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碱性磷酸酶动态检测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碱性磷酸酶动态检测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动态监测在肿瘤骨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测定93例恶性肿瘤患者(未出现骨转移)、102例肿瘤骨转移患者和98例健康成人的血清ALP活性。结果肿瘤骨转移组血清ALP活性(197.9±19.6)U/L高于肿瘤无骨转移组(63.5±14.6)U/L与健康对照组(66.1±9.9)U/L,t分别为14.49、15.83,P均<0.01。对肿瘤骨转移ALP活性的动态跟踪,统计学显示确诊恶性肿瘤时ALP活性(A)(65.3±13.9)U/L与动态观察ECT和影像学未出现骨转移时ALP活性(B )(123.4±15.4)U/L,B与确定骨转移ECT阳性的ALP活性(C)(197.9±19.6)U/L间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A与Bt=9.82,B与Ct=13.15)P均<0.01。结论血清ALP活性与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常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ALP活性,可作为判断肿瘤早骨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把影像学的定位和酶学的定量结合起来,能提高早期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对于治疗和疗效评估有积极意义。

标签:动态检测;碱性磷酸酶;恶性肿瘤骨转移

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15%~20%,居第3位[1]。作为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转移性骨肿瘤常导致剧烈的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甚至脊髓压迫,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定恶性肿瘤是否发生骨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肿瘤骨转移除了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多采用X线平片、CT、MRI、ECT以及PE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肿瘤骨转移的症状与体征多于骨转移后期出现,而且影像学检查存在检查费用高、辐射伤害、不适宜连续检测病灶变化的缺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是骨代谢异常的重要诊断指标,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判断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LP活性与肿瘤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肿瘤和放疗科确诊恶性肿瘤断续住院期间发生骨转移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乳癌15例、肺癌62例、胃癌8例、胰腺癌5例、鼻咽癌4例、其它系统肿瘤8例。男55例,女4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8.1岁。肿瘤无骨转移(ECT阴性和无临床症状)患者93例,男49例,女44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60.3岁。正常对照组98例为本院健康查体者,男50例,女48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6.9岁。以上人员排除骨骼、肝肾、内分泌等与血清ALP有关的疾病。

1.2方法查阅患者住院诊疗信息,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和年龄等)、原发病诊断、是否有骨骼疼痛、压痛等骨转移症状、ECT等检查结果和血清ALP 活性值。

骨显像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Infinia型SPECT仪,低能平行孔高分辨准直

器。按Soloway标准评定,病变部位放射性较对侧或临近的正常组织增高为异常浓聚。

血清ALP活性测定测定方法为IFCC法,取患者血清,ALP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

1.3统计学处理不同组之间ALP活性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肿瘤无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与健康成人血清ALP活性比较肿瘤无骨转移组ALP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骨转移患者ALP活性为(187.9±19.6),均高于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49、15.83,P均<0.01。

2.2肿瘤骨转移患者血清ALP活性动态变化对102例肿瘤骨转移患者ALP 活性的动态分析,A为确诊恶性肿瘤未发生骨转移时的ALP水平,B为ALP出现持续性升高,但影像学未出现骨转移时的ALP水平,C为确诊骨转移后的ALP 水平;统计学显示A与B (t=9.82),B与C间(t=1

3.15)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3肿瘤骨转移患者ECT的变化102例肿瘤骨转移患者ECT的变化,在A 无临床症状,多为确诊癌症时间不长;B有97例ECT显像为阴性,有11例ECT 显像为一个病灶,53例有骨压痛,38例无临床症状,升高的ALP水平没有明显下降;C为ECT显像阳性,而病灶均为2个以上。

3 讨论

骨是继肺和肝之后第3个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率达30%~75%[2]。早期的骨转移常无临床症状,一旦出现骨痛,进行全身骨显像时大多已进入晚期,患者预后极差。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有重要意义。诊断骨转移最直接的方法是骨活检,但为有创操作,患者大多难以接受;ECT是目前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最常用手段,可比X线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只要骨骼病灶发生代谢改变,全身骨显像即可呈现阳性表现,但骨显像的特异性不足,尤其显示单个浓聚灶的患者,并非都是骨转移,需与良性骨骼病变相鉴别;也存在费用高,需要时间积累,有辐射危害等限制,不便于经常性监测骨代谢的动态变化。应用某些骨代谢指标微观性地评价骨损害程度,从而判断骨转移的病情变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ALP是一组磷酸单酯水解酶,在碱性条件下,催化磷酸基团的水解和转移。它几乎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中,但以骨骼(成骨細胞)和肝脏含量较高。ALP 主要由成骨细胞分泌,当某些疾病(如骨折、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造成骨骼损伤

时,成骨细胞分泌ALP增加以促进磷酸盐沉积,加速骨骼修复,可以引起血清ALP活性升高。因此血清ALP活性升高是骨骼病变的重要诊断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骨转移组血清ALP活性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血清ALP活性测定可以作为判断骨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结果中我们对102例临床上已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ALP活性进行了回顾性观察和分析发现,ALP活性表现为动态升高的趋势,即使未超过正常值上限,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骨转移。本研究发现,这部分肿瘤患者持续升高的血清ALP活性再也没下降到持续升高之前的值,最后该组患者均确诊为骨转移。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102例临床上已发生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的回顾性观察和分析发现,在ALP 活性发生持续性升高时,B就有骨压痛或ECT显像为一个病灶,可见患者骨变化已出现,如这个阶段就进行干预治疗,后期发生骨转移的几率可减少和延迟,对于治疗和疗效评估有积极意义。

骨显像诊断骨转移假阳性率可高达30%,对于骨显像阳性但临床无相应表现的患者,应结合血清ALP检查;血清ALP活性持续性升高,可作为判断肿瘤早骨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可作为骨转移早期干预治疗的指标;把影像学的定位和酶学的定量结合起来,能提高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通过干预治疗可减少或推迟骨转移发生,避免转移性骨肿瘤导致剧烈的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甚至脊髓压迫等,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伍建蓉,郑玲,杨红. 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1:1007-1010.

[2]陈旭芳. 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2:953-954.

[3]林琛,方琳丽,王鲁华,等.骨显像和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在鼻咽癌骨转移的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08:580-582.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