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表的接线方法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别法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别法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有两种非标准正确接线方式:(1)元件1采用线电压UBC和相电流ib,元件2采用线电压UAC和相电流iA,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P=UBCib+UACiA;(2)元件1采用线电压UCA和相电流ic,元件2采用线电压UBA和相电流ib,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P=UCAic+UBAib。
在三相三线系统中,如果B 相接地,则这两种非标准接线方式就可能漏计电度。
比如:高压两线一地输电方式或低压三相三线供电方式,B相在电能表外的电源侧和负荷侧若同时接地运行,则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必然漏计电度,因此通常不采用这两种接线方式。
而常用的标准正确接线只有一种(如图1),错误接线却有许多种。
为了迅速地判别电能表接线是否正确,可采用下述简易方法:(1)首先对任何正转的电能表,如果原电能表接线正确,通过三次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三次电能表都应停转,如不停转或有一次不停转,则证明原电能表接线肯定有错误。
因为原电能表接线如果正确,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其功率计算如下:①对调A、B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a所示)其功率为:P1=UBAIAcos(150-φA)=-UIcos(30+φ)P2=UCAICcos(30+φC)=UIcos(30+φ)P=P1+P2=0②对调B、C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b所示),其功率为:P1=UACIAcos(30-φA)=UIcos(30-φ)P2=UBCICcos(150+φC)=-UIcos(30-φ)P=P1+P2=0③对调A、C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c所示),其功率为:P1=UCBIAcos(90+φA)=-UIcos(90-φ)P2=UABICcos(90-φC)=UIcos(90-φ)P=P1+P2=0(1)首先对任何正转的电能表,如果原电能表接线正确,通过三次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三次电能表都应停转,如不停转或有一次不停转,则证明原电能表接线肯定有错误。
功率因数补偿表

功率因数补偿表(原创版)目录1.功率因数补偿表的定义和作用2.功率因数补偿表的组成部分3.功率因数补偿表的使用方法4.功率因数补偿表的重要性正文一、功率因数补偿表的定义和作用功率因数补偿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的仪表。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功率因数补偿表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进行实时测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为电力工程师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二、功率因数补偿表的组成部分功率因数补偿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显示器:用于显示功率因数、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数值。
2.测量电路:包括电压测量电路和电流测量电路,用于实时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
3.计算电路:根据测量电路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系统的功率因数。
4.控制电路:根据系统的功率因数,控制补偿设备的运行,以达到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的目的。
三、功率因数补偿表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功率因数补偿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接通电源,使仪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然后,将电压、电流探头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端,注意接线要牢固。
3.接线完成后,打开仪表的测量功能,此时仪表会开始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
4.当测量完成后,根据仪表显示的功率因数,可以判断系统是否需要进行补偿,以及补偿的程度。
四、功率因数补偿表的重要性功率因数补偿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功率因数补偿,可以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接近 1,从而降低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通过功率因数补偿,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3.保护电力设备:功率因数补偿可以降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降,从而减少对电力设备的损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相功率表(功率因数)使用说明书

三相功率表(功率因数)使用说明书最近更新时间:2008-8-6 11:44:10提供商:资料大小:305KB文件类型:DOC 格式下载次数:25 次资料类型:浏览次数:51 次相关产品:详细介绍:点这里下载-> 下载地址[本地下载]一·概述与用途HC-503数显功率表适用于电力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场监测显示、控制和自动化通讯,能将电网中的电参量如电流、电压、单相或三相功率、频率等值,由CPU实时采样、转换并输出标准电流或电压信号,与远距离数据终端相连。
智能通讯型产品带有RS-485通讯接口,可直接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自动化管理。
广泛应用于电力、邮电、石油、煤炭、冶金、铁道、市政、智能大厦等行业、部门的电气装置、自动控制以及调度系统。
二·主要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误差:0.2%FS±1个字分辨力:1、0.1显示:4个四位LED数码管显示分别显示,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过量程持续:1.2倍,瞬时:电流2倍/1秒,电压2倍/1秒报警输出:二限报警或四限报警,每个输出根据需要可设定为上限报警、下限报警或禁止使用,继电器输出触点容量 AC220V/3A或AC220V/1A。
变送输出:4~20mA(负载电阻≤500Ω)、0~10mA(负载电阻≤1000Ω)1~5V、0~5V(负载电阻≥200KΩ)通讯输出:接口方式——隔离串行双向通讯接口RS485/RS422/RS232/Modem 波特率——300~9600bps内部自由设定电源:开关电源85~265V AC功耗:4W环境温度:0~50℃环境湿度:<85%RH四、操作说明(一)面板说明HA指示灯亮—电压显示(三排从上依次显示AC相,AB相,BC相电压)LA指示灯亮—三排从上依次显示电流,功率因数,功率)OUT指示灯亮—上排显示HZ,中间显示电网频率。
上排显示uAH,中间显示有功电能高4位,下排显示有功电能低4位。
功率表的原理和接线分析

