰明显右移,峰形加宽,说明随着结晶温度的提高,结晶时间延长,结晶速率下降。
4.1纯PA6的DSC曲线4,2PA6fOFAPR的DSC曲线图4.3是纯PA6及其与UFAPR的共混物在193"C时的等温结晶DSC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到当UFAPR的用量是5份时,UFAPR的加入使PA6的结晶放热峰左移.且峰形交窄,表明总结晶速率加快,UFAPR对PA6有成核作用;当UFAPR的用量是10份时,PA6的结晶放热峰右移,且峰形变宽,表明总结晶速率减慢,这是因为UFAPR作为弹性体,其大量的)0hA.对PA6分子链的运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作用掩盖了UFAPR的成核作用对提高结晶速率的贡献。
图4.3PA6、PA6/UFAPR体系在193℃时的等温结晶DSC曲线4.2.2采用Avrami方程解析等温结晶DSC曲线图4.4、4.5分别为纯PA6和PA6/UFAPR共混物按Avrami方程处理后的等温结晶曲线。
可以看到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结晶度范围内,样品的lg[-ln(1一算(r))】对lg,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它们的等温结晶行为符合Avrami方程,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得n和lgk.结果见表4.1。
4.4纯PA6的培卜ln0一工O))】对Igt关系图复杂性,成核过程不可能完全按一种方式进行,晶体形态也不一定按一种均一的形态生长,因而Avrami指数不恒为整数,多为小数。
MSMPR结晶器中肌肉肌醇的冷却结晶动力学
研究与开发化 工 设 计 通 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58·第44卷第11期2018年11月肌醇又称环己六醇,属维生素类产品。
肌醇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1],分子式均为C 6H 12O 6,分子量为180.16。
肌肉肌醇(下称肌醇)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其药用价值很高,可用来治疗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对忧郁症和强迫性错乱症也有较好疗效[2]。
但是,目前国内肌醇晶体产品颗粒较大,晶形较差,不利于医药行业使用。
结晶动力学数据对结晶器设计和工艺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方面数据尚未有研究报道,因此本文测定了肌醇在纯水中的冷却结晶动力学数据,得到肌醇晶体的成核速率方程和生长速率方程,为肌醇结晶过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及装置肌醇固体,宜昌市瑞丰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色谱纯度>99.5%;无水乙醇(分析纯)。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所用夹套结晶器体积为500mL , 内径9cm ;采用四叶304不锈钢搅拌桨,直径6cm ;搅拌速度可在0~2 500r/min 进行调节;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10~100℃,误差±0.1℃;结晶温度由超级恒温水浴控制,温度-20~100℃,温度波动度±0.05℃。
134256图1 实验装置图1.搅拌控制器;2.搅拌桨;3.温度计;4.夹套结晶器;5.取样口;6.超级恒温水浴1.2 实验方法配置设定温度下的肌醇饱和溶液,恒温30min ,加入一定量的肌醇晶种,养晶一段时间后,以一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待结晶器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开始取样,取样方式为每隔20min 从结晶器中准确量取10mL 晶浆悬浮液,共取样12个。
晶浆经快速保温过滤后,过滤所得晶体经真空干燥后用作粒度分析;滤液烘干后用来计算溶液浓度;使用差重法计算悬浮密度;使用激光粒度仪分析晶体粒度分布。
结晶动力学
R (m)
增长
50 40 30 20 10
00
影响因素(1):结晶温度Tc
Tc=180C 190C 159.2C 200.5C
150.3C 112C
141C
1
2
3
4
时间(h)
球晶 半径 R随 时间 线性 增长
(2) DSC - 结晶放热峰
暖手袋
由于过饱和溶液的浓度太高,所以并不稳 定。当扭曲金属的时候,所产生的轻微震 动便足以使溶质结晶(crystallize),变成较 稳定的固体。这个结晶过程是放热的 (exothermic),所以暖手袋开始暖起来。
结晶影响因素
•分子量---分子量大,链段运动能力减弱,限制了 结晶成核,削弱了排列结晶能力,结晶速度变慢
•共聚---共聚破坏了链的规整性,结晶能力减弱甚
至丧失。如乙丙橡胶EPDM
•SBS
•嵌段---各嵌段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聚酯---聚丁二 烯---聚酯 •HDPE
•支化---破坏规整性,一般使结晶能力减弱 • LDPE
4.6 Dynamics of Crystallization 结晶动力学
聚合物
结晶性聚合物 结晶条件
结晶 非晶
结晶特性
非结晶性聚合物----任何条件下 都无法结晶
1. 结晶性聚合物在Tm冷却到Tg时的任何一 个温度都可以结晶
2. 不同聚合物差异很大,结晶所需时间亦 不同;同一高聚物,结晶温度不同时, 结晶速度亦不相同。
O
H
C
CH2 5 N
n
Nylon6
(D) 定向聚合的聚合物具有结晶能力
定向聚合后,链的规整性有提高,从而可 以结晶。
例子----Isotactic PP 全同聚丙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基元在生长界面的吸附:由于对流,热力学无规则运动或原子间吸引力,基元运动到界面上并被吸附。
(3) 基元在界面的运动:基元由于热力学的驱动,在界面上迁移运动。
1.1.2 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
