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要点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钙 25mmol(1000mg)
01
磷 23.3mmol(700mg)
02
钾 51mmol(2000mg)
03
钠 95.6mmol(2200mg)
04
镁 14.6mmol(350mg)
05
RNIs-推荐营养素摄入量 **AIs-适宜摄入量
06
表3-2 每日正常成人微量元素的RNIs或AIs
表3-4 每日电解质需要量
电解质 肠内给予量 肠外给予量
1
钠 500mg(22mmol/kg) 1~2mmol/kg
2
钾 2g(51mmol/kg) 1~2mmol/kg
3
氯 750mg(21mmol/kg) 满足维持酸碱平衡的量
4
钙 1200mg(30mmol/kg) 5~7.5umol/kg
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质的基础需要量为0.8~1.0g/kg,相当于氮0.15g/kg。但其需要量可能随代谢的变化而提高到2g/(kg.d),甚至更高。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外源性蛋白质必须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而体内已有的蛋白质又不断地分解进行更新。由此可见,氨基酸是提供机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氮源。静脉内给予的氮应由氨基酸提供,它比蛋白质供氮更合理,可直接参与合成代谢,快而有效,且无异性蛋白的副作用。
正常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体内能源物质的氧化,而这些能源物质一方面来自机体储备,另一方面来自摄入的外源性营养物质。
能量的计算:Harris-Bendeict公式至今一直作为临床上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男: BEE(kcal/d)
女: BEE(kcal/d)
(W:体重,Kg; H:身高, cm A:年龄,年)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要点二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规范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 和营养支持实施及监测,可以及时发 现并解决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要点三
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指南更新反映了肠外肠内营养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对推动相 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临床技能水平。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3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 特殊人群肠外肠内营养治疗 • 指南实施与质量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肠外肠内营养发展现状
肠外肠内营养应用广泛
随着医学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 用。
02 03
更新内容概述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涉及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支 持途径选择、营养支持实施及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 重点强调了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肠内 营养的优先地位。
更新内容亮点
本次指南更新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明确了营养 风险筛查的时机和工具,细化了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提供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详细建议等。这些亮点使得指 南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营养风险筛查
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时发现 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
不良事件监测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机制,对肠外肠内营养 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
取改进措施。
营养效果评估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EN治疗期间如何应对腹泻?
推荐意见 :EN 治疗期间发生的腹泻应首先排除疾病或非营养药物性原因,而非停止EN(证据C, 强推荐,98.9%)。
腹泻是 EN 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肛周皮肤破裂和伤口污染等不良 事件。EN相关腹泻的干预措施包括改用短肽配方和联合益生菌治疗。也有研究发现,等渗短肽型 EN配方可改善患者粪便硬度和排便次数,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单独使用EN制剂相比,EN 制剂联合复合益生菌组的机械通气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更有利于EN治疗的顺利进行。
对于持续性腹泻患者(除外药物和艰难梭菌感染等原因),使用含混合纤维的配方或仅含可溶性纤
维的标准 EN 配方可能获益。建议膳食纤维摄入量 25~30 g/d。不溶性纤维配方可能导致重症患者 发生肠梗阻,因此对存在肠缺血或肠梗阻等较高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混合纤维配方。
短肽型EN配方有何适应证?
推荐意见 :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全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初始可考虑短肽型EN配方;合并严重吸收不 良或对膳食纤维反应不敏感的腹泻患者,可考虑使用短肽型EN配方;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及放 射性肠炎等患者,使用短肽型 EN 配方亦可获益。 短肽型 EN 的氮源来自于蛋白质的分解物,更易消化吸收,且残渣少,用于肠功能不全患者的初始 EN治疗。对于持续腹泻伴严重吸收不良或对膳食纤维反应不敏感的腹泻患者可使用短肽型配方。
PN适用于哪些患者?
