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刘永安、王福田.2005.女权主义的新阶段──妇女主义—谈小说《紫色》的主题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3).
[16]刘源.2006.《紫色》与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J].世纪桥(12).
[17]王守仁,吴新云.1999.《性别·种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8]王守仁. 2002.《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许多学者将西丽的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遭受奴役而悲伤迷茫的初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后奋起抗争的过渡阶段;独立自主并赢得自由和平等的末期阶段。温爱玲在《女性意识觉醒—浅析〈紫色〉西丽的人物形象》中,通过展示西丽的觉醒过程,揭示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平等,从而指出黑人妇女只有自尊自立、自强才能获得平等、尊重和爱。张丽娜在《〈紫色〉中女主人公精神家园构建之旅》中提出:作者最关心的是黑人社会自身的弊病,她所关心的是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在黑人社会内部及白人社会中如何寻找自我价值。周凡钰的《可喜的人生转换》论述了主人公角色转换的三个阶段:混沌—苏醒—自立。该文认为:“为了转变黑人妇女的地位,不仅需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能力与品质的完善,还需要男性思想观念同时提高。”这种观点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两性和谐的局面的出现,需要两性思想观念的同时转变。刘晓娟、祁继香也认为《紫色》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分为三个阶段:服从—抗争—和解。杨淑慧在《西丽女性意识的觉醒—读艾丽丝·沃克〈紫色〉》中写道:这本书主要写女性如何受压迫和如何觉醒,同时也对沃克写作“新现实主义”特点进行了研究。刘英在《论艾丽丝·沃克笔下女主人公形象演变》中指出:沃克的小说中(包括《紫色》),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受男权社会欺凌侮辱的女性;走出“围城”觉醒的女性;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成熟女性。以上主要是以纵向的视角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觉醒过程进行论述,而没有强调其在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即是什么因素使主人公人生历程发生转变。葛海燕在《根植于黑人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一朵奇葩》中指出女人之间的友爱、反抗精神、泛灵论三个要素在西丽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角度新颖,但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西丽的对女性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其独立打下了经济基础,因为只有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
[19]温爱玲.2007.女性意识觉醒──浅析《紫色》茜莉的人物形象[J].《理论学刊》(5).
[20]杨仁敬.1989.美国黑人文学新突破──评艾丽丝·沃克的 《紫色》[J].《外国文学研究》(1).
[21]叶云山.1994.爱的拯救:茜莉的精神再生──试析《紫色》中的女性形象[J].《外国文学》(6).
[8]管国芝.2006.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MA].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9]郭继德.2004.《美国文学研究》(第2辑)[M].济南:山东出版社.
[10]刘国枝.1998.艾丽丝·沃克《紫色》的宗教意识解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4).
[11]李洁平.2004.妇女主义在《紫颜色》中主题的构建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8).
(3)对《紫色》书信体风格和叙述模式的探析
不少评论家从作者书信体风格和叙述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其书信体风格和叙述模式能更好的表现其作品主题、凸显人物心理。例如,陈健从《紫色》的叙述技巧和主人公个性成长两个方面分析了《紫色》书信体风格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左亚琴在《〈紫色〉的叙述模式探析》中认为沃克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聚集,在有限的时空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矛盾斗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复调小说技巧克服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性,自由直接引语省却了角色转换时的赘述与交代,更助于表达主题思想。
[22]张丽娜.2007.《紫色》中女主人公精神家园构建之旅[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4).
[23]周凡钰. 2003.可喜的人生转换──从《紫色》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意识[J].长春大学学报(3).
[24]祝小丁.2004.从《紫色》的结局看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1).
(4)对《紫色》中宗教意识的解析
宗教在艾丽丝·沃克的作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国内的学者也开始不断关注《紫色》中的宗教意识。例如,刘国枝的《艾丽丝·沃克<紫色>的宗教意识解析》就分析了西丽对上帝的认识所经历的两次质的飞跃:从最初的盲目追随与信赖到极度的愤怒与绝望,乃至最后将上帝赋予了自然与人性的内涵,反映了西丽以及作者本人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进步思想。
[12]刘晓娟、祁继香.2007.服从抗争和解──论《紫色》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J].《文教资料》(7).
[13]刘亚萍.2006.砸碎双重镣铐,步入美好未来──从妇女主义角度解读《紫色》[MA].西安:西北大学.
[14]刘英.2000.论艾丽丝·沃克笔下女主人公形象演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
(2)透过《紫色》对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主张的探讨
一些学者也对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主张进行了探讨。例如,沈黎明在《寻求精神的解放—对〈紫色〉女主人公茜莉的妇女主义解读》中人认为:“‘妇女主义’作为一个始终的主题在对西丽的刻画上得到强有力的体现。”但是该文对妇女主义思想及其核心思想没有清晰的阐释,论证过程理由不充分,使得作者的这一思想不能在西丽寻求精神的解放之路上深刻得体现出来。谢莉莉的《〈紫颜色〉与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妇女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对美国黑人妇女解放事业的积极意义。刘源在《〈紫颜色〉与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中指出:“艾丽丝·沃克的《紫色》是一步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他将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视为黑人的女权主义,通过对《紫颜色》中体现的反性别与反种族主题的分析,揭示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刘永安和王福田则认为《紫色》的写作手法及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上体现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妇女主义,该文认为妇女主义是女权主义的分支,但没有谈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李洁平在《妇女主义在〈紫颜色〉中主题的构建作用》认为沃克的妇女主义不是狭隘的,她认识到黑人妇女不但是黑人,更是女人,是人,妇女解放也意味着男人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点在《紫色》中表露无疑。而祝小丁认为,《紫色》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和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在众多的对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研究中,祝小丁创造性地进行了全面的论证,既看到了该思想的进步性,同时又看到了其时代局限性:即妇女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调和折中论,它只是沃克渴望解决社会问题的美好理想,它的缺陷在于她陷入到了理想主义的泥潭之中。
XXX学院XXXX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XXX
学院
外国语学院
学号
040810034
专业班级
英语0401




走出卑屈困境,步入自尊人生
——对《紫色》中西丽的解读
一.研究意义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黑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斐声文坛。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就是其中之一,她的长篇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 1982)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手法引起了文学界的注目,于1983年获得美国文学创作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小说中,沃克以独特的视角、富有表现力地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受奴役到觉醒的心灵历程。本文认为女性情谊在西丽的觉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耐蒂、索菲亚和莎格等的鼓励和启发下,西丽的自我意识与反抗意识逐渐觉醒。她重新确立自己的精神信仰,并凭借自己的手艺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最终摆脱了男性对她的束缚,由一个逆来顺受的受压迫者成长为一位在经济、思想以及生活上独立的女性。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对其研究进行简单地梳理、介绍和评述。
[4]伯纳德·贝尔著,刘捷等译.2000.《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成都:四川出版社.
