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第一篇: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
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
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
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
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
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
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呢?笔者有如下观点:一、采取措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从教育理论中知道:中学生学习时一般都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它告诉我们:思维分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两级,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能借助词语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来进行分析推理,并且思维的深刻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能充分领会寓言、格言等的隐义和转义,能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
但是他们容易被具体的事实材料所吸引,思维的发展还较多地依赖直观材料和具体经验。
况且具体经验愈丰富,越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不是年龄小才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事实上画家作画,作家构思场面等都要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具体经验,也是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基础。
(1)提供有关直观感性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越准确、越系统。
(2)注重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知识的理解还是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语言材料开始的。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强调对语言规则的学习和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打破常规、寻找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文言文中的背后含义,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现代文的段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创造性的问题和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固定的题目和问题容易让他们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范围之内,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发散的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对作品的评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愿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自由的解读和阐释,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语文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论文
语文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论文语文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论文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盛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智力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从儿童期开始,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
但是创造力和别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属于一种潜在的能力,如果不注意提供宽松、自主的环境来激发的话,就很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
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别是小学的基础教育,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
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
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
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途径培养,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能力,求异思维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提高。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教材和学生出发,恰当选用,因势利导,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育、创新思维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Teaching point Jiangjin West Lak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2008 Undergraduate Class Hu TingtingAbstract:Fost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he need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core is innovative thinking, so in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ve thinking in students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So, how do students in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ve thinking then? Mainly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wo major ways of teaching culture,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boldly questioning,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imagination. With these abilities,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will certainly be raised.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tudents, appropriate selection, make the best use,Stimulate th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novation.Keywords: language education, innovative thinking引言:未来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是网络生存的社会。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论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论文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完成原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
教师应以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对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多种思维方式,把语文课堂学习变成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的东西。
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创造性。
”我们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完善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关创新精神的理念。
2002年秋季始,我省大面积推广使用国标苏教版课本,教材的更迭,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已是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可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了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感于此,试作小议。
一、课堂教学现状长期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禁锢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课文及相关教参几乎成为在课堂上编写解释试题“标准”答案的唯一来源,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多元性、开放性特点,要知道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除了一部分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外,都不具备生硬的惟一性和标准性。
这种教学习惯和意识已达积重难返的程度,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需按教学“参考”备一次课,以后不管是复习、总结还是再教学,都变成了不断重复“播放”的机械活动,失去了对教材、文本的新的体验,也失去了接受与教学中的再度创造,更不用说立足教材,旁涉生活的语文材料了。
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
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创造性思维论文1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
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