推荐意见 :PN 适用于无法通过口服和(或)肠内途径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 (证据A,强推荐,99.3%)。 推荐意见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若EN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低于机 体目标需要量的60%,通过补充性PN(SPN)增加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以 减低或避免喂养不足,改善临床结局(证据A,强推荐98.6%)。 推荐意见 :对于肠功能衰竭、短肠综合征、肠缺血、高流量瘘及腹腔间隔室 综合征等患者,建议使用PN(证据B,强推荐,96.8%)。 推荐意见 :PN 可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证据C,弱推荐, 96.8%)。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二部分)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二部分)问题24:如何管理重症患者的EN支持治疗?推荐意见33:建议对无法维持自主进食的重症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在入住ICU的48h内开始进行EEN支持治疗(证据B,强推荐,98.2%)o推荐意见34:以下情况重症患者需延迟启动EN支持治疗:(1)休克未得到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未达到目标时;(2)存在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时;(3)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4)肠道缺血;(5)肠屡引流量大,且无法建立达到屡口远端的营养途径时;(6)肠梗阻;(7)腹腔间隔室综合征;(9)GRV>500m1∕6h(证据D,弱推荐,99.3%)o推荐意见35:以下情况需给予低剂量(滋养性)EN支持治疗:(1)接受低温治疗;(2)存在腹腔高压但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EN治疗过程中出现腹内压持续增高时需暂停EN;(3)合并急性用¾⅛能衰竭;(4)使用液体复苏或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后循环稳定的患者(证据D,弱推荐,98.6%)。
许多国内外肠外肠内营养实践指南推荐重症患者使用EEN o Hey1and等对8项RCT研究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与延迟EN相比,24~48h内予以EN 治疗可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Tian等对纳入的3225例受试者的16项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ICU住院24h内进行EN并未降低死亡率,但发生肺炎的可能性较低;亚组分析显示,EEN与延迟EN相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而EEN和PN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另一方面,国外的系统评价常只纳入英文文献,对国内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的参考价值欠充分,有必要在国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针对国人的临床证据。
故无法维持自主进食的重症成人患者,应在48h内进行EEN,而非延迟EN。
对于休克尚未控制的情况,建议延迟使用EN,因为休克后EN会进一步加重已受损的内脏组织灌注,可导致非闭塞性肠坏死或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的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休克、血管加压药、EN与NOMI间存在因果关系。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二章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1)恶性肿瘤手术后:对于经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摄入足够食物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应用。
(2)消化道出血: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功能。
(3)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患者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时,肠内或肠外营养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第三章肠内营养应用指南3.1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多肽肠内营养配方、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以及特殊病例下的特殊配方等。
3.2 肠内营养管理......第四章肠外营养应用指南4.1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肠外营养适用于病患存在以下情况时:消化道无法吸收营养、肠道功能丧失、消化道出口受阻等。
禁忌症包括高凝血风险、严重感染、严重肝功能损害等。
4.2 肠外营养管理......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价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判断肠内肠外营养应用的效果,营养监测与评价不可或缺。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六章不良反应与处理肠内肠外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等。
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第七章结论通过本指南,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并发症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易发生感 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肺 部感染等,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 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导管 留置时间等。
代谢并发症
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 等,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液成分、 输注速度、患者代谢状况等。
胃肠道并发症
如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 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液渗透压、输 注温度、速度、患者肠道功能等 。
预防措施建议
1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置管、更换敷料、连接输液装置等操作时,应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选择营养液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和代谢状况,选择合适的营养 液成分和输注方式,避免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与沟通,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肠外肠内营 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 意度。
THANKS
等肠外营养制剂。
营养支持方案调整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密切关注 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和 疾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 案,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03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原则与实 践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不足、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高代谢状态 等需要补充足够营养的患者。
3
控制输注速度和温度
