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修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这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是每个人可以从当下做的。君子内心完善,伟大而高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是一个梦想,一个目标,及时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它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关键词: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正文:“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我们把孔子对于金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可以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析上的要求。

第一,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这也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修炼内心,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始终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善良的人的内心要宽厚,为人处事上很多细节不要太计较,不要好高骛远,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君子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在孔子心中,君子,不仅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就诠释了大丈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道理。这份担当,亦可用后人的另一句话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在窘迫的时候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

第三,君子要有恒心。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有能够有所作为。但是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意义破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恒心”不够。如果我们真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及时没有达到“无恒产而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起码离君子鸡精不是很远了。

第四,君子要“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容易和别人一起合作,一起共事。

第五,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少言寡语,但他的内心无比的坚定、刚毅。《圣经》上说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个所以一个真君子,总是先把事情做到,然后再去说。

第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智慧的人能洞察幽微,能够微知著,能够审时度势。所以没有困惑;而仁者能够胸怀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没有忧愁;勇者能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能够无所畏惧。因此孔子认为君子需达到这三达德的境界。

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其中,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君子与小人在行为上存在差异。小人做事时只求利益,不顾其他的是,而君子办事时讲道义。正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中可以看出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

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君子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这个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第二,君子与小人在心态上存在差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于丹认为:“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故君子是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事物的,而小人则斤斤计较,忧愁万分。

第三,君子与小人在信仰上存在差异。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也就是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人是需要有所敬畏的。一个民族一旦普遍没有敬畏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那些道德家们认为这样不好,就千方百计地拯救以前曾经被人们敬畏过的“圣人”,或者再造一个活着的“圣人”,两种办法都有成功的时候,但都不会长久。

所以,君子与小人有这本质的区别,做一位君子,要与小人区分开来,要规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坦荡,讲道义,以万物包容之心正确对待利益

参考文献:

《论语》张燕婴译注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

《论语》孔子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