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启发性问题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发散思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比如,在课文讲解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应对这个情境?”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想法。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例如写诗、写故事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文本解读与思维拓展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衍生和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四、合作学习与创新思维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写作,将每个人的想法和观点融合在一起,形成创新的作品。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借鉴和启发,激发彼此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经典文学的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美的力量。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启发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学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总之,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自己就应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
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
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谨慎、进取、创新、顽强、坚韧、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粗暴、畏缩、拘谨、动摇、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
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喜欢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创造型学生对语词或符号特别敏感,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并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语文教改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改要想真正改出成效,要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这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据此,我们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表层——识字、释词、理解文章内容;②浅层——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思路和阅读该类文章的方法、技巧;③深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分析作法→斗鉴赏妙处→剖析不足。
五个步骤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理解到创造依次进行。
前三个步骤属理解性的,后两个步骤属创造性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先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揣摩品味文章,然后集体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点拨,鼓励学生质疑。
要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它创造性认识,发现其中的“非”。
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长此以往,一是使学生基本解决了拿到一篇作品后应该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自学能力;二是把知识储备式教育转变为智力开发式教育,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动手动脑的机会多,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三是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和敢于否定—切常规事物的优良心理品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结合“大语文”教育,搞好课外阅读,广蓄知识,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
思维活动要来源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
这些是进行再造成想像和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
学生必须把握从语文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把知识涵盖领域仅局限于教材和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
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般来说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摘要:时代的开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维训练为根底,从独立思维习惯养成、集体讨论法、比照和联系法、想象和联想、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大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训练随着知识经济的开展,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xx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xx—2021年)》公布,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开展指明了方向,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时代的开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相关的有效措施。
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立足思维训练,从不同方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力求使大学语文教学跨越新高度,取得更好实效。
何为思维?思是想,维是序,思维就是有秩序地思索。
思维能力那么是人们在进展思维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征。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应该从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入手。
大学语文承当着传承人类精神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等根本任务,所编选的文章纵横古今中外,内容包罗万象。
授课这一环节尤为关键,教师的组织、讲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大学语文的教学,决不能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必然取代传统的承受式教学。
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普遍采取大班教学形式,数量通常超过百人,客观上教师的课堂授课和秩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重视思维教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的教学理念值得提倡。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质疑、课堂发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理解、辨析甚至反驳,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事实上,学生通常很有兴趣在大学语文课上通过话筒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教师那么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点评,特别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让他们敢于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学会辨别和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多角度、创新意识、阅读、写作、批判性思维、综合素质、未来发展、教育、学习、发展、提升、基础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关乎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关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造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活文字,驰骋想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
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
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论文之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同学制造性思维力量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同学制造性思维力量吴乐群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口号提得洪亮,但传统教学(包括作文)较多还是塞给同学现成的结论,同学也习惯死记硬背结论,形成思维定势。
作文千篇一律,万人一腔,新奇的见解少之又少。
老师要设法打破这思维规律。
对教材(或写作材料)进行多侧面,不同角度的观看分析,可以促使制造思维的萌发,培育制造思维素养。
下面就几个例子谈一点体会。
顺向思维,指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按原材料告知给读者的直接指向去思索。
如涉及人物的材料、人物的身份、品质、与他人关系等,在材料中已固定的,循着这些思索和组合就是这类指向。
例如大家熟知《画蛋》的立论,论点定为“打好基础,要持之以恒”,“勤奋而刻苦”、“师教有方,传学不怠”、“既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等都是顺向思维所得,引导同学以顺向思维立论,是常见而稳妥的方法。
逆向思维,即把问题颠倒过来思索,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疑问。
如要到500里外的某市,坐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可以到达,这是正向思维。
教者可问不坐飞机轮船火车就不能到达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到达?同学通过逆向思维得出多种答案步行、跑步、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乘帆船、乘气球都可以到达。
逆向思维用于写作,可一反人们对事物固有的看法,写出立意新奇的文章。
如毛泽东的咏梅词,反陆游之意,变颓唐消极为乐观乐观,换孤芳自赏为高风亮节。
鼓舞同学逆向思维,有利提高同学的熟悉水平和制造思维力量。
纵向思维。
指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它作推理和引申,深化思索得出新的见解。
如《薛谭学艺》中说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可想象薛谭将会消失什么结果。
可推断他学到“响遏行云”的超群本事,可推断他只跟秦青学艺没再拜师傅学,技艺再高也不超过秦青。
由此可得“成就事业需要恒心”、“薛谭必需再归”。
纵向思维的运用要留意恰当合理的推理引申,从中同学的生活阅历和限时作文的详细状况看,还是不要推想得太远为宜。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了解学生思维特点与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提升其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学生、培养、思维特点、兴趣、跨学科思维、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造力。