[5]陈健.2004.浅谈《紫色》的书信体风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3).
[6]陈亮.2007.从双重压迫到双重解放[MA].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7]丁文.1997.奏响生命的新乐章[J].《国外文学》(2).
二.研究现的青睐。许多美国评论家从黑人女性如何寻找自我、书信体风格、叙述技巧等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博纳德·贝尔(Bernard Bell)在《美国黑人小说和他的传统》(The Afro-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2000)一书中指出:《紫色》主题是贾尼·克劳福德幻想的黑人妇女该是什么样子和该做什么的当代重写,对于西丽而言,同性恋(而不是异性恋)才是通向自我、姐妹情谊和兄弟情谊的仪式;《紫色》在性别政治上把社会变革的斗争范围缩小到了创造新的自治自我的任务上:一种两性自我和社会。在博纳德·贝尔看来,同性恋是西丽获取独立人格的真正通道,但在西丽的人生转变过程中,同性恋只不过是西丽获得人格完整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还有一些外国学者对《紫色》的叙述技巧进行了评论,例如,罗宾·霍尔(Robyn Warhol)认为小说的情感冲击,不是来源于个别读者的个人能力,而是小说的叙事技巧,尤其是聚集和复调技巧的运用。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值得一提。例如,杨仁敬《美国黑人文学新突破》中对《紫色》的主题思想,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创作思想,性描写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评析。丁文的《奏响生命的新乐章》则对沃克的妇女主义创作渊源,女性形象分析,性描写,女性尊严的维护以及人物塑造依据蓝本做了系统的研究。两位学者在《紫色》上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三.参考文献目录
[1] Christian, B.1985.Black Feminist Criticism[M].New York: Pergamon Press.
[2]Walker, A. 1983.The Color Purple[M].London: Woman’s Press.
[3]艾丽丝·沃克著,杨敬仁译.1988.《紫色》[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5)对艾丽丝·沃克的写作立场和民族意识的研究
历史上的两次黑人文艺复兴运动中,几乎所有成名的作家都是黑人男性,而且他们都把种族冲突和人类生存中的矛盾和危机作为写作主题,因此,对艾丽丝·沃克站在黑人女性立场上的写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郭玉英就注意到这一方面的描述,她通过《紫色》中作者所描写的黑人妇女遭受的压迫,莎格与西丽之间的性爱,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采取的语言策略四个方面分析了沃克的黑人女性写作立场。对艾丽丝·沃克的民族意识的研究:王成宇认为,沃克采用的与众不同的语言策略,充分体现了作者黑人意识和民族观念,如《紫色》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西丽所写的70封信中,无论黑人和白人都说美国南方乡村黑人口语;而妹妹聂蒂的信中,黑人白人都说美国标准语。这种语言艺术使黑人和白人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性别歧视、种族歧视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黑人女性写作主题思想也必然会引起文学界更多的关注,而沃克对完美共存社会的美好追求也成为世界共同的愿望。因此,黑人女性能否真正摆脱黑人男性的歧视和压迫以及如何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资料有限,本文只能将国内外的研究做一些简单的系统梳理、介绍和评述。
2.国内研究
我国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也从多方面对《紫色》做了研究和论述。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五大类:对主人公西丽人生历程——女性意识觉醒的论述;对沃克“妇女主义”主张的探讨;对《紫色》书信体风格、叙述模式的探析;小说中宗教意识解析以及透过小说对作者的写作立场和民族意识的研究等。
(1)对主人公茜莉人生历程——女性意识觉醒的论述
[25]左亚琴.2005.《紫色》的叙述模式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手段
1.研究思路:
本文拟以女性主义视角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觉醒过程进行论述。
2.研究方法与手段
(1)文本细读
(2)查阅整合资料
3.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作者艾丽丝·沃克及《紫色》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现状简述等。第二部分分析主人公西丽在父权社会里,遭受继父与丈夫某某先生的压迫。第三部分主要剖析西丽怎样在耐蒂、索菲亚和莎格的帮助下觉醒。阐述西丽在经济与思想上的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并赢得自尊。第四部分概述西丽与丈夫阿尔伯特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最后为结语,《紫色》中处于父权统治下的女主人公西丽,在姐妹的帮助下加上自己坚持不懈的抗争,最终摆脱了男性对她的束缚,获得了独立和自主。同时也指出,艾丽斯·沃克创作的这部小说为黑人妇女及世界上所有妇女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指引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