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情况,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 和温度,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方法探讨
感染并发症处理
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对 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代谢并发症处理
根据具体代谢异常情况,调整营养液成分和输注方式,如降低葡萄 糖浓度、补充电解质等。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肠外营养,又称人工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方式,维持或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
在临床上,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或不良营养状态的患者,如肠梗阻、重症肠道疾病、重症创伤、癌症、慢性肾脏病等。
本文将就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一、适应症1. 肠功能障碍:包括严重胃肠道手术后、急性胰腺炎、高位瘘管等导致的胃肠功能减退或停顿。
2. 消化不良:包括慢性肠梗阻、功能性胃肠疾病、严重吸收不良等。
3. 高代谢状态:包括创伤、感染、癌症、烧伤等高蛋白质分解或高代谢状态的疾病。
4. 营养不良:包括由于疾病导致的严重体重下降、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
二、肠外营养的种类1. 全肠外营养:通常是指通过静脉输注肠外膳食,以满足病人的全面营养需求。
2. 部分肠外营养:可以是通过口服、胃管或肠造口进行部分肠道吸收,同时通过静脉输注一部分的膳食,达到病人的全面营养支持。
三、肠外营养的应用原则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方案,包括配方的营养成分比例、输注速率等。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方案。
3. 注意维持肠道功能和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 严格控制血糖、电解质及其他代谢物的水平,避免发生代谢性并发症。
四、肠外营养的监测与评估1. 监测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电解质水平等,评估肠外营养的效果。
2. 进行定期的病情评估和营养评估,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反流、肠道梗阻等。
五、肠外营养的禁忌症1. 肠道功能正常,能够通过口服膳食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2. 肠道穿孔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3. 肝功能不全、不能代谢脂肪的患者。
4. 严重心血管疾病、休克、脑病的患者。
综上所述,肠外营养在临床上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解读讲解学习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解读讲解学习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解读讲解学习近年来,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成为广大医学界的关注话题。
为了规范老年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国的专家们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本文将对该共识进行解读讲解和学习。
一、共识背景《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的发布是为了解决当前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
老年人群体生理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存在许多特殊的生理特点和代谢需求,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共识内容1.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共识强调了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包括长期卧床、脓毒症、恶性肿瘤、结构性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等。
2.肠外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共识明确了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包括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合作等。
个体化的原则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肠道功能状况等因素来定制治疗方案。
3.肠外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共识细致介绍了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具体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肠道通路的选择、给药途径的选择、营养配方的选择等。
共识还对营养治疗的监控和调整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保老年患者获得有效的营养支持。
4.营养评估与营养干预共识呼吁在老年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身高、BMI、饮食摄入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5.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共识关注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代谢性并发症等,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全面保障。
三、共识意义和应用该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老年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帮助医疗团队更好地开展肠外肠内营养辅助治疗。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3
营养支持剂量与调 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情况 ,确定营养支持的剂量和速度, 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03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不足、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高代谢状态 等需要补充或加强营养的患者。
禁忌症
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肝功能 衰竭等。
团队职责
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监测营养支持效果、调 整营养支持方案等。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提 供全面、个性化的营养支持。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01
方案制定依据
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营养状况 、饮食习惯等制定个体化营养支 持方案。
02
营养支持途径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肠外或肠内营 养支持途径,优先选择肠内营养 。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
要点一
鼻胃/肠管
适用于短期(<4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操作简便、经济 实用的优点。
要点二
胃造瘘/空肠造瘘
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鼻咽部刺激和肺部感染 风险。
肠内营养剂类型及特点
要素型
以氨基酸或多肽、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为主要成分,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适合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
