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体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个体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地位
论个体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地位
1什么是个体户
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
《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主要以商铺门店为经营方式,通过零售商品和提供民生服务为手段获得收入,一个注册个体工商户,背后至少有一个个体工商户主。
有的个体户在生意做大后雇佣了许多员工,甚至超过100人,年业务规模超过1000万,基本已经形成小型企业的稳定规模,但只要没有注册公司,在统计意义上他或她就依旧是个体工商户,从一些专业市场上的“大户”,如服饰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水产市场、邮币卡市场、茶叶市场等上,都可以看到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个体工商户”,有的甚至早已有“前店后工厂”,因为有一个在专业市场上的窗口,他们可以继续享受国家给予个体
工商户的优惠政策。
在个体工商户这一部分,平均每一个体工商户除户主本人外,提供了1.02个就业机会;平均每户的注册资金只有3.53万元。
中国的个体户,超过半数为生存型创业,而不是机会型创业。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自我雇用、自己生存、自谋出路,不具有创造就业机会的功能,他们是自食其力的自由职业者。
目前,中国实有私营企业750多万户,从业人员8700万人,实有个体工商户3200多万户,从业人员6500万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52亿人。
2个体户的历史地位变化
个体户的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研究个体户的历史发展即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推动个体户的发展。
从历史的大河里看个体户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里个体户的主要表现形式即商业,在封建社会里商业受到抵制的同时又在促进社会的。
商业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要的财政支柱,国家通过专营、专卖等政策,垄断重要的工商业领
域掠夺民间财富,来满足宫廷、政府和军队的需要,到南宋、元代时达到顶峰,1128年中国海外贸易占整个南宋王朝财政收入20%;元代时,仅仅广州城居住的阿拉伯人超过12万人,比今天多得多。
所以国家需要工商业的存在,但同时又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处于永远依附国家的地位。
自汉武帝以来整个封建时期实施大规模摧残商人的政策,一方面运用政权力量,直接对商人进行政治压迫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又运用封建伦理进行“贱商”、“轻商”,使商人处于一种被人轻视的低下社会地位。
其主要手段有对民间工商业课以重税,利用均输、平准等手段干预市场,控制物价,对城市市场进行严格管制,并设立专门的机构严格控制和垄断海外贸易,甚至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等。
直到近代化,个体户,仍是个贬义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它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是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听着硌耳,看着更扎眼,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个体户最初出现,做的也大多是些不成气候的小营生。
那时有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
找个个体户嫁过去。
”后来,许多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人们的观念才转变过来,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个体户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他们就开始练摊,倒腾。
倒服装,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成了万元户。
那时候公务员的月薪也就是一两百元,万元户是个什么概念!有了钱,也就有了地位,渐渐的,女人也愿意嫁了,丈母娘脸上也有光了,个体户也就不是个贬义词了。
只不过除了有钱,确实也找不到更多可歌可颂的地方,所以始终没有成长为时代英雄。
与其说他们抓住了机遇,还不如说机遇抓住了他们,但不管怎么说,抓住了,命运就变了,直到第二次浪潮袭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个体经济得到了政策的承认和鼓励, 其久经压抑的活性迅即恢复, 其规模发展迅猛。
3个体户正在消逝
如今,个体户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安徽阜阳的刘先生是做水果生意的,经营着上海静安区镇宁路上一家约10平方米的水
果店。
从2002年开始,他就一直在这里做水果生意,但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就是那些路边的野摊,他们把水果市场全搞乱了,但城管不去管,却老来找我们的麻烦。
"他说,大家进货是差不多的价格,但他们路边野摊就敢卖得很便宜,因为他们没有房租负担。
刘的水果店租金每月3000元,还得养活老婆孩子。
来自江苏南通的倪先生夫妇俩在静安区开了一家杂货店,门面比较大,约30平方米,租金每月6400元,每个月交税要交500多元。
"做生意的,给国家交税是应该的。
"但是,倪先生最头疼的还是很高的房租。
他说,每天的房租就是200多元,而一天的利润很难拿到200多元。
加上水电、税,偌大的店其实每月都收入寥寥。
倪先生夫妇俩都已年过五十,却没有请帮工,"就这样每个月还只是勉强维持,帮工我们请不起的。
"
倪先生夫妇开杂货店已经十几年了,曾在重庆、成都干过,2000年来上海。
倪先生说:"做我们这一行的,就是自己顾自己,自己赚了就赚,赔了就赔了,没人会关心我们的,没人管我
们的……"
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个体户从业人员7000余万人,如果算上“非法”的存在,中国的“个体户”问题关系到上亿人的生计。
而在我国,涉及工商登记的前置行政许可(审批)起码有100多项,这意味着在相当多的行业,拿到营业执照之前,总要碰上一两项前置许可的坎儿要过。