(1)当用于直流电路的功率测量时,通过定圈的电流I1与被测电路电流相等,即I1=I,而动圈中的电流I2可由欧姆定律得到,即I2=U/R2,由于电流线圈两端的电压降远小于负载两端的电压U,故可以认为电压支路两端的电压与负载U是相等的。上式中R2是电压支路总电阻,它包括动圈电阻和附加电阻Rfj,对于一个已制成的功率表来说,R2是一常数。由前面公式α∝I1·I2可得
由前式α∝I1·I2·COSO可得α∝UI·COSO=P即电动系功率表用于交流电路的功率测量时,其可动部分的偏转角与被测电路的有功功率P成正比。虽然这一结论是在正弦交流电路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对非正弦交流电路同样适用。
综上所述,电动系功率表不论用于直流或交流电路的功率测量,其可动部分偏转角均与被测电路的功率成正比。因此电动系仪表的标度尺刻度是均匀的。
2.3.1电压线圈前接法适用于负载电阻远比电流线圈电阻大得多的情况,因为此时电流线圈中的电流虽然等于负载电流,但电压支路两端的电压包含负载电压和电流线圈两端的电压,即功率表的读数中多出了电流线圈的功率消耗I2R1(I是负载电流,R1是电流线圈中的电阻)。如果负载电阻远比R1大,则I2R1对读数所引起的误差就比较小。
在我公司的各种外购产品中,各种方表、槽表、模拟型或越来越多的数字式测量仪表占有一定的数量。下面对常用有功功率表和无功功率表的原理及接线方式作以简要的介绍。
1、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电力系统中,虽然用于测量功率的表计种类很多,但它们都同属于电动系仪表。这种仪表有两个线圈:固定线圈(又称定圈)和可动线圈(又称动圈)。定圈分为两个部分平行排列,这使得定圈两部分之间的磁场比较均匀。动圈与转轴连接,一起放置在定圈的两部分之间。
参考文献
1.《电气测量》神建机电学校主编
根据相量关系快速判断三相三线电能表的接线方式

现代国企研究 2019. 1(下)34电能表的错误接线将直接导致电能计量错误,然而三相三线电能表的接线方式有很多,如何在投运或者周期性现场校验时,利用相量图快速判断出现场电能表的接线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总结在电流接线不存在不同相串线的情况下,相量图中电压与电压、电流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提供出一种快速判断电能表接线方式的方法。
一、正确接线情况下的相量关系图1正确接线时的相量图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正确接线情况下,电压Uab与Ucb之间的夹角为300度,正相序。
电流Ia与Ic之间的夹角为240度。
二、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相角规律电能表在电流接线不存在不同相串线的情况下,电压Uab与Ucb之间的夹角300度为正相序,60度为逆相序。
相序有abc、bca、cab、acb、cba、bac六种。
同样,电流的接线情况也有很多种,它们之间的夹角反映出的电流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电流之间的夹角与实接电流的对应关系Ia与Ic之间的夹角实接电流的对应情况600 Ia -Ic -Ia Ic 1200 Ic Ia -Ic -Ia 240 Ia Ic -Ia -Ic 3000 Ic -Ia -Ic Ia三、相量图的分析某位工作人员在一次检查中,用现场校验仪测得用户的相量图如图2所示, 现场负荷为感性负荷,功率因数约为0.992。
图2 某用户三相三线电能表对应的相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正确情况下三相三线电能表的相量图有出入,因此存在错接线的情况。
电压Uab与Ucb之间的夹角300度为正相序,电压有abc、bca、cab三种情况;电流Ia和Ic 之间的夹角为240度。
对比表1,电流可能是Ia、Ic或者-Ia、-Ic 两种情况。
我们假定电压接线正确,电流接线错误时,电流就为-Ia、-Ic这种情况,得到的相量图如图3所示。
图3 -Ia、-Ic时对应的相量图从图3显然可以看出,电流超前电压与现场的负荷性质不一致,因此,可以判断此种假设不对。
功率因数表原理

功率因数表原理
功率因数指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一般用符号λ表示,即:λ=P/S.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等于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ψ)的余弦值,用符号COSψ表示。
此时,COSψ=λ。
功率因数表是指单相交流电路或电压对称负载平衡的三相交流电路中测量功率因数的仪表。
常见的功率因数表有电动系、铁磁电动系、电磁系和变换器式等几种。
功率因数表原理
功率因数表又称相位表,按测量机构可分为电动系、铁磁电动系和电磁系三类。
根据测量相数又有单相和三相。
现以电动系功率因数表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如图11-8所示。
图中A为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
B1,B2为电压线圈与电源并联。
其中电压线圈B2串接一只高电阻R2,B1串联一电感线圈。
无功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

