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发伤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多发伤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摘要】多发伤(multiple trauma)被界定为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它不是各种创伤的相加组合,而是一种伤情既彼此掩盖又相互作用的临床综合征或创伤症候群。其应激反应重,临床经过复杂,早期诊治困难,病程转归迁延。因此,掌握多发伤的某些特征,将有助于确定诊疗方案、提高应急能力。

【关键词】外科;多发伤;诊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85-02

多发伤(multiple trauma)被界定为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它不是各种创伤的相加组合,而是一种伤情既彼此掩盖又相互作用的临床综合征或创伤症候群。其应激反应重,临床经过复杂,早期诊治困难,病程转归迁延。因此,掌握多发伤的某些特征,将有助于确定诊疗方案、提高应急能力。下面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多发伤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1多发伤的伤情特点

一是人群构成。在对病人进行职业分类时发现意外创伤已不是某一行业所特有的疾病,但受害者以农业人口及城市工人居多。二是年龄与性别。青壮年居多,罹害者是社会主要劳动力,因而创伤

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程度较之于一般疾病更为严重。男性是社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环境暴露机会多,因而成为创伤高危人群。三是婚姻和文化素质。已婚育者占2/3,由此给家庭生活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伤员中仅有初小文化程度者占一半以上,其文化修养普遍不高,少数人酒后驾车,蓄意触犯交通规则;个别者违章操作,无视企业劳动纪律。四是伤情特点。闭合性损伤居多。各系统损伤发生率依次为运动、神经、呼吸、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致伤原因以冲撞伤、挤压伤、坠落伤、压砸伤为主,而爆炸伤、切割伤、刺扎伤、绞榨伤少见。五是院前时间与经济费用。平均院前时间相对较长。这可能与病人脱离受伤现场比较困难,选择运输工具耗时过多,辗转多处反复就诊,路途运送间或受阻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平均留医时间相对较长。有些病人需进行生命支持、连续监护、加强治疗、手术干预、并发症处理或功能重建,因而使经济费用陡增。

2多发伤的临床特征

2.1伤情重。严重多发伤常导致多系统或器官联合受累,这是一种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扰乱严重且危及生命的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可高达90%,尤其是颅脑或胸部创伤伴发休克或昏迷时,其氧分压多降至严重水平。机体对于突发打击的有限代偿常难以迅即稳定病情。

2.2变化快。损伤部位广泛,短期内大量失血所启动的全身性应

激反应常致病情复杂多变。

2.3休克多。本组休克发生率71.2%。严重创伤刺激、急性大量失血、心泵效率低下是引起休克的始动因素。对于严重多发伤病人无论低血容量体征明显与否,往往都伴有休克。

2.4易漏诊。一是未能按多发伤抢救程序进行重点检查;二是未能正确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三是收入专科病房后未能进一步全面系统检查;四是首诊医师经验误导或思维定势影响伤情判断;五深而隐匿的闭合性损伤,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早期难以从检查中引出阳性发现,诊断的建立往往失之过迟;六是只注重分析局部伤情,未考虑其远达效应。

2.5手术大和难处理。现代创伤以快速完成高能量转换为特征,多系统损伤后常需同期手术处理或予以探查性治疗,因此麻醉时间相应延长,手术范围相对扩大。多发伤是一个动态过程,常包括两个或更多专科的损伤,约半数以上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创伤部位、严重程度、受累脏器的不同,治疗时常出现局部整体、轻重缓急、主次先后等处理顺序上的矛盾。有些危及生命的损伤常被显见的肢体骨折或体表创伤所掩盖,以致贻误抢救时机。

2.6并发症多。病人机体防御功能下降,伤口污染严重,使用各种导管诊疗等常致感染。创伤后血容量锐减,释放依赖性氧耗,过度应激反应等可致靶器官损害,这种病理变化的进一步延展将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发生序贯性衰竭。因此,多发伤病人渡过生命危

险期后仍会表现出一系列创伤后危象。早期处理得当是保证后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7康复期长。早期处理常需反复权衡,临床治疗难免顾此失彼。因此,康复治疗应贯穿于多发伤救治的始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功能丧失、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

2.8重建困难。有些损伤早期无暇或疏于矫正,以致给后期重建带来困难,使病人出现功能障碍或遗留长期病废。

3多发伤的防治对策

创伤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探讨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寻求各个环节的保障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3.1完善救治体系。目前国内尚不具备成熟的救治系统,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亦不均衡,这无疑会影响创伤急救及其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有些病人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病理改变或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只有在城乡的不同区域内逐步建立起阶梯式急救网络,并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康复治疗三点一线形成连续的工作程序,才能提高救治水平。

3.2加强学术研究。开展临床研究,完善多发伤救治模式,做到急救全程系统化、诊断思维程序化、治疗概念标准化、康复技术同步化。组成多学科协作网络,加强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多发伤的形成规律、影响因素、防治对策等进行深入探讨。

3.3开展宣传教育。对全民实施普及宣讲,对特殊群体开展重点

教育以强化安全意识。

3.4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自动化水平,改善路况条件。通过政府行为规范重点行业及高危人群,杜绝事故隐患。

3.5强化法制观念。在我国,创伤的发生常与某些人为因素有关,这类意外的有增无减正呼唤着严肃执法。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稠密。创伤的防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其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参考文献

[1]杨映波,王正国,林水金,等.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调查中若干要素分析.中华创伤杂志,1993,9(2):79

[2]王正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现状和对策.中华创伤杂志,1993,9(2):70

[3]苏鸿熙,刘世恒.现代多发伤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00~103

[4]蔡汝宾.多发伤几个问题刍议.中华创伤杂志,1994,10(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