往往店还没开,就被审批给审死了!个体户问题已从改革问题转变为社会公平公正问题。
(4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曾经释放着一个时代创富激情的“个体户”,如今的境况却令人担忧。
在监管失范的情况下,有些手握权力的人或者部门,希望变现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个体户开个小店也被层层“扒皮”,也就不足为奇了。
各式各样的审批、登记、注册规定是个体户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缴纳了各种费用之后,某些个体户不但难以得到相应的服务,往往还会遭遇预料之外的诸多障碍,比如,被赶进超市或者连锁店,城市是干净了,可推高了个体户的经营成本。
早在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就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9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
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此后几年,则很难再查到全国个体户数量变化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个体户群体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受社会重视。
与个体户当下遭遇的困境相比,个体户地位的变化更让人唏嘘。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三个字象征着自由和希望,属于高收入阶层。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顺口溜,曾一度流行于大街小巷。
虽说那时个体户收入远远高于科学家、医生等行业,确属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分配状态。
如今将曾经的高收入群体打入“冷宫”也算不上健康。
目前,个体户的问题不仅仅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更事关社会公正。
让每一个阶层的人员自由流动,才能防止社会阶层固化。
回顾个体户的发展之路,大多数个体户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靠诚实劳动、辛勤劳作摆脱底层困境的。
自由和希望,给了底层社会群体打拼的动力。
几十年后,如今身处底层者却基本无法复制这样的发展之路。
放眼我们的周边,那
些卖早点、擦皮鞋、开小店的,大都是起早贪黑却积累不下多少财富。
时代曾经让个体户来自各行各业,曾经吸引了大批辞职、停薪留职者,很多人来自高校、政府机关;可如今,恐怕只有那些找不到出路的社会底层才不得不加入个体户行列。
曾经被称作“改革先锋”的个体户如今越来越卑微,在经济学已成显学的今天,中国竟然连一个专门研究个体经济的学会都没有。
在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这些底层的个体户还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他们的声音和利益自然会被忽视。
然而,个体户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
个体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就业率促进社会安定与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确认识流通个体户群体社会地位,加大教育培训的投资,对改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状况至关重要。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个个体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与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紧密相关,其意义在于,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发展。
个体户之困,说到底,还是底层民众的发展之困。
只有免除背负在他们身上的赋税、
审批、注册等压力,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支持与经济扶持,才会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发展。
中国个体户群体经济能量的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将加剧就业难,造成新的失业大军。
可以说,个体户的蓬勃发展,最显见的意义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个体户之所以生存日渐艰难,一方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
改革开放之初,作为"经济细胞"的个体工商户填补了原有经济结构中缺少便民服务企业的空白,因而获得了发展空间。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整合,公众更加看重服务的质量,强调服务商的声誉、信用。
这时候,个体户就不仅仅是在市场中"察漏补缺"就行了,还需要建立稳定的品牌,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也有个体户群体自身的原因。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无论哪一行业都需要专业的技能和水准,保持某种社会认可的标准,而一些个体户缺乏专业技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在市场中生存。
因此,一方面,国家应该把个体户纳入整个国家的就业体系中给予通盘考虑。
现在有的政策把个体户称为"非正式就业",这无疑是一种"政策性歧视",降低了社会对个体户的社会地位认同;对于小本经营的个体户,国家应创造宽松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对个体户应免征营业税,减征收入所得税。
此外,有关部门应对个体户加强登记注册等规范化管理,提高其经营认可度和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个体户应增加自身的经济活力,发挥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奋斗,不断学习以适应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拨开个体户的层层束缚,给与他们在政策上的优惠与思想上的改进,个体户才会有个明亮、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