跨相90°型三相无功电能表适用范围:
按跨相90°原理制成的三元件三相无功电能表,只在完全对称或简单不对称的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电路中才能实现正确计量。
β= φ +αI+ψ=900+αI (φ +ψ=900 )
若аI=0 则β=900
(正弦型无功电能表β= αI)
这种无功电能表的结构与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相似,区别在于电能表的内相角ß(u与Φu的相位差角)
利用有功表采用不同接线方式可以测量无功
2015
3、60 °无功电能表
多采用
2016
无功电能表的分类
一:正弦型无功电能表
有功电能表电流线圈并电阻 负荷电流I不变,电能表阻抗不变,改变R2,就能改变I1和I2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电流工作磁通φI和I的夹角αI。(上图向量分析忽略电流元件的各种损耗)
2:有功电能表电压线圈串电阻
无功电能表在电压线圈中串接了一个电阻R,并加大电压工作磁通磁路的空气气隙,来降低电压线圈的感抗,从而使β减小,由有功表的β=900 +аI ,降到β=600 +аI
若аI=0 则β=600
有功电能表的内相角ß为 :
三:60 °型无功电能表原理
1:两元件60°型无功电能表接线及向量图 假设电流元件的损耗角为0,调节R,使φUBC 滞后UBC 60 ° ,ΦUAC 滞后UAC 60 ° ψ1=150 °-φA
5:正弦型单向无功电能表原理(电压反极性)
180°型无功电度表:φ=0 °时,接入电度表的两磁通为180 °
02
调整φU和φI的角度,使ψ=φ,
01
6:正弦型单向无功电能表原理(容性负载)
0°型无功电度表:φ=0 °时,接入电度表的两磁通为0 °
功率因数表

功率因数表功率因数表用于测量单相和三相负荷电路的功率因素。
本功率因素表资料由厦门日华机电成套有限公司总结,我司代理CEWE功率因素表,欢迎来电咨询。
功率因数英语单词Power Factor,简称PF,又称功率因子,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
功率因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电机容量得以利用的比例,是合理用电的重要指标。
功率因数表接线方法指针式功率因数表在设计时,是取A、B相电压和C相电流并且功率因数等于1时,指针在中间(1)位置设计的。
低压供电网络的功率因数基本都是滞后。
极少是等于1。
(网络负荷显容性时才会超前。
停电时表的指针应在中间,指1的位置。
正常供电的网络,功率因数表很少在指1的位置。
)功率因数计算方法在任意情况下,计算功率因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运用较深的数学知识。
这里我们只给出结论。
从功率因数的基本定义公式:η= P有/PS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加入谐波的参数,再通过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η=(I1/I)·cosφ=λ·cosφ其中:λ,叫基波因子。
I1 是基波电流,I是总电流。
cosφ,叫相移因子,或者叫基波功率因数。
从公式可以看出,基波因子反映了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显然,在总电流I恒定时,谐波电流越大,基波I1就会越小,也就是基波因子就越小,从而功率因数也就越小。
相移因子(基波功率因数)就是基波电流相对电压的滞后情况,是我们熟悉的计算公式。
以前,电网中直流设备较少,所以谐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基波电流I1 ≈总电流I,所以:基波因子λ≈1所以有:η≈cosφ这就是以前我们把cosφ等同为功率因数的原因。
因此,以前我们不了解谐波,或者谐波较小时,考虑无功补偿,都主要考虑移相因子的作用,长此下来,我们就把基波功率因数(移相因子)作为了电网的功率因数的来理解。
因此,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基波因子λ小于1,移相因子就算=1,电网的功率因数也都是小于1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因数表的接线方法
1、2、3、4、5接线柱哪两个为电流哪两个为电压呀
你用万用表测一下,电阻为0的两个端子就是电流,电阻无穷大的是电压端子,和外壳金属部分连的是接地端。
*I为电流的进线端,I为电流的出线端,此两端接A相,电源接BC两端,接错了,不准的。
当线路上出现无功时,表头指针将从零刻度向滞后刻度盘摆动(向上)。
当电容器过补偿时,表头指针将会向超前刻度盘摆动(向下)。
如果电流端进出线接反,将出现显示不准确。
(1D1-cosφ型功率因数表的接线方法通常是:电压,接AB相,电流,接C相。
或者:任意两相的电压(线电压),和另外一相的电流。
)
这个数显功率表怎么接线啊!
这个功率表接上一个开关电源测功率!你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是什么概念?这个功率表不是串接在电路中的?
端子8、10是接电源220V;
端子1、2是接输入电压(V); 1(L)接电压负, 2(H)接电压正;
端子3、4为输入电流(I)的正,端子5、6为输入电流(I)负。
端子11、12为外部输出电流,如果用不上就不用接线。
功率表怎么接线
接两相的电流和三相电压。
电路图中的功率表两个*号端两个接线端
两个*号端两个接线端分别是怎么意思?在电路图中,测的是什么量?
如图,功率表那样接,是通过测电路什么量得到功率的?两个*号端两个接线端分别是什么意思?
测功率只有二个量电流、电压
*是电流电压线圈的一端电流线圈*号端必须接输入端,而电压线圈*号端可以接在输入输出端,只是接在输出端时测量的功率包括了电压线圈的功率,通常电压线圈都接在输入端。
功率因数表怎样接线
指针式功率因数表在设计时,是取A、B相电压和C相电流并且功率因数等于1时,指针在中间(1)位置设计的。
低压供电网络的功率因数基本都是滞后。
极少是等于1。
(网络负荷显容性时才会超前。
停电时表的指针应在中间,指1的位置。
正常供电的网络,功率因数表很少在指1的位置。
)
采样电压取B C 相,采样电流取A 相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