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想法解决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和启发性的观点。
它不仅是学生发展个性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时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学生需要具备超越传统思维的能力去理解和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而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素养的根本培养渠道,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双赢。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需求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需求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需求,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质疑,尝试让学生自悟,放飞想象,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力求标新立异,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创新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没有求知欲望,就没有学校。
”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创新兴趣。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足球作为道具,让喜欢足球的孩子画足球、玩足球。
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写下“取足球”三个字时,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足球怎么了?谁取足球?怎么样取足球?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颗大树。
哦,孩子们恍然大悟,足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足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的讲述了巧取足球的经过。
文章很自然的读懂了。
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足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足球的办法。
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XX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有机结合。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那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游国经《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其特征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而是能够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何炳骅《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要教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扩展思维,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第一,教学生要首先理解发散点本身。
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
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失街亭》,或从批评诸葛亮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马谡的角度来评,或通过比较综合来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读懂《失街亭》都是其前提条件。
试想,如果学生根本没读,或者根本没读懂《失街亭》,那么,他的多角度思考就没有其生长点。
第二,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
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
比如,学生读《滥竽充数》后写读后感,要求必须从通常批评南郭先生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替南郭先生辩解。
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
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第三,设计发散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可以设计多向思维的一套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学会克服思维定势。
比如,出一个作文题,要求学生思考与此题相反的观点,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提倡多元化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要性、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兴趣、多元化学习方式、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培养、结论、目标。
1. 引言1.1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一种基础学科,是人们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
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语文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和成长。
1.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语文教学应该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潜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能力,是现在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是培养学生和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较好的方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
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愉悦、和睦、融洽的环境中学习。
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让学生当邻居,分别来劝种葫芦的人。
让学生用自己所懂的知识,自己的想法来劝种葫芦的人,尽量让种葫芦的人懂得自己葫芦掉落的原因。
其间,教师当种葫芦的人,当学生进行规劝时,教师从中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加以解说。
这样就形成了众人纷纷来相劝种葫芦的人的情景,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的交流。
之后,我又让学生自己之间互相劝说,也形成了生生互动,互相合作的可喜局面。
又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小白兔的热情、勤劳、善良的特性和小灰兔的懒惰。
我让学生分别担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对故事的叙述,表演故事,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特性。
从而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灰兔改正不好的习惯。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
(一)假想旅游,调动积极思维。
如教学《画家乡》一课,上课开始,采用“假想旅游”的方法,先播放火车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坐火车去五个地方游玩,学生顿时个个精神振奋,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勾画出大海、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其间配上各个地方的特色音乐,这样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突破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质疑问难、勇于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引言: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思维的重要载体,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高层次的精神状态。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阅读、鉴赏和创作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其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一)传统教育观念固化传统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师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
久而久之,在这样循规蹈矩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而且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在教师讲解完成后,如果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节内容将一直会是学生的疑惑点,所遗留的难题越来越多,学生将会越学越没有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大学课堂教学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为了赶课堂进度,会讲解过多的课堂内容,这样就会在减少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时间。
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经验不足,备课方面不够充分,没有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没有进行积极引导;二是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制力低,所储备的知识量较少,不能很好的对教师给出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维训练为基础,从独立思维习惯养成、集体讨论法、对比和联系法、想象和联想、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大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训练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相关的有效措施。
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立足思维训练,从不同方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力求使大学语文教学跨越新高度,取得更好实效。
(一)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何为思维?思是想,维是序,思维就是有秩序地思索。