肠内营养制剂的发
展
随着营养学和医学的进步,肠内 营养制剂逐渐丰富,包括要素型 、整蛋白型、组件型等不同类型 的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途径的多
样化
除了鼻胃/肠管途径外,胃造瘘、 空肠造瘘等手术途径也逐渐应用 于肠内营养支持。
国内外指南现状及对比
国外指南现状
欧美等国家已制定并更新了多版肠内肠外营养指南,内容涵盖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 途径、营养制剂选择等多个方面。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组织我国老年医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营养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
一、营养支持团队营养支持团队(NST)组成中,老年医学专家发挥协助组建和管理的作用,营养(医)师、临床药师、物理康复师和护士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外科、口腔科、神经科、心理医学科等临床专科医师为管理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NST的存在的确能提高营养支持的效价比,尤其在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ST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1)识别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2)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3)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4)监测及评价营养支持的效果。
推荐1:NST需要多学科人员构成,由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牵头,建立包括临床专科护士、营养师、药师等在内的NST(证据B,强推荐,97%)。
二、确定能量与蛋白质目标推荐2:老年住院患者的能量需求可通过间接测热法进行个体化测定(证据C,弱推荐,90%)。
一般老年患者可将20~30 kcal·kg-1·d-1作为能量供给的目标(证据B,弱推荐,96%)。
老年住院患者的蛋白质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每日可达到1.0~1.5 g/kg蛋白质目标摄入量,乳清蛋白制剂更易消化利用(证据C,弱推荐,82%)。
推荐3:接受EN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结合疾病状态及胃肠道耐受能力,选择适宜脂肪供能比的制剂(证据A,强推荐,99%)。
推荐接受PN治疗住院老年患者的脂肪供能可适当增加(一般不超过非蛋白质热卡的50%)(证据C,弱推荐,99%)。
推荐4:老年术后患者接受营养治疗时适当补充谷氨酰胺可减少感染并发症,同时应监测患者的肝肾脏功能并限制谷氨酰胺的剂量(≤0.5 g·kg-1·d-1)(证据B,弱推荐,97%)。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制定
01
营养支持原则
02
营养支持途径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 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和营养制剂 ,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途径。 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管饲,肠外营养 包括静脉输注等。
03
营养制剂选择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 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如要素型、整 蛋白型等。同时要注意制剂的渗透压 、pH值等参数,以确保患者的耐受性 和安全性。
机械性并发症
03
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插入部位,避免导管移位或脱出;定期
检查导管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导管堵塞等问题。
04
肠内营养支持策略与实 践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及优缺点比较
口服营养补充(ONS)
适用于轻度营养不良或需额外营养补充的患者。优点为方便、经济,缺点为可 能无法满足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需求。
管饲营养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定期检查 营养液成分,确保质量稳定;根据患 者情况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速度。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
0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监测感染指标,及
时处理感染症状。
代谢并发症
02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
液配方和输注速度,预防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支持策略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高的
患者。
优先选择肠内营养
对于大多数围手术期患者,应优先选 择肠内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营养补充
和管饲。
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手术类型和预 期术后恢复时间,制定个体化的营养 支持计划。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营养应用指南(2020)中华医学会肠外肠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在2013年肠外肠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组织我国老年医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营养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
一、营养支持团队营养支持团队(NST)组成中,老年医学专家发挥协助组建和管理的作用,营养(医)师、临床药师、物理康复师和护士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外科、口腔科、神经科、心理医学科等临床专科医师为管理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NST的存在的确能提高营养支持的效价比,尤其在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ST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1)识别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2)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3)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4)监测及评价营养支持的效果。
推荐1:NST需要多学科人员构成,由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牵头,建立包括临床专科护士、营养师、药师等在的NST(证据B,强推荐,97%)。
二、确定能量与蛋白质目标推荐2:老年住院患者的能量需求可通过间接测热法进行个体化测定(证据C,弱推荐,90%)。
一般老年患者可将20~30 kcal·kg-1·d-1作为能量供给的目标(证据B,弱推荐,96%)。
老年住院患者的蛋白质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每日可达到1.0~1.5 g/kg蛋白质目标摄入量,乳清蛋白制剂更易消化利用(证据C,弱推荐,82%)。
推荐3:接受EN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结合疾病状态及胃肠道耐受能力,选择适宜脂肪供能比的制剂(证据A,强推荐,99%)。
推荐接受PN治疗住院老年患者的脂肪供能可适当增加(一般不超过非蛋白质热卡的50%)(证据C,弱推荐,99%)。
推荐4:老年术后患者接受营养治疗时适当补充谷氨酰胺可减少感染并发症,同时应监测患者的肝肾脏功能并限制谷氨酰胺的剂量(≤0.5 g·kg-1·d-1)(证据B,弱推荐,97%)。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的背景、目的和使用范围。
