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领导科学》 章克林 精讲班 第十章领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领导方法
主讲老师:章克林
第十章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是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和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中介和桥梁,是提高领导工作绩效的重要条件。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顺利地达到领导目标。因此,学习和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节领导方法概述
领导方法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运用领导方法必须正确认识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明确领导方法的意义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
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为履行领导职能、达到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的总和。社会主义的领导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方法论原理和具体的领导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领导方法的特征
(一)客观性
领导方法的内容是客观的,其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一定的领导方法必须与一定的领导过程和领导对象相结合,领导方法不是领导者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而是具有客观性的。(二)动态性
领导系统和客观现实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领导方法要“随时而变,因俗而动”,领导方法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领导方法内容的不断充实与更新、领导方法对领导活动具体场景的适应性、领导者应用领导方法的灵活性等。
(三)条件性
领导方法的条件性是指领导方法的产生与使用要受一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领导者本身的特点、被领导者的状况、客观物质条件、环境因素等。领导方法的条件性要求领导者对领导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变通,综合运用。
(四)目的性
领导方法总要为一定的领导目标服务,这就是领导方法的目的性。领导方法一般都是综合运用或几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因此,实现同一目标可以有多种方法,同一方法也可以实现多种目标。
(五)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一种领导方法的使用周期。同一种方法在不同时段使用可能效果不同,在最初时段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领导方法要不断变化。因此,领导方法的创新在领导活动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共存于同一系统,二者相互作用构成领导活动。要使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关系,就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领导方法就是作为一种中介因素成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毛泽东把党的领导任务比喻为“过河”,把完成任务的方法比喻为“桥”或“船”,指出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
(二)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
领导绩效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的尺度。领导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领导方法具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领导活动要依靠现代科学方法,而不是仅凭个人经验。领导者要实现从经验领导到科学领导的转变,就必须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因此,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四、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要根据领导活动的任务和目的要求选择领导方法。任务、目的与方法是紧密联系的。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方法;任务和目的不同,领导方法也有所不同;任务和目的发生变化,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实践就是指人们在未知领域内进行的开创性活动,是无固定程序与章法可遵循的实践,一般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性特点。现代领导活动没有一成不变的通用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确定目标并率领群众实现目标的过程,主要是一种不断创新、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生机勃勃的创造性过程。
(三)具体性原则
领导方法总是具体的,即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也需要针对特定的领导活动作灵活而具体的应用。领导方法的具体性原则,要求领导者在运用领导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分析工作对象。工作对象不同,采用的工作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方法上的选择必须符合对象的要求和特点。
第二,要考虑客观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
第三,考虑领导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时一种方法可能适用于多种情况,但更多时候,完成一项领导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第四,要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领导方法。
(四)高效性原则
领导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领导方法的高效性原则,是强调领导方法本身的价值
领导者选择和运用领导方法时,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不断丰富领导经验,系统掌握领导方法。
第二,准确判断领导情境,有针对性地根据领导工作的需要选择和运用最佳的领导方法。第三,坚持灵活性,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领导方法作出修正、完善或调整。
第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等原则。
第二节领导的思维方法
一、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在思维方法方面,
把比较、抽象和概括方法作为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
把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作为处理信息材料的手段。
把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作为深入洞察对象本质的途径。
把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作为再现对象全貌的阶梯。
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作为有效掌握事物发展历程的工具。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辩证逻辑思维的三类具体方法。
(一)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是辩证逻辑思维的初级方法,也可以叫概念形成法。比较,是
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简单思维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抽象,是通过对事物整体联系的分解,在头脑中把事物的若干属性和方面单独地提取出来的方法。抽象是人类思维所特有的功能。抽象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类事物上去,从而形成关于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二)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的方法
分析与综合是把握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与要素,以便于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各要素统一起来,在思维中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性认识的思维方法。分析是综台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两者不能割裂,而应彼此渗透,相互转化。
归纳演绎法是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归纳是对个别经过分析比较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的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也必须结合起来,彼此渗透,相互推动,往复多次,才能洞察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科学结论。
(三)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方法,是指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是具体再现事物全貌的阶梯。抽象是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抽象的规定”,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具体是指事物的特点。辩证思维所特有的逻辑程式之一是由抽象到具体,即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的方法,是通过考察对象的自然进程来揭示对象规律性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是以理论的形式,以抽象的体系来再现历史过程的本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方法。
领导者应首先立足于从实际出发,进行比较鉴别、初步抽象概括;继而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最后,由抽象概括再上升为理性具体,并从具体历史进程中验证与完善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这就是辩证逻辑思维的全部程式,
二、系统性思维方法
系统性思维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观念,着眼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包括整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现代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体制、领导目标、领导环境和领导方法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领导者必须把领导工作当做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培养系统性思维。
(一)整体性思维
领导者的整体性思维,就是要求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把自身同领导系统中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把握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影响,实现领导行为的整体放大效应。
领导者必须明白,领导系统是若干因素按一定制度、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完整系统。领导者个人的作用当然很重要,但领导活动毕竟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单打独斗,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通过领导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及其结构优化得以表现和实现的。
(二)结构性思维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充分注意领导系统的内在结构并使其不断优化,才能充分发挥领导系统的整体性功能。
要优化领导系统的内在结构,主要应该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是领导者内部的关系,包括其内部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即上下级关系和各平行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上下级关系的结构性原则就是各司其职,上下互动,彼此监督,共同维护系统的稳定。
第二处理各平行部门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原则就是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有序竞争,从而保证系统在横向结构上的协调一致。
(三)动态性思维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的。由于系统自身不断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