思维能力则是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征。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应该从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入手。
大学语文承担着传承人类精神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等基本任务,所编选的文章纵横古今中外,内容包罗万象。
授课这一环节尤为关键,教师的组织、讲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大学语文的教学,决不能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必然取代传统的接受式教学。
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普遍采取大班教学形式,数量通常超过百人,客观上教师的课堂授课和秩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重视思维教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的教学理念值得提倡。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质疑、课堂发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理解、辨析甚至反驳,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事实上,学生通常很有兴趣在大学语文课上通过话筒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教师则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点评,特别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与此同时,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启发与心得,也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在点评中引导学生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很重要。
诚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所说,“教育有责任让受教育者养成牢固而又有效的习惯……并在个人工作习惯中掌握适当的方法,对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分析……培养这些习惯,就是思维训练。
”[1]24学习离不开思维,学会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的训练。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是一项持久而长效性的工作,虽短时间内很难见出成果,但只要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就是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二)组织集体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集体讨论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可借鉴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和程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是指精神病患者的一种胡思乱想的思维状态,在创造学中转化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造性设想。
[2]101头脑风暴法在我国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即通过集体进行自由联想和讨论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方法,一般通过召开会议的办法来产生创新方案。
其实施原则包括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鼓励利用和改善他人设想、强调集体协作等。
头脑风暴法极易于操作执行,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一些专题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动脑筋,畅所欲言,使每一个人思维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拓,有效开阔思路,激发灵感。
例如在《论语·为政篇》(节选)教学中围绕“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话题组织一次有准备的课堂集体讨论,就会出现不少有独创性的见解。
学生在讨论中围绕“君子”涉及极广,有古代传统观念角度下的君子内涵,也有现代社会对君子素质的理解;有对道德、人格、人品、修养方面的阐述,也有对学识、才干、才华方面的探讨;有对社会的热爱和奉献、对事业的执著敬业,也有对家庭的责任和孝道及个人的诚信、处世原则等,不一而足。
这一讨论过程具体地体现了团队合作的智慧和集思广益,有效地锻炼了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
对学生而言,这次讨论课值得一提的收获便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了全面考虑,初步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意识;此外增强了自信心,即思维上的创意一样可以出现在自己的头脑中。
(三)采用对比和联系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期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2]69创造性思维亦称为创新思维,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是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形式,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探索事物本质、获得新知识、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德国物理学家普克朗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他这里所说的思考,特指的是创造性思维。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较多地使用对比和联系方法,即对立思考策略和类比思考策略。
对立思考策略指从已有的事物或经验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方法。
类比思考策略指的是根据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例如课上组织学生对李密的《陈情表》和李斯的《谏逐客书》两篇古代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有畏难情绪,对比和联系法给学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经过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学生积极大胆的思考,最终得出可喜的思维结果。
总结归纳为:相同的方面是二者都是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有的同学补充,结果相同,最终国君都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不同方面:(1)思想内容不同,前者君王征召,臣子不赴任;后者臣子反对君王逐客,希望被任用。
(2)主题不同,前者紧扣“孝”,表现孝顺、孝情;后者紧扣“过”,评论逐客之过。
(3)语言风格不同,前者语言质朴,以情感人;后者语言整齐铿锵,词藻众多,说服力强。
还有的同学从其他方面展开深入地对比和联系分析,思维积极踊跃,两篇古代散文的教学结合思维训练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想象和联想,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事物的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没有想象就无法创新。
“想象思维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过去已经形成的那些事物的联系方式灵活进行新的综合的过程。
因此,它是一种对事物形象或概念的选择或重组,具有极大的自由度的思维方法。
”[3]315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勇于思考和探索,允许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观点。
大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作品,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语言含蓄凝炼,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想象艺术空间,也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
如《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一节,围绕着宝玉挨打的原因和经过,及贾府上下众人的.不同反应,众多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刻画。
其中宝钗送药、黛玉探望两处细节使用了文本空白,恰到好处地印证了人物性格。
宝钗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咽住的后半句是什么话?黛玉则只有抽抽噎噎的一句“你可都改了罢!”作为学生文学鉴赏活动的引路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宝钗、黛玉在宝玉挨打后的各自的内心活动展开联想和想象,组织学生进行即兴阐述,在大胆的陈述中,两个贵族少女的不同性格进一步丰富和鲜明起来,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也积极调动起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在大学语文的思维训练教学中得到了有力体现。
(五)开展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是创造性思维中一个基本的主导因素。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可通过开展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训练进行有意识的提升。
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与之相对的是集中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教学中集中体现在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上,例如《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的教学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在主题立意的把握上,先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不要单方向探索,而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因素地展开扩散思维,学生们的多向思维展示如下:角度一、关心残疾人;角度二、珍爱生命,珍爱健康;角度三、自强不息的人生;角度四、感受母爱,懂得回报母爱;角度五……然后对上述开放性、跳跃性的思维结果进行筛选,选择最切实可行的主旨。
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显示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状。
”[4]157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结合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不仅培养了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升。
总之,作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担当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培养更多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