如 果把晶体生长全过程进行分解的话,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溶质的溶解,晶体生长基元的形成,晶体生长基元在生长介质中的输运,晶体生长基元在晶 体表面上的运动与结合以及晶体生长界面的推移,从而导致晶体生长。因此,从宏观角度看:晶体生长过程是晶体—环境相(蒸气、溶液、熔体)界面向环境相中不 断推移的过程,也就是由包含组成晶体单元的母相从低秩序相向高度有序晶相的转变 。从微观角度来看,晶体生长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基元”过程,所谓“基元”是指结晶过程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从广义上说,“基元”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 是具有一定几何构型的原子(分子)聚集体 。所谓的“基元”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
近几十年来,随着基础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和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它从最初的晶体结构 和生长形态研究、经典的热力学分析发展到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生长界面和附加区域熔体结构,质、热输运和界面反应问题,形成了许多理论或理论模型。当然, 由于晶体生长技术和方法的多样性和生长过程的复杂性,目前晶体生长理论研究与晶体生长实践仍有相当的距离,人们对晶体生长过程的理解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粗糙化相变理论 1951年,Burton、Leamy、Eerden等 认为存在一个温度,在此温度以上,界面由基本光滑转变为粗糙,晶体呈线性生长;并且上述结论在Temkin模型之外成立。
周期键链理论 1952年,P.Hartman、W.G.Perdok 认为晶体中存在不间断地连贯成键链的强键,并呈周期性重复;晶体生长速率与键链方向有关,生长速率最快的方向就化学键链最强的方向。按照晶体中存在的周 期性键链与晶体各个面族之间的关系,把晶体划分为三种界面:F面、K面和S面。
仲维卓等从结晶化学角度出发,从三维空间来研究晶体形态与晶体中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结晶方位之间的关系,结合晶体生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与晶体结晶形态的相关性,提出 了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该模型将晶体生长形态、晶体内部结构、晶体生长条件及晶体结构缺陷作为统一体研究,为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该模型根据不同类型晶体中的配位多面体的结构形式和相互联结的稳定能、取向以及在晶体各面族上联结的稳定性等因素,决定了各族晶面的生长速率和显露程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规律 :
1) 离子型晶体中是按鲍林规则,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相互间是以顶角相联结稳定性最高,以面相联结时稳定性最差,以棱相联结时稳定性居中,生长速度快的晶面大都是以顶角相联,以面相联的面族生长速度最慢,顽强显露,以棱相联的晶面生长速度较快,显露面积一般较小。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模型 1994年,仲维卓、华素坤 将晶体的生长形态、晶体内部结构和晶体生长条件及缺陷作为统一体加以研究,考虑的晶体生长影响因素全面,接近于生长实际。
界面相理论模型 2001年,高大伟、李国华 认为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位于晶体相和环境相之间的界面相可划分: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界面相对晶体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4) 基元在界面上结晶或脱附:在界面上依附的基元,经过一定的运动,可能在界面某一适当的位置结晶并长入固相,或者脱附而重新回到环境相中。
晶 体内部结构、环境相状态及生长条件都将直接影响晶体生长的“基元”过程。环境相及生长条件的影响集中体现于基元的形成过程之中;而不同结构的生长基元在不 同晶面族上的吸附、运动、结晶或脱附过程主要与晶体内部结构相关联。不同结构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生长形态。对于同一晶体,不同的生长条件可能产生不同结构的 生长基元,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晶体。同种晶体可能有多种结构的物相,即同质异相体。这也是由于生长条件不同,“基元”过程不同而导致的结果。晶体内部缺陷 的形成又与“基元”过程受到干扰有关。因此,建立“基元”过程这一概念,就可在介观或者微观层面上描述晶体内部结构、缺陷、生长条件和生长形态四者之间的 关系(见图2)。可以认为,一个晶体生长理论如果很好地阐明“基元”过程,就能合理解释晶体内部结构、缺陷、生长条件及生长形态四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 个逐渐向真面体生长基元模型,晶体生长 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并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经验统计分析到定性预测,从考虑晶体相到考虑环境相,从考虑单一的晶体相考虑晶体 相和环境相。晶体生长的定量化,并综合考虑晶体和环境相,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今后晶体生长理论的方向发展。
因此,该模型与其它理论或模型相比, 考虑的晶体生长影响因素更为完全,更接近于晶体生长实际情况。利用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一些晶体(如BaTiO3,α-Al2O3,ZnO,ZnS, SiO2等)的生长习性,特别是解释了一些极性晶体的生长习性。但是,该模型目前还处于定性描述阶段,要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晶体生长理论还要进行大量的工 作,如溶液、熔体结构的研究(从中获得关于生长基元的信息,生长基元结构如何,生长基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生长基元在界面的叠合过程研究(叠合难易程度 的表征)以及生长形态的定量计算。