第二章肠内营养2.1 营养评估成人患者肠内营养应用前,需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营养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营养状态、疾病类型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2.2 肠内营养适应症只有符合特定适应症的患者才可以接受肠内营养,如胃肠道功能减退、食管癌术后患者等。
需严格按照适应症范围进行肠内营养的应用。
2.3 营养支持原则在肠内营养应用中,应遵循个体化、综合营养支持原则。
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的补充。
第三章肠外营养3.1 营养评估肠外营养的应用同样需要进行全面准确的营养评估,以确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身体状况、营养状态、疾病类型等因素。
3.2 肠外营养适应症只有符合特定适应症的患者才可以接受肠外营养,如具有胃肠道功能衰竭、慢性肠梗阻等情况。
在确定适应症范围内,才能进行肠外营养的应用。
3.3 营养支持原则肠外营养应用中,同样需要遵循个体化、综合营养支持原则。
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第四章营养相关并发症管理4.1 营养不良在肠内肠外营养应用过程中,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适当调整营养方案、增加能量摄入等。
4.2 电解质紊乱肠内肠外营养应用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钾、钙、磷等的异常。
应通过监测并及时调整,保持电解质平衡。
4.3 感染肠内肠外营养应用过程中,感染是患者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监测并及时处理感染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估如何科学地监测和评估患者在肠内肠外营养应用后的效果,是这一应用指南关注的重点。
通过临床检测、影像学评估、营养评估等手段,及时掌握患者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肠内营养指南(二)2024
肠内营养指南(二)引言概述:肠内营养是通过肠道内的特殊饮食或进食方式来提供营养,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本文是《肠内营养指南(二)》,旨在为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关心肠内营养的人士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大纲。
一、适应症1. 消化道功能衰竭:包括严重胰腺炎、胃肠道切除术后等。
2. 吸收障碍: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梗阻等。
3. 肠结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4. 腹部放疗后并发症:如放射性肠病等。
二、肠内营养的类型1. 胃肠道循环饮食:将一部分胃肠道内容物连续引流出来,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以减轻肠道负担。
2. 胃肠道全营养:通过胃肠道摄入特殊配方饮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3. 加强胃肠道吸收:通过调整饮食成分、使用特殊的饮食辅助剂来增强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能力。
4. 部分肠外饮食: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静脉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的管理1. 肠内导管插管: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可通过插管直接进食。
2. 肠内营养的饮食管理: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进行规范的饮食管理。
3. 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以及肠内导管的情况,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处理:如导管相关感染、腹痛、腹胀等,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5. 肠内营养的团队合作:建立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管理肠内营养患者。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1. 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调整饮食中各营养物质的比例。
2. 禁忌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和肠道耐受性,排除对某些食物的摄入。
3. 肠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包括导管脱出、皮肤炎症、穿孔等。
4.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其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总结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支持手段,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肠内营养的管理中,饮食管理、监测与评估、并发症处理和团队合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组织我国老年医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营养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
一、营养支持团队营养支持团队(NST)组成中,老年医学专家发挥协助组建和管理的作用,营养(医)师、临床药师、物理康复师和护士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外科、口腔科、神经科、心理医学科等临床专科医师为管理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NST的存在的确能提高营养支持的效价比,尤其在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ST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1)识别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2)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3)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4)监测及评价营养支持的效果。
推荐1:NST需要多学科人员构成,由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牵头,建立包括临床专科护士、营养师、药师等在内的NST(证据B,强推荐,97%)。
二、确定能量与蛋白质目标推荐2:老年住院患者的能量需求可通过间接测热法进行个体化测定(证据C,弱推荐,90%)。
一般老年患者可将20~30 kcal·kg-1·d-1作为能量供给的目标(证据B,弱推荐,96%)。
老年住院患者的蛋白质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每日可达到1.0~1.5 g/kg蛋白质目标摄入量,乳清蛋白制剂更易消化利用(证据C,弱推荐,82%)。
推荐3:接受EN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结合疾病状态及胃肠道耐受能力,选择适宜脂肪供能比的制剂(证据A,强推荐,99%)。
推荐接受PN治疗住院老年患者的脂肪供能可适当增加(一般不超过非蛋白质热卡的50%)(证据C,弱推荐,99%)。
推荐4:老年术后患者接受营养治疗时适当补充谷氨酰胺可减少感染并发症,同时应监测患者的肝肾脏功能并限制谷氨酰胺的剂量(≤0.5 g·kg-1·d-1)(证据B,弱推荐,97%)。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指南提出的问题及推荐意见问题1: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推荐意见1: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筛查;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估。
门诊有明显摄入不足和体重下降等情况者,也应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证据B,强推荐,100.0%)。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进而导致人体组分改变,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下降,有可能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住院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近年来国内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67%~31.02%,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因素等有关;营养不良也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等。
