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部看中国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食”部看中国饮食文化
摘要:本文通过《说文解字·食部》部首“食”字以及若干与“食”密
切相关的字如“饭”、“饰”、“饶”、“饴”、“饩”等字本义和引申义的整理与探究,阐述了以六谷为原料的食物、中国古代的主要食物品种、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饮食文化和背后的饗礼。
关键词:食、《说文解字》、《汉书·食货志》、六谷、宴会礼仪
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以食为天”的观点,被历代士人屡屡称引,在《说文解字》中共有“食”部字个,本文通过对各文学资料中所涉及的“食”字意义进行解释,以及食部汉字进行分析,探析中国饮食文化及饗礼。
食,本义:饭,饭食。《说文解字·食部》解释为一米也。从,亼声。或说亼也。凡食之属皆从食。一疑作壹,壹犹聚也,此处盖谓聚米为食。亼:集合馨香之米。亼,三合,即集合义。,榖之馨香也。《周礼·膳夫》解释为六谷之饭曰食,掌王之食欲。《周礼·廪人》有“治其粮与其食”的句子,其中“食”解释为饭也。《周礼·馔人》有“共王及后之六食”,其中“食”解释为止居。《左传·隐公元年》有“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其中食解释为六谷之饭。《老子》有“甘其食,美其服”的句子。《战国策·齐策》有句子“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礼记·檀弓上》中“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的“食”则解释为垦耕。《书·汤誓》有“背弃(诺言),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因此,食的引申义有1、吃。如《左传·隐公元年》中“食其肉”。2、食物的统称。如《乐羊之妻》中“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食禄、俸禄。如《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而不谋食”。4、石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如《文选·张衡·东京赋》“赵伯相宅,卜惟洛食”。5、亏损,后作“蚀”。《史记》中“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6、特指日食或月食。《诗·小雅·十月之交》中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一、食部汉字:
饭:饭是汉语中表示食物的常用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饭,食也,从食反声,符了切(fan)。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饭”有①,、煮熟的谷类食物。②每天定时吃的食物。在古代汉语中,“饭”具有名词“食物”和动词“食用”的意义。
飬:供飬也。从食,羊聲。余雨切(yang)。
飤:糧也。从人、食。祥吏切(si)。即“饲”,给人吃。
Shang:書食也,从食,象聲。書雨切(shang)。書食:午饭。
飴:米糵煎也。从食,台聲。飴,舆之切(yi)。[注释]:米糵煎:《段注》:“米部曰:‘糵,芽米也。’火部曰‘煎,熬也’以芽米熬之为飴,今俗用大麦。”
餳:飴和饊者也。从食,昜(yang)聲,徐盈切(xing)。[译文]:餳,飴糖和糯米粉熬成的糖。
饊:熬稻餦餭也。从食,散聲,稣汉切(san)。[译文]:饊:指先煮糯米,使之扩张,肥美,然后再干熬。
饰:《周礼·地官·封人》所说:“凡祭祀,饰其牛牲”可见“饰”字最早是与祭祀有关,用牛羊等食物进行祭祀,所以用“食”字旁。
饶:形声字。从食从尧,尧亦聲。“尧”意为堆垒而高。“食”指饭菜。“食”与“尧”联合起来表示饭桌上饭碗和菜盆堆垒起来。本义,食物丰富,富足的意思。在古代,粮食多自然就是富足。
饩:即餼(xi),意思有①、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②、馈赠人的食物或饲料。③、动词,赠送食物。
饗:即飨,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享受。
根据以上飬、飤、飴、饊、等字的意义可以看出,在古代六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人以稻、麦为生活主食。六谷指:稻、黍、稷、粱、麦、菰六种农作物。《周礼》有云“三农生九谷”。郑玄解释九谷指: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食物品种
饭:谷物脱皮后蒸煮成的食物。其干者统称为“饭”,古籍中有时也成“食”。饭为主食之一。在古代,以麦饭和米饭为主。此外,尚有雕胡米(即菰米)饭,稗饭、菱米饭、青精饭、橡子饭等。现在仅指稻米干饭。《渊鉴类函·食物部·饭》引《周书》曰“皇帝始蒸谷为饭”。《礼记·曲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又“勿放饭,勿扬饭,饭黍勿以箸”。《周礼·天官·膳夫》有云“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三国魏曹丕《与朝臣書》“江表惟长沙有好米,做饭雾里五里闻香”。
粥:本写作“”。又称“糜”。以谷米煮之至糜烂即可。古代,厚粥称为饘,即飦(zhan),宋称之为餬,薄粥称。六谷皆可为粥,最主要的是米粥和麦粥。也可加其他东西与粥中同煮,如唐代加茶叶的茗粥,加果菜的腊八粥,以及赤豆粥、绿豆粥、梅粥等荤素甜咸粥品,《本草纲目》列举有五十多种,清代曹廷栋《粥谱说》列举有一百多种,不但各具风味,且具有保健养生的功能。此外,古代居丧有食粥的礼俗,荒岁施赈济贫用粥,以粥为正食则是贫寒的表现。《礼记·月令》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宋代张耒的《粥记》中写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绝。”
饼:古代对面食品的统称。经过蒸、煮、烧、烤、烙、煎、炸等制作加工,大多为扁形或圆形。以蒸气蒸熟的馒头称为“蒸饼”,以汤或水煮成的面条称“汤饼”,用旺火煎或烧烤的小饼或芝麻饼称为“火烧”、“胡饼”或“烧饼”,用饼铛煎烙成的面饼称“煎饼”或“烙饼”,用油料煎烙的面食称“油饼”、“环饼”等。汉代的刘熙《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火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也。”
烧卖:一种面制包馅的笼蒸点心。
三、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饮食文化
《仪礼》中我们可以知道,饮食的隆重既是为了果腹,为了享受,同时也是为了祭祀活动。
《楚辞·招魂》中“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鄨砲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历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为了唤回逝去的亡灵,抒情主人公连篇累牍地摆出各种米饭菜肴,以吸引亡灵的到来。
到了宋朝,世俗化的健康的饮食生活才开始较为全面地反映到笔记小说中来。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因靖康之难而流落异地引发了故国思乡之情,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