① 生长基元存在假设: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形成一定几何结构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称为生长基元。体系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生长基元,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生长过程为生长基元在界面上的叠合。
② 结构一致性假设:在界面上叠合的生长基元必须满足晶面取向的要求,生长基元结构单元与相应晶体结构单元一致。
与其他晶体生长理论或模型相比,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晶体内部结构因素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有机地体现于生长基元的结构及界面叠合过程中;2)利用生长基元的维度以及空间结构形式的不同来体现生长条件对晶 体生长的影响;3)所建立的界面结构便于考虑生长体系中离子吸附及生长基元叠合的难易程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自从1669年丹麦学者斯蒂诺(N.Steno)开始晶体生 长理论的启蒙工作以来 ,晶体生长理论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经历了晶体平衡形态理论、界面生长理论、PBC理论和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4个阶段,目前又提出了界面相理 论模型。这些理论在某些晶体生长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这里主要对几种有重要价值的晶体生长理论和模型作简要的介绍。
2)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是遵照晶体场理论,八面体以棱联结时稳定性最高,以顶角相联结时稳定性最低。
3) 配位性晶体是受分子轨道杂化所制约的。碳sp3杂化配位体为四面体,四面体以顶角联结稳定性最高,sp2杂化则配位体为三角形。
模型主要用于低受限度晶体生长体系(如水溶液生长、热液生长、高温溶液生长等)。模型实际上存在两个基本假设:
Gibbs—Wulff生长定律 1878年,J.W.Gibbs 在恒温和等容的条件下,如果晶体的总表面能最小,则相应形态为晶体的平衡形态。当晶体趋向于平衡态时,它将调整自己的形态,使其总表面自由能最小。
Frank运动学理论 1958年,F.C.Frank 运动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利用该定律能够定量计算出晶体的生长形态。
基元过程与晶体结构、生长条件、生长形态、晶体缺陷及同质多相体之间的关系
1.1.3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
对晶体的结晶习性(即某种晶体在一定生长条件下形成的结晶形貌特征)进行研究,把晶体结构(内因)和晶体生长条件(外因)密切结合起来,是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产生和发展了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
(2)晶体生长界面动力学问题。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只是对晶体生长过程的一种定性的描述,为了对此过程作更为精确的(甚至定量或半定量)的描述,必须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生长界面的结构、界面附近熔体(溶液)结构、界面的热、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进行研究,这就是晶体生长界面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1.1 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
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目的只能是通过对晶体生长过程的深入理解,实现对晶体制备技术研究的指导和预言。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对象是晶体生长这一复杂的客观过程,研究内容相当庞杂 。可以把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
(1)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体生长形态、晶体生长条件四者之间的关系。晶体生长理论研究本质上就是完整理解不同晶体其内部结构、缺陷、生长条件和晶体形态四者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在制备实验中预测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的晶体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形态。通过改变生长条件来控制晶体内部缺陷的 生成,改善和提高晶体的质量和性能。
粗糙界面模型 1959年,K.A.Jackson 认为晶体生长的界面为单原子层,且单原子层中所包含的全部晶相与流体相原子都位于晶格位置上,并遵循统计规律分布。
弥散界面模型 1966年,D.E.Temkin 认为界面由多层原子构成,在平衡状态下,可根据界面相变熵大小推算界面宽度,并可根据非平衡状态下界面自由能变化,确定界面结构类型。
用以阐明晶体生长这一物理-化学过程。形成晶体的母相可以是气相、液相或固相;母相可以是单一组元的纯材料,也可以是包含其他组元的溶液或化合物。生长过程可以在自然界中实现,如冰雪的结晶和矿石的形成;也可以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实现,如各种技术单晶体的培育和化学工业中的结晶。
界面生长理论 完整光滑界面模型 1927年,W.Kossel 晶体是理想完整的,并且界面在原子层次上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固相与流体相之间是突变的。
非完整光滑界面模型 1949年,F.C.Frank 晶体是理想不完整的,其中必然存在位错。一个纯螺型位错和光滑的奇异面相交,在晶面上会产生一个永不消失的台阶源,在生长过程中,台阶将逐渐变成螺旋状,使晶面不断向前推移。
晶体生长理论与模型的发展
发展阶段 理论或模型 主要提出者及时间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