通过对近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9.11%,合并营养不良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是营养良好患者的10倍。
多项研究证实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
首次营养筛查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与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时进行。
经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应及时进行营养评估。
营养筛查和评估应由有相关执业资质并经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完成,并及时将结果规范记录在病案首页上;经筛查暂无营养风险者,若住院时间较长,建议1周后再次筛查。
对于门诊患者,若伴有严重疾病或存在明显摄入不足或体重下降者,也应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
尽管已有多种营养筛查工具应用于临床和医疗机构,但其各有所长,其筛查的信度和效度受人种、生活习惯、身体组成、年龄及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尚无适合所有患者的营养筛查工具。
问题2:何种营养筛查方法适用于成人患者?推荐意见2: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可用于成人患者;住院、门诊、社区居家及医养机构的成人群体可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及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等进行营养筛查(证据A,弱推荐,99.3%)。
【诊疗方案】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完整版
【诊疗方案】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完整版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
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组织我国老年医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营养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
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定协作网的指南分级标准进行分级(A~D)[1,2,3];推荐意见强度分级包括强推荐和弱推荐。
根据德尔菲法则要求,将指南内容发至国内老年医学、临床营养和护理等专家征求意见,按照同意的程度划分为有些同意、中等同意、非常同意三个维度,最终以中等同意+非常同意比例作为对于推荐强度同意的比例,并将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列于推荐强度后,了解专业人员对于推荐意见的认可程度。
一、营养支持团队营养支持团队(NST)组成中,老年医学专家发挥协助组建和管理的作用,营养(医)师、临床药师、物理康复师和护士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外科、口腔科、神经科、心理医学科等临床专科医师为管理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NST的存在的确能提高营养支持的效价比,尤其在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ST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1)识别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2)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3)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4)监测及评价营养支持的效果。
肌少症的营养干预以及案例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肌少症的营养干预以及案例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特点是()
A、咀嚼功能减退,味觉和嗅觉异常。
B、食管蠕动能力下降,排空时间延迟。
C、胃蠕动和收缩力降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D、肝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能力下降
E、以上都是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的用于营养筛查的工具是()
A、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
B、主观整体评估(SGA)
C、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D、微型营养评价(MNA)
E、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急慢性病老年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
A、1.0~1.2g/kg/d
B、1.0~1.5g/kg/d
C、1.2~1.5g/kg/d
D、1.5~2.0g/kg/d
E、1.2~2.0g/kg/d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推荐老年住院患者蛋白质目标摄入量()A、1.0~1.5g/kg/d
B、1.0~1.2g/kg/d
C、1.2~1.5g/kg/d
D、0.8g/kg/d
E、1.16g/kg/d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推荐老年患者能量供给目标是()
A、25~30kcal/kg/d
B、20~30kcal/kg/d
C、20~35kcal/kg/d
D、30~35kcal/kg/d
E、25~35kcal/kg/d
以下哪种蛋白更易消化利用()
A、乳清蛋白
B、白蛋白
C、豆蛋白
D、麦谷蛋白
E、谷蛋白
答案:EACA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要点
导读
《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报道:我国67%住院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能引起患者治疗耐受性下降,治疗机会减少,并发症增加,生存期缩短,由营养不良直接导致的死亡率高达20%,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
大量研究发现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并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率或转移率、降低生存率,反而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降低药占比及医疗支出,对大部分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如何早期识别、诊断并进行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
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包括饮食调查、体重丢失量、体检、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等,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多次进行。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营养筛查是医务人员利用快速、简便的方法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其目的是发现已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或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目前常用的营养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营养不良筛查工具(MST)及微型营养评定简表修订版(MNA-SF),其中NRS2002可作为住院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具,MUST和MST是常用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营养评定是通过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发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引起的并发症,估计营养需要量,制定营养治疗计划,评估营养治疗疗效等。
营养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膳食摄入量评价、人体成分分析、身体活动评价和代谢模式评估等。
此外,也可用一些简易的量表进行评估,如主观全面评定量表(SGA)、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等。
骨骼肌含量是评价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及癌性恶病质的有效指标,与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和预后相关。
肿瘤患者对能量和营养底物的需求
能量
肿瘤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因为长期的能量摄入不足导致慢性营养不良,所以肿瘤患者应给与充足的能量。
个体化的能量评估应
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如无法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可以按照正常人的标准给予,一般为25~30kcal/(kg.d)。
成人能量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轻中重)+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基础能量消耗(BEE)算法:经典公式Harris-Benedict公式(HBE)(无卧床、无应激等因素)
男性BEE=66.5+13.8×体重(kg)+5.0×身高(cm)-6.8×年龄(周岁);女性BEE=65.5+9.5×体重(kg)+1.8×身高(cm)-4.7×年龄(周岁)。
在疾病状态下:能量需要=BEE×活动系数×应激系数
其中,活动系数:卧床1.2,下床少量活动1.25,正常活动1.3。
应激系数见下表:
蛋白质
在提供足够能量的前提下,蛋白质摄入增加可以促进肿瘤患者肌肉蛋白质合成,发挥纠正负氮平衡、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此外肿瘤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存在糖异生,疾病本身也可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故而建议肿瘤患者提高蛋白质摄入。
推荐其蛋白质摄入量为1~1.5g/(kg.d),考虑到氨基酸的利用率,氮热比应控制在1:100。
如果患者合并肾功能损害,蛋白质的摄入量则不应超过1g/(kg.d),其中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量的50%以上。
蛋白质的最好来源是鱼、家禽、瘦红肉、鸡蛋、低脂乳制品、坚果、坚果酱、干豆、豌豆、扁豆和大豆食品,尽量少食用加工肉。
氨基酸溶液是目前PN主要的蛋白质供给形式,由于静脉输注氨基酸的净利用率不到100%,因此应适当降低热氮比(≤100%)。
同时,静脉输注氨基酸可能引起高氨基酸血症,进而加强蛋白质分解代谢,因此,以正氮平衡为目的时蛋白质目标需要量应接近2g/(kg.d)。
脂肪
脂肪和油类由脂肪酸构成,在营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大多数的肿瘤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建议在适当范围内可以增加脂肪的摄入量,不但可以降低血糖负荷,还可以增加饮食的能量密度。
推荐脂肪供能应占全日摄入能量的20~35%,在一些特殊疾病治疗中可达到45%。
鉴于脂肪对心脏和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宜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存在体重下降并伴胰岛素抵抗,可增加中链甘油三酯(MCT)供能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供
能比,优化糖脂比例,高饱和脂肪可能缩短生存时间,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对不存在胰岛素抵抗者,可参考一般人群标准,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0%~65%。
但在体重下降并伴胰岛素抵抗者,若碳水化合物较高会加重血糖负荷,进而增加高血糖所致感染风险,故碳水化合物供能应占总能量的40%或更低。
碳水化合物应来源于全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等,有利于减低肿瘤复发风险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对超重或肥胖患者有利于降低体质量,添加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食欲,减少食物摄入量而导致营养风险。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素,在调节体内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必须接受外源性补充。
美国癌症协会及ESPEN推荐参照人体每日摄取推荐量向肿瘤患者提供微量营养素,此剂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亦适用于正接受化疗和放疗的
肿瘤患者,并可以提高治疗耐受性;应注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微量营养素。
其他
膳食纤维与胰腺癌的发病呈负相关;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患者的代谢和免疫情况,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抗氧化营养素包括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能有效改善抗癌治疗的效果,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可选择性进行补充。
国内各共识推荐能量及营养底物需求量
营养补充方式
可经口进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应首选强化营养咨询;当强化营养咨询使经口进食改善但仍无法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时,则给予ONS。
无法经口进食或ONS无法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时,应及时给予人工营养;肿瘤患者实施人工营养应首选EN;当EN无法实施或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或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时,则给予PN。
无法经口进食或ONS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时,肿瘤患者EN首选经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如预计喂养时间>4周,建议使用胃或空肠造瘘置管。
长期或重度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在实施人工喂养的初期,EN或PN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喂养综合征。
举例说明
李某,男性,60岁,身高170cm,体重60kg,BMI:20.76,食道癌伴双肺、肝多发转移,PS评分2分,食道梗阻,不能进食,无其余合并疾病,肠外营养如何选择?
Step1:计算标准体重(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均属正常)该患者标准体重=身高(cm)-105=65kg,BMI:20.76,属正常体重范围。
按理想体重计算每天能量的目标推荐量。
Step2:计算每天能量的目标推荐量
按每天30kcal/kg体重计算每日总能量:65kg×30kcal/kg=1950kcal
Step3:分别配到糖、脂肪、蛋白质(1g糖提供4kcal能量,1g蛋白质提供4kcal能量,1g脂肪提供9kcal能量)
➤蛋白质按 1.5g/(kg.d)计算:65kg×1.5g/(kg.d)×1d=97.5g,供能量为97.5g×4kcal/g=390kcal。
➤脂肪按总能量的30%计算:1950kcal×30%=585kcal;换算成量(g)=585kacl÷9kcal/g=65g。
➤碳水化合物计算:需要碳水化合物供能量为1950kcal-蛋白质供能量(390kcal)-脂肪供能量585kcal=975kcal;需要糖量为975kcal÷4kcal/g=243.75g。
➤分配至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溶液中进行补充,注意摄入水量按30 mL/(kg·d)~40 mL/(kg·d)进行